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状元 >

第536章

寒门状元-第536章

小说: 寒门状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铎又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无论是主考官还是同考官,沈溪都要面对“贿考”。

    明朝各级科举考试存在舞弊现象,这在中上层官员中已不是秘密,连正直如刘大夏这样的名臣,在遇到福建乡试舞弊,也只是单独把沈溪拔擢上来,最后将事情大事化小,不了了之。对于那些本来屁股就不干净的官员来说,不单是对科举考试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会亲自参与其中,谋图私利。

    顺天府,也就是京城,属于天子脚下,就算贿赂也会把事情做得极其隐秘。

    可若是应天府,谁做去作主考官,家里收到的礼物或许是个天文数字,当一届主考官就可以吃一辈子。

    谢铎继续道:“你也别去刻意激浊扬清,大明官场的水浑得很,国子学内同样乌烟瘴气,陛下许多年未曾下定决心整顿吏治,上面尚且如此,如何能要求下层的官员清廉自居?定要小心谨慎。”

    这话听起来,谢铎是让沈溪同流合污,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谢铎若非厌倦官场黑暗,也不会在家乡太平桃溪以及南京当了那么多年闲人,这可算是大明首屈一指的教育家,看待大明的问题肯定比较尖锐,沈溪也只是站在后世系统的历史教育上才显得更加全面。

    谢铎跟沈溪这么说,主要是希望他不要意气用事,洁身自好要保持,但也不能得罪权贵招惹来杀身之祸,其实这便是儒家中庸之道的具体应用。

    “那朝廷具体的用人情况,会在何时公布?”沈溪问道。

    “不出意外,应该在四月中旬,或者更晚些。”谢铎道,“年初还有岁考,国子监内也有升舍的例考,到时候我可能没时间过来提醒你,你要好自为之。”

    沈溪笑着点头,他对谢铎非常感谢。

    这些话虽然看起来对他没什么用,可若不是谢铎把他当成可造之才,根本就不会冒着被人揭发泄密的危险跑来跟他说这一通。

    谢铎是真的怕沈溪接触到有利益输送的职位时,不能廉洁自守,时刻做到对他的鞭策和警醒,让他认清楚善恶对错,同时还不想让他得罪权贵,招惹祸端。

    这是个老好人!

    沈溪并不太担心乡试的事情,毕竟这才年初,乡试要到八月去了,当主考的任务也不过是出题和阅卷,属于内帘官。

    内帘官可不那么容易被收买!也是因为两京的内帘官主考基本都是翰林出身,属于京官中的上品官,前途远大,顺天府和应天府的外帘官再牛,那也是外官,想直接从内帘官这里打开缺口很困难。

    说完话,谢铎叫上宁儿,趁着日落前回家。国子监距离沈溪的房子也就两条大街,所以谢铎来去都步行,沈溪亲自送他们到了门口。

    临别前,谢铎突然想起什么,提醒道:“我忘记了件要紧事……傅尚书曾言,前日陛下有意派你往狄夷出使,此事为谢阁部、马尚书和傅尚书所阻,他们想留你在京城,不至于因为出使影响你的前途。”

    沈溪这才知道原来出使草原的事情是真的。

    皇帝似乎钦点了他的名字,但在谢迁、马文升和傅瀚的联手帮忙下,才把此事暂且压了下去。

    去一趟草原,不但可能会被扣下回不来,比如苏武牧羊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就算能回来,朝廷也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出使官员进行严密的监视和考察,防止被狄夷收买。

    出使狄夷,对于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官员来说,并非是好事。

    马文升帮忙在沈溪意料之中,一直欣赏他的傅瀚出手相助也在道理可讲。可说话阴阳怪气的谢迁也帮他说话,这点沈溪倒是没有想到,他一直觉得,谢老儿除了会坑他外,不会为他做什么事。

    遇到皇帝派他出使,谢老儿不应该举双手赞成,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鞭策和磨砺吗?

    **************

    ps:第四更到!

    写完这一章,果然又是凌晨了!看在天子如此勤奋的份儿上,大家来一波订阅和鼓励吧!

第六九二章 大明国史() 
沈溪听说了,达延部此番到京城出使的正使并不是国师亦思马因,没有这个智囊,加上年前新败,其使节对大明朝廷显得很恭敬,朝廷也就没有必要让沈溪又来一个舌战鞑虏。不过从方方面面的消息看,达延部提出大明出使草原的使节正是沈溪无疑。

    对于沈溪在这次对鞑靼战争中的辉煌功绩,大明朝廷并没有予以承认,不过战败的鞑靼人却通过探子了解到,他们不是输给了大明的兵马,而是输给佛郎机炮和战场上英勇指挥的“钦差”沈溪。

    随着鞑靼人战败,原本基本已经统一漠南蒙古的达延部出现了叛乱,其内部分裂成了好几个势力,相互征伐,达延部讨伐不臣,于是战火重新降临到了草原上。

    大明朝廷一看,树立大明为****上国的机会来了,也不管之前的矛盾,居然接受了达延部的请求,重新接纳达延部纳贡,并且对达延部统一蒙古各部族提供一些支持。

    沈溪得知这些消息后,心里在想,到底是谁在他桌子上写了那么多散乱无序的计划?这个人不去别的地方写,偏偏要在他的桌上写,是否想把这些不成形的计划,让他来整理后付诸实施?

    沈溪心想:“我连你是谁都不知,会帮你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有谢迁等人为沈溪阻拦,弘治皇帝并没有直接下旨委派沈溪出使草原,但也没有指定别人,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

    正月十九,是沈溪给太子朱厚照上课的日子。

    这天上课的地点在文华殿后庑,几个月不见,小太子朱厚照又长大了些许,春节期间他一直跟老爹、老娘待在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一直就没回撷芳殿住。

    沈溪一来,朱厚照看到后很高兴,起身招呼:“沈先生,教廿一史的又是你吗?”就好像老朋友许久没见,见到之后非常的亲切。

    “臣见过太子殿下。”沈溪行礼道。

    “不用多礼,本宫年前还跟母后说,一定要把你找回来作老师……嘿,你不知道我现在踢蹴鞠踢的有多好,我之前跟那些小太监比试,他们都踢不过我,我进了好几个球呢!”

    真是个熊孩子,你进再多球,对你将来治国有用吗?除了让你自己在别人眼中显得更贪玩一些,没任何好处。

    “沈先生,你可有听到我说话?我知道你踢蹴鞠很厉害,想跟你比试比试。”朱厚照兴致盎然地说道。

    此时那些负责记录的中允官则比较尴尬了。

    太子要跟自己的先生踢蹴鞠,还说要比试一番,虽然看起来太子是有一定的志向,可这种事如何往册子上记载?

    沈溪颇为无奈,原来太子记着他,并不是惦记让他来教书,说白了还是玩。

    “太子,今日讲《宋史》。”沈溪语气平淡地说道。

    “讲什么《宋史》啊,之前不是已经讲了好几遍了吗?我现在都能倒背如流了。”朱厚照不屑地说道。

    “那太子倒背来听听。”沈溪把讲案合上,不客气地说道。

    “你真的要我背?那你听好了,等等……《宋史》记载的是那个背着小皇帝跳海的那个朝代的历史吧?”朱厚照眨着眼睛问。

    沈溪心想,这就是你所谓的对《宋史》倒背如流?连哪个朝代是宋朝都没记清楚,这可已经十岁的熊孩子,再过不到五年,你老爹就要挂了,你就要当皇帝了知道吗?

    但不管怎么说,朱厚照起码还是知道,因此沈溪点了点头表示嘉许。

    “那就是了,《宋史》不就是小皇帝跟着陆秀夫……对,就是这个名字,跳海死了,前面就是宋蒙之战,再前面就是岳飞抗金……”

    整出个倒背如流,却是拿沈溪当初给他编写的宋朝编年大事记来糊弄人。沈溪道:“太子学成如此模样,是想以后安安心心做一个太子,连治国的能力都没有?”

    朱厚照愣了一下,不解地问道:“就算我当了皇帝,自然有大臣给我治国,干嘛要我自己来?母后说了,本宫的责任就是管好大臣,让大臣尽心尽力。”

    真是个会教导儿子的“好母亲”,怎么看都像是张皇后对儿子宠溺太深,把一些错误的思想灌输,导致小小年岁的朱厚照就想着麻烦别人帮他做事,却没想过天下是他一个人的天下。

    可惜正是由于你不学无术,导致你恣意妄为,皇位最终传给了你堂弟朱厚熜,你爹的宏愿在你身上断绝了。

    沈溪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太子可有听闻?”

    “我去,这种话本宫听的多了,你说点儿新鲜点儿的嘛,要不你找廿一史中好玩的事情跟我说说,就算没好玩的,你说那些骑马打仗的,我也想听。”朱厚照感觉沈溪没想象中那么有趣味,人重新坐回椅子上。

    沈溪道:“那好,今日就讲讲当初太祖如何弓马平天下!”

    “嗯?”

    朱厚照一听瞪起了眼睛,问道,“什么太祖,唐太祖?宋太祖?”

    沈溪没好气道:“我大明太祖皇帝。”

    “这个好这个好,你快说!”

    朱厚照高兴坏了,平日他最想知道的便是大明的历史,可从来都没人跟他说,因为觉得他年少,还没到需要了解大明历史的时候,尤其是不想让朱厚照知道原来大明朝廷也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也会为争夺皇位而出现叔侄相残李代桃僵的龌蹉,更有土木堡之变这种遗臭万年的战事。

    沈溪正待开讲,却是刘瑾机灵,提醒道:“沈大人,有些东西你可不能乱讲!”

    沈溪道:“为太子讲廿一史是我的责任,至于在历史之外,我要讲什么,由我自己来掂量。”

    刘瑾不敢再说什么了,他不过是个宦官,根本就没资格去指点东宫讲官,他赶紧求助于旁边那些侍读的官员。

    可从一开始,沈溪讲廿一史就是一个人,这房间里就数沈溪的官大,就算有人觉得沈溪所讲不合规矩,他们也不能阻拦,只能记录下来后交给上官或者是皇帝来裁决。

    “我要听,你快说,就算你说的不好,本宫也会跟父皇说,赦免你的罪责。”

    沈溪道:“那好,今天就讲太祖建明灭元的历史……”

    沈溪放下讲案,开始娓娓动听地讲述起来。

    沈溪从元末的农民战争讲起,先将元末战争的起因是因为元朝内部政治变乱,皇位更迭频繁,皇权争夺加剧,使得朝廷大权逐渐旁落,形成了元末战争的起因。而后韩山童、刘福通、张士诚、徐寿辉等人粉墨登场,红巾军起义浩浩荡荡,虽然这些起义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随之而来的是江南地区的军事割据。

    听了半晌,朱厚照有些不耐烦了,皱着眉头问道:“你说太祖的故事,但太祖在哪儿?”

    刘瑾赶紧道:“太子殿下,您不能这么说太祖爷,要按辈分称呼……”

    “你管本宫称呼什么,难道提到太祖不称太祖,还要称儿子、孙子?”

    这话一说出来,旁边的人尽皆面如土色,也就是太子才敢这么说,换了别人如此非议朱元璋,那距大卸八块也就不远了。

    沈溪道:“太子且听完再说。”

    朱厚照愤怒地瞪了刘瑾一眼,打发他到旁边站着,继续听沈溪讲故事。

    很快,沈溪的故事讲到朱元璋在红巾军中脱颖而出,逐渐从籍籍无名的后辈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

    这就好似是个打怪升级的励志故事,充满热血,朱厚照听了很带劲儿,这才是我的祖宗,就算别人看不起他,他也能成为人人敬仰的大人物,还能开创大明盛世,把大好的江山留给我。

    “快说快说。”

    听到后面,朱厚照已经不断催促沈溪加快故事进度。

    沈溪继续讲他的故事,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就不是朱厚照爱听的了,因为陈友谅、方国珍、陈友定等跟朱元璋在江南作对的人出现了,这些人给朱元璋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朱元璋甚至一度战败。

    朱厚照拳头握得紧紧的,恨不能进入故事里,帮他的老祖宗打江山。

    沈溪发现,朱厚照除了贪玩,对于战争也非常感兴趣,这也是为何他可以在大明朝这么多皇帝中谥号为“武皇帝”的根本原因。

    大明直到正德年间各地才叛乱不断,好在这些战争都未持续太长时间,给大明统治带来的危害不大,否则一个“悯皇帝”的头衔会落到他手上,怎么看朱厚照都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悲剧皇帝”。

    当沈溪说到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战死,朱厚照又得意起来,毕竟是老祖宗的故事,关系到切身,这比听那些演义说本还要精彩得多。

    以前朱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