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263章

席卷天下-第263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谢书友斛跋睿壱的飘红,按照惯例万赏会加更一章。今天需要带孩子去打疫苗,请允许延后加更。当然也感谢打赏的所有人,荣誉不会辜负你们期望的。

第362章:搅局之人() 
人可行诡道与阴谋,不折手段使自己变强。

    国家却不能是有太多的诡道与阴谋,那会在一战失败之后彻底失去再次崛起的志气与自信心。

    非是刘彦狂妄或愚蠢,将自己的实力摆在明面之上,徒然惹得天下皆敌,相反的是他认为展现强大为汉国必走之路。

    建国是为了凝结凝聚力,建立炎黄庙则是向天下公示自己的决心。

    有时候决心远比什么都重要,“只差临门一脚”说的就是本来能够完成的事情,可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决心,犹犹豫豫之间就坏事了。

    凡事皆会有利弊,对于刘彦来讲,那些国家本来就是敌人,不存在是否突然变成了敌人,差别无外乎就是摆在明面之上。

    或许展现强大实力的汉国为引来诸国共同讨伐,可刘彦选择的道路本来就注定难有盟友。

    且不论刘彦需不需要盟友,世间真理是国家与国家从来不存在真正的一条心,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利益,世上少有牺牲自己国家利益而成全他国者。

    现如今天下各国亦是难有真正的盟友之心,无外乎是各取所需。以其结盟之后的尔虞我诈,不如摆开阵仗。该是朋友总还会是朋友,是敌人也不会突然感情变得深厚。

    “寡人怎么能不知道国家需要邦交?”刘彦已经待在了自己需要站立的位置,只等待仪式一开始就该祭祀。他看到站在自己左右两侧靠后的纪昌和桑虞皆是隐隐有忧虑之心,笑着说:“相较起邦交国,寡人更在乎的是天下还有多少汉人。”

    “王上所言,臣省得。”纪昌身上的丞相服看着不错,由黑和红相间搭配,再有一些紫色的条纹点缀,其实看着与诸侯的冕服很相似,但绝不是属于冕服的一种。他看向了下方,本国的文武已经按照班位排列,各国使节却是在频繁交头接耳,苦笑道:“只是未免心忧。”

    “呵呵,想着也是够刺激。”桑虞满脸苦涩地说:“对于天下皆敌怕倒是不怕的,就是建国之后没有邦国咱们好像是头一个?”

    刘彦蹙眉说:“强国无盟友,你俩应该懂这句话。”

    纪昌和桑虞调整了一下心情,重重地应:“诺!”

    嘴上是那么说,内心里依然不免多想,就好像人是群居动物一样,孤独的时候总是会心下揣揣,寻找同伴是一种天性。

    “将心放宽。”刘彦以一种绝对的坦然态度说:“接下来就是划分阵营的时刻,该是朋友的还会是朋友,该是敌人的终究不会改变。”

    纪昌默默点头。

    桑虞扯了一下脸颊算是在笑。

    乐声起,是堂皇正乐。这一种乐声用以在肃穆的场合,自殷商时代起来,该种乐声伴随着每一次的盛大仪式,哪怕是到现在都没有变过。

    所谓的堂皇正乐其实就是一种直调的音乐,几乎就没有什么起伏,由编钟作为主调,配以少量的其余乐器,称不上好听,可数千年来就是这样。

    庾翼在拉扯已经反应过来了孙绰和王羲之,后两者得知刘彦要举行的是祭奠炎黄先辈,尤其是轩辕黄帝这位被公开承认为“民族之始”和伟大“开拓者”的时候,那可真的就是急眼了。

    “放开!”孙绰一脸的正义:“那无竖子太过可恨,他哪来的资格举行这样的祭祀!”

    庾翼可不是什么浪漫文人,脑子不会缺根筋到脑抽的地步,刘彦从始至终都不是晋室之臣,崛起期间也没有借助什么外国之力,尤其是晋室好像还拖了不少后腿,刘彦可不会管你谁在哪里名满天下,重要仪式上捣乱是欺负刀不够锋利?

    “稚恭,同为晋室之臣,此等场合不做声是何意!”王羲之被拉扯着袖子有些恼怒,他可是名士,是名士啊!除了是名士之外还是天下闻名的大书法家来的,走到哪都要奉承,至于治国是啥玩意表示暂时不知道,他知道的是不吭声可要贻笑天下,再来是不信以自己的名气刘彦敢杀,就梗着脖子:“稚恭且看羲之驳斥得那竖子无地自容。”

    庾翼不知道刘彦会不会无地自容,只知道汉国就没有一个什么谦谦君子,尸山血海杀出来的汉国上下,一贯的风格就是“你惹老子不爽,老子杀你全家”,还是那种“说杀你全家就是全家,一只鸡都不会留”,看着粗坯野蛮,可真的是轻易不能惹。

    “逸少啊,兴公啊,咱们冷静,一定要冷静!”庾翼其实才不管两个浪漫文人会不会死,也不是怕自己被牵连,是事情远没有到死来守节的地步:“汇报建康,朝廷是何打算再来处理,我等身为人臣怎么能够擅自决定国家大事呢?”

    一直安静站在一旁的王述乐呵地笑了,这一笑立刻引来王羲之的怒视。

    “何必如此看述?”王述对着王羲之行了一礼,道:“此间离汉王颇近,何不大声咆哮?”

    王述算是庾氏那一边派系,毕竟他先在司马岳麾下当功曹,后面被庾冰征召为长史,不过庾氏和琅邪王氏并不算有什么仇,完全是两人自己的私下龌蹉。

    没有错的,这位王述就是那一位因为一颗鸡蛋与王羲之结怨的人,两人在一起从来就没有好好说话过,有的就是对怼,通常还是王羲之先招惹王述。

    王羲之被一激怒还真的想大声咆哮,好歹是庾翼眼疾手快捂住了王羲之的嘴,随后庾翼一脸怒容地看向王述,

    东晋过来的一群人在闹,大家也不是瞎子自然是看到,不过谁都没有打算掺和一脚,就是站在旁边看笑话。

    其实大家都知道东晋的那些群在急眼什么,也都等着哪个有种的人跳出来搅和汉国的祭祀大典。那一刻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痛恨庾翼这个冷静的家伙,要不让看着已经急眼的孙绰和王羲之出来闹,想必会是一场好戏。

    当然了,谁都认为刘彦不会举起屠刀,毕竟孙绰和王羲之都是声明在外,但惩戒一番必不可少,能看乐子对于围观群众而言反正受损和受伤的都不会是自己。

第363章:寡人很失望() 
百战始能出强国,一个国家建立之初能够获得多大的胜利,一般情况下就决定了这个国家数百年的兴衰。可一旦国家建立就来一场大败,哪怕能够保住国祚也注定会是一个弱小之国。

    当今天下虽然不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争之世,但是看局面对于华夏苗裔而言却是要危险得多。

    有周一朝也不是一开始就进入到诸侯国的大争之世,作为王室的姬姓一族与周边异族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两百七十五年,作为西周落幕的是姬姓被迫东迁,姬姓地盘全失外加元气大伤才算是真正开启了诸侯国的春秋无义战。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争之世,先是周王室麾下诸侯国与楚国、戎、狄、夷等异族的生存空间之战,等待诸侯国之一的晋国率领众小弟打服了楚国,使得楚国成为周王室体制下的一部分,接下来才是各个国家开始对戎、狄、夷、蛮的大反攻。

    很严肃地讲,炎黄苗裔一直以来就是在与天争与人斗,成为世界东方大陆最大的族裔绝对不是靠软弱换取来的生存。从石器时代起是拿着大棒和石头在与其余部落厮杀,到了青铜时代只不过是换成拿青铜兵器在厮杀,进入到铁器时代也依然是在厮杀。生存是拼来的,不是动嘴皮子,更不是屈膝。

    作为自持正朔的东晋小~朝~廷,不管是司马皇室还是其治下的门阀和世家,他们因为曾经统治过整个“天下”而有更多的文化底蕴,十分清楚一些懂得却是办不到的事情。

    东晋小~朝~廷从未放弃过北伐,只不过是内部倾轧太严重,屡次北伐基本都是坏事在互相拖后腿之下。

    要说正朔是什么,可不止是名声那么简单,是号令天下的名号。基本可以说东晋小~朝~廷的司马皇室除了名号之外,基本上都不被世人当做一回事。

    那是极度真实的情况,尤其是“衣冠南渡”之后一度出现“马王共天下”的局面,这里的“马”说的就是司马氏,“王”则是琅邪王氏。

    琅邪王氏权倾一时,后面被干挺才有鄢陵庾氏的崛起,与琅邪王氏、阳夏谢氏、龙亢桓氏这三家并立成为东晋小~朝~廷治下的四大门阀。

    作为鄢陵庾氏的主事人之一,庾翼非常清楚司马皇室基本已经成为一块招牌,那不止是因为司马皇室得位不正采取九品中正制与各世家妥协的原因,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司马皇室被从中原驱赶到了长江以南。

    目前司马皇室只是有统治东晋的名份,实际上整个长江以南是被四大门阀与各个世家瓜分的状态,不会有人比那些实际统治长江以南的门阀和各世家更在乎天下局势变动,也不会有人比那些门阀和世家更想维持如今的局面。

    局面能够维持住,“天下”就是门阀和世家的天下。

    局面维持不住其实门阀和世家也不是没有出路,他们可以不争那张唯一的宝座,司马皇室一旦没有了那张唯一的宝座却会变成什么都不是。

    问题是有能够左右天下的经历之后,不管是门阀或是世家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权力,那么他们是会做必要保险的分头下注,可利益核心依然会是在东晋小~朝~廷治下。那么就注定了一件事情,遇到抉择的时候会倾向于东晋小~朝~廷。

    庾翼阻止王羲之与孙绰等人不会为了司马皇室,更不是为了这些浪漫文人死不死,撕破脸也是要看场合,明显现如今的场合根本就不合适。他能拦住离得最近的王羲之和孙绰,却是无法拦住离得较远的人。

    一个叫张合的东晋来人梗着脖子就那么冲向前,他在开始冲的时候已经引起多方注意,有维持次序的汉军炎黄卫奔出利索按住,可阻止不了他的嘴巴发声咆哮。

    “刘彦,你何德何能,竟然主持祭奠苗裔始祖!”

    “无耻刘彦,无耻汉国!无耻,无耻之(尤)……”

    炎黄卫捂住张合的嘴巴,他的双手也被反剪着提高,痛苦的呻吟声因为嘴巴被捂住变成了闷闷的“唔唔”声。

    刘彦又不是聋子,哪能没有听见张合的骂声。

    “吴郡张氏之人,官拜广阳令。”吕议招待过张合,压低声音说:“张氏乃是扬州望族,于吴郡有郡望之名声,家族子弟大多在小~朝~廷为官,祖上最为荣耀的是出过宁州都尉。”

    “只有一个有胆气跳出来?”桑虞无视掉被庾翼拦住的孙绰和王羲之,略略感慨地说:“遇事见胆魄,惺惺作态之人总比鲁莽之人更使人恶心。”

    刘彦不知道桑虞是不是在骂那两位大诗人、大书法家,眼睛的视线其实是停在了谢艾身上。

    现如今的文人其实不缺乏气节和胆魄,儒家也不全是“敌人来了我投降”的鲁地一派,要说起来儒家整体还是好的,后世的人对儒家的理解是来自于鲁地一派,其余的儒家学派式微之下难以发生。

    要说起来,鲁儒一派的发源地就在齐地,也就是属于青州地界,孔子的庙宇是在刘彦统治范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虽然发展迅速,亦是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地吞并吸收了其余学说,甚至是在汉明帝一朝独霸朝纲,可是养成拜孔庙那是文教大兴的两宋,宋之前儒家虽然势力很大,认真而言却依然不受统治者待见。

    讲真,孔子的核心思想与各个朝代的思想真的不一样,要是孔子复活听取到之后各个朝代的儒家思想,说不定会被重新气死。

    儒家发展到了东晋时期已经偏向于玄学,真正的儒生认真讲就不存几个,倒是一些看着不像儒家门徒的人才是真正的儒术有成之人。

    真正的儒家是什么样很难说清楚,但是尊礼和守仁的核心万变不离其宗,再来就是修身与强健,看着不会是什么病怏怏的斯文人,该是有英武气质的人,比如绷着脸的桓温和一脸诧异的谢安。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代表不了儒家,只能说是病夫。真正的儒家门徒实际上哪怕不经也该是文武俱会,代表人物多到不需要一一列举。

    对于有胆气出来捣乱的人,汉国这边真不会讲什么一笑了之,别说是什么郡望之家族,哪怕是名满天下又如何,关乎到一国之国策,无不可杀之人。

    张合要被炎黄卫押下去时,来自东晋那边的观礼人才算是有点样子。他们是同类,遇到事情装也要装出一个样子,知道刘彦真的会杀人的庾翼忙着保全王羲之与孙绰这两个名满天下的人物,是王述挺身而出。

    “汉王容禀!”王述没有做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