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王烈和他的数百名弟兄也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陆续返回了庄园。
“没被人发现你们的行踪吧?”这是郭嘉在见到王烈之后,询问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则是,“搜集的情报呢?”
随着几个沉重的木箱被从某几间隐秘房间的地下被挖出来,郭嘉和王烈二人,以及他们手下的精兵强将们,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整理、分类和策划。
王烈也得知了简雍和郭嘉来时定下的计划。
“你们这些读书人啊,真是满肚子坏水,不服不行。”王烈听得不住地摇头叹息,“我这个粗人就老老实实给你们打下手吧。”
“可别这么说,你王兄才是真正的坏人,清剿河东本地豪强,你可是居功至伟啊。”郭嘉满脸坏笑地说道。
按照简雍和郭嘉的暗中商议,他们决定兵分两路,简雍扮演一个曾经声名赫赫,如今却沉迷于金钱和酒色之中,并且与军械盗卖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冀州老臣;郭嘉的角色则是背负着家族盛名加入刘备麾下,雄心勃勃,想要通过调查这桩军械盗卖案,借以打击简雍一派,让自己得以上位的新锐官员。
根据王烈之前的广撒网战略,以及明里暗里、有意无意的暗示,河东世家豪强的年轻一代都认定他身后的人物在刘备集团相当有话语权和实权,在利益诱惑和存心巴结的双重作用下,几乎每一个家族都在能力范围内购买了大量的兵器、盔甲等物资。
可以说,如果真要清查,这些家族一个都跑不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买东西不犯法。
你们冀州有人监守自盗,把八成新甚至是九成新的兵器报废了,然后运到河东贩卖,这情况我们事先也不知道啊。
我们也是当废品的买,然后再修修补补,废品再利用嘛。
这有错吗?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恐慌起来,互相捅出些黑料,再用其他罪名收拾他们。”花费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将几大箱情报都扫视了一遍之后,郭嘉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声音嘶哑地做出了决断。
“这是一条路,另一条路则是用先帝和朝廷百官遇害的事情做文章,你再看看这份地图——”王烈顺手抽出一份叠的齐齐整整的羊皮纸地图在桌子上展开,用手指着一个个精心勾出的红色圆圈,“这些地方都是白波军余孽的盘据地,并且是确定有卫家的人藏匿,我们何不向王邑借兵,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清剿过去?”
白波军是当年黄巾覆灭之后重新兴起的旁支,已经在河东地界盘踞了十年之久,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支起义军蜕变成的割据势力能够与河东世家豪强在巴掌大的地方和平共处,要说没有暗中勾结是绝对不可能的。
卫氏族人四散逃亡之后,分别藏匿在白波军中就是证据。
如果前去清剿白波军,只要抓到那么三两个卫氏族人,或是一些白波军头目,不但可以顺藤摸瓜,得到更多世家与贼寇勾结的证据,还可以打草惊蛇,进一步让裴潜那些人惊慌失措,诱发他们内讧。
就像瓷器一样,看似坚固光洁,但只要敲破一处,整个物件就离破碎不远了。
郭嘉琢磨了半晌,觉得此事相当有可行性,顿时眼前一亮,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用力地拍打起王烈宽厚的肩膀,“还说你不是坏人?”
“有道是近朱者赤,我这样天性纯良之人跟你们厮混得久了,自然而然也会学到一些。”王烈嘿嘿一笑,“先去歇息吧,我不能抛头露面,这些事情还得你亲力亲为呢。”
第683章 以诚相待()
虽然制定下了策略,但找王邑调拨人马、征集粮草这些事,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勉强足够,若是有人从中推脱延误,只怕耗费的时间就更长了。
如今已是深秋,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入冬,郭嘉自从当年雪夜伏击荀谌的一战中受了寒,之后就变得特别怕冷,想要让他在冬季带兵四处奔波,也是有些强人所难。
考虑到各方面条件之后,郭嘉和王烈还是决定,暂时按兵不动,把这边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汇报给简雍,让他继续与王邑建立友谊,尽量说服王邑暗中调集人马,筹备物资,用一个冬天的时间做准备。
“最好是能够说服王文都,允许屯驻在河内的我军部队进入河东,协助剿匪。”郭嘉缓缓说道,特意将协助两个字咬得很重。
自从击败张扬,占据了河内全境之后,关羽和赵云等人并没有闲着,他们兵分数路,北上进军上党,兵锋一直推进到毗邻太原郡的涅县,并且占据了太原盆地和上党盆地之间的咽喉要地羊头山。
正是由于失去了地理屏障,与简雍牵招二人消极对抗了数年的太原世家才低下了头,开始低声下气地寻求合作了。
北上一切顺利,南下部队的脚步也相当迅捷,如今洛阳周边已经被刘备占领,开始聚拢民众重建家园了,白马义从的脚步遍布洛阳周边,为幽州商会提供了再度南下,拓展商路的保障。
关羽的主力部队屯驻在河内郡的几处战略要地,随时可以挥师西进,进到河东地界,在河内、河东两郡交接的王屋山东麓,就有三千多名擅长攻坚战的步卒在枕戈待旦,等待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
“如果我军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河东,逐渐施加影响,不出一年,河东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改换门庭。”王烈点点头,觉得郭嘉的想法不错,但他又有些担忧,“这王文都毕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如今我方还没有给他任何保证,他能心甘情愿地让出主导权吗?”
“这种事情就得使君出马了,我们说什么都没用。”郭嘉笑道。
河东,安邑。
冀州牧刘备的特使前来河东,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数百名随行人员,跟随他的脚步,当年名动天下的幽州商会也再次出现了。
浩浩荡荡的车队犹如一条条长龙,将各种物美价廉的商品运往河东,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疯狂追捧,作为一郡的父母官,河东太守王邑也不甘落后,为全家老小购买了产自辽东的皮毛大氅,也算是做表率了。
除了衣服和瓷器外,王邑最喜欢的,就是装在精美瓷瓶之中的各种美酒了。
桂花酒、青梅酒、塞外烧刀子
在一起享用了各种口味、各种风格的美酒之后,王邑与简雍的交情更是深厚,从初识到现在还没到两个月,两人就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这一天,简雍再次造访郡守府。
“文都兄——”简雍满脸带笑,隔着老远就扬声高叫,等走到王邑近前,他便从怀中摸出一封薄薄的信函,双手递给了王邑。
“这是?”王邑有些疑惑,但还是接过这封信,端详起封口的火漆印鉴。
“刘使君的亲笔信。”简雍压低声音说道。
王邑再不犹豫,当即从袖口里摸出一柄精美的小刀,细细切开信封,将其中的信函取了出来。
文都吾兄,见信如晤,弟虽居边僻之地,然久闻兄之大名
这是一封来自刘备的亲笔信,措辞谨慎,态度诚恳,充分表达了刘备对王邑的钦佩和景仰,对王邑执政河东期间的政绩给予肯定,希望王邑继续在现有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再攀高峰。
除了吹捧之外,刘备还略有隐晦地表达了将河东纳入自己麾下的愿望,毕竟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河东虽然富庶,但毕竟只是一郡之地,难以独立对抗其他势力。当今天下大势正是合则成,分则败,王邑若是能让河东平稳交接,来日必不失封侯之位。
“唔”王邑将信件阅罢,仰头沉吟起来,心中是又惊又喜。
刘备这封信,几乎就是一封招降书,要王邑将河东拱手相送,然而,由于刘备把姿态放得很低,语气也很诚恳,使得王邑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羞辱,相反的,“必不失封侯之位”这句,实际上就是刘备以自己的信誉做背书,给他保证了后半生的富贵。
刘备手中有四个州、而且已经把手伸进了并州,兵强马壮,实力冠绝天下;王邑只不过是个太守,在河东还不能做到一手遮天,与刘备相比根本不是同一个等级的。
然而,在碾压级别的实力差距下,刘备仍然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这让王邑觉得心里很舒坦,恨不得当即挥毫泼墨修书一封,倾诉自己对刘备的仰慕。
“这真是刘使君亲笔所写?”王邑极力压抑着心中喜悦,转头对简雍问道。
“自然是使君亲笔,文都兄看看这笔迹——”简雍大咧咧地答道,顺手指了指王邑手中的信件,“若是哪位幕僚长史把字写成这样,怕不是要被上官下令拖出去喂狗?”
王邑尴尬地笑了。
他从第一眼就发现了这封信的字迹相当丑陋,只是因为内容相当诱人,吸引了绝大部分注意力,他才能无视了歪歪扭扭的字迹,用心阅读下来。
如今回头一看,实在是不堪入目。
正如简雍所说,如果有哪个幕僚把字写成这样,不用主家开口,自己就应该识趣地收拾行囊辞职回家了。
“刘使君一片诚心,我王邑又有什么可犹豫的?”王邑下定决心,对简雍慨然说道:“河东愿为刘使君前驱!”
简雍仰天大笑,许久之后才收敛笑容,握住了王邑伸过来的双手,“能与文都兄同心戮力,共创大业,简雍无憾矣。”
然后,简雍就抛出了王烈与郭嘉商议,又被自己做了细微修订的计划。
“借兵剿匪?”王邑略一思索,当即拍板,“就听贤弟的。”
第684章 分裂()
“你们听说了吗,王文都借口河东毗邻关中,担心李傕郭汜与关中诸将前来攻打,向冀州刘玄德发出信函,请求他出兵相助,帮河东镇守黄河一线。”
“这哪里是担心李傕郭汜,明显是想要把河东献于刘玄德,借以保住自己的官途和荣华富贵!”
“河东堂堂帝乡,尧舜禹建都之所,居然被这等边地匹夫拿来作为本钱,用以向他人示好,真是悲哀!”
闻喜城外,裴家庄园,一群年轻士人聚在一起,愤愤不平地讨论着最近在河东广为流传的小道消息。
看似是年轻人正常的聚会,但若是有人能够认出这些人的身份,就会知道,他们所说的话,所表述的意思,其实就是他们身后那些世家豪强的态度。
河东世家很不爽!
生逢乱世,本就是要用出卖来换取家族延续和富贵荣华,河东这块富庶之地,对于在这边土地上扎根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世家来说,更是最大的本钱。
要卖,也应该是他们来卖。
王邑,区区一个边地蛮子,机缘巧合才来到这里担任太守的家伙,他有什么资格把河东当成自己的东西?
有道是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些世家子弟越说越激动,仿佛真要把王邑碎尸万段,才能解除心中的愤怒。
还有不甘。
作为这些人默认的首领,裴潜独自一人坐在厚厚的锦垫上,面色阴沉地端着酒杯一语不发。
产自冀州的桂花美酒,搭配冀州幽州出产的瓷杯,不但香气扑鼻,隔着老远都能令人沉醉,单单是望上几眼,那琥珀色的酒液搭配洁白无暇的杯壁,都能带给人无比的享受。
但裴潜此时是一点心情也没有。
“留人不留地,留底不留人。”
这是总结了刘备以往对待世家豪强们的行事作风之后,河东世家之间流传的一句俗话。
刘备所到之处,不管是多么势大财雄、根深蒂固的世家豪强们都得老老实实地听话,毫无反抗余地,让交出土地就得交出土地,让交出隐匿的丁口就得交出隐匿的丁口,一旦有人违抗,无论是住在城里还是蹲在高大的坞堡之中,都难逃身死族灭的命运。
老老实实给刘备当狗的也有,有几个家族还别出蹊径,打出了一片广阔天地,但归根结底,没了土地和人口,即便积累下再多的财富,也不过是被圈养在围栏里的猪羊,人家什么时候想宰就宰了。
平心而论,裴潜这些人是痛恨刘备,希望他败在袁绍、袁术这种顶级世家子弟的手中,让天下回到之前二百年的正道上继续运转。
既然刘备越战越强,势力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现出北方霸主的姿态,以裴家为首的河东世家见风使舵,将河东作为进献之礼,换取安全甚至是富贵,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刘备不是那种会主动俯下身子,对世家豪强示好的人,裴潜也无所谓,自己上门去示好也行啊,但是,他们却死活找不到通向刘备的门路。
之前来了个燎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