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426章

席卷天下-第426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尉署的名声很大,但基本上就是坏名声,只差直接挂上“皇帝专用鹰犬”的招牌,要是真的能够将权利延伸到州、郡、县、乡,虽然失去了监督权和审判权,但在庾翼看来好处多过于坏处,差别就只在于君王是否真的愿意将这一“政治利器”放手。

    刘彦见庾翼用狐疑的目光看过来只是回以微笑。

    统治者手中当然是要有利器,尤其是用来震慑百官的利器,廷尉署过去就是这么一个存在。但是廷尉署的出现,不恰恰就是统治者为了震慑和需要对付百官才出现吗?没有了廷尉署,作为统治者再设立一个相同功用的部门就是了。

    一个微笑让庾翼开始感慨了,刘彦是一个好君王,不止是体现在开疆拓土上面,还有对待臣子的温和,竟然连廷尉署说放手就放手了。

    桑虞更加开心,他先前最怕的就是君王反对,毕竟廷尉署对君王真的无法重要。

    身为君王的刘彦一点都不在意廷尉署从“鹰犬”转为“公器”,改革……或者说变法的最大障碍已经消失,要从君臣权力对决上来看,该属于是一场属于臣的胜利。

    纪昌多次欲言又止,站在君王头号忠犬的角度来讲,对国家有利的不一定是对君王有利,而对君王有害的就该给予制止。

    身为丞相的纪昌有权反对内政事务,其中就包括桑虞提议的改革,仅是在一些军事动向上无法插手。他没有开口反对,是被刘彦多次以眼神阻止。

    现在,君王、御使大夫、廷尉已经对改革初步达成一致,丞相有心反对却没有阻止,等于是一件事关国家的大事由上而下就那么“静悄悄”地被决定了下来。

    桑虞满心愉悦,大事已经敲定,接下来无非就是一些细节上的事情,有件事却还需要确定:“宣判与执法已经有了,还请王上确认监督相关。”

    刘彦几乎没有经过太多余的思考,两个名字就在脑海中浮现出来,那就是锦衣卫和六扇门,可是后面的事情还有待思量。

    看桑虞的改革思路,不管什么部门都是直接连官带民一块纳入执法权,按照以往的惯例倒是没有什么错,毕竟一直以来官和民不区分执法,仅是在军方那边还有自己针对军方人员的执法权力。

    刘彦认为既然要做,不管是改革还是变法,那就干脆一步到位,想了想就说:“监督事宜便新创大理寺,另外寡人还有所思考,将民与官的监督和执法形成两个体系。”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包括后面的南朝梁武帝)皆是改为大理。后面大理寺其实就是取代廷尉署的一个部门,有了大理寺之后就没有廷尉署什么事了。

    现在的汉国在律法上面要改革,御史府和廷尉署有了自己的职权,却少一个监督的部门将大理寺弄出来补上,算得上是刘彦在想新名字的懒惰了。

    “掌刑曰士,又曰理,大理寺正合乎本意。”桑虞读书不少,一个名字的来历随口而出。他满脸严肃地说:“御史府主量刑与审判,廷尉署专诸搜索、缉拿、关押之权,大理寺行监督之职责。若无补充,主要职司便如此定下?”

    其实庾翼还有很多想要问的,见桑虞那么霸道,想了想很多问题可能会产生冲突,决定不在君王面前起争执,还是后面私下再谈。

    纪昌对于已经会确认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他的注意力全在刘彦刚刚那一句话的末尾处,连自己求见本来是想干什么都抛之脑后,想的是怎么帮刘彦完善。

    桑虞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稍微扯了一下闲话就告辞。

    庾翼现在满心思是想要和桑虞刚正面,比如那个什么要执法要需要御史府的公文才能干,桑虞既然离去,他也就迫不及待向刘彦行礼告辞立刻追了过去。

    后殿留下刘彦与纪昌,自然少不了那些一旁伺候的宫女,暂时没人说话是在消化之前的信息。

    过了大概是一刻钟之后,纪昌满脸铁青地说:“御使大夫,其心可诛!”

    都是聪明人,哪怕是一开始没有想到,后面肯定也会想起一些首尾,纪昌会有这样的态度,是他明白桑虞那么做是因为什么。既然知道桑虞为什么会那么干,他讲那一句话就真的是在愤慨。

    “泰安勿用动怒。”刘彦还能笑得出来:“子深虽是动机不良,却也干了一件于国家未来有益的好事。”

    自小刘彦不是生长在权贵之家,前二十余年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掌握权力之后一切顺利也没经历过太多的尔虞我诈。他的出发点与很多的君王不同,对于一家一姓的富贵当然在乎,可更多的是希望在自己的领导下,让华夏子民可以生存在所有阳光可照耀的土地,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纪昌多少是舒了口气,君王对事情心知肚明最好,会有这样的发展肯定有思量,那就不需要再多说了。他在乎的是:“王上方才提到民与官分开执法?”

    刘彦颔首道:“此事亦是在子深意料当中,他很聪明地没有谈及此事。”

    一句话搞得纪昌都不知道该不该往下说,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提起,他觉得自己与桑虞是不同的,自己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报效君王。

    “寡人还在思量……”刘彦用着不太确定的语气说:“御史府和廷尉署改革,新增大理寺,职权分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民触犯律法,官府行使维护社会治安的职权,那公务人员犯法了……或者说是怎么更大的威慑官员不犯法?”

    后世对锦衣卫的评价都是贬和差,但锦衣卫之所以会被创立,是为了针对官员而不是百姓。官员会讨厌锦衣卫,那是一种食物链天敌的厌恶,何尝又不是想要犯错不受制裁的特权?

    刘彦需要思考的是,像朱家皇族摆在明面,或是低调一点摆在暗面。

    纪昌有很多的意见,前面心里着急君王权柄……或者说手中利器被剥夺,等待发现刘彦有自己的考虑反而是无法开口多说话。他是丞相,再忠心于君王也是丞相,而丞相并不是内臣。

    刘彦在思考官员犯法之类的事情,纪昌在思索朝局变革,本来应该商讨的事情却是给忘了。

    大朝会初步确定生育奖励的大纲,消息是经由百官传回家中,随后向民间扩散。

    生孩子有奖励,奖励的还是土地,对于汉国来讲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消息。

    很多人是苦于无法参军入伍,等于是没有合法手段来获取土地,要说对国家掌控土地过于严格,又没有更多渠道获取土地,内心没有不满绝对是假的。

    前一段时间由君王亲自拍板,有能力的家庭可以向外开拓,稍微安抚了一直被打压的群体,但开拓被限制了区域,等于是哪怕能够获得土地也是在很遥远的地方。

    “生孩子能有土地,只是这个土地在哪?”苏完多少也算是元老之臣,他之前并不是这个姓氏也不是这个名字。他下朝之后是按往常的习惯前往酒肆,与合得来的同僚聚会:“诸君可有想法?”

    苏完原先叫苏乐完我,与西骞家族其实一样,血统上面有汉家血脉,但原本是作为异族的存在。这两个家族是汉国目前的一个缩影,许许多多胡人出身的人,他们甭管是不是有汉家血统,先后自行全面汉化,不止是姓氏与名字的改变,还在生活习惯等等的方方面面。

    后期才融合进入汉国的胡人不太受待见,早期就全面自行汉化的人倒是没有被鄙视,这个关乎到“从龙有先后”的区别。

    “最好当然是就近。”陈家巨略略苦恼地说:“不过看来可能性不大啊……”

    汉国的官员不一定是贵族,贵族却一定是官员,而贵族通常是有封邑,只有少数的贵族封邑是在家族附近,大多数有封邑的家族其实是离得较远且成分散状况。

    封邑就是封赏的土地。按照西汉就有的规定,贵族对封邑有一部分的管理权,但却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国中之国”,一般情况下就是多少占比的收益。

    “西南那边,家族开拓出来的土地类似古典封地……”王永说到这个的时候双眼放光:“以其将目光放在生子的土,不如向外开拓。”

    “是啊。”谢子瑜乐呵呵地说:“向外开拓才是硬道理。”

    话题被那么一转就立刻歪了,生孩子得到土地对于普通百姓很重要,毕竟百姓获得土地的渠道真的不多,官员和贵族的实力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稍微对比一下目光该放在哪里谁不清楚。

    对于那些有能力向外开拓的家族来讲,他们其实并不满足于那些有限定的收获,但是目前王族的权威对于他们是根本无法抵抗,只能去接受刘彦制定下的规则。

第548章:躁动() 
土地,适合耕种的土地,离自己主要发展区域更近一些的土地,那不是一种情怀,是真真切切的需要,令无数人为之垂涎。

    汉国的土地政策从元朔元年开始就没有改变,只有参军入伍和军功得赏才能获得。一般军功获得的土地赏赐,所处区域从来都没有固定,土地越多的人所拥有的土地就越分散。在不允许土地私下交易的前提下,将名下拥有的土地凑成堆属于不可能,导致的是很多哪怕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人也只能是遥控开发,无法亲身前往所持有的土地实际运作。

    丞相府抛出一个新的政策,生孩子可以获得土地奖励,尽管还没有真正的通过,无数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希望参与条文补充,利用这个新政策的产生来将目标指向之前的土地政策。

    生孩子获得土地奖励对普通百姓的好处最大,他们本来就没有获取私人入地的渠道,变成只要努力生孩子就能够获得土地,不感到惊喜绝对是假的。

    已经拥有私人土地的那批人,视名下土地的多寡,土地越多的人就越想将土地整合到一块去,能够安置在自己想要的地方就更好了。

    身在前线的李坛接到了来自中枢的公文,原以为是例常通告,也就是让不在中枢的人了解发生了什么大小事。他看完公文之后却是霍地站起来,满脸都是震惊和无法掩饰的喜悦。

    来自中枢的公文里面有一项询问,关于怎么区分军功得赏的土地和其它渠道的土地奖励。

    之前甭管是谁,只有被动让安排得赏土地在哪里的份,而那种被动可不是认为指派,压根就是随机来确认,李坛名下有三千多亩的土地,可是那些土地却分散在全国各地。

    土地分散当然不好经营,结果是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委派各地官府经营,收益上面的差距很大,甚至是压根就没有收益。

    官府经营土地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租赁给百姓耕作,而这种方式官府不再收取贵族应该缴纳的税,是在租赁百姓时就确定下来的额度,比如通常是劳动成果六四开或五五开。

    【区分土地是什么意思呢?】李坛近期刚好不需要对战事费脑子,专心用来思索:【按照尿性,那个什么生孩子奖励土地的政策肯定是为了诱使百姓往地广人稀的地方迁移,军功获赏的土地……】

    之前有过多次大规模的封赏,关于军功渠道获得土地有相当多可以观察的例子,比较轰动的就是上次大规模裁军,当时裁撤掉的将士是原地安置模式,等于是将退伍士卒根据土地的安排就地安居,可是让原本大面积无人的区域有了人烟。

    【拼死拼活得到的土地,绝对不能像其它渠道没有区别,要不然拼死拼活还有什么价值?】李坛想着想着却是激动了起来:【会煞有其事地询问,恐怕是这一次对军方的好处多多!】

    征北幕府所属的战线,随着苻洪向北地撤退之后,只剩下并州东部还在激战。

    并州东部的战场是晋阳、榆次和两山一谷区域,征北幕府序列下有四个战兵军,还有两个禁卫军和相当一大部分郡县兵,总兵力超过二十四万。

    所谓的“两山一谷”是一个统称,它们分别是蒙山、龙山和蓝谷,位于晋阳西面。

    晋阳目前的石羯赵军统率是李菟,又有王朗、王华、伊农作为副手,他们统率二十八万石羯赵军固守晋阳以及周边,号称五十万。

    征北幕府一直在分析李菟麾下兵马的成份,初步猜测羯族士兵该有五六万,羌和氐应该有十五万,余下就是杂胡和奴隶兵。

    李菟手底下的兵马一直是在增加,会这样是石羯赵军不断拉壮丁,是从晋阳周边,连带后方的新兴郡也没有放过。

    石羯赵军屯驻晋阳的部队该是有个十五万左右,目前晋阳已经被汉军围得水泄不通,不过这边的战事并不激烈,是如阳邑刚开战那样被汉军使用远程攻击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