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385章

席卷天下-第385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汉帝国和匈奴是当时的世界四大帝国之二,另外的两个帝国,一个是罗马,一个是塞琉古帝国(中原史书记载为条支)。

    罗马自是不用说了,塞琉古帝国则是一个波斯人为主的国家,又有叙利亚人、埃及人、亚美尼亚人、等等很多的民族,但是塞琉古帝国的统治者却是马其顿后裔,希腊人也是统治阶层,原因是塞琉古帝国其实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后的“遗落物”之一。

    应该是刘彻还没有将南越、闽越、东瓯、夜郎、哀牢、滇这些地方吞并之前的不久,波斯人推翻了塞琉古帝国,帕提亚王国(也就是安息)成立之后,另一个名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的王国也从塞琉古帝国独立出去,塞琉古成了一个仅有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几个省的王国,不再有能力担负帝国之名。

    之前的四大帝国现在仅有罗马帝国还存在,不过罗马也分裂成为两个部分,曾经的帕提亚帝国则是为萨珊王朝取代,汉帝国也被埋入了历史尘埃。

    说起来其实挺奇怪,地球那么大,可是那些强盛的帝国屡次都不是独有一个国家遭受动荡,比如中原这边遭受草原胡人的大规模侵袭时,罗马也会遭遇到以日耳曼人和哥特人为首的一批蛮人侵袭。历史学家的解释是,不管胡人还是蛮人侵袭那些帝国,都是受到寒冷气候影响被迫向温暖的区域迁移所致。

    刘彦有特别注意过现如今的气候,按照学术来解释的话,现在就是一个小冰河时期,越是靠近北极的区域就越是寒冷。

    “所以说,胡人对于退往草原是抗拒态度?”刘彦刚才与众臣商议石碣赵国和慕容鲜卑的反扑是怎么回事,也就谈到了气候问题。他正在观看地图,那是一张将多个国家疆域描绘进去的大地图:“他们的反击是为了遏制我军的北上?”

    “是的,王上。”纪昌极为肯定地说:“草原白灾不断,这个是从降俘翟斌那里讯问出来的消息。”

    翟斌就是那个高车部落联盟的部落王之一。高车有两个部落联盟,西边的叫西部高车,东边的自然叫东部高车,两个高车时常会因为争夺牧场爆发战争,翟斌就是牧场被夺才带着部众投靠石碣赵国。位处东部的高车部落联盟边上还有一个柔然部落联盟。不管是东高车或是西高车,包括柔然联盟后面都是被迅猛崛起的突厥人给灭掉。

    高车部落联盟是一个以丁零人为主的势力,他们盘踞在漠北区域,听翟斌的交代就是每年秋季就开始下雪,到了冬季必然出现暴风雪,导致西高车部落联盟开始入侵一个叫悦般(北匈奴后裔)的国家,东高车联盟也是不断侵袭柔然部落联盟。

    那张大地图的地形绘画并不完全准确,不过倒是将所知道的国家和势力都给标注了上去,其中就包括了两个高车联盟这些已知的势力。在这么一张大地图中,汉国看上去真心显得疆域太小,也算是刘彦用来鞭策众臣工。

    “这样的话,石虎的确不会轻易撤入草原。”桑虞之前其实不知道两个高车或是柔然,看到地图之后才有新的判断:“不但是因为气候的原因,石碣想要率众退入草原还要面对高车。”

    知道世界有多么大,眼界才会有多么高,刘彦是在用事实告诉众臣工一点,中原绝对不是全世界,除开中原之外还有广袤的地盘,汉国并不是光复汉家旧土就算完事,是应该将目标放在灭掉所有已知国家,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大汉南侵,石虎和慕容皝该是觉得趁这个时候反扑极为合适。”桑虞说着却是隐晦地看了一眼刘彦,顿了顿才说:“虽说有设局让胡人反扑的预想,可是大汉的战线着实是……太多了。”

    汉军南侵是刘彦力主,纪昌这个万事以君王意志为主的左丞相没有任何劝谏,桑虞在事先倒是多次劝谏可惜没有被采纳。

    任何国家都是极力避免两线作战,哪怕是再强的国家也会选择在解决掉当前的对手之后再开新的战线,刘彦所统治的汉国却是早在仅有一郡之地的时候就维持多条战线,真正立国之后战线就更多。

    刘彦“呵呵”笑了几声,很难跟桑虞解释什么。

    是现实情况逼迫汉国不得不多线开战,毕竟从一开始汉国就不被当世各国所接纳,那些国家怎么可能会让汉国一个一个地去解决,肯定是要一拥而上。面对一拥而上,难道刘彦该避让?

    “苻洪率众北上,凉军并没有进行阻拦。”纪昌抬手指了指地图上张氏凉国所在的位置:“想来氐族是将陇西让给了凉国?如此一来,凉国想必是与石碣达成什么协议了。”

    得了,汉国正在交战的已经有石碣赵国、慕容燕国、东晋小朝廷,而这三个就是世界东方最为强大的国家,要是将三个其中的一个“挪到”欧罗巴或是中亚,绝对是够东西罗马和萨珊王朝喝一壶的。

    张氏凉国会被记上敌对名单,还有拓跋代国这个实际上已经开始产生冲突的国家,汉国就是在以一国在面对五个区域性的强国。

    一张山川舆图被替换上去。山川舆图就是行军作战用途,与寻常的地图并不一样。山川舆图上面仅是将汉国周边的国家和势力绘画进去,像是高车、柔然、吐谷浑、乌孙、悦般、林邑、扶南、等等那些国家就没有包含进去。

    “并州一线有石碣,幽州有慕容鲜卑,关中有氐族和凉军……”纪昌很特意地去点了点那些位置:“三个区域必然会发生大战。”

    “凉国或许与石碣达成和解,合兵来犯……”吕议迟疑了一下下,不太确定地说:“可能吗?”

    “凡事以最坏结果定论。”纪昌千年不变的死人脸扯了一个不好看的笑容就算是笑过了:“再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北伐兵团应该拆分了。”桑虞直言不讳地说:“征北将军负责的区域太大,接下来仅是石碣反扑就应该专注招架,应该将冀州和关中重新分派。”

    吕泰就在军帐之内,他的野战兵团建制被取消之后,原来是要南调参与入侵东晋小朝廷,可是当时爆发石碣将冀州和幽州割让给了慕容燕国的突然事件,他是暂时被纳入北伐兵团幕府逗留在冀州指挥战事,等待那边的事情处理完才来襄国述职。

    “恒安长期在冀州作战,对慕容鲜卑最为熟悉。”桑虞口中的恒安就是吕泰。他对不知道在思考什么的刘彦行了一礼,建言道:“可让恒安再回冀州主持战事。”

    刘彦想的是该怎么来分布禁卫军的兵力。现如今他手里的“名额”已经增加到了七万,为了支撑国力消耗是用了接近三万的名额来用于生产,有五千是用在战船上面,剩下一万作为应急,其余有一万五千在北伐兵团,另有一万是在南侵兵团。

    近期以来非必要时刻的话,刘彦实际上是不再使用系统部队。不是系统部队不好用,相反是系统部队太过好用,有可能让非系统部队过于依赖导致废掉,使他不得不慎用。

    “关中可指派睿才为主将,以羽林军为主力。”桑虞已经站到了山川舆图边上,所说的睿才是李坛。他见刘彦看过来,才接着说:“以羽林军为主力再配上原本驻军,足以应付。”

    “若是要拆分北伐兵团……”纪昌是深深地看了一眼桑虞,对于桑虞这么明显打压冉闵并不完全赞成,但局势出现变动,拆分北伐兵团的确不得不为:“应当先召唤征北将军来王辇。”

    桑虞的的确确是在打压冉闵,有出于公心,可是私心也不小。桑虞代表着中原世家一派,随着汉国光复越来越多的地区,他的利益集团与冉闵代表的那一个利益集团近期的矛盾是越来越大。

    刘彦是作为拿最终决定的人,臣工商议该应对,过程中只是听听不会马上拍板。他当然注意到桑虞有点公报私仇,不过却是不太在意。

    刘彦在不在意不是出于帝王心术,像是臣工互相争斗才对皇室有利什么之类的。就如同他在考虑禁卫军该怎么使用一样,汉家旧土光复之后,这些人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该是安排继续向外征战,不是说就那么安生下去来个窝里横。

第504章:冉闵唯一的关注()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一点都说得没有错。

    江湖可以有很多种的解读,小到一个家庭中孩子比较偏向于父亲或是母亲,又或者是一众小伙伴肯定会有一个、多个领导者,往大层面来讲一个国家肯定出现众多的利益集团。

    冉闵毫无疑问会是一个利益集团的领导者,那些原本属于冉氏秦国的人带着立场,又有后面被解放之后的豪强进行投靠,导致的是以冉闵为首的利益集团在失去国家之后又得到恢复。

    “大王召主公前去襄国述职?”刘猗不是汉国的官员,是以冉闵的家臣身份在征北幕府当一名私人幕僚。他此刻是皱着眉头:“兵团重新修整,现在又召主公前去述职,是不是……有什么难明之事?”

    蒋干、缪嵩、戴施等等一些原属于冉氏秦国的大臣,他们在冉氏秦国并入汉国之后都是选择成为冉闵的家臣,凡事自然是以冉闵的为出发点,考虑的也是冉闵的安危以及这个集团的利益。

    “王上之所以会北上,是主公麾下膨胀太大。王上到来后,主公无不从命。”缪嵩笑着说:“若说有难明之事,则是不必忧虑。”

    缪嵩事先已经就情势变幻作为一次解读,直接言明刘彦并不是一个易于猜忌的人主,甚至可以说只要不是太过找死刘彦并不会诛杀臣子。他甚至私下对冉闵说过,说是发现刘彦十分欣赏有汉民族主义的臣工,而冉闵不管前期怎么样后期真的是卖力杀胡。

    “某所料,必是胡人反扑,北线战事中枢要重新规划战区。”蒋干说的新词还是到汉国之后才学到。他说:“王上之前让主公负责北线战事,可以看出十分信任且重用于主公。今一次石碣与慕容鲜卑,甚至还有凉国可能一道,征北幕府负责的战线是有些长了。”

    作为一名将军冉闵手里的兵权该是汉国最大的,一度膨胀到接近五十万也就不说了,后面中枢下令甄选征北幕府的编制也还有二十四万,比之追随刘彦崛起于微末的征南将军徐正那边还多出四万。

    要是换作他人,身为后面归附的人,手里面的兵力太多肯定会心慌慌,深怕君王时刻猜忌,也许哪天就该死于君王猜忌,可是冉闵却好像没有过类似的忧虑。

    “王上待吾甚厚,吾亦从未有过要背叛王上的心思。”冉闵笑呵呵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自然是无有恐惧。”

    听冉闵那么一说,众多家臣内心里其实是松了口气,他们怕的就是冉闵看不清楚局势,真心生出反叛自立的想法。

    现实也没有让冉闵有背叛的资本,军需器械和粮秣只要刘彦不拨就会断掉,北伐兵团的主力部队兵源都不是出身于原冉氏秦军,是多支汉军重组而来,原冉氏秦军是在整编之后归入征南将军幕府。那些被光复后投靠冉闵的中原人,他们虽说是纳入冉闵利益集团之下,可是追根到底是投奔汉国而不是冉闵个人。

    “如此,主公自然是无忧。只是……”刘猗拖了一个尾音,很是不快地说:“归附于右丞相之下的郑家,少不得是会多嚼舌根。”

    所谓的郑家是荥阳的一个家族,实力堪堪到了世家这一级别,汉军光复荥阳之前就早早借由桑氏一族投靠汉国,在汉军光复荥阳郡时出了大力气。这一个家族被桑虞叮嘱之后十分配合汉国的动作,主动交出规定之外的土地,丁口之类也是配合登记,后面刘彦鉴于郑家立有功劳和配合,依照功劳赏赐之后也是给了另外的一些便利。

    要是历史没有改变,时间线再往后个几百年,荥阳的郑家到了李唐时期可是望族,位居“五姓七望”之一。

    李唐时期的望族,其实很多就是在五胡乱华之后才开始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使用各种手段壮大,等待到了杨隋一朝已经膨胀成为庞然大物,一些望族是在隋末之乱覆灭或是衰弱,那个所谓的“五姓七望”则是在隋末之乱中再次得到壮大,哪怕是后面陇西李氏得到天下也是极为忌惮。

    荥阳郡那边的杨氏一族纳入汉国之后是选择以冉闵作为靠山,两个家族早在石碣统治期间就多有矛盾,等待荥阳郡成了汉国的疆域之后,两家本来是该蛰伏一下,问题是郑家自认为有桑虞这个右丞相作为靠山,似乎刘彦也优待于郑家,结果是郑家最先按耐不住,争斗的结果是因为有冉闵这边的插手导致郑家完败。

    杨氏一族是老牌世家,追述起来可以远到东汉时期的杨彪那一代,他们先在董卓乱政时期遭受重创,后面又因为杨修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