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第1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她难免有些好奇,想知道云柳平时是如何得到沈溪垂怜的。
熙儿只是个初入闺房的丫头,即便当初栖身教坊司,也是作为玉娘的打手以及探子出现,根本就没有系统地学过男女之事,她所知不过是一些道听途说来的东西。
之前云柳说要教导她,但二人一直在外调查情报,肩负军国大事,根本就没时间和精力谈论闺房之乐。
况且云柳也不想把自己跟沈溪的详细细节说给熙儿听,怕自己的小姐妹吃味。
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
既然熙儿也如愿以偿成为沈溪的女人,云柳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她可以根据自己成为沈溪女人这段时间来的经历,告诉熙儿一些事,诸如沈溪平时的起居习惯,还有一些更为私密的东西,都可以在姐妹间分享。
另外,如果单纯靠熙儿或者云柳,很难得到沈溪长时间的垂青,这点她们都心知肚明,所以最好的固宠方式便是保证良好的姐妹关系,共享一切,揣摩清沈溪的喜好,以集体的力量取胜。
“熙儿,看什么看,以后大人就是我们的老爷,你要学机灵点儿!”
云柳看到熙儿在偷瞄,立即直起身子,将熙儿拉过来,“大人,这丫头脑子总有些不开窍,以后贱妾会多教她一些!”
沈溪笑道:“你昨日便已经说过了……也好,平时你们基本都在一起,配合无间,以后在闺房中也做那并蒂莲花,相互依偎相互扶持!哦对了,你们既然跟了我,以后别再跟你们干娘有联系……”
这是一段抹不开的过节,沈溪提到玉娘时,云柳和熙儿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虽然她们从一开始便是玉娘送给沈溪的礼物,但实际上她们也肩负着监视沈溪日常起居,刺探情报的责任。
但她们被沈溪的人格魅力折服,西北之战后,决定死心塌地跟随沈溪,可玉娘那边她们也必须要做出交待,不能说想脱离就能脱离的。
二人毕竟是东厂番子。
沈溪看二人脸色,便知道她们心中在想什么,当即道:“你们不必胡思乱想,我回头会找玉娘说,以后她不会找你们的麻烦……至于你们刺探情报,最好跳过厂卫,这样才能心无旁骛地帮我做事!我不希望身边人,一边帮我,一边还想服从别人,哪怕那个人对你们有恩!”
云柳表态:“是,大人。贱妾知道如何做了!”
突然被沈溪提及玉娘,之前那种和谐的氛围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在沈溪很快就转移了话题,慢慢的感觉便找回来了。
毕竟对于云柳和熙儿来说,她们最希望得到的其实不是********,而是一种归属感,沈溪是那种能给予她们安全港湾的男人。
之后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晚上和白天的感觉始终有所不同,沈溪左拥右抱,尽享温柔,一直躲在寝帐中没有出门。
毕竟今天已是二月初一,来日就要动身北上,这一天军中上下都在收拾行装,在没有叛军和交趾军骚扰的情况下,沈溪可以安心在营帐中享受。
沈溪发现,其实他的心态跟云柳和熙儿无本质区别,因为他同样也缺乏一份归属感。
自打穿越到大明以来,由于他的思想跟这个时代所有人迥异,使得他很难融入社会,就算在朝中立下再多的功劳,也难得到那些正统文官的青睐。
现在他后宅中多了两个无家可归且对他千依百顺的女子,在他看来不过是命运给自己的补偿,至于这么做是否符合固有的价值取向,他已不想计较,他只知道,自己需要这两个女人,需要这种归属感,这就够了。
至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
一直到中午天空放晴,云柳和熙儿才起床。
沈溪的寝帐成了云柳和熙儿的闺房,作为熙儿正式被沈溪接纳的第一天,云柳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让熙儿起来穿上女装,在铜镜前好好装扮了一番,把自己最美丽的容貌展示给沈溪。
论姿色,熙儿不比云柳差。
当初在汀州府教坊司,熙儿跟云柳都是玉娘手底下的红人,不过那时沈溪只是个十岁的少年郎,就算才名卓著,也不会得到姑娘青睐。
但现在情况却迥然不同,沈溪大权在手,别人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现在他是三军主帅,统领西南六省兵马,而熙儿和云柳则只是他手底下的小兵。
云柳帮熙儿装扮好,扶着熙儿站起来,先带着她转了个圈,才娉婷地走向沈溪。由于刚破瓜不久,熙儿走路多少有些不适,走路犹如风吹杨柳,别有一番风韵。
云柳来到沈溪跟前,娉婷施礼,然后笑着问道:“不知可入大人的法眼?”
沈溪笑道:“不错,模样俊俏,令人怦然心动……我现在想起第一次在汀州府教坊司见到熙儿的情景了!”
熙儿原本笑得很开心,听到这话,俏脸飞霞,连耳朵都红透了,羞惭地低下头。
当初在汀州府时,为了沈溪一张画像,熙儿动用老本,抵押了所有金银首饰,结果她晚上就到沈溪房里偷了回去,做了回梁上君子,这也是熙儿一直以来羞于面对沈溪的重要原因。
正是之前种种,沈溪对熙儿抱有成见,觉得这个女孩不能遵从基本的规矩,从未有过将她纳在身边的意思。不想造化弄人,现在竟然走到了一起。
云柳笑道:“大人喜欢就好,可惜这丫头平时不能在外如此装束,不如让她入夜后好好装扮,过来侍奉大人!”
显然,云柳想多帮自己的姐妹争取宠爱,她自己与沈溪云雨多次,可惜一直没有怀上身孕。云柳深知以她的出身,能得到一个子嗣对固宠有多重要,哪怕只是熙儿的子嗣,对她来说也大有助益。
多了熙儿,等于是增添了一份对未来的希望,所以她珍惜现在的每一刻钟,努力让自己和熙儿怀上沈溪的孩子。
第1572章 当家作主()
京城。
朱厚照当皇帝快一个月了。
孝宗陵墓已选好,就定在施家台,名为泰陵,由司马真人、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查看过后,确认风水没有任何问题,于是正式开建陵墓。
按照泰陵修建计划,地下玄宫大概四五个月内建工,至于地上建筑,则需要九个月到一年时间来修建。
也就是说,在泰陵玄宫修建完毕前,朱祐樘不会下葬,不过灵堂会迁出乾清宫正殿,转移到后庑,乾清宫将作为新皇的起居宫殿使用。
朱厚照当皇帝这一个月,除了临幸几个小宫女,给自己老爹定下陵墓,别的事基本就没他份儿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非常不满,感觉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太过憋屈。
朱厚照身边的人,没几个有真本事,张苑、戴义等人,根本无法做到跟刘健和李东阳等人抗衡,朝廷大小事情都被内阁掌控。
二月初三,朱厚照会见朝臣,谈及两方面内容。
第一项涉及西北军务,蒙古亦思马因部仍旧频频犯边,之前孝宗所定和谈之议,并未转达给朱厚照知晓,而朱厚照骨子里从来不想跟别人和谈,在他看来,这种面临外辱的战事就应该打到底,这种看法跟刘健、李东阳意见相仿。
刘健在西北用兵上主张抵御外敌于国门之外,倒不是刘健主战,而是因为这涉及到孝宗驾崩新皇登基,朝廷需要一场外战的胜利来奠定大明声威。如今西南战事已平息,不可能重燃战火,那就只有在西北战场做文章。
朱厚照的主张跟刘健不谋而合,如此一来西北战事已到不用商议的地步,必然要以武力来说话。
谢迁作为孝宗时朝廷与鞑靼和谈的少数知情者,而且还是主导和谈之人,心里不由带着几分着急,但他又不能跟朱厚照详细说明此事,只有先装糊涂,准备私下再跟朱厚照奏禀。
朝堂上第二项商议事项,是在北方推广新作物。
这是根据南方广东、福建两地官府奏禀的情况,由户部发文,交由内阁审核,再拿到朝堂上商议。
因为头两年广东和福建两省大面积推广新作物,使得玉米和番薯在南方栽种面积逐渐增加,百姓认可新作物,以至于玉米、番薯、辣椒等推广速度非常快,如今沈溪在没有经过朝廷审批的情况下,在西南六省也大力推广栽种。
至于江北之地,距离朝廷中枢太近,新作物的种植受到严格管制。
朱厚照道:“既然外来作物能让我大明百姓受益,为何不大力推广?刘少傅,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务必在江水以北,推广这几种作物,如此百姓才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刘健出列奏禀:“陛下,老臣认为,新作物当在南方先行试验,不可轻易推广到北方。外来之物必有妖邪,此等作物未经百姓长期食用验证,如何能做到让人放心栽种?若是几年后,土地板结,肥力耗尽,粮食绝收,我大明百姓很可能要因此挨饿受冻……”
每一桩新事物推广,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那些老古董,对于新生事物必然先将其妖魔化一番,要等实践证明后才逐渐认可。
就好像玉米、番薯、马铃薯等新作物,这些东西暂时不会被作为主要食物,而刘健等人也怕这些作物有什么未知的风险,比如说令土地在未来几年由熟变生,或者百姓长期食用会有什么毒副作用……
说白了,一切都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人们的谨慎本身没有问题,沈溪之所以敢推广这些作物,是因为他知道经过未来几百年耕种,已证明这些作物无毒无害,甚至养活了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在有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情况下,沈溪展开推广没什么问题。
而刘健和李东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阻挠大规模推广,也没有任何问题。
孝宗朝百姓在不耕作新作物的情况下,基本能做到温饱,推广新作物在朝臣们看来意义不是很大,在刘健、李东阳这些思想保守的老臣心目中,既然百姓耕种传统作物便可以做到养家糊口,何必冒着未知的风险费心费力去推广新作物,反倒有可能影响百姓民生呢?
朱厚照道:“百姓现在日子过得很清苦,朕认为推广新作物还是有其必要的……刘少傅,这件事朕已经决定了,你不会是故意跟朕唱反调,让朕为难吧?”
“嗯!?”
刘健没想到朱厚照会在这个问题上展示如此强硬的态度。
尽管萧敬在旁边拼命给朱厚照使眼色,希望朱厚照能维护一下刘健这位大明首辅的面子,但朱厚照视熟视无睹,他一旦任性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此时他一心想以此证明自己可以在朝堂上当家作主,而不是事事听从别人的意见。
刘健舒了口气,道:“陛下既然如此决定,老臣附议,但在北方各省,推广面积不可骤然增加,需逐步推广!”
朱厚照立即感受到决策的快乐,非常满足,顿时觉得刘健顺眼多了,他故作沉思状,半晌后才道:
“刘少傅说得有理,直接推广开来,确有不妥之处,那就逐步推广,先让部分百姓耕种一下试试,如果效果好,来年再增加耕作面积。过个几年确认没有问题,才全面推广,让大明百姓至少在吃的问题上不用发愁……”
刘健看出来了,朱厚照存心跟他作对,他不觉得小皇帝有多认可新作物。
确定这件事后,刘健没有过多勉强,毕竟在老臣眼中,新皇做事太过恣意,需要打压一番,但如果什么事都压制,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散朝后,众大臣自行出宫,刘健和李东阳则回文渊阁。
李东阳不解地问道:“刘少傅何必顺从陛下之意,在北方推广那什么玉米、番薯?不怕这些东西将我大明百姓的身体给吃坏了?”
刘健摇头:“陛下执意如此,又能如何?此事不过一念之间,好或者坏,你我都不清楚,但若老朽在朝堂上当众否定陛下,旁人会如何看待老朽?”
大明文官擅权,目的不是为了独揽朝政,大小事情全凭个人喜好行事,刘健和李东阳等人基本能做到忠君,只是在他们的思想中,新皇年少无知,无法明断是非,所以才会越俎代庖,帮新皇决定大小事情。
可一旦在朝会上与皇帝发生冲突,刘健和李东阳等人又会以儒家中庸思想做出妥协。
这也是朱厚照没有掌握到的情况,其实刘健和李东阳的专权并不是绝对的,他们都爱惜羽毛,不会跟皇帝正面冲突。
以前刘健和李东阳打压朱厚照,是因为那时他还是太子,而朱厚照登基后总拿自己当太子时跟内阁敌对的关系来看待刘健和李东阳,错误地以为自己无法掌权,但其实刘健和李东阳已在逐渐放权给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