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527章

席卷天下-第527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繁忙时期有两千余艘?”刘彦愣神了,不知不觉中汉国竟然有那么多海船?他追问:“都是什么类型的船只?”

    小船根本无法在海上长途航行,得是吨位到一定份上才行,不过这年头估计没人讲究这个,利益足够就是小舟都有人敢用于航海。

    “大汉近些年贩卖于民间的船只有八百余艘,皆是五百料以上的大船。”蔡优苦笑了一下,接着说:“大部分进行海航的船只,是内河船。”

    一料换算下来就是零点三二五吨,五百料就是一百六十二点五吨。

    现代用于海航的一百六十二点五吨是小到不能再小的海船,不是小型邮轮,就是在近海捕捞的渔船。可在当前时代而言,一百六十二点五吨就是庞然大物,反正内河基本看不到相同吨位的民用船,要有也是军方的内河平底船。

    内河平底船压根就不适合用于海航,海上还是得用吃水深的尖底船,要不然稍微一点浪都能将平底船给翻了。

    刘彦一听讶异道:“两年仅有一百四十六起事故,真的很少了。”

    “各家族每次都是大规模出动,会将各条船相连用于海上还行。”蔡优讲的是铁锁连横,方法是笨了一些,可相连之后体积庞大将减小海浪的颠覆:“就是速度本来就不快,那样就更慢了。”

    瞧瞧,真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他们知道平底船在海上非常危险,没有尖底船用就将平底船互相连接起来,增加了浮在海平面的体积,产生更大的浮力来增加安全。

    南宋末期,躲到海上继续抗争的朝廷也是这么干的。就是大陆全面沦陷缺乏给养,去找藩属国(当时的大越)寻求帮助被拒绝。刘彦的思想飘忽了一下,拉到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上面:“大汉要大力鼓励海航,理当增加各船坞的产能。”

    纪昌一脸赞同,却不得不讲难题:“胡虏肆虐之下,工匠十不存二。南方倒是有大批工匠,却”

    东晋小朝廷造船产业还是相当不错的,光是服务于造船的工匠就多达六万,可后面小朝廷崩溃,工匠大多是逃亡,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给各世家给吞了。

    现在还没有士、农、工、商这么明确的阶级划分,士族阶层的高贵是必然,其下都属于百姓,没什么贵贱之分。

    工却分官署和个人,一旦成为官署工匠就和奴隶差不多,不但自己要当奴隶,子孙后代基本也逃不过这个宿命,也就导致没有人想成为官署工匠。

    “若想大力建设”蔡优就明白提出来:“恐怕是要允许民间私建船坞。”

    “寡人从未限制民间不得造船。”刘彦真没这想法,说道:“发展什么,仅是依靠官府不足凭。大汉若想纵横四海,需得是民间参与。”

    欧罗马开启大航海,那是海盗文化盛行下的产物,各条航线上充斥海盗,还一度有了崇尚海盗的文化,却吸引了普通人对大海的兴趣,真就不是依靠官方来搞的大航海。

    刘彦当然不允许海盗找国家的麻烦,连带本国海上船只也不能被海盗侵袭,但要是自己人去其它国家航线或是临海当海盗,他还是很乐意看见的。

    “民间可以建造自己的船坞,却是要规范管理。”刘彦觉得这一条要落实,南方就该是一片欢欣鼓舞:“造什么船只,下水多少艘,都要进行严格记录。”

    回到中枢不久的吕议就双眼放光,与同样神情激动的庾翼对视了一眼,两人就异口同声道:“制造海船的技术,以何等方式提供?”

    说了的,内河船只与海航船只的体系存在区别,不但是船底结构,实际上龙骨该怎么来铺设都是一个大学问。

    内河船只对龙骨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就是多段拼装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一切就是因为内河给船只造成的压力并不大。

    大海却不是内河那么一回事,浪花时时刻刻都在考验一条船只的龙骨,不讲究就等着龙骨断裂,船也顷刻之间沉入海底。

    除开龙骨之外,内河船只与海航船只在其余结构也有区分,比较明显的就是船底类型。再来是内河和大海所依靠的动能也存在讲究,虽然都是依靠风力,可船桅和风帆的布局又是一个大学问。

    “自然不能无偿。”纪昌是大管家,对于汉国的现状来说就是穷未必多穷,缺的是物资:“可以技术入股方式,亦可后续物资偿还。”

    刘彦本来是要搞专利,一想没有那个大环境,觉得纪昌所提的方式更靠谱一些。

    多年来的航海并不是没有收获,以前仅是大陆通航渤海、黄海、东海与半岛往来,这一阶段就是在培养海员和累积经验,后面东南以及南方就是在大范围海航。

    南1海对于大海的面积就是一个洗脚盆,可南1海却又比大陆与半岛之间的海沟大了不少。

    南1海北面是大陆架,南边却是数量多到密密麻麻的各种岛屿,仅是汉国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对于小海岛和海礁的探勘数量就达到了近百,只不过大多数都是没有淡水的岛屿,大海岛就是吕宋之类的那种。

    汉国已经发现后世菲律宾的众多岛屿,连带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等列岛也进入视野。

    若说发现岛屿是关于土地的发现,有着附属的各种资源,对于寒流的发现就真的是大发现。

    地球有寒流和暖流的流动区域,在海航上就关乎到季风的形成,机械动力技术形成之前的航海,手段依靠的就是季风。虽说每年的季风也就那样,导致海上远航一年也就能有个来回,没赶上季风还得等下一年,可对季风的发现真的很重要。

    “有人发现满是香料的岛屿,有人上岛之后发现轻易能捡到的黄金,有人”庾翼满满都是振奋地提了很多例子,最后总结:“大海就是一座宝库,还是无主的宝库。”

    不止是香料、黄金、名贵木材之类的陆地资源,海洋还有丰富的海鲜产品,目前汉国就在东海、渤海、黄海大肆进行渔业,连捕杀鲸鱼的事情都在干,就是当前保鲜手段缺乏,海产的大部分产品也就是惠及沿海,很难保鲜运往内陆,内陆要吃海产基本就是各种加工的咸鱼、鱼干啥的。

    “还是有主的。”纪昌认为这一次聚会谈及了很多振奋的事情,可不光商讨军方入侵阿三的可行性,好消息太多也就心情不错:“各处岛屿之上有野人,就是不经打。”

    一阵“哈哈”大笑也就被发出,纪昌并没有说错,各处岛屿之上是有人,那些野人基本茹毛饮血阶段,有些连石器时代都没有进入。

第658章:大佬们的急躁() 
“那帮子蠢货,老是叫嚣军方耗费,却没看见数年之间疆域的扩张,亦是看不到有威胁之异族消亡。”冉闵是将所有文官都给骂了进去:“瞎子,都是瞎子!”

    军方只能动用两个常备军,对任何一名军方大佬都是一个沉重的枷锁。两个常备军也就是三万战兵,会有附属的郡县兵,可是动用的常备军数量太少根本干不了太大的事,少于十万大军的运用在任何军方大佬看来都是小打小闹。

    汉国现在的侯爵仅是刚刚达到两位数,在非军功不得封侯的国策之下,多的是渴望军功封侯的武人。已经是侯爵的那批人,他们并不觉得是个侯爵就能混日子,往上不是还有个国公,就是谁也不嫌弃自己的封邑再大一些,麾下邑户自然也是越多越好。

    封邑和邑户是怎么来的?当然不会是人在家中坐的天降,得是哥几个逮着敌人一阵揍,走的越狠功劳越大,得到的酬劳自然也就越丰厚。

    “说什么大汉已经没有威胁?”冉闵将酒盏的酒一饮而尽,重重地往案几一拍,酒盏直接碎了:“要某来说,非汉人,全他妈都是威胁。”

    冉闵最近一直在找书看,尤其是喜爱看史书。

    史书有分列传和国史,另外一个就是帝王本纪。关于帝王的那些史书并不是谁都能看,国史也是相同的情况,列传倒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列传就是历史名人(臣)的传记,又分官方和野史。历史上能够留下列传的无不是一时豪杰,要么是对国家和民族有过大贡献,要么就是在某个历史大事件中影响深厚。

    陈胜作为第一个公然喊出“公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别管他早就在酝酿起事,找了个逾期蛊惑徭役一同造反,就属于在历史大事件中有重大影响,就有属于自己的列传。

    实际上根据秦律判罚徭役逾期是有等级的,并不是说逾期就会被砍头。秦律上规定逾期多少日有多严重的惩罚,多少期限下是执行鞭挞多少,真就没有逾期就要被砍头的规定。所以陈胜说徭役逾期会被砍头是一种恐吓,裹挟随行众人一块起事。

    对国家贡献被肯定的是张良与韩信,两人都有人专门进行列传,张良是《留侯列传》,韩信盖棺定论的是《淮阴侯列传》。

    在写韩信相关列传的时候,司马迁肯定是无比烦恼。韩信先被册封齐王,后面又被搞成楚王,其中有太多老刘家的黑历史,怎么就变成淮阴侯的黑历史更多,怎么都回避不了韩信为刘邦打下三分之二疆土的事实,更回避不了韩信那么大功劳却有一个悲惨结局的下场,导致《淮阴侯列传》里面有太多模糊不详的地方,篡改和修饰就免不了。

    因为刘邦是击败项籍(项氏,名籍,字羽),关于项籍的历史定义,尤其是老刘家的臣子来写,公允什么的就更别太奢望了。

    古时候表字不是谁都能称呼,除长辈和好友之外,直接叫项羽就是一种蔑视,后世称呼那些西楚霸王都是叫项羽,连官方命名都叫《项羽本纪》,其实这就是最大的侮辱。

    项籍会是本纪,那是老刘家怎么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刘邦受项籍分封乃有汉中地,争霸时期双方都为诸侯王,那就必须得是本纪而不是列传,列传那是臣工的。

    冉闵能够看到的列传并无太多,往前数能被列传的也就那么多,以先汉最多。

    实际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也没几个,冉闵最喜爱的还是那些与异族有过血战历史的列传,那么当属《蒙恬列传》和《李牧列传》。

    “先秦,除诸夏皆为仇敌,他们是戎人、狄人、夷人和诸蛮、诸越。”冉闵当然没有看过夏朝和商朝的相关历史,他们这么个年代挖坟会被没理由砍头,可没什么考古,相关传说却不少。关于先秦的记录,冉闵是看过一部分《周书》,就有周室在异族逼迫下迁都的那一部分:“事实证明一点,能将所有能看得见异族消灭到一个都不存在时,千万不能手软。”

    西周时期,周室分封的诸侯王其实还是比较听话,历代周王时不时就会下令各诸侯王调兵遣将,将周边异族压着打。西周被迫东迁,不就是诸侯王开始不听话,而说什么“烽火戏诸侯”就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论调,该是周室对诸侯王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无限下降了。

    民族与民族之间,无时无刻不是在为了生存空间而交锋,强了就是攫取更多的土地用以族群繁衍生息,弱了自然会丢失疆域减少族裔的生存空间乃至于被灭亡。

    后世说到农耕民族的时候,总会有农耕民族是没有侵略性啦、是守势民族啦、是羊群种族之类的论调,其实那些都是狗屁!

    夏朝的时候,诸夏的生存空间只有山1东局部一隅,到了商朝却开始进军后世被称呼为中原的区域,到了周朝由于大肆分封则是进入开拓期,秦帝国建立一统之后更是没有停止向外开拓的脚步,汉帝国将可以用于农耕的周边土地是见一处就占一处。

    要说农耕民族没有侵略性,那些被消灭到连残渣都没剩下的戎、狄、夷哪怕在阴间都会再哭死一次,一直被压制到连喘口气都艰难的诸蛮和诸越必然叫嚷谁那样定义是眼瞎。

    后世总讲“战斗民族”,论起“战斗民族”就会说是毛熊,大概都是见多了毛熊喝多酒容易发酒疯吧!

    要说“战斗民族”啥的,一个屹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没有被灭亡,从一隅之地历经无数血战,打出一个霸主地位,文明长期处于世界巅峰,诸夏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更有资格讲自己才是战斗民族!

    没瞎扯,自有诸夏以来,灭掉的种族数不胜数,虽有波折却是一直传承下来。一样有过灭国灭族无数的罗马,只有不是罗马人的意大利人张冠李戴,事实上是早躺进了棺材。

    历史既是底蕴,就算稍微落后,也能在历代先人的辉煌事迹下被鞭策,很快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

    冉闵看了史书觉得自己上升到另外一种层次,逮住机会就要显摆:“诸夏第一勇士没谁不服,乃是知晓异族威胁的大丈夫!”

    冉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