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第19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罗子无奈地道:“奴才愚钝,娘娘您高瞻远瞩,不过张公公似乎压根儿就不是娘娘您的人啊。”
“他是谁的人不重要。”丽妃眉宇之间露出凝重之色,“最重要的,是他在陛下跟前没地位便可。”
……
……
朱厚照加快速度回京,京城这边则显得有些纷乱。
杨廷和跟张鹤龄领兵灰溜溜回到京城,他们没见到朱厚照,只是被一道圣谕给打发回来了,至于沈溪前往居庸关整顿兵马的懿旨也被驳回,等于说张太后针对沈溪下的两道懿旨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张鹤龄跟杨廷和回朝后,第一时间去拜见张太后。
永寿宫内,杨廷和将出城后的遭遇详细奏禀张太后,张太后脸色多少有些不悦,因为杨廷和跟张鹤龄没有完成她交托的任务,甚至二人只是在得到皇帝的圣旨后便匆忙回京,在她看来没有尽到职责。
本来就是因为我儿子顽劣,派你们去保护他,结果他随便一咋呼,你们就老老实实回来了,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让我怎么信任你们?
不过表面上,张太后却表现得波澜不惊,还挤出一副安慰的笑容,心平气和地问道:“两位卿家辛苦了,出城这三天时间,哀家一直牵肠挂肚,如今你们可以确定皇儿确实安然无恙吧?”
因为张鹤龄跟杨廷和都没见到朱厚照,对于皇帝“安然无恙”的论断不敢轻下。
张鹤龄道:“回太后娘娘,我二人只是半途得到圣旨,并未见到陛下本人,不过以保国公奏禀应是如此。娘娘不必太过担心,如今陛下已多番露面,听说出紫荆关时身边前呼后拥,有诸多人马护送……”
张太后很不满意:“为何哀家听说,陛下留下大部分兵马交给新任河南巡抚胡琏统辖,让他领军平定地方盗寇?”
话语里听不出有指责的意思,张鹤龄这边不太明白,但杨廷和却是心思缜密之人,自然知道自己没有完成张太后的交托,想让张太后对自己刮目相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即回道:“太后,是否再次派出人马,半道迎驾?”
张太后脸色转黑,似在怪责杨廷和没把事情办好,最后微微摇头:“算了吧,既然皇儿亲自下了御旨,那哀家还能说什么?只要他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亲弟弟也是这次差事的经办人,张太后并没忍心多怪责,怕影响张鹤龄在朝中的地位。
张太后道:“皇儿的身体状况,京城这边不太清楚,派太医过去看一下应该可行吧……寿宁侯,你劳累了几日,先回家歇息,哀家有话要跟杨卿家说。”
张鹤龄本身只是出京执行任务,在发现自己姐姐态度冷漠时,也意识到自己差事没做好,张太后只是没说他而已。
张鹤龄看了杨廷和一眼,行礼告退。
随即张太后将身边太监和宫女屏退,如此一来永寿宫大殿内只剩下张太后跟杨廷和二人。
……
……
永寿宫安静下来,张太后的脸色仍旧不太好看,不过她也没有继续怨责杨廷和的意思。
张太后问道:“杨卿家,之前寿宁侯在,有些事哀家不便相问。现在只有哀家跟你二人,你且说,此番是否兵部沈尚书在暗地里做出什么举动,逼迫皇儿做出如此安排?”
或许是这件事真的触怒了张太后,张太后考虑到弟弟跟杨廷和很难违背皇命,自然要从出处找根由。
此时其实是杨廷和攻击沈溪的最好机会,但他却有些迟疑,因为他知道继续针对沈溪的话,是可以让张太后更信任自己,但问题是却会让谢迁心生隔阂,尤其是皇帝那边他再也无法扮好人。
杨廷和谨慎地道:“回太后,紫荆关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并未有更多消息传来,所以微臣……并不知晓此事是否跟沈尚书有关。”
杨廷和没攻击沈溪,但也没有就此罢休,他话里的意思是让张太后自行揣摩,或者说张太后可以从最后谁会受益进行判断。
张太后略微沉思,不满地道:“哀家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皇儿,你作为内阁大学士,知道尽忠职守,保护皇儿安全,难道沈卿家他会不懂?沈卿家自从领兵以来,所向披靡,理应熟悉兵法,他会不知朝中这些避讳?”
此时连杨廷和都听不出来,到底张太后是什么意思。
张太后继续道:“皇儿若安然无恙还好,若有什么事,哀家绝不能让一些人好过,折腾了大半年时间,皇儿都在外流浪,甚至张家口时还出了危险……唉!哀家就这么一个儿子,又没有子嗣,出了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是。”
杨廷和毕恭毕敬行礼,这个时候他跟谢迁不同,没权力指导张太后做事,所以只能充当应声虫。
张太后又道:“杨卿家,你也算足智多谋,之前你为哀家所做建议,哀家觉得很有见地……此番你怎么看?”
本来杨廷和以为听张太后抱怨一番自己便可离开,但见张太后态度,他感到很不容易应付,此时张太后意向不明,让他无从做更好的建议,更主要的是现在皇帝即将回京,再加上谢迁回归拿下了内阁的主导权,杨廷和在朝中的辗转腾挪空间已被大幅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杨廷和有两种选择,要么忍气吞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要么让矛盾尖锐凸显,创造机会让自己更进一步。
这二者区别很大,意味着他未来在朝中的发展方向,所以他自己也非常慎重。
沉吟一会儿,杨廷和才道:“回太后,沈尚书在西北立下大功,无可否认,但毕竟功高盖主,陛下出游本就跟沈尚书咄咄逼人有关,即便陛下回朝,恐怕也不得不防止沈尚书擅权弄事。”
张太后微微皱眉,问道:“还有呢?”
杨廷和又道:“只有从沈尚书的官职入手……北方平靖,几十年内鞑靼都无力再对我九边造成妨碍,再以知兵的沈尚书执领兵部恐怕不合时宜。但这件事得请太后跟谢阁老,或者陛下提及,微臣不敢非议。”
张太后点了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啊,自古以来,功臣跟皇帝从来都有嫌隙,不然狄青、岳飞这些人怎么会死呢?也不是天家无情,只因涉及权力之争,不得不如此行事。唉,哀家本不想对朝中大臣过多防备,但有时候却又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应对。”
张太后说得轻松,但在杨廷和听来却明显心口不一,若你真想回护大明稳定,至于拿沈溪跟岳飞等忠臣相比?
张太后又道:“沈卿家回朝后,再让他以兵部尚书处置朝事,恐怕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皇儿又很固执,若是能让沈卿家到旁的衙门,又或者入阁,或许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杨廷和听到这番话心里非常不舒服。
让沈溪当吏部尚书他是可以理解的,却不愿意让沈溪进内阁。
六部跟内阁到底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他很怕沈溪进入内阁后,很快将他的地位取代,到时候可能谢迁为了提拔沈溪当首辅,直接将他和梁储从内阁赶出来,提前回乡去“颐养天年”。
杨廷和道:“以之前得到的消息看,陛下似有意以沈尚书为吏部尚书。”
“主管吏部吗?”张太后脸色又有些不悦,带着一抹担忧道,“难道就不担心他会结党营私吗?”
杨廷和对张太后的逻辑感觉一阵无语,心想:“要结党营私的话,莫说做吏部尚书,难道入阁当大学士就不可以吗?”
张太后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的话不太合适,又道:“这样吧,这件事回头哀家跟谢阁老商议一番,谢阁老德高望重,由谢阁老去跟沈卿家说,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若想直接影响皇儿的决定,太过艰难啊!”
张太后对儿子的脾性多少有些了解,若要继续给朱厚照施压,只会适得其反,如此不如利用谢迁跟沈溪的关系,由谢迁来劝说沈溪。
听到这话,杨廷和如释重负之余,心里多少还有些失望,甚至替沈溪感到惋惜,明明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皇帝都没说什么,结果太后却要用一些感情牌来让沈溪主动退让一步。
杨廷和心道:“陛下向来桀骜不驯,这个时候谁要是跳出来让陛下做这做那,几乎不可能奏效。太后跟陛下的嫌隙很大,但若太后以怀柔之策对沈之厚施压,沈之厚又能作何选择?最后沈之厚可能会乖乖就范吧!”
张太后又道:“就算不能去紫荆关迎驾,朝中文武也该出城欢迎……杨卿家,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哀家在朝中最信任之人,除了谢阁老外也就是你了。”
杨廷和并没觉得有多荣幸,便在于他知道皇家向来都翻脸无情。
可惜他无从选择,甚至说他没有资格选择,以他目前的身份,能得到张太后的欣赏和提拔已算不错了,到底张太后握有谢迁这张王牌,杨廷和可以通过张太后,巩固跟谢迁的关系,这是他当前迫切想做到的。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必须要对谢迁做出合理的解释,否则的话,谢迁很可能会放弃支持他。
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手下自作主张,哪怕是宽厚的谢迁也没有这种容人之量。
……
……
皇帝抵京,负责迎接的人不是谢迁,也不是吏部天官何鉴,而是张太后委派的杨廷和。
同时出来迎接的还有张鹤龄跟张延龄两兄弟,他们没出城太远,只是外出二十里等候。
迎接的御林军和锦衣卫足有千人之多,在大明尚未修建京城外城时,周边住了不少依附城墙而居的百姓,此时百姓被勒令到别处暂居,銮驾进京城前,朝廷要防备一切对君王不利的因素。
朱厚照当天一大清早出发,行到半路时,得知朝廷派来迎接之人,距离他们只有十多里路程了。
朱厚照听到后脸色转黑,毕竟之前张鹤龄跟杨廷和都被他赶回京城,此时二人又来了,被朱厚照当作是张太后派来监视自己的,心里很不悦。
“……陛下,那边准备了装饰奢华的銮驾,用来迎接陛下回京。”小拧子小心翼翼解释道,“前来迎驾的还有宫女、太监数百人,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朱厚照听说迎接的人里面有宫女,心情稍微舒服些,此时他已有十天没碰过女人,自觉都快当和尚了。
换作别人,或许不会当回事,但朱厚照却不一样,片刻都离不开女人,长时间的禁欲已让他脾气见涨,现在终于久旱逢甘霖,整个人感觉舒服多了。
“好点儿的銮驾可以让朕行路更舒适些,至于宫女和太监……本来就应该准备嘛。”朱厚照不屑地道,“但问题是,朕回京城后又不回宫里,这么隆重作何?朕决定进城后直接前往豹房。”
朱厚照出来多日,想到马上就能回到豹房好好吃喝玩乐,心中带着一种久违的期待,本来他一心希望到民间找乐子,谁知道经历的全是苦楚,肠子都快悔青了。
小拧子道:“是否派人前去通知,为陛下准备些御膳?”
“不用了。”
朱厚照此时对吃喝的东西不太在意,挥手道,“朕路上吃牛肉干、葵花籽、松子等零食,又喝了一肚子水,现在一点儿都不饿,直接回京城吧。至于太后那边派人去通知一声,告知朕平安无事,哦对了,皇后那边也顺带通知到。”
小拧子一怔,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以前朱厚照虽然对张太后有点孝心,但从来没管过夏皇后的感受,现在朱厚照即将回京城,居然特地嘱咐让人去跟夏皇后打声招呼,这让小拧子觉得皇帝的脾性有所改变。
但到底改了哪些,小拧子也说不清。
朱厚照又道:“还有就是跟沈尚书那边打个招呼,让他回京城后可以直接回府跟家里人团聚,没必要到衙门报到,朕会给他几天假期,然后他会负责迎接凯旋将士回京,届时朕打算跟他一起检阅三军。”
小拧子连忙道:“陛下,之前朝廷不是下令要将居庸关的兵马遣散回各地吗?”
“谁说的?”
朱厚照脸上满是不悦之色,“将士们跟着朕打了胜仗,到现在都还没享受凯旋的荣光,就直接打发走人?朕有这么不近情理吗?至少也要在朕检阅后,才说遣散的事情,让将士们带着荣光回故里!这件事朕会交由兵部安排……对了,回到京城后,朝廷还有一系列官职调动,让内阁的人先准备一下,随时等候朕的御旨便可!”
以前大明朝臣官职变化,都要经过朝议,先由大臣举荐,最后由皇帝定夺,基本上是由朝堂协商来定,但现在明摆着朱厚照要独断专行,甚至连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这种职位的官职,都不打算跟下面的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