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320章

席卷天下-第320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猛行了一礼,说道:“回我王,臣以为左右丞相以及治粟内史所言为稳重之策。”

    话题和想法是刘彦率先提出,王猛这么答有一定风险。

    王猛却是不想可能会被责怪或埋怨而不说真实想法,他见刘彦没有露出不悦表情,继续说:“大汉从国力上全胜于石碣。石虎有了停战进而备战的想法,可见战局越是僵持对大汉更加有利。”

    刘彦是没有把握抢在慕容燕国解决自己的麻烦之前先解决石碣赵国,稍微提了一下。

    王猛却说:“辽东为苦寒之地,慕容鲜卑常年栖息该处。汉军兵源来自各处,大多不耐寒冷。若真有可能发生慕容鲜卑背盟攻取幽州进取冀州,大汉与燕军在冀州或是幽州交战,是不是对大汉更为有利呢?”

    也许纪昌、桑虞、蔡优就是类似的想法,倒是刘彦没有将地理位置的气候给考虑进去。刘彦是出身于现代,那时候保暖什么的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如今却是不同,真要将士卒耐寒能力给思考进去。

    当夜全军扎营,冉闵与桓温相邀前去求见纪昌。

    纪昌像是早知道冉闵和桓温会来一般早早备下了茶宴。

    “丞相。”桓温心思完全不在宴席之上,没聊几句闲话立刻引入正题:“大汉的敌人并不止石碣一国,能够速战速决,好能应付余下列国。”

    冉闵放下了茶杯目光正视纪昌。

    “自然是不止石碣一国。”纪昌没什么心思多纠缠,只说:“恰恰因为不止有一个敌人,才更加应该稳重为上。”

    桓温并不放弃,劝道:“当前是大争之世,列国奋博向上之心浓烈,都是在抢时间。时间对大汉亦是重要。”

    “历来只有实力不济的一方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兵行险着。该冒险的是赵军,大汉没有冒险的理由。”纪昌不为所动,严肃地看了一眼桓温,后面看向冉闵,说:“石碣是中原霸主,不可小觑。”

    对于这点冉闵倒是非常同意,能够成为霸主的没有一个是偶然,可他依然觉得突进邺城或襄国会全面改变战争走向。

    “现在胜势在我。”纪昌有那么点警告的意思,说道:“大汉是一个从险境中崛起的国家,发展到如今堪堪有堂堂正正的大国气象。大汉需要在与石碣的较量中打出声势,是以堂堂正正姿态击败石碣乃至于是歼灭,不能让列国认为这一场国运之战大汉赢得侥幸。你们可明白?”

    冉闵和桓温开始不吭声了。他俩之前还真没有想过类似的问题,一个想要不折手段地快点灭掉石碣赵国,另一个要的是凸显自己的能力。

    纪昌眼神锐利地不断扫视冉闵和桓温,铿锵有力地说:“大汉需要大国气象!”

    现在纪昌已经把话说得那么明确,不管是言语还是脸色都带着明确的警告,冉闵和桓温要是不想将纪昌得罪死,他俩就应该闭嘴。

    三天后,王辇抵达了范县。

    范县距离濮阳城从平面地图看是接近二百里,离廪丘则为六十里。

    濮阳之战的主战场是在濮阳城与白马城中间的地带,双方却不是只在那边交战,战场范围是以濮阳城为中心的方圆两三百里之内,那么范县也能算是处在战场前沿了。

    到了范县之后,冉闵一众将校先后拜别刘彦前往各处战场,桑虞转道南下前往豫州,蔡优是需要赶往徐州,吕议则是要前往寿春战场。

    有了冉闵抵达前线,徐正带着部队护送一批伤兵来到范县。

    濮阳之战的耗费的时间已经有小半年,双方几乎是每天每夜都在爆发大大小小的交战,互相的损员并不低。

    “惨烈。”徐正得到谒见,两人是在营盘中军大帐见的面。他没有经过特别的休整和梳洗是显示出疲惫状态:“臣过来之前,第二次韦城之战才结束,护送的伤兵就是韦城之战受轻伤的,重伤只能留在濮阳城。”

    其实算起来汉军这边的医疗条件绝对是当世最为优良,除非是真的无法救治或残废,要不然因伤死亡的数量并不是太严重。而其余列国的医疗条件几乎没有,受伤的士兵得不到有效救治因为失血、伤口发脓、发烧等等会死去很多。

    “赵军近期逐渐变得疯狂,龙腾卫士以及高力军出动的频率一直在增加,两军伤亡比例已经开始呈现出对我方不利的趋势。”徐正苦笑了一下,又说:“第二次韦城之战是由臣来指挥,亲眼看到敌军的龙腾卫士以甲骑具装和具装徒步士卒结阵冲锋,竟是硬生生地突破我军的盾阵。”

    汉军的盾阵与犀利弓弩箭阵在阵战上一直是一项杀手锏,往昔可没有被硬生生突破的例子,听徐正说石碣赵军竟然从正面打破,刘彦脸上有所动容。

    “幸亏是具装重剑士顶了上去,以重大伤亡硬生生地顶住,要不然……”徐正少有的露出惊惧的神态:“要不然被正面突破,再有两翼敌军轻骑侧击……”

    刘彦印象中的徐正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还是第一次见到徐正会露出恐惧的表情,可见当时的战况是有够危险。

    汉军也有自己的具装重骑,原先是三千,后面增加到五千,番号叫虎贲军,不过这支军队目前还没有加入战场。除了虎贲军之外,随着冉闵归附带来的三千甲骑具装,汉军之中的具装重骑数量已经有八千。而整编自冉闵军的具装重骑也没有在濮阳城战场,先被桓温带去梁郡战场消灭孙伏都所部,目前是在济阴郡境内休整。

    刘彦可以理解为战局又再一次产生变化,之前可以视为一场小半年的热身,直至现在才是显示出一些将要决战的迹象。

    现实情况是随着季节来到秋季,战马养起了膘有足够的负重能力,石虎麾下龙腾卫士的具装重骑到了适合上阵的时间。不但是具装重骑兵,任何骑兵都是类似的情况,之前动用不过是一种无奈之举,还不知道要废掉多少战马。

    战马真心不是那么容易伺候,掉膘掉得严重基本是半废,体力不支的时候强行使用也会减少服役周期。所以说历朝历代的胡人都是等战马养好了膘,是在秋高马肥的时候才会大举出动。

    刘彦详细地了解了一下近期的战局发展,得知濮阳郡之内的汉军已经下降到不足四万,他沉吟了良久依然没有调动军队进入主战场的打算。

    “臣听闻我王有意奔袭邺城或是襄国?”徐正是用着疑惑的语气在说:“这一策略必然会使濮阳郡境内的敌军产生慌乱,对战局有利呀?”

    刘彦已经暂时压下攻击邺城或襄国的念头,那是后面又与纪昌等人详谈了一次,利弊之类的事情该说完已经说完,只是看了一下徐正没有搭那个腔。

    徐正没有多余的心思,他纯粹就是没话找话说,又汇报了一些情况就告辞离去。

    【泰安等人的想法不能说有错,确实是需要大国气象,至少是展现出无可置疑的军威。能在濮阳战场重创乃至于是歼灭石碣主力,邺城和襄国,乃至于是大半个中原都能够轻易攻取。】刘彦缓缓站起来,他刚要出去走走,人到帐帘边上却是外面传来纪昌求见的请示,不得又回到主位,看着进来的纪昌,问道:“泰安风风火火是为了哪般?”

    “安石攻克荥阳了。”纪昌难得是一副笑脸的模样,喜悦地说:“这样一来就断绝了石虎撤往洛阳方向的可能性。”

    也难怪纪昌高兴,汉军的舰队正在大举从黄河东边向西面行进,目的当然是要封锁住石虎的退路,谢安攻克位于濮阳战场西面的重镇荥**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荥阳……不是有麻秋率领数万赵军把守吗?”刘彦还是知道荥阳的具体是什么情况的,惊奇地问:“谢安是怎么用这么短的时间拿下的?”

    是怎么拿下的并不重要,不过纪昌对谢安可是异常赏识,详细讲一下也就有必要,至少是该让刘彦了解谢安的军事才能。

    刘彦对谢安的认知是来自于史书的印象,要说赏识那是一定的事情,没有想到的是年纪轻轻的谢安就有了那么高的军事才能,毕竟历史上谢安主持“淝水之战”的时候已经六十二岁,现在的谢安才二十五岁。

    “麻秋……”刘彦也知道麻秋这个人,他略略感到好笑地想:【历史上麻秋就是一个“名将制造机”,是用麻秋的惨败来承托别人的强大,没想到这一次不是谢艾用麻秋来刷战绩,是谢安。】

    另一边的纪昌还在兴奋地谈战局的发展,他的意见是包围圈等待舰队到来就会形成,接下来汉军最应该攻取的地方就只有一个,那地方叫棘津!

    ……分…割…线……

    连续一个多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昏昏沉沉,怎么都调整不过来。叹气、叹气、叹气……

第434章:关键在棘津() 
谢安攻克荥阳对于战局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失去荥阳的石虎本部没有了退却前往西部的道路,那么石虎哪怕是要退却也不可能是向南或向东,该是向着还在石碣赵国控制范围的北部。

    “棘津有七处桥梁,其中三座是在昭宣(就是刘病已)时期修建,一直用到当今,另外四座是临时搭建的浮桥。”纪昌是走到悬挂山川舆图的架子旁边,指着地图在进行详解:“四座浮桥可以用火轻易烧掉,以石头为主要结构的桥梁破坏起来难度颇大。若是想要切断石虎向北的退路,只能是强攻夺取再牢牢控制。”

    刘彦需要知道的是,那三座在昭宣修建的桥梁能不能让战船通过,能通过的话又该是什么样的战船。

    “臣等收集了不少资料,过问了亲眼看过桥梁的原石碣官员和军方斥候。”纪昌一直在点头,有些庆幸地说:“三座桥梁都是石孔桥,可能是考虑到楼船通航问题,修建之初中间的几个孔洞高度设计是接近三丈。”

    曾经的西汉十分重视利用水系,那是汉孝武皇帝攻击南方所产生的思想觉悟,灭掉南方那些国家之后的西汉军队并没有立刻就将舟船的重要性丢到一旁,甚至是随着进攻箕子朝鲜对水军的使用更加看重舟船的军事用途。

    到东汉时期,西汉对舟船的重视力度下降很大,可是棘津那边的桥梁对于连接黄河南北两岸的重要性不用过多言语,因此东汉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桥梁的维护。

    水军的重要性是到了东汉末年诸侯混战,尤其是当时曹魏必将南下时期,南北诸侯才算是将视线重新关注在水军建设上面,但必须说明的是目光盯在长江而不是黄河。

    刘彦麾下的船舰并不属于楼船,是更加倾向于公元一千年左右的款式,船桅最高的是弩船,最高船桅是两丈不到。

    曾经的西汉可是有五层楼船的存在,比较普遍的是三层的楼船,那么棘津桥梁设计为三丈估计是考虑让三层楼船通过。

    刘彦翻阅了一下军情奏报,由青州方向出发的舰队是抵达了祝阿郡的黄河河段,没有意外四天之内就能出现在顿丘郡的河段附近,差别是需不需要调动过来。

    “舰队大批西进,无法长久进行保密。”刘彦看向了纪昌,问道:“以泰安估算,石虎会在多久之后知晓荥阳失守,又该会在什么时候发现我们的舰队?”

    “荥阳到濮阳郡需要走六百多里,以快马速报的速度来算,本该是在我们知晓的前后,延迟不会超过一天。”纪昌笑了笑,却是又说:“谢安攻克荥阳之后做的就是立即封锁道路,石虎能不能得知西边的战事还属于两说。”

    封锁道路顶多是能够达到延迟目的,不可能说永远将某个消息封锁住。从这么一件事情上,刘彦却是能够看出谢安不但是一个具有军事素养也懂国家层面布局的人。

    “臣仔细想了一下,出兵邺城或襄国可有可无,却是需要抢先一步攻取阳平、顿丘、汲等郡。”纪昌所说的几个郡都是处于黄河北岸,还都是濮阳郡周边的几个郡。他问道:“王上,是不是让桓温所部以及在祝阿的部队从两面同时行动?”

    桓温所部北上再迂回,只能是走管城(属于荥阳郡辖地)一线,再绕道河内郡。他麾下已经没有六万部队那么多,三千甲骑具装肯定是要抽调到濮阳战场,连带一些需要用于决战的骑兵也会部分被抽调,剩下的不会超过五万,大部分还是步军。

    祝阿的汉军有三万,部分抽调自徐州驻军,有一万四千是从辅兵晋升成为战兵,等于是一个新旧差不多对半分的野战兵团,战斗力上并未经过考验。

    “石碣的主力汇集濮阳战场,外围基本以杂胡和晋人奴兵居多。”纪昌的意思很明确,不管是整编自原冉氏秦国的部队,还是新组建的野战兵团,实际上对付由杂胡和晋人组成的石碣赵军并没有明显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