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181章

席卷天下-第181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未来的命运。

    没有什么旨意,有的就是口口相传的一个来自中原统治者石虎的要求,那就是各族各地开始加速毁灭晋人的速度,不管是抽丁还是采女,总之能够多么酷烈就多么酷烈。

    没有刘彦的历史里,石虎就是这样干的,没有什么杀汉令的旨意,不是担忧被历史所记载还是什么,纯粹就是石虎不想太多人知道,特别是不想被那些晋人大儒知道,胡人的思维非常简单,能够像羊羔一样地去杀死不会反抗的晋人,又何必喊出来然后让晋人拼命?

    灭绝中原晋人只会是石虎的第一步,若说之前不管是三抽一还是五抽三都是为了折腾晋人,并不是打定南下攻晋的心思,那么冉闵造反之后的石虎是真的要那么干了。

    在南下攻晋之前,青州的刘彦,关中的冉闵,西凉的张骏,辽1东的慕容,塞外的拓跋,总之是有一个算一个,石虎已经存了一个接着一个灭掉的心思,是不管代价的那种坚定意志。

    原本仅是带三万羌族兵就已经出发的姚弋仲发布了新一轮的征召命令,不再只是带羌族兵,是强征襄国附近的晋人,连带一路上都会进行征调,天晓得在与汉军开战之前能凑出多少人。

    因为冉闵的反叛,乞活军也算是遭了秧,李农被石虎请过去之后,尹农(平北将军)拿着石虎的符节去了乞活军直接带走了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后面又有麻秋领走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二等李农回去后又不得不听石虎的领命开拔准备讨伐冉闵,这样一来好好的乞活军被一拆为三。

    不得不提的是,李农和冉闵其实应该算是一个系统,不是只因为冉闵的父亲冉瞻出身乞活军,还因为冉闵本身的兵源也有部分是来自乞活军。要是李农真的率军攻打冉闵,那就是会是一场同一出身的同袍之间的互相残杀。

    与此同时,苻洪也开始在襄国附近备战,关中一直是被视为氐族的基业,要说除了石虎暴怒之外,最为愤怒的该是苻洪。

    事实上苻洪对于冉闵的突然骑兵也是一种懵逼的态度,要是早有察觉根本不可能会没有做准备,导致冉闵轻易控制住潼关、晓关、蓝田关,甚至是冉闵十分轻易就开始在关中攻城掠地。

    苻洪已经公开号召关中起来抵抗冉闵的侵略,不止是号召氐人,连带羌人和晋人也一同号召。比较诡异的是,关中的羌人或许不太搭理苻洪,可是听从苻洪号召抵抗冉闵军的晋人却是不少。那是因为苻洪领导下的氐族对待晋人相对温和所起到的迷惑性作用,谁都能想得到那种温和是另一种消灭民族的手段?至少当时的晋人是绝对想不到的。

    大概是刘彦将预定战场探查好,准备大军压上的时刻,做好准备的姚弋仲再一次从襄国出发,却也不知道是石虎的哪个环节出错,关于羯、羌、氐三族联合起来要消灭晋人的消息被走漏,民间到处在传一个叫作灭晋令(杀汉令)的传闻。

    “谁干的!!?”

    “是石宣。”

    石宣是石碣赵国现任的太子,他的大哥石邃在建武三年(石碣赵国纪元,公元337年)因为叛乱被石虎虐杀。

    关于杀汉令还真的就是石宣给捅出来,原因是石虎担忧身在秦地的石韬安危,竟然要求不计代价将石韬救回或是赎回,可能是昏了头脑的原因,石虎竟然说出哪怕是拿石宣去换都可以的话。

    石虎宠信石韬是石碣赵国举国上下皆知的事情,石宣捅出杀汉令主要是想刺激冉闵干掉石韬,因此灭亡晋人命令的背景就给修改了一下,变成了石虎要屠光晋人是因为冉闵的背叛……(未完待续。)

第261章:为世家正名() 
看起来像是冉闵背了黑锅?然而不管是原本的历史还是这个,冉闵背锅一点都不显得冤枉。

    刘彦一直以来就是能够做的就不会用说的,少了放嘴炮的高调,多了一些实际行动的上的狠辣,应该算得上是目前对石碣赵国造成损失最多的地方势力?

    石碣赵国的时局已经注定是一发不可收拾,但凡是有点眼光就能够看出一点,杀戮必将成为石碣赵国的主流,各处将会是一副血流成河的惨况。

    石宣闹出动静传来的时候,刘彦已经开始在和徐州军主力进行对峙,所在地点是在沂水西岸七十里之外,如果硬要有一个名称的话,现代这里叫作苍山。

    两军的主力对峙,几支偏师性质的部队却是在进行交战,分别是在蔇亭战场和即丘战场。

    蔇亭战场是城寨攻防战,即丘战场是野战。两个战场的部队并不多,交战程度亦不显得多么激烈。

    另有一处战场是刘彦等人事先并没有想到的,那是庾冰麾下的晋军竟然向石碣赵国的江都发动了跨江攻击。

    江都位于长江边上,与之降水祠是石碣赵国在徐州最为重要的江防重地。

    晋军出动的部队看着不算多,仅仅是六千水军和一万步军,可江都战事的爆发意义很大,那是多年来东晋小~朝~廷首次采取主动,就是暂时不清楚攻势会不会像之前的北伐成为笑话。

    “我们对面的徐州军数量为七万,超过四万为骑军。”纪昌是站在沙盘前面用长长的棍子在点着位置:“敌军的设营情况如沙盘所见,虽会有出入,但不会太大。”

    沙盘有点大,宽两米半、长三米。上面用泥土捏砌山川地形,看去栩栩如生。两军的营盘用的是迷你型的玩具,该是木栅栏、帐篷皆是按照情报严格摆了出来。

    桓温和袁乔看到沙盘的时候只是稍微惊讶一下,代表着两人至少知道沙盘是什么玩意。

    事实上沙盘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被使用,真正有记载的是汉名将马援曾经被汉光武帝刘秀派去侦察陇西,回来后就用白米堆集成山川地势,道路分布,给刘秀讲陇西形势。像某些人谣传的需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由盟军传入天朝,就如同像是认为分餐制是西方传入天朝那样可笑。

    众人关注的沙盘。上面的山川舆图仅仅是将两军主力的周边五十里的地形连带涵盖进去,可以视作主战场的地形示意图,用以了解两军营盘状况。

    并不止有一块沙盘,还有蔇亭战场和即丘战场的两块,更有一块将琅邪郡和东海郡全部包含进去的沙盘,差别只是全局相对概括,局部看去则更显得清晰。

    袁乔苦笑:“我们能有一张山川舆图就不错了,可能地形上也会不全。”

    桓温没有说话,他着实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不止是晋军出现这种情况。绝大多数的时候,地图只是画出一个简单轮廓,再标注哪里有城池,敌军大概在什么位置。甚至是地图上的轮廓错误,哪里有山,哪里有水源,等等很多东西是没有标注或标注错误。

    汉军再次给桓温和袁乔上了一课,至少是在探勘地形上面汉军有着绝对的严谨,该是什么地形既是什么地形,哪里有山,哪里有水,何处是树林,何处有村庄、城镇,等等看去很复杂的东西,汉军都给标注了出来。

    “庾家出猛人了啊!”刘彦对自己这边的战局知之甚详,该做的准备已经全做了,就等待付之行动,对于晋军敢真的北上却是非常压抑,等待带着人带来挂地图的架子前,问道:“前锋是谁?”

    纪昌答道:“主将谢安,副将王坦之。”

    刘彦听得一愣,不由重复问了一下:“谁?”

    纪昌又答了一次,然后问:“有什么不对吗?”

    看着没有什么不对,问题是历史记载谢安不是一再辞官专门教育谢家子弟,是等待中老年了才出仕?另外一个王坦之是出身太原王氏,为当朝尚书令王述之子,可这个时候不该是在会稽王司马昱麾下任职吗?

    当然了,刘彦讶异不是那些,是他知道谢安是谁,不知道王坦之是谁。

    “难怪……”桓温知道自己不该插嘴,可他还是说:“刘使君多多做好准备,车骑将军……真的要北上伐赵了。”

    面对桓温的提醒,刘彦除了笑着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刘使君,温知道使君对长江以南的世家有误会。”桓温一脸的认真,说道:“或许在使君看来,屡次北伐皆为笑话,可温想说你是错的。”

    刘彦现在在做的可是作战会议,不是在唠家常,但他没有阻止桓温往下说。

    “祖公(祖逖)北伐仅有数千,遭遇张平与樊雅的背叛,仍然坚持北伐,以一己之力平定张平与樊雅。后又遭遇陈川背叛,不得不撤往淮南,可祖公(祖逖)于后又重新夺回失地。祖公(祖逖)先后以微薄力量与李矩、赵固、郭默等割据势力抗衡,直至……”

    桓温讲的那些是祖逖时期的一些往事,遇到了需要解释的时候还讲的比较清楚,总体意思大概就是,不是世家没有北伐的意志,只是司马皇室老喜欢拖后腿,再来就是时局艰难。

    “嗯,我听明白了。但……那只是祖逖出力,司马家族一直在拖后腿,其余世家也是冷眼旁观吧?”

    桓温似乎不受影响,又讲了一些庾亮北伐的往事,最后才说:“屡次皆是血战,不知多少士卒战死疆场,以一隅之地,羸弱之军事,换来胡马不能南下。”

    所有人都在看桓温,了解详情的人一脸的严肃,不了解的人则是依然轻蔑脸色。

    刘彦注视着桓温,缓慢声问:“元子的意思是,屡次北伐不是笑话,是尽最大努力?”

    “事实胜于雄辩,温对使君这话印象深刻。”桓温很突然地揖礼:“温有一个请求,不知当不当讲?”

    刘彦点头:“但讲便是。”

    “温请求使君借三千骑兵。”桓温弯腰不起:“温愿意率此三千骑兵绕兰陵一线,进逼彭城。”

    那一瞬间,一些人情不自禁就是一声“噗!”,他们觉得桓温脑子肯定是出问题,借兵是说借就借,借的还是骑兵?

    知道什么是骑兵吗?至少骑兵有多么珍贵吗?东晋的军队二十来万才多少骑兵,桓温竟然一开口就是三千骑兵!

    “可行。”纪昌在一片吸气声中继续说:“君上,我们本来也是要威胁彭城,影响王鸾作出错误判断。”

    众人就不得不看纪昌了,他们看纪昌的时候眼神里满满都是不可思议。

    “一千突骑、一千轻骑与一千辅助骑手。”刘彦笑呵呵地看着桓温:“彦叔仍然为元子副手。”

    那一刻,帐内不知道多少人以为自己幻听,或是觉得在做梦。

    桓温直立起腰杆看刘彦的时候也是充满了震惊,眼眸似乎还带着感激?他其实也就是被气得快炸了肺,一怒之下要激刘彦试一试,再则是看出威胁彭城对汉军或晋军都有重要意义,才会开那个口,真没有想过刘彦会同意。

    就因为觉得不可能,导致刘彦同意下来反而是桓温脑子有些懵,是愣了很久,才开口问:“真的?”

    刘彦已经与纪昌在商议接下来的动作,闻言扭头看一眼估计还懵逼着的桓温笑了笑,随后又重新转回头跟纪昌继续商议。

    “元子。”袁乔苦笑了很久,抬手露出手掌里面的兵符,说道:“刘使君已经给出节符。”

    “这……”桓温依然震惊:“那可是三千骑兵!”

    经过那么多天的了解,桓温自认还算是搞懂了汉军的编制,分为数个阶级,等于是将部队的精锐程度有个仔细的划分。

    一千突骑兵毫无疑问是属于第二等序列的骑兵精锐,一千的轻骑是属于第三等序列的部队,一千辅助骑手按照汉军的划分就只是辅助人员不被算作战力。

    汉军的辅助骑手在装备上仅仅是比轻骑差一些,差在甲胄和兵器的种类之上,可是要在胡人的骑兵那里绝对能够算得上正规军,在晋军那边其实差的只是装备不会是骑术和武技。

    桓温拿着兵符还真的调动了刘彦应允的三千骑军,他原以为也就是三千骑军,可真正到手之后却再次懵逼。

    三千骑军指的是三千个骑士,战马却有一倍也就是六千匹。除了战马还有驮马和驽马接近三千匹,等于是每一个骑士都有一匹能够装载生活物资的脚力。

    在看到上万匹马的时候,桓温的内心其实是近乎于崩溃的,不是别的,就是激动。

    等待看到驮马和驽马携带的物资,临近崩溃边缘的桓温差点一屁股给坐到地上。

    “富裕如斯?”袁乔也傻眼了,他很认真的查过:“谷类、麦类、肉类、鱼类、酒……”,念了至少十种,怔怔地说:“再加上相应的兵器、甲胄与一些零碎,需要携带这么多的物资?”

    谷类其实是给战马食用,其余则是每一名战士的战士伙食……(未完待续。)

第262章:世家的生存法则(上)() 
“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