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大传-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良嗣同族兄马柔吉携带家人渡过宋辽界河——白沟河,投奔宋朝。
李良嗣面见宋徽宗,向他详细陈述了辽国天祚帝整日耽酒嬉戏,四出游猎,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苛政残暴,万民罹苦的情状以及金国完颜阿骨打占领江宁州,在出河店大败辽军十万,不日就要进攻辽国东北重镇黄龙府的消息;并预言辽国必亡。
最后,李良嗣向宋徽宗抛出了自己心中酝酿已久的战略构想,从登州或者莱州渡海到辽东结好金国,与之相约一起夹攻辽国,如此则辽国可图、燕云可复。宋徽宗一向好大喜功,一想到历代先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遗愿将在自己手中完成,当即采纳了李良嗣的联金灭辽方案,并赐其“赵”姓,以示对他的褒奖。
就在这时,辽国应州知州王师中率领全家投归宋朝,宋徽宗当即任命王师中为登州知州,并交给他一个秘密使命:探索出一条从登州出发、渡海赴辽东联络女真的海上之路。王师中也没有辜负宋徽宗的期望,上任不到半年,便从投归的辽国苏州人高药师、曹孝才、僧郎荣那里探明了一条前往辽东的海路。
宋金之间的结盟事宜便也随之展开,到如今已经持续了四年之久。此时金国早已攻占了辽国东京道全境,就在前不久又攻下了上京府。随着金国势力逐渐强大,在宋金谈判中,完颜阿骨打的态度也愈发强硬。
宋徽宗为了促成联金灭辽的计划,不得不派出了强大的谈判团阵容再次赴辽东同金人讨价还价,才终于达成了宋金海上之盟,马政一行人正是这次谈判团的代表,只是他们没想到在回京复命的途中竟然被宋江截下了。
赵良嗣以及马政的儿子马扩如今还留在金国,等待金国第二批使者准备妥当后后,与他们一起回汴京复命。赵良嗣留在金国以显示对金国使者的尊重,马扩因在金国表现出精湛的骑射技术,受到阿骨打等一众金国贵族的一致赞许,因此也被留下来作为陪送金国使者的最佳人选。
宋江第二天一大早,就从时迁那里得到了这些消息。对于没能打探到宋金联合攻辽的确切时间,宋江多少还是有些遗憾,这也正常,如此机密的内容恐怕只有赵良嗣和金国的核心人物才能接触到,马政等人可能都不知道。
赵良嗣和马扩这两个名字倒是引起了宋江的注意。据他所知,赵良嗣此人涉猎书、传,有口才,能文辞,长于智数,富于远见,是此次宋金海上之盟的策划者与促成者。马扩乃是马政之子,武举出身,弓马娴熟,晓畅兵事,本在西军中供职,宋徽宗听说金国将领都擅长骑射,喜欢炫耀骑术和箭术,此次特意派马扩前来参与谈判,以显示宋人武力,马扩果然不负众望,在金人中赢得了“也力麻立”(女真语,善射之人的意思)的称誉。
宋江问道:“看来金国对于此次结盟也很重视啊,竟然还派了第二批使者前来接洽,问清楚他们到达登州的时间与人选了没有?”
朱武道:“这个他们倒是知道一些,第二批使者定于他们动身之后十天从金国起行,以杨朴、完颜曷鲁、大迪乌三人为首,杨朴是正使,完颜曷鲁和大迪乌乃是副使。据那三名女真人供称,杨朴本是辽国辽东铁州人,为人慷慨有大志,多智善谋,后归降于金,为阿骨打所重用,金建国之初,诸事草创,朝仪制度皆出其手。完颜阿骨打将他派来,显见对此事极为重视。”
宋江忧心忡忡道:“辽国已经日薄西山,若是让宋金结盟成功,覆灭辽国指日可待,那样的话,对我们的长远发展可是极为不利啊!”
朱武道:“主公可是担心,辽国灭亡后,赵宋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后,再无外患之忧,可以专心平定内部动乱?”
宋江摇摇头道:“我倒不是担心赵宋会对我们产生威胁,即使宋金联合灭亡了辽国,赵宋能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还是个未知数呢。我是担心金国灭掉辽国之后,国势日盛,欲壑难填之下会南下中原,这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啊!”
朱武疑惑道:“金国刚建立不过数年,怎会如此强大?此次完颜阿骨打急切与赵宋结盟,就说明金国在与辽国的战争中,没有必胜的把握,即使与赵宋联合灭掉了辽国,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才能再次发动战争,赵宋至不济,也能与金人维持一个平衡的局面啊。”
宋江意味深长地道:“军师你是不了解这些女真人啊,据说他们打仗时如狼似虎、视死如归,平时吃生肉喝生血,民风彪悍,擅长骑射,在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在内,但也说明他们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侵略性。千万不可小看新生事物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啊!走吧,我们去大堂同众人商议一下如何破坏宋金之间的联盟,在我们的力量没有壮大之前,辽国不能灭亡。”
宋江说完就当先向二龙山聚义厅走去,朱武也紧随其后,头脑中却还在回味着宋江刚才那番话。金人如果真有那么可怕的话,是得想个办法阻止金人势力发展壮大。
宋江聚齐众人来到大堂之后,由朱武将近日发生之事向众人详述一番,然后询问众人有何良策。堂下沉默片刻,只见吴用率先站了起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依照当前的情形,宋金虽然已经初步达成了盟约,但双方想要取得相互信任却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我们就要利用宋金还没有建立牢固的联盟这段时间,从中进行破坏。金国派出的这第二批使者正好给予了我们可乘之机,我们就要在他们身上做文章。”
“吴军师可是有什么良策?”宋江知道吴用排兵布阵、组织战斗方面不如朱武,但在奇谋秘计、诡道诈术上却要胜过朱武许多,问话中自然也就带上了几分急切。
“我倒是有一个大致的想法,据朱总管所言,金国第二批正使杨朴在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我的计策正是应在此人身上,若是此人在宋境有了什么闪失,回不了金国,完颜阿骨打必定对宋朝产生猜疑。我在梁山之时,曾结识过两位好汉,他们都是济州人氏,一位叫萧让,因他善写天下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另一位叫金大坚,原是金石雕刻家,善刻碑文、印章,人送绰号‘玉臂匠’。此二人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关系极为要好。若能请二人上山,我们便可在宋金两国国书和盟约上大做文章,从而混淆两国国主的视听,使他们之间的嫌隙加深,必要时还可以向辽国露出风声,如果操作得好,赵佶必定要同时承受两国的压力,再不敢轻举妄动。”
第一百零六章 伐交(一)()
宋江抚掌称赞道:“军师果然好计策,萧让和金大坚的大名,我在郓城县做押司时也曾听说过,若不是军师提起,我倒将他们给忘了。我这就派人去请他们上山,军师既然与他二位有旧,还请修书一封,免得到时多费功夫。”
“书信就不必了,此事关系重大,我亲自去请他们上山,只是想请主公应承一件事。”吴用犹豫片刻道。
宋江道:“军师但说无妨,我都应下了。”
吴用道:“我在梁山之时,也曾请萧让和金大坚上山共聚大义,两人由于家事牵累,一直不肯答应。此次事关我军前途命运,即使用些手段,必定是要请他们上山的,还请主公在事毕之后,去留任由他们自决,不要为难他们。”
“军师多虑了,我军在此聚义,只为推翻赵宋政权,济世救民,既为救民,岂能再害民?萧让和金大坚亦是我中原百姓,我军唯有念之如一,对中**民一视同仁,方能得民心,得天下。”宋江这番话气势凛然,堂中众人深以为然。
顿了片刻,宋江接着道:“如何才能实现军师的这一构想,我们要仔细策划一下才行。”众人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吴用的方案进行补充修正,最终制定出了一个完整的计划。
散会后,宋江从穆陵镇调回武松和石秀,让他们协助吴用去请萧让和金大坚,武松和石秀俱是为人机警之辈,办事儿也比较稳重牢靠,并且身手了得,由他们协助吴用是再合适不过了。吴用三人即日告别了宋江启程前往济州。
宋江想起被看押起来的马政等人,也该去看看他们了。由于赵有开病得很重,宋江特意为他准备了一间干净整洁的房间,并请安道全和孔厚为他诊治,感于他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宋江刚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中药味,却是马政在一旁为赵有开熬药,赵有开则坐在床上。背靠着床沿,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不时地长吁短叹,脸色倒是比昨天好多了。
马政劝解道:“赵大人且请释怀,安大夫也说了,你这病本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太过操劳所致,兼且胸中郁气难抑才会愈发沉重,只要大人胸中郁气疏解,这病自然也就去了。”
“我能不担心吗,如今正值两国结盟的关键时刻,却被歹人截迫,滞留在此,此间要耽误多少大事啊!”
马政见赵有开越说越激动,赶紧劝阻道:“赵大人忧国之心,可佩可敬,我等一行人被羁押在此,想要离开只怕是困难之极。好在我们启程之前曾向朝廷传递过文报,圣上久候我等不至,自然会彻查此事。更何况即使我们不幸遇害,不是还有第二批使者吗,对于我们两国结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马政早知道宋江的到来,这番话固然是用来开导赵有开,更是用来点拨宋江。宋江浑不在意地走了进来,道:“马钤辖果然好胆魄,身在危局之下,竟然还能镇定如恒。赵大人看来气色也好了许多,我就说安大夫有妙手回春之能嘛!两位既然在这里住得还算习惯,不妨就在这里继续住下去吧。”
马政早知道宋江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冷笑道:“阁下今天不会是来说这些闲话的吧。”
宋江微微一笑道:“当然不是,我今天来就是告诉你们,那三个女真人已经将他们所知道的全盘托出了,想来你们知道得也不会比他们更多。现在我的兴趣已经转移到那第二批使者身上了,你们不用再担心会被我杀掉了。”
马政道:“你这是枉费心机,我们如果不能按时返回京城复命,朝中自然会联想到我们的返京路线出问题了,为了保险起见,皇帝肯定会命王大人他们改变返京路线,不出五天,朝廷的诏令就会传到登州,第二批使者必定不会再从青州经过,你只怕会失望了。到时候追查下来,只怕你这山寨大王也做不成了。”
宋江神秘笑道:“你不用拿赵佶来吓唬我,我自然会有办法让他们从青州过,至于用什么办法,就不劳二位操心了。两位好好歇着吧,我先告辞了。”宋江说完径自走了。
“狂妄!”赵有开面对宋江的背影冷冷地迸出了这两个字,他实在想不通宋江能有什么办法让王师中不遵宋徽宗的诏令。
马政目送宋江离开,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能感觉到宋江这个人不简单,说不定真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扩儿等人经过青州,但他怕影响赵有开的病情,只好将这份担忧埋藏在心底。
宋江回到大堂后,不由得蹙起了眉头,他没有想到马政等人在启程前已经往汴京发出了文报,这样一来倒是有些麻烦了,如果宋金结盟的第二批使者真得不从青州地界过,他还真没有办法。朱武得知这个消息后,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两人默然沉思良久,朱武忽然起身道:“主公,我们怕是被这马政的消息引入了歧途。想那登州到汴京足有一千六百余里,他们这一行人就算每天走上百里,也要半月左右方能到得汴京。即使他们不能按时到达,汴京方面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也是在半月之后了,再加上从汴京向登州快马传递的时间,王师中收到消息估计要到二十天之后了,而宋金结盟的第二批使者十天后就能到达登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来破坏他们的盟约。”
经朱武这么一说,宋江不由得眼前一亮,顿如醍醐灌顶。对啊,这个时代可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想要传递消息可是需要时间的。
宋江道:“如今最关键的就是宋金结盟的第二批使者到达登州的时间,海上常有风浪,行船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们在海上遇见风浪,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登州。我看这样吧,让时迁向登州加派斥候,同时让李俊留意海上动向,时刻注意打探有关宋金第二批使者的消息。”
“我这就去安排。”朱武答应一声,匆匆走出了大堂。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自从吴用等人去后,宋江一直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