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阴雄 >

第85章

明末阴雄-第85章

小说: 明末阴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工匠们效率这么低,孔有德有些不满的说道“你们两百来人,六天时间了,只打造了这么点兵器,是人手不够,还是工料不足?”

    孔有德的话,让这些人有一种心惊胆战的感觉。

    “噗通!”“噗通!”两个人纷纷跪倒在地,“大人,非是小的们有意慢待,大人要求小人们打造出最锋利的兵器,就只能用钢材来制作了,这生铁的确是很多。

    但是生铁变成合用的钢,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小人们已经是日夜赶工了。”

    “大人如此厚待小人们,小人们如何敢怠慢差事?”

第173章 大炼钢铁() 
原来如此!孔有德心中暗叫惭愧!自己也犯了一般领导常犯的官僚主义的错误,看来,还是太祖说得对:没有调查研究便没有发言权。

    “咳咳,”他轻轻的嗽了嗽嗓子,努力使自己看上去不那么急躁。“带我去看看你们的炉子。”

    一行人来到了密水河边,赵一,王江等人将炼钢的炉子放置在这里,之所以安排在这里,就是为了取水的便利,无论是炼铁还是炼钢,都是需要水来冷却的。

    这里的炉子是台炉,将炉子筑于专门的炉台上,并有一个较大的加热兼炒炼空间,炉子以砖砌成,状如鸡笼,炉底接近地平面,炒炼室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空间,炉子正面设一炉口,在此进料、操作、出钢。

    “大人,这样的炉子,我们用铁条烧熔百炼,逐渐旋绕成团,每五斤方能炼成一斤。”王江为孔有德解说道

    孔有德嘴里赞叹了一声,“辛苦诸位了。”

    嘴里虽然如此说,但是看着堆积在这里的生铁块子,他也不禁有些发愁,如何能够将这些生铁,变成更加坚硬锐利的钢呢?如果全靠他们这样手工打造,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沉思半晌后,孔有德说道:“这些事本将军考虑不周,这样吧,明日一早,赵一,王江,吕兴初你们三人,到总兵府来一趟,有些事情要吩咐你等!”

    说罢,便带着人打道回府了。

    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大炼钢铁。

    说起钢和铁,其实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都是铁碳合金,只不过是碳含量的高低罢了。

    高中化学就有学过,碳含量低于百分0。02的就是熟铁,碳含量高于百分之2的就是生铁,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钢了。

    但是,就是这么点细微的差别,导致他们之间的性质千差万别。

    熟铁质地软,塑性好,容易变形,强度和硬度均较低,用途不广。

    生铁含碳很多,硬度高,而且很脆,几乎没有塑性。

    钢具有生铁和熟铁两种优点,所以在后世,在人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最为广泛的应用。

    之前与李忠诚商谈的时候,设想的用铁铸炮,其实说的就是生铁,生铁的硬度的确的足够,但是很脆,没有什么延展性,如果膛压超过了生铁的承受极限,就直接炸膛了,加厚膛壁又会使得重量成倍增加。

    而铜就不一样,可以依靠轻微的变形缓解这一部分压力,压力消失后就会恢复原状。

    如果用熟铁呢,铸炮是可以,易于切削,铸造起来很方面,也不会发生炸膛,但是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因为熟铁塑性好,所以每开一炮,就会变形一次,炮管增大一圈。

    孔有德估计,用熟铁制造的火炮,可能连十炮都打不了,就会彻底报废掉,非常的不实用。

    最好的选择就是钢了,但是钢的产量极低,冶炼坊的铁匠虽然能打造出钢材,但是那都是纯手工打造的。

    铁匠们打铁也称之为锻造,一般的工序是,放个大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

    要锻打的生铁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师傅掌主锤,徒弟或者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

    师傅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这个过程中,能够将生铁表层的碳敲打出来,在高温的情况下接触空气中的氧,燃烧掉。

    以此同时,这一块铁会被捶打的比较薄,再将其放入炉中烧红,趁机将其折叠,重复之前的锻打工作,每一次这样锻打,都能消耗掉部分铁料中的碳。

    最终经过数十上百次的重复锻打,铁料中的碳含量降低到0。02%到2%之间,就算是成功的打造出了一块钢材,这样的钢称之为百炼钢。

    然而,问题就在于,这样打造出来的钢,相当的费时费力,而且这还是一个经验性的工作,只有老师傅才能完成。

    如果锻打的次数少了,这块铁料还是生铁,如果次数多了,就成了熟铁了,只有经验丰富的老铁匠,才能够掌握好这个度,新手这么干,浪费力气不说,还得不到成果。

    孔有德估计,如果让整个冶炼坊的铁匠们,啥都不做,专心锻打钢材,可能他们两个月的时间,都不一定能锻打出制造一门大炮所需要的钢材。

    所以,大规模冶炼钢材就提上了日程,对于这方面,孔有德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并不像对火器方面一样,一窍不通。

    还是拜高中化学所赐,孔有德还记得一些如何炼钢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其实就是碳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然后和铁矿石中的氧化铁高温下反应变成铁和二氧化碳罢了。

    需要走注意的就是煤炭,铁矿石,石灰这些东西的比例罢了,而且当时教材上关于炼铁高炉的结构也有,这些都是比较好记的东西,所以他现在还记得。

    孔有德觉得,如果让他穿越的时候,带上全套的高中数理化教材,让他十年内统治世界都没问题,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国企钢铁大厂的高炉他没见过,但是他见过农村的土高炉啊,那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小时候经常跑进去玩,所以对于那里面的结构,他还是蛮熟悉的。

    尽管那个时期的大炼钢铁,被后来的人们批判的体无完肤,但是有一点事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土高炉真的可以炼出大量的钢材。

    大炼钢铁的第一年,炼出的钢材差不多有一千多万吨,虽然有接近一半的都是不合格的,但是还有一半的合格的啊。

    孔有德觉得,那个时候之所以不合格率那么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的问题。

    当时包括自己爷爷奶奶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响应上级号召,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土高炉,那个时候,土高炉遍布神州大地,然后轰轰烈烈的开始大炼钢铁,群众们一个个激情四射,信心十足,鼓足干劲投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中。

第174章 皇权不下乡() 
但是,问题就出现在这,他们虽然很有干劲,也很有信心,但是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炼铁工人,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完全是凭借满腔热血在做事,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炉温控制,铁矿石选择,煤炭去杂质,操作流程等等一些列的操作,他们都不知道,能炼出来一部分合格的钢铁,已经是一件很奇迹的事情了。

    孔有德的想法,其实就是用这种土高炉来炼钢,结构他已经知道了,大概的步骤高中化学课本里面有,他也有些印象,建立起那样的高炉完全不是事儿。

    具体操作他也不清楚,但是大概流程还是知道的,大不了让下面的人一直试验就是,他有的是人力物力财力,一次不成功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只要每次做好记录工作,总结经验,总有一次能成功。

    一旦能够炼出第一炉合格的钢材,炼出第二炉,第三炉乃是第一万炉,那都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想清楚了这些,孔有德就开始根据记忆,开始书写炼钢的办法了,包括高炉的结构,炼钢需要的材料,

    当然,只是一个指导思路罢了,并不能够当做具体操作,至于如何炼出钢,还需要赵一,王江这些铁匠们自己去钻研。

    他还是在其中记载了一些,有关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比如将铁矿石打碎,不要用大块的铁矿石,用焦炭替代煤炭,宋朝开始就有了制取焦炭的技术,这一点没必要担心,还有其他的一些他能够想到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孔有德刚吃完早饭,赵一,王江,吕兴初就按照昨天的吩咐,来到了总兵府。

    孔有德就将这些东西给了赵一,王江等人,并且开出了赏格,只要他们能够成功的炼出钢材,一共五百两银子的奖赏,由吕兴初负责分配。

    后面的事情,孔有德就不打算参与了,自己知道的也只是不过是理论罢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他也记载了下来,实际操作还是交给下面的人好了。

    炼出钢材几乎是注定的,当然不大可能一次就成功,而且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他也就没必要在冶炼坊里面苦等着,只要练出来通知他一声就行。

    交代了这些事情后,冶炼坊的几个人感恩戴德的户去了,他也准备去登州府学,这里同样是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地方。

    “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张益达一边背着识字课本,一边偷眼看着在远处同那口铜钟并列悬挂的那几样东西,不由得咽了一下口水。

    “该死,我又忘了!秋仲后面是什么?”

    “秋仲伊宫!”

    一旁用皂角揉搓着衣服的吕小布,笑嘻嘻的提示了他一下。

    “我说老张,你是不是又惦记着那个了?”吕小布有些戏谑的指了指高高悬挂在墙上的腊猪腿。

    “去!就好像你不想似的!”张益达黑脸微微发红,啐了一口,继续背书。

    当初拿下登州城之后,白沐霖因为成功的说服了耿仲明打开城门,功劳甚大,孔有德就把他安排到了登州府学,担任副校长一职,至于校长一职,自然是孔有德担任了,虽然他并不怎么管事。

    以前的那些个祭酒,司业,教谕等等职务,孔有德听着不习惯,直接改成后世的名称了,听着舒服多了,反正他也不准备继续在体制内做事,没那么多顾忌,只要能够打赢朝廷的平叛大军,这些都不是事儿,打不赢怎么做都没个好下场。

    张益达和吕小布都是被白沐霖按照孔有德的要求,从辽民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分子。

    按照孔有德的条件:要熟悉农桑之事,年龄要在二十岁以下,最要命的一条,要识字,要会计数,身体没有残疾。

    这一下,让白沐霖犯了难,懂得这些的人不是没有,但是,要是在一个人身上都具备的,可就少了。

    没法子,孔有德只得条件放宽,不认识字的没关系,但是要会算账、计数的。

    最起码,要懂得背诵小九九。

    矮子里拔高个,在这接近十万辽东难民里,挑选出了张益达,吕小布他们这些人,这批为数一百五十五人的政事堂学生。

    至于这府学里面以前的那些秀才,生员,廪生以及负责管理的祭酒等人,都被孔有德赶跑了,他们现在受到的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很难重新塑造,与其浪费那个力气,不如招募一些难民,从新开始。

    这政事堂,就是孔有德为了以后的统治打下的基础,招募过来的都是辽民,跟他这个辽东出身的总兵天然的合得来,再在教育期间,训练他们对自己的忠诚,那么自己就培养出了一批嫡系人马。

    当然,新的政事堂听名字就知道,不是一所军校,都是为了除了处理以后的地方事务,为了让权力能够到达基层,为了能够让自己以后的统治更加的稳固。

    明朝的皇权,只到县一级,再也没有向下了,也就有了一种说法……皇权不下乡。

    也不光是明朝的去皇权不下乡,事实上哪怕到了民国时期,凯申兄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但是权利也没有到达基层,然后,就被太祖等人从基层颠覆了。

    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中国土地面积过于庞大,人口过多,但是受教育的百姓比例非常低,古代集权政府想要跟近代国家一样,把国家权利渗透进地域社会,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一方面,封建王朝独特的集权制度,基本能保持国家的稳定以及发展,所以官府也少有向基层社会渗透权利的意愿和动力。

    “官吏”这个词虽然会被连起来说,事实上官与吏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官是一定要通过科举考试的,而吏则并不需要,基本上都是由本地人担任,而且很多都是世袭的。

    最基层的官,即知县,辖内人口少则几千户,多则上万户,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

第175章 战争动员能力() 
有趣的是,为了避嫌,知县必须避开祖籍,去外地上任,所以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