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此史上无三国 >

第32章

从此史上无三国-第32章

小说: 从此史上无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明回到扬州的第二天,从前线传来的荆州战报,便交到了陶明手中。

    陶明摸了把刚刚睡醒的脸庞,强行振作起来,看着手中的战报。

    益州攻占荆州南郡,在法正的筹谋下,任那文聘多勇猛,也无法将南郡攻下。无奈下只能驻扎城外。

    而此次袁术军攻取荆州,一举将江夏郡占据,江夏太守黄祖被孙策杀死。江夏大将甘宁归顺孙策。

    看到这里,陶明大骂起来:CAO,甘宁怎么在江夏?又便宜孙策这小子了!

    嘴上骂了几句后,陶明也知道,自己已经占了孙策不少的便宜了。随即平复了一下不甘心的情绪,陶明继续看了起来。

    随后曹操攻击袁术豫州境内,被孙策提早提醒过得袁术,也没有让曹操占的便宜。

    而且让人意外的是,杀了董卓以后,一直不知去向的吕布出现在了茺州,联合张邈的反叛,将茺州一分为二。

    接到消息后的曹操,急忙回到了茺州,要平复反叛。但是越是急躁,越是不如意。于濮阳县与吕布大战,曹操大败。曹操退回陈留。

    而经此一战,原本被曹操攻占的青州接壤冀州那片领土,突然成为无主之物。

    而此刻袁绍军中,两方却争论开了。一方是袁绍谋臣田丰,而另一方却是那刘备。

    刘备主动请缨率军攻取青州西北部,交与袁绍。

    而田丰却以不宜过早加入中原之战为由,反驳刘备的请求。

    而此时坐拥冀并两州的袁绍,也有些自大起来。认为白白放在眼前的利益怎么能不占?随即命令刘备统帅五千兵马,将此地攻下。

    刘备低头谢恩,刚刚走出营帐,刘备便忍不住露出了喜色。随后急忙向自己帐中行去。

    陶明看完此信内的信息后,心中久久不能平复,虽然自从自己来到东汉,搅动东汉局势后。有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但这次吕布与张邈的反叛,却是让陶明深深的感觉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不过如今局势都还在陶明的接受范围内。如今只有荆州一直战乱。陶明便没有后顾之忧。

    如今唯一让陶明忧心的便是那刘备。历史上出了名的打不死的小强。

    如今他率军攻取青州西北部,明显了对青州有所图谋。而且青州刺史又是个老好人一般的人物,若真被刘备忽悠,将青州交与刘备手中。

    到时少不了的会让陶明的北方多了一匹豺狼。而且根据他历史上的表现,此人必是极其难以对付之人。

    想到这里,陶明就有些头疼。

    但是这样都影响不了如今陶明境内的大局。努力休养生息,乘机发现的思虑不会变。

    不过想到如今驻守北方的周瑜,陶明不由又是一阵摇头:自己真是小题大作,如今的刘备还不能被其放在眼里。徐州北方有周瑜在,定可保得一方安定。

    想到此处,陶明也不再过多的忧虑了,既然来到这乱世,那就神挡杀神,佛挡灭佛。

    如今的陶明可不再是那早年的陶谦幼孙了。而是坐拥两州的大诸侯。而且刚刚还一举搅动的大汉诸侯纷争不断。

    在如今年纪,有如此成就的也就当年的冠军侯了。不过那冠军侯的下场却是极为不好的。

    不过,如今都不是陶明该考虑的事情。

    一个月后,如今陶明每天除了处理一些政务外,便是陪陪蔡琰。

    而蔡琰的父亲蔡岜,也在陶明派出寻找后,被毒牙将士带回了扬州。

    如今在看到自己父亲平安无事后,蔡琰更是对陶明爱恋无比。

    一次陶明被蔡岜叫去谈话后,两人的婚期也被确立了下来。

    陶明本来早已有心给蔡琰一个名分的,但是一来当时蔡岜没有消息。二来陶明境内也是内忧外患。一直没有腾出功夫。

    而现在蔡琰的父亲也平安归来,境内外也没有大的战事。正是陶明举行婚礼的好时机。

    既然有心在此时大婚,陶明便抓紧开始张罗了。

    第一件事,陶明便是回到下邳城中,将此事告知父母。而母亲知道后,更是欣喜。强行把陶明婚礼事宜的举办揽了过去,由其全部负责。

    陶明虽不想让母亲再劳累,但见她高兴,便索性由了她。

    而婚礼的时间,在两家大人选了日子后,便定了下来。一个月后正好有个黄道吉日,便定在了此时。

第六十章 四方齐来() 
很快,陶明大婚的消息便传遍了天下。

    除了各方诸侯派来的代表外,一些与蔡岜关系不错的德高望重的名士也纷纷齐聚。让这场婚礼变的格外盛重。

    最让人意外的是那袁术派出的人,居然是孙策。这让对孙策好奇不已的陶明也是格外高兴。

    而这些诸侯派出的代表也是各有心思,除了祝贺陶明婚礼外,还承担着探查陶明最近军事意图的打算。毕竟如今坐拥两州的陶明,除了那北方的袁绍可比外,天下再无一诸侯敢说强过陶明。就连那曹操,也不得不承认如今陶明势大的事实。

    而经过郭嘉提醒的陶明,也对此事有了计较。

    这次的婚礼,该来的都已来了,不该该来的也来了。但唯一让陶明遗憾的是,赵云还在昏迷当中。

    让陶明在婚礼的欣喜之余,也是遗憾不已。要知道从最开始的征战,赵云就一直跟随着陶明,尽忠职守。如今更是为了陶明将自己深陷险境。说心底话,陶明觉得有些对不起赵云。

    但如今这都是已经形成的事实,陶明想逃避也没有办法。只是徒增奈何罢了。

    转眼,约定的婚期已到。

    看着被布置的格外喜庆的下邳城,陶明从心底里高兴。毕竟谁结婚不高兴?而且这还是陶明两世为人第一次结婚,除了高兴,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此时陪在陶明身旁的郭嘉,以过来人的身份对他说道:“主公,不必紧张,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听到郭嘉这话,陶明不干了。说道:“奉孝,此话怎讲?我哪里紧张了?”

    但他那忍不住握着拳头的手,却是将他彻底出卖了。郭嘉也不反驳,只是看着陶明大声笑了起来。

    这郭嘉一笑,顿时将周围陶明的亲信都吸引过来了。

    徐盛、鲁肃包括周瑜也都走了过来。听郭嘉将刚刚的事实复述一遍后,众人纷纷向着陶明打趣。

    这让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陶明有些展架不住了,摆起了主公那一套。

    众人知晓陶明性格,定不会因此怪罪他们,但毕竟是主公,所以最后还是给了陶明一些面子,没有继续打趣下去。

    带一切准备就绪后,陶明来到了大院内。那主持婚礼之人便是陶明的二爷爷陶谐。如今陶明大婚,也不得已将老人家请了出来,为陶明主持大婚。

    陶明拉着盖着盖头的蔡琰,来到父母面前。

    这时便听到陶谐喊道:“一拜天地。”

    二人转身齐齐向着大厅外一拜,然后在陶明的搀扶下,二人又转过身来。

    “二拜高堂。”

    等二人跪下后,一旁的丫鬟急忙送上了茶水,陶明蔡琰二人将茶水敬向陶明父母。陶商及陶明的母亲安然的受了二人的茶水后,脸上纷纷露出了喜悦兴奋之色。

    随着礼仪的进行,陶谐的第三声也响了起来。

    “夫妻对拜。”

    二人相互搀扶下,站了起来,后退出一点距离。向着对方轻轻一鞠躬。

    “礼成。”

    随着拜堂礼仪的结束,陶明与蔡琰二人便成为了正式的夫妻了。

    蔡琰跟随丫鬟回到了婚房内等待陶明,而陶明穿着一身新郎服,来到大厅内的宴席中。

    看到陶明的到来,场中众人纷纷向着其恭贺道:“主公,新婚大喜啊。”

    “陶公子与蔡琰小姐真是郎才女貌啊。”

    。。。。。。

    一时间,夸赞祝贺之词纷纷倒向陶明。而陶明只能陪着笑脸向众人回礼。

    待陶明在大厅外、院内的纷纷见礼后,又来到了后院。

    根据之前的安排,后院的宴席上都是些重量级的来宾。如:各诸侯的使臣、以及陶明亲信。

    陶明进来后,便笑着向众人说道:“诸位能来陶某的婚礼。陶某不甚荣幸。在这里谢过大家了。”

    说完,向着众人拱手见礼。

    众人见陶明如此说,纷纷回道:“主公客气了。”

    “陶公子多礼了。”

    。。。。

    就在陶明准备与众人坐下一谈时,门外传来了一声呼喊:“献帝使臣到!”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纷纷惊讶,就连陶明也非常意外,他并不知道献帝会派人来。

    索性又与在场众人打趣道:“今日还真是好事不断啊。”

    说完,在众人笑着回复后,来到了大厅外。

    来到场外后,陶明便见一太监模样的公公正在院内站着,身后跟随几名侍从。

    “献帝有旨。陶明速速接旨!”

    那公公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就在那等着陶明来跪拜接旨。当等了半天后,陶明都没有过来跪拜,正要发作。却见周围众多陶明麾下武将在旁虎视眈眈的看着他。

    而此时的陶明,什么也没说,也什么都没做。就是站在原地等候。而一旁众多的诸侯代表却乐了。倒要看看这陶明如今该如何做。若不拜便是蔑视皇室,受天下士人唾弃。若拜,那必定影响其声威。

    而那没经历过如此场景的公公却吓得够呛,正待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脑中灵光一现,忙又接了一句道:“对了,献帝曾说,陶公子有大功,可免受跪拜之礼,站立领旨。”

    这明显是托词的话,在场众人也不能反驳。

    陶明见不用跪拜后,拱手行礼道:“陶明接旨。”

    看到陶明如此说话,其它人纷纷跪拜。那些本想看笑话的诸侯代表,也纷纷不忿着跪拜下去。要知道他们可没有陶明的特权。而那孙策更是低估道:“早知道如此,便不出来了。”

    无奈下,他也不得不跪拜下去。

    那一小声低估,在众人此寂静的时候,却是让众人都听到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反正陶明听后是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随后觉得实在不该,便忙收敛了一番神色。

    那传旨的公公顿时尴尬非常,这还是他第一次见这场景。平常不管是一方诸侯还是大臣在明面上还是对献帝极为敬重的,只有这陶明实在是。。。。。

    想罢,那公公也不再拖沓。想赶紧宣读完后,回到宫中。

第六十一章 外姓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徐州州牧陶谦之孙陶明,少年壮志,文成武德。更平定扬州有功。值新婚之时,特封为吴王,以示嘉奖。统领境内徐扬二州。可自行设府。望日后能励精图治,为大汉增荣。钦此。”

    听完这话,在场众人纷纷喧哗起来,陶明麾下文武是为陶明高兴。而在场的其它诸侯代表则是震惊以及哗然,要知道东汉早已多年没有封外姓王了。这么一来,以后众人的主公见这陶明不是平白低一等?而且还是皇帝亲封,让人找不到毛病。那些看重名声的名士们都会争相到陶明境内为官的。

    而陶明在最开始的兴奋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虑当中。包括在场的还有郭嘉和鲁肃也是面露凝重。众人只看到了这外姓王的好处,却是没有看到这背后隐藏的危机。

    如今陶明多次大战,更是跳动天下战乱,为的什么?为的就是让如今治下能低调,平稳发展,百姓休养生息。然而这外姓王之事一出,却是让陶明突然的凌驾与天下诸侯之上。受所有人忌讳。而且陶明还知道,在不久后的将来,那献帝就会被曹操所救。更是囚禁许都,如今一旦有了外姓王的先例。那日后曹操称王也是指日可待了。而且如今献帝如此做,又是什么原因?他想做什么?或者说是其背后的郭汜、李傕想要做什么?捧杀自己吗?

    在场众人都纷纷不解,就连那郭嘉鲁肃也想不通其中缘由。然而就在陶明同样疑惑不解之时,其身后的父亲陶商却平淡的低声对陶明说道:“接旨。”

    随之陶商的话音落下,那传旨公公同样献媚的说道:“吴王,接旨吧?”

    陶明此时却还在思路父亲陶商之话的意思。但如今没有好的办法,更何况这么大的馅饼落下,陶明不能不接吧?想到此处后,便高声说道:“臣陶明接旨!”

    之后众人纷纷站起,陶明又派人招呼这传旨公公下去用膳。压着脑海中的疑虑,招呼众人返回喝喜酒。

    宴中,众人纷纷祝贺陶明荣升吴王。

    只有那众诸侯代表却没有说话,以此来表示对吴王封号的不认可。

    只有那孙策坦然的说道:“如今陶公子晋升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