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381章

席卷天下-第381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正这边收到的信息有许多,淮水战场除了谢石所部崩溃太快之外,谢安和司宏壮等偏师还在计划当中,就是在围点打援上面因为晋军着实是怂,仅是消灭了不怂的顾和一部。

    除了淮水战场之外,谢艾那一路进军并不顺利,他们一头扎进了东晋小朝廷用了两年多时间建造起来的防御纵深,几乎每推进一步都是建立在需要先摧毁工事的前提之上。两万先期参战的汉军,成功在长江沿岸打下一片立脚点之后,花了将近七天的时间才向内推进四里地,导致后续的部队压根就无法登陆,毕竟立脚点就是那么大。

    比较顺利的是南郡桓温所部,他们用着风卷残楼的趋势连续攻克南平郡、天门郡、武陵郡,直至兵锋到了长沙郡才遭遇到晋军的强力抵抗,双方目前是在临湘鏖战。

    “围点打援……恐怕是干不下去了。”徐正满是愁容地说:“事实证明谢石在小朝廷那边的地位没有我们料想的那么重要。”

    话不是那么说的,是东晋小朝廷那边不知道淮水战场的进程,可能身在建康的那批高官还在等待谢石得胜的好消息,毕竟战前不管是谢石还是谁,都是对淮水之战充满了信心。

    按照计划率军抵近淮南郡的晋军各军府,他们的调动实际上不是支援谢石,是小朝廷布置上的一环,就是开拔上来的晋军碰上汉军对于小朝廷来讲绝对是个意外,建康那边是要等待接到汉军出现在淮南郡中部,才会思索谢石所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不管如何,我们得胜了,不是吗?”条攸看得很开,说道:“这支敌军死的死降的降……”,说着停下来,问道:“是不是该让八公山的部队将晋军旌旗拔掉,换上我们的旌旗?”

    徐正是比较直接的点头。

    接下来就发生很有趣的一幕,那些早早渡水逃到淮水南岸的晋军,甭管是世家子还是士卒,他们是先在河滩边上喘喘气恢复一下心情,或许还会对陷在北岸的那些人抱以同情,等待他们歇够了启程,可能是来到八公山关隘处,也可能是还距离有些远,看到八公山上的晋军旌旗先后被拔掉,一杆杆的汉军旌旗被竖立起来,每一个人绝对是有一种表情,但是都脱离不了震惊。

    尝试向东突围的谢石等幕府亲军残部,他们是被成朔率军进行拦截,后面又有其余汉军加入阻击,打到一半的时候谢石听到淮水南岸那如丧考妣的呼声,再看到八公山那边的动静,整个人立刻就不好了。

第499章:迁都是习惯() 
淮水之战是以晋军全军覆没而告终,得胜的汉军并没有立刻大军渡河继续南下,他们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统计,该怎么处理善后也要花上一些时间。

    既然淮水北岸的晋军是全军覆没,那么就是从谢石到一名士卒都没有跑掉。

    谢石是在见到八公山失陷后还继续抵抗,他们与汉军先是在河滩位置鏖战,后面徐正调动大量远程攻击部队过来,消灭这支残余晋军超过两成,谢石等人还想继续抵抗,士卒却是受不了开始投降。

    突围成为泡影,部队再无战心,谢石那个时候是要自刎,被眼疾手快的谢尚阻止,最后全部成了俘虏。

    “此战,我军全歼渡河晋军。”条攸看去心情非常好,比划了一个手势:“完成了歼灭伪朝精锐的目标。”

    要是从汉军逼近进而开战算起,到谢石被俘作为落幕,淮水之战是打了将近三个月。决战阶段是谢石邀请徐正会猎开始算,直至晋军渡河北上到全军覆没,整个过程也就是八天的时间。

    这一场维持八天的决战,淮水主战场的五万汉军战死两千零七人,含残废、重伤等失去战力人员总共折损三千四百零一人,等于是失去了差不多十分之一的战力。

    经过统计,汉军以首级记功的数量是五千七百零七,等于是光能统计的就砍了那么多的晋军,还有更多的晋军是被箭矢射死得以全尸,粗略统计八万晋军直接战死的该是有一万三千出头,余下不管有没有伤都成了俘虏。

    “八公山的战役是由禁卫军主导……”条攸不得不看一眼徐正,他与在场大多数人事先并不知道有禁卫军会突袭八公山。他看了看手里的战报才继续说:“禁卫军上报的数据是斩获首级一千余,剩下的晋军仅是两千多人突围而出,余下全部投降。”

    汉国攻打李氏成汉的时候,有一支禁卫军突然出现在成1都周边,导致李势不战而降。这件事情了解的人并不多,知道消息无不好奇禁卫军是怎么出现在成1都周边。而这一次又有禁卫军非常突然地出现在八公山,并且是事先没有露出任何的蛛丝马迹,不得不令人感到好奇。

    “那么也就是说,除了寿春那些还在负隅顽抗的晋军,伪朝的征北幕府算是都被消灭了。”徐正还知道一点,寿春那边的晋军肯定也坚持不了多久,毕竟谢石主力覆灭引起的效应肯定不小。他环视帐内众人一圈,尽量用轻快的语气说:“伪朝主力被消灭对他们是一个打击,诸君还需要多多努力,尽快灭掉伪朝。”

    众将皆是欢笑应“诺!”,能看出每个人都觉得很轻松。

    淮水战场这边只是汉军南侵的其中一个战场,原先计划中在扬州东面海岸线登陆作战也已经执行,那么算起来南侵的汉军就是针对东晋小朝廷展开多线的打击。

    从海面登陆作战的那支汉军是被算在谢艾麾下,他将负责对扬州先期战事,等待征南将军徐正率军攻入扬州,谢艾这一部分就算是与主力进行会师。

    桓温所部不会去参与扬州之战,他们的主攻方向是西南区域,所以尽管是被算在征南幕府建制下,可桓温所部实际上是进行单独作战。

    一片忙碌中的徐正没有去见手下败将谢石。作为胜利者的徐正对谢石谈不上有什么恨意,看在谢安的面子上也不会进行什么刻意的虐待,可要说给谢石什么好待遇则是想都别想。

    一直是到徐正率军渡江之前,他才有空去看一下俘虏的晋军将校,过程进行得非常平淡,看完也就让部队押送包括谢石、谢尚、刘建、孙绰等等的晋军将校前往刘彦所在的邺城,至于刘彦会怎么处置这一批降将就不是徐正所能操心的。

    汉军开始横渡淮水,如徐正所料的是一直在坚持的寿春在得知淮水北岸战事结果之后进行投降,因此什么淝水之战肯定是无法发生了。

    渡过淮水来到南岸的徐正本部没有任何拖拉,留下必要的部队针对八公山进行扫尾,包括尝试歼灭芍陂那支晋军水师,大部分是直接开拔前往谢安驻军所在的阴陵。

    估计是谢石所部被歼灭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东晋小朝廷那边,从后方开拔上来的晋军看不出有什么人心惶惶的迹象,他们是以东城作为主要驻地,然后在东城附近建立防线。

    “谁?王龛?”徐正来到阴陵之后没有进入城中,不过却是霸占了原本属于谢安的中军大帐。他刚才在听谢安的汇报,截断并询问:“不是由褚裒担任主帅,是这个王龛?”

    “王龛晋职为征讨都督,由王顾之和麋嶷任命为副都督,主持防御我军的战事。”谢安后面向徐正介绍了这几个人的来历,最后才说:“我军从江都渡江南下展开攻击,褚裒只会留在建康督战。”

    徐正还是对东晋小朝廷有做过功课,只是不会像出身东晋小朝廷的谢安那么了解。他从谢安这里得知的是,王龛多少算是东晋小朝廷为数不多的悍将之一,王顾之和麋嶷在众多世家子中也算是拔尖的人物。

    “晋军到现在还是不相信淮水之战的结果?”条攸关心的是这个。他满脸怪异地说:“哪怕是我们大军后续抵达,他们还是不信?”

    淮水之战中,谢安的胞弟谢万、谢石先后被俘,从兄谢尚也是成了俘虏。他并没有避嫌不去询问,得知徐正已经派人押送前往邺城心情万分低落,不过却是没有多说什么。

    关于东城这边的晋军不相信淮水之战的结果,谢安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不管是真还是假王龛都会强力稳定军心。他的意见是将在淮水之战中获取的晋军各将校旌旗展览一下。

    “这个主意不错。”条攸咧嘴一笑,不留痕迹地深深看一眼谢安,转头对徐正说:“王龛所部的数量比淮水之战的晋军多,我们不能被长久拖住,能先瓦解军心最好。”

    徐正自然应允。仿佛是有意无意那样,他点头之后也是扫一眼谢安,内心里也不知道是在思考什么。

    所谓号令、号令,得先有旗才有号,任何正规军的编制都会有代表身份的旌旗,也是该编制的荣誉所在。通常是旗在编制才在,旌旗一旦被夺哪怕是人还在,该部队的编制也会被取消,因此可以看出旌旗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

    汉军在淮南之战中夺取的晋军旌旗非常多,但是东晋小朝廷正规军万人编制的军府旗号就有三面,余下那种三千人编制的就更多,少不了还有那些世家私军的旌旗,其中就包括作为征北大都督旗号的帅旗。

    汉军将缴获的各种旌旗高举着在战场上游荡,一再喊话强调已经全歼谢石所部。

    “假的,都是假的。”王龛站在城楼之上,放开嗓子大吼:“那些旗帜是伪汉制作出来动摇军心,大都督依然在鏖战,并未被歼灭。”

    说起来,徐正后面带到阴陵的汉军包括禁卫军的数量也只有两万不到,剩下的那些是需要看管战俘和进行相关善后。

    仅是有两万左右的汉军过来,王龛才有操作的空间,其中就包括向全军通报谢石依然率军鏖战这一条。晋军将士是半信半疑,他们普遍的认知是汉军要真的得胜,来的不会只是两万,应该是呼啦啦压过来才对。

    王龛原本是东晋小朝廷那边的水师将军,可长江被汉军舰队占去,东晋小朝廷的长江水师撤到了腹部的几个大湖泊,相当多的水师将士变成了陆军,连带他也成了陆地都督之一。

    东城这边的晋军有十一万,其中的六万就是原来的长江水师将士,余下的那些成份比较杂,有来自各州郡的郡县兵,还有各世家的私兵,更有从南方调过来的诸蛮和诸越。

    都督是东晋小朝廷这边含金量相对高一些的军职,有征讨都督和护防都督两种,征讨都督是进攻型,护防都督是防御型,其上是有各种大都督,比如谢石的征北大都督这一类型。相对而言,在东晋小朝廷将军才是含金量低的军职。

    很快,徐正再次得到回馈,展示缴获军旗起到的作用似乎有些低,某些方面能够看出王龛对不对的掌控力度,更能体现出他们这一边有很重要的失误。

    “后续过来的部队太少,无法形成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慑。”徐正摸着下巴,略略后悔地说:“要是那些降将没有押送前往邺城,带过来溜一圈……肯定能起到作用。”

    条攸的眼角抖了几下,他有时候真觉得徐正很不靠谱。

    “伪朝的军队,水师比陆军要强。”谢安在述说一件事实:“王龛麾下过半皆是水师将士。”

    经过淮水之战的汉军仅仅是休整了两天就又重新开拔,来到阴陵之后还是需要有修整才能展现出该有的战斗力,徐正就看向谢安,下令道:“明日你部便攻城。”

    谢安站起来应:“诺!”

    阴陵这边的汉军总体数量是四万,数量比王龛麾下的晋军少了将近三倍,其实这个也是晋军怀有底气的主要原因。

    王龛知道关于谢石所部覆灭的消息不假,他一方面接近所能地稳定军心,另一方面是紧急向建康进行汇报。

    建康那边收到王龛的汇报是在四天之后,当时东城之战也已经全面爆发,连带丹徒战场和扬州东部也是陷入一片战火,他们还不知道的是桓温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攻克了长沙郡首府临湘。

    “全军覆没?!”褚蒜子是一个相貌极好的妇人,此时此刻露出的瞠目结舌的表情:“谢石奴之前是怎么说的?他一再保证必然取胜!”

    谢氏门阀的当代家主谢裒就颤巍巍地站在朝堂之上,他与众多的百官是在同一时间知道谢石战败并全军覆没的消息,一度差点站立不稳跌坐在地上,很艰难也很努力才算是站立不倒。

    在场的当然还有王氏门阀和桓氏门阀的家主,王羲之脸上有很明显的肉疼表情,王氏门阀没了一万三千私军可算是大失血,倒是桓云看着还算是没有脸色难看到一定程度。

    满堂都是褚蒜子愤怒的咆哮声,让坐在皇帝位上只有三岁的小皇帝司马聃直接被吓得大哭,本是在帐帘后面的褚蒜子不得不现身出来安抚。

    作为国丈的褚裒听到坏消息之后就是一脸的懵逼。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