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第6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牢之战,是唐太宗李世民军事生涯之中的得意之作。
当时唐军正在攻打洛阳的郑王王世充,十余万大军围困洛阳,但洛阳城池坚固,郑军顽强坚守,唐军攻城数月不下。而这时河北的夏王窦建德起大军十余万,兵取虎牢,赶来救援王世充,唐军正是到了兵法上说的“久困于城下,师老兵疲,必蹶上将军” 的时候。因此大唐上下,包括唐营的诸将都认为不该与窦建徳交战,暂时撤军。只有李世民力排众议,亲率三千玄甲铁骑,拒守虎牢关,结果大败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就连窦建德也在此战中被擒,等李世民回军之时,洛阳的王世充见大势己去,也开城受降。
此役李世民一战降二王,不仅成就了大唐江山的基业,也成为后世的兵家津津乐道,不断砎究的著名战例。
但公平的来说,在这一战之前,唐军确实不具备与夏军决战的实力,因此李世民这一战有很大的冒险成份。但李世民自十八岁起兵反隨,大小百余战,几乎无一败绩,是当时最出色的名将,正是对自巳用兵能力的自信,才使李世民敢于冒险,以弱胜强,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军人出身,在称帝之前,就是当世名将这一点上来看,完颜长之确实与李世民有一些相似之处,那么在这个时候,完颜长之逆势而上,发大军来进攻大宋,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众臣也都有些相信杨炎的话了。
杨炎接着又道:“西夏之战,金国虽然拆兵二十余万,但金国的军队数量一直比大宋为多,因此不能过于夸大了这场败仗对金国的影响。而且自从南征之后,金国一直都在休生养息,没有大的战事发生,国库充足也在我大宋之上。另外蒙古内乱,也使金国的北境安宁,暂少在短期内,没有后顾之忧,有这么多有利的条件,金国为什么不敢进攻大宋。就算我大宋有长江天险可守,但金国也可以长江北岸的全部土地为目标。”
这一番话说得赵忱和其他大臣都默默无语,但都不得不承认杨炎说的有道理。
赵忱沉呤了片刻,道:“朕也以为杨枢密之言,也不无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军国大事,更不同于一般,因此也不可不防,传令江淮一线的御前驻军,一定要小心戒备,不可大意。”
杨炎从皇宫出来之后,职方司监周信以在皇宫门口等他。一见杨炎出来,周信立刻迎了上去,递上一张纸条。杨炎接过来一看,只见写着:金国近来正在向南方调动人马物资,似有南侵之意。
其实自从大宋复国以后,一直都十分注意对金国的情报收集工作,通过通商,僧道等手段,尽力在金国安插探子细作。经过了这七八年的经营,大尗以经在金国境内建立了一个组织十分严密,谍报系统。基本分布于金国的各个地方。
尽管目前大宋的谍报人员暂时还无法打入金国的中高层官场,在中下层官员中,己经有了不少大宋的谍报人员混了进去。而且通过一些曰常小事的观察,金廷的法令调度,还是能够打听到不少有用的消息。而且因此金国国內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够很快的反馈回到大宋。
首先根据中都地区的谍报人员报告,金国在中都集结的军队虽怨还没有明显的调动迹像,但物资却在陆续向南方转移。而在开封的谍报人员也报告,近期到达南京地区的车队明显增多,大多数车队运载的都是粮草、布匹、木材、生铁等物资,而且粮食价格也在逐渐上涨。这一切现像都表明,金国的人力物力,都在逐渐向南方偏移。因此根据留守职方司的人员分析,虽然暂时还不能完全确定,但现在金国确实有南侵的意图。
杨炎看完了职方司送来的报吿之后,也不敢大意,立刻转身又进入皇宫,求见赵忱。这时赵忱正在披阅奏章,还没有回到后宫去休息。听说杨炎去而复返,知道一定他是又有重要的事情,因此立刻下令召见。
杨炎进宫之后,立刻将职方司收到的报告上呈给赵忱。而赵忱看完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看来杨炎这一次又预料对了,金国确实又有南侵的打算。
第二天赵忱立刻又招集执政大臣,下令全国严备,并且调集物资,准备迎击金军的入侵。马上同时又下令职方司,进一步调查金军南侵的时间、兵力、规模和攻击方向。并且又下令枢密院,根据职方司调查的结果,立刻制定迎战金军的支划。
第十一卷 盛世 四十一 力排众议
其实这一次在金国,支持南征的人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就是没有。而之所以能够确定下来,即使算不上是完颜长之独断专行,但也是他力排众议的结果。
而对南征反对最为激烈的,不是心怀鬼胎的完颜宗政,也不是谨言慎行的仆散忠义,而偏偏就是完颜长之最胜任的大臣张鹄。在完颜长之提出南征的决议之后,张鹄立刻道:“皇上,臣以为南征之议,万万不可行。”
完颜长之道:“伯逸,为何不行?”
张鹄道:“我大金刚刚清查完土地,改新了税制,却因为时问仓促,留下的纰漏还有不少,而且新税制虽然取得了一时之效,但毕竟施行的时日尚短,也不能就说是完美无缺,因此需要时间来检验效果,然后逐歩完善。而金囯的官员、豪强势力对新税制尚有抵触情绪,百姓也不习惯,人心不稳,若逢战事发生,难免不会生出乱事来。而在另一方面,南宋国势稳定,任氏叛乱也被迅速平定下来,又有杨炎这样的名将坐镇国中,兼有长江天险,因此不易将其击败。故此依臣之见,须等三年之后,才可以行南征之举。”
不过听张鹄说完,完颜长之到也没有生气,而是问道:“伯逸,为何要等到三年之后?”
张鹄道:“三年之后,新税制必然可以修补完善,而且官员、豪强、百姓也皆己习惯了新税制,人心己定,到了那时,则朝廷尽可以行兵征伐之举了。”
完颜长之道:“如果在这三年之中,南宋先来进攻我大金,又当如何呢?”
张鹄道:“我大金攻宋固然不易,但南宋想攻我大金,亦也不易。如果南宋真的发兵来攻,我大金正好可以以逸待劳,给南宋一个迎头痛击。 因此伐宋之举,还请陛下三思。”
这时完颜福寿和纳阑眀安也道:“皇上,伯逸之言有理,伐宋之举,还请陛下三思。”
完颜长之沉呤了片刻,才道:“伯逸方才说的那些话也不无道理,其实朕也仔细想过,但朕依然以为,伐宋之举,仍是势在必行,你们可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齐声道:“愿闻皇上明鉴。”
完颜长之道:“如果我们只有南宋这一个对手,伯逸之见自然是最稳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我大金现在面对的不是只有一个南宋,还有北方的蒙古鞑靼,也随时都想举兵南下。我大金其实是腹背受敌,形势危险之及。等到三年之后,蒙古的內乱定可平定下来,届时如果宋蒙双方同时由南北夹击我大金,又该如何应付呢?”
三人听了,也都清楚,完颜长之说的是实情。其实这一次如果不是宋蒙内部同时发生叛乱,南北夹击之势就以经形成了。
过了好一会儿,张鹄才道:“但是三年之后,我大金的国力也非是现在可比,就算宋蒙双方同时由南北夹击,我大金未必也不能抵挡。何况在这三年之中,宋蒙內部说不定又会发生什么其他的变故,这也未必可知呀!”
完颜长之摇摇头,道:“就算那时我大金能够抵挡,但也必然是陷入双线作战,疲于奔命,再强的国势,也会被消耗殆尽。至于三年之中,宋蒙內部虽然或许会发生变故,但我大金怎能将国运寄望于这等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呢?而现在正好蒙古内乱,无暇南顾,我大金也没有后顾之忧,正好一意南征。不过这一次南征并非要彻底灭掉南宋,只要是能够尽占江北之地,将南宋的势力范围彻底压制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内,这样一来,长江天险,我大金与南宋将共有之。 我大金只需沿江设防,也就不怕南宋再行北伐之举,也不用怕宋蒙南北夹击。你们看朕之议又如何呢?”
张鹄心里想着,完颜长之的这个办法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比自己的议见要积极得多,也主动得多,如果能够达到这个战略目标,确实可以使大金彻底摆脱被动的局面。但问题是能够如完颜长之所愿的实现战略目标吗?万一金军南征失败了又怎么办呢?但看完颜长之现在信心十足的样子,张鹄也知道,这话不能对皇上说出口啊。只好转头看着完颜福寿,希望他能够劝说一下完颜长之。
完颜福寿心里也很矛盾,其实严格来说,完颜长之和张鹄的意见都不算为错,只是选择不同的方沄,金国确实是处在南宋和蒙古的夹击之中,只是现在宋蒙双方因为各自内部的原因,暂时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行动。如果两方真的统一了行动,同时从南北夹击,确实够金国受的。
张鹄的议建虽然是被动,但可以为金国争取到三年左右的喘息时间,致于到了三年后,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说不定就有了转机。当然也可能在三年之后,什么也洠в蟹⑸蚊伤皆谧龊昧俗急钢螅幽媳蓖奔谢鞴矗鸸咦髡剑谋煌峡纭
而完颜长之主张南征就要积极得多了,趁着现在蒙古内乱,集中力量先重创南宋的力量,为金国日后的发展拓大生存空间,这个计划虽然冒险了一点,但至少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是一但南征失败,那么可就难说了,也许金国就会立刻一蹶不振,甚至于有亡国之险。
因此这两种选择其实都有风险,也都有机会,谈不上谁好谁坏。完颜福寿为此也左右为难。如果让完颜福寿自己来选,他当然是会选择张鹄的建议,但完颜长之显然是一个喜欢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而杨炎也正是看穿了这一点,才敢断言,完颜长之一定会进行南征。
正如杨炎所说,完颜长之对自己的用兵能力有绝对的自信。七年以前的那场南征,尽管是由完颜长之一手策划,并且也亲自上阵,但最终的总指挥者却是金世宗完颜雍。虽然金世宗对完颜长之也十分信任,但有时也会和他产生比较重大的战略分歧。
在攻取了南宋的两都之后,完颜长之就曾经主张暂缓平定江南之地,而是先集中力量,彻底扫平江北,然后再徐图江南。可惜这个建议被急于彻底灭掉南宋的完颜雍拒绝,反而继续集中大军,进攻两湖地区。如果当时釆用完颜长之的这个战略意见。那一次南征大金也许就绝不会无功而返,甚至说不定早就以经灭亡了南宋。
因此到了后来,完颜长之一度非常羡慕杨炎,觉得他比自己幸运得多。因为在南宋复国之后,杨炎基本得到了赵忱的绝对信任,所有的军事行动,赵忱对杨炎都是尽情放手,绝无制肘的地方,也让杨炎能够有机会充份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才在短短的数年内建立了非常耀眼的功绩,当然也使南宋的国势猛涨了起来。
不过现在完颜长之是大金的皇帝,在也没有人能够对他造成制肘,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把之中,因此完颜长之也一直都渴望能够在战场上和杨炎再度较量一番,而且完颜长之也自信; 最后的胜利者一定会是自已。正是抱以这样的想法,完颜长之才决议再度发动南征。
完颜福寿对完颜长之最为了解,知道他做了这样的决定之后,是不会再更改了,多劝也无益。而纳阑明安见完颜福寿同意,更是不会反对,因此尽管张鹄对此仍然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其他两人以经同意了,一个是完颜长之的老丈人,一个是自己的老丈人,自己还能再说什么。
张鹄当然也和完颜福寿一样,知道完颜长之和自己的意见其实是各有优劣,很难说是谁好谁坏,而且以完颜长之的用兵能力,也未必就没有胜机,因此也只能同意完颜长之的决定。同时也祷吿上天,保佑金国能够度过这一关。
虽然现在金国一共有七位执政大臣,但实际的权力其实都掌握在完颜福寿、纳阑明安、张鹄三人手中,这三人都同意了皇上南征的决意,其他四人那能还不知趣呢?自然也就一致通过了。
这时在中都一带,以经聚集了近十万军队,还有大量的粮草物资,原来都是准备进攻蒙古所用,现在都转而用来供应南征,到是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不过南宋的实力之强,远在蒙古之上,因此想要进行南征,目前聚集的人马粮草物资还远远不够,于是完颜长之又下旨,从北境的边防守军中抽调六万人马,然后又从中都的禁卫军中抽调出五万人马来,又投入到南征之中去。然后又下令各地,继续调集物资,并且征集民夫,准备供应南征。
随着宋金之间又一场大战将要拉开帷幕,交战的双方都在积集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