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334章

席卷天下-第334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宣是朝歌战场的指挥,他的东宫高力算是这面战场的主力军,石虎还给留下一千五百的甲骑具装和三千具装重步兵。

    “没有余热,没有试探!”冉闵铿锵有力地说:“本将要的就是一旦总攻就全力出击,虎贲军与羽林军将会成为选锋,你们不可有一丝的懈怠!”

    骞建同就情不自禁地看向了站在一角的王猛,却见王猛也是看过来还露出笑容。

    “严肃点!”冉闵还真就没有多想,对着骞建同一吼:“本将在训话,你分心什么?”

    “这……”骞建同被一吼心不由自主就一颤,双瞳的冉闵盯着人看其实有些恐怖,不得不执礼道:“职有错,请将军责罚。”

    冉闵又是一些训话,说完挥手让骞建同与李坛离开。

    出了大帐的骞建同心神有些恍惚,万般奇怪自己怎么没有被调离虎贲军,甚至是得到了一个作为攻坚前锋的重要任务。

    李坛与骞建同不是一般的熟悉,方才在大帐已经发现骞建同的异状不好劝导,出了大帐又只有两人在,就说:“肃孝,别想太多了。”

    骞建同苦笑说:“当下时局,由不得我不多想啊。”

    李坛一听霎时有就有些火大,低吼:“肃孝是在长广郡便效命于王上麾下,表字肃孝还是王上给取的。没有异心又多想什么!”

    得说两人的关系是从双方父亲出使慕容鲜卑被杀开始走近,他们很清楚有现在的地位又是因为什么。是西骞柏辽与李明之出使被杀让刘彦心生愧疚心理,有了君王要刻意栽培,两人也的确是争气,现如今成了两个特别番号的主将。

    由上而下,军令一层一层地传达,一些该后撤的部队也是后撤。

    亲自主持指挥的石宣发现汉军有部队后撤之后找来了张群,困惑问:“汉军停止攻势,已经有部队在后撤,他们是不管被围的友军了?”

    “陛下号召起了作用,汉境不稳,必然造成汉军后撤。”张群了解了一下,得知后撤的汉军数量,颇为胸有成竹地说:“腹地生乱,前线难以维持,放弃被围部队注重后方,本就是应有之意。”

    “哦……”石宣将信将疑地笑了笑,说了一个新消息:“燕公那边遭遇的情况类似,冀州汉军发动一波攻势无果,主动进行撤退。”

    “这就更能说明局势。”张群笃定地说:“伪王刘彦绝不允许内部动乱持续太久,只能从前线调动军队返回平叛。”

    石宣到底还是年轻,见张群说得笃定,松了口气说:“那就太好了!”

    他们围着桓温所部打了将近一个半月,死的人挺多却是只剥掉桓温所部的一道营区屏障,实际上是士气一再下降,石虎又带着主力部队撤离战场,导致攻势已经难再为续,还继续围住桓温所部是在硬撑,也是为了石虎布置的大局不得不硬撑。

    “伪王刘彦崛起过快,根基不稳乃是事实,多年来无日不战使部队疲惫,消耗物资更是庞大。”张群说得是通常的现状,他对石宣说:“常说,一而鼓,二而衰,三而竭。现如今也该是到了汉军难再保持攻势的时候,更是太子获利大功劳的时刻。”

    石宣先是一愣,然后满是兴趣地问:“怎么说?”

    “为被围部队解围的援军后撤,被围汉军知晓这一情况该是如何作想?”张群显然已经有计划,笑呵呵地说:“应当让被围的汉军认清楚事实,他们之前撑着是有援军在解围,要是知道援军撤退,哪怕不能使得自行崩溃,也该是士气全无。这个士气一升一降,太子歼灭这股被围汉军就容易了。”

    石宣一想,觉得张群说的话非常有道理,立刻就是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第449章:誓死不降的意志() 
交战历来需要足够的空间,参战的部队越多需要的空间就越广,要不然部队无法铺开全挤在一起,消耗的不但是时间还是物资。

    汉军在不断地调动,有效地掩护虎贲军的到来。

    虎贲军是一支甲骑具装的骑兵,他们对加入什么战场比其它兵种有更多的讲究,像是着装轻便的轻骑还能在多坡地和丘陵区表现一下,具装重步兵出于负重和列装耗费的关系根本不会去多坡地和丘陵区。

    棘津的黄河北岸比起南岸来说地形变得相对复杂了一些,濮阳郡大部分是平坦的地形,古来骑兵(战车兵)在濮阳郡的大规模交战次数非常多,但凡是读了一些史书的人都知道濮阳郡适合骑兵作战。大概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石碣赵军才会将濮阳郡定位为决战场所,可他们发觉要被合围后也是抓住机会后撤。

    棘津的黄河北岸是汲郡辖境,汲郡划分为六个县,除开北部的林虑县这个范围最大的县之外,像是修武县、获嘉县、共县、朝歌和汲县这个首府都是位处偏南在黄河沿线区域,充分表现出华夏历来建城必是依水而建的习性。

    汲郡南部地形平坦,为了形成军事防御目的,一些关卡似得军事重镇也就需要存在,例如位处汲县西南部的铜关,位处汲县西部的凡城,位处汲县东北部的枋头。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拱卫一郡首府之地,不至于让敌军利用平坦的地形来个长驱直入攻克一郡首府,致使首府失陷之后整个郡出现骨牌效应,也即是首府完蛋后最高长官被杀或被俘,失去最高长官后各地各自为战。

    汉军针对汲郡的征讨有几个步骤,先是桓温所部从汲郡西南部的荥阳郡北上,他们并没有耗费多大的力气就攻克了铜关。

    桓温所部能够轻易拿下铜关有历史原因。铜关不管是在东汉末年、西晋还是匈奴前赵时期都一直被重视,到了石碣统治中原之后,得说羯族人治国上面根本没有建树,生产力没有恢复半点不谈,一些重要关隘也根本没有顾及,导致的是铜关压根就没有修缮。

    其实不止是显得不出名的铜关,就拿进入关中秦地必经之地的几个关隘来说,不管是作为门户的潼关还是峣关,又或是备用关隘蓝田关,明明它们都拥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可是石碣赵国还真就没有想过要维持和修缮。

    真正的情况是,石碣统治下的中原,早先时期除开襄国周边有几个拱卫城池,后面在邺城大肆建设宫阙后又将几个城池列为屏障,要不然石碣统治阶层也仅是重视边境的几个要地,其余地方基本是被忽视。

    桓温所部拿下铜关之后,几乎可以说是迅速攻取了汲县这个首府之地,连带周边的获嘉城和共城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取。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依然是与石碣的统治思维有关,石碣带着十足的胡人特色,非但不重视城池还有意致使各处城池荒废,真的有要将中原变成一个牧场的架势。

    后面桓温所部进军到了朝歌才被挡下。朝歌位于棘津北部,那个时候石虎是亲率大军在濮阳郡的白马,出于对退路的重视才会选择在朝歌屯兵驻防。这个举动也真的是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桓温所部被挡在朝歌,才有了后面石虎先撤军到枋头,最后更是安然退却回到邺城。

    第二批又西南部北上的是谢安所部,他们是从河内郡杀进了汲郡,先是攻克修武,又重夺因为桓温所部受困而被石碣赵军光复的获嘉、共县和汲县,更进一步将凡城也是拿下,全面地清除掉朝歌西部的石碣赵军,为救援被困的桓温所部打下基础。

    谢安所部稳固后路,他们是扑向了棘津西北部的百里之外,变成从北而南地一种攻击路线。会这样的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棘津、枋头和朝歌的石碣赵军数量太过庞大,尤其是棘津和朝歌一线几乎是挤满了石碣赵军,他们要是直接从西部驰援被围的桓温所部必然也是要陷进去,不如从北而南拉开足够的空间,牵扯石碣赵军北上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迂回路线可供选择。

    事实也证明了谢安选择的驰援方向正确性,他们由北朝南攻击的方向给石碣赵军造成极度的威胁,李匡那边在锁阳城取得优势,又是徐正率军进入阳平郡,三个方向的汉军直接迫使石虎放弃待在前线龟缩回了邺城。

    目前汉军的布置情况分为几个部分,谢安所部是处于西北部,李匡所部从阳平郡的繁阳做出进逼魏郡内黄,冉闵则是率主力处于棘津区域。

    石宣所率的石碣赵军,主力部分驻扎在枋头,杂牌依然是将桓温所部围在朝歌。又有曹伏率领一部分石碣赵军充当外围,这一批石碣赵军身处的位置在朝歌北面百里开外,可见是针对地处战场北部的谢安所部。

    汉军近期的动向分为三步走,首先是策应石碣赵国境内逃民的部队南撤,随后是最北面的谢安先率军做出向棘津靠近的机动。前面这两步都是在拉动和牵着石碣赵军做出相应变动,第三步就是在将石碣赵军拉伸,使石碣赵军被迫做出调动,各支军队变得松散,为新组成的北伐兵团创造交战环境。

    以冉闵为主的北伐兵团将会由五万禁卫军和八万野战部队组成,也就是后面只会有这些部队向北进攻,其余部队不管是不是还在战场或是周边,除开北伐兵团之外的部队就会进入到就地戍卫或是后撤平叛的阶段。

    石碣赵国对汉军的动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石虎有什么考虑暂时不清楚,身为前线总指挥的石宣想的绝对简单。

    “被围的汉军必须消灭!”看着相貌稚嫩的石宣却是满脸狰狞:“他们近期发射的箭矢越来越少,可见军需将要消耗完,派出更多的杂兵强攻,以人命换箭矢,争取早一日消耗光他们的箭矢,为总攻奠定基础。”

    石宣口中的杂兵是杂胡和晋人,实际上位处朝歌周边的大部分石碣赵军也是由杂胡和晋人组成。

    石虎挑起种族仇杀,石碣赵国境内各族胡人屠杀晋人的同时,亦是接到命令抓捕晋人到前线,出现在桓温面前的就成了以晋人为主力的杂牌被驱使着强迫进攻。

    石宣的判断是来自张群等石碣的高层官员。这一批石碣的官员会出现这样的判断是根据常理,从汉军的调动情况,加上各地的种族仇杀,不能说他们太蠢太笨,是碰上了一个根本不能用常理来猜度和判断的国家。

    朝歌的石碣赵军想要抓住机会消灭桓温所部,冉闵十分配合地继续为即将开始的攻击拉伸足够空间,被围的桓温则是真的急了。

    “怎么会呢!?”桓温说的是箭矢情况,他已经从石碣赵军的刻意宣扬中得知外围汉军在后撤的事情,将信将疑的同时本部的箭矢供应出现了状况,不知道是刘彦做出的调整,首次有些惊慌失措:“不可能啊!”

    条攸这个长史却是极为肯定地给出答案:“战地的箭矢生产已经停顿。按照储备量和消耗情况来看,三日后就会见底。”

    “不应该啊!”桓温真的感到难以置信,他脸色异常难看地沉默了良久,问道:“粮秣?”

    “粮秣充足。”条攸的长史身份管的事情挺多,其中就包括军队后勤。他用着猜测的语气问:“外围援军后撤应该是真的,箭矢供应出现问题,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大事?”

    因为是被围困的现状,桓温和条攸其实是不知道各地爆发种族仇杀的事情。信息量决定一个人的思考方向,桓温在怀疑自己成了弃子,条攸其实也是有类似的忧虑。

    条攸的恐慌情绪比桓温还高,他的想法比桓温更加直接,他们这边的士卒超过七层是整编自原来的冉氏秦国,不管是亲疏有别,还是出于削弱冉氏秦国的影响,种种的现实之下,汉国中枢放弃他们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两人是位处中军位置的大帐商谈,离得远远还能听到喊杀之声,比较诡异的是喊杀用的都是汉语。

    “吾不相信王上会放弃我们!”桓温抛开了惊慌与失措,像是要说服自己一般地道:“汉军从未有过被成建制消灭的事例,我们不会是第一个!”

    条攸蹙眉默然不语,要真如他猜测,他们成为弃子的可能性无限大,毕竟比起日后国家的平稳,一支部队被成建制消灭又算得上什么。

    桓温心烦之下不想再多谈,是游走在各条战线鼓舞士气,向将士亲口明言石碣赵军传播的消息为假,众将士应当众志成城。

    被围汉军因为箭矢突然间断掉供应,必需控制箭矢消耗之下,又有石宣发狂驱使强攻,之前汉军还能将战线保持在营区之外,没想到仅是一天过后第一道营区已经成为战场。

    战局的新变动极大刺激到了石宣的热情,他无视掉仅是一天就产生的两万伤亡,更加疯狂地驱使麾下的杂兵从四面发动攻坚。

    桓温要破除石碣赵军传播的谣言,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实际上谣言真的影响到了麾下将士的士气,尤其是第一道营区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