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好相公 >

第900章

大唐好相公-第900章

小说: 大唐好相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1859章 开海() 
河南道的灾情得到解决,长安城的饥民陆陆续续的离开。

    太子李承乾这个时候,才算是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所负责的事情,总算是完成了。

    而此时的长安城,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热的不行。

    李世民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虽说河南道的事情解决了,但他在看完各地送来的奏折之后,并没有什么喜悦,相反还有一些情绪上的烦躁。

    边关又催粮草了,其他地方也都多多少少出现了粮食不足的情况。

    河南道一场饥荒,足以影响到整个大唐啊。

    这种情况若是不尽快得到解决,对他们来说绝对不算是什么好事。

    只是,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粮草啊,这让他怎么办?

    看了几个奏折之后,李世民就有点气的看不下去了。

    他起身在御书房来来回回的走着,这样走了几步之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此几番后,心情越发的有点糟糕起来。

    按理说,作为天子,承受能力应该很强才对,只是有些问题不解决,又总让人心里不舒坦。

    这样沉思许久之后,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于是连忙叫来宫人,吩咐道:“快,去将秦天叫来。”

    自从秦天回到长安城后,便一直不曾上朝,毕竟他撤掉了秦天所有的职务嘛。

    不过,这么长时间没有见秦天,李世民心里突然还有点想念他,如果秦天在朝的话,这种事情,他应该很快就能够解决吧?

    宫人领命之后,急匆匆退去。

    夏日炎热,长安城的街道上热的仿若蒸笼。

    秦天骑快马而来,风吹着也是热的。

    他很奇怪,李世民这个时候宣他进宫做什么?

    按理说,河南道的饥荒已经解决了,李世民实在没有叫他来的必要。

    入得皇宫,秦天已经热的满头大汗,好在御书房这边是自雨屋,还算凉快一些,进去之后,他整个人才多少舒服了许多。

    “不知圣上宣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李世民道:“秦爱卿啊,最近各地送来的奏折,都是缺粮,缺粮,朕这发愁啊,爱卿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听到这个,秦天苦笑,河南道是大唐的粮仓啊,河南道都闹饥荒了,其他地方能好才怪,只是粮食这种事情,李世民问他,能问出什么来吗?

    但李世民既然问了,他若是不做出点什么来,也有点说不过去吧。

    想了想,秦天道:“圣上,我大唐之所以出现缺粮的情况,一来嘛,今年河南道闹饥荒,粮食减产严重,再有就是,我大唐并无储备粮食的习惯,若是我大唐有储备粮食,那么就算其他地方闹饥荒,也并无什么关系,我们可以直接将储备的粮食运出去就行了。”

    大唐不过开国二十来年,而这二十来年间,大唐可以说是战事不断的,如此的话,所需要的粮草也多啊,他们的粮食少之又少,如此,又那里有多余的粮食进行储备?

    秦天说的这个原因,李世民也知道,可储备粮食,那也得又多余的粮食才行啊。

    “秦爱卿言之有理,只是如今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圣上问的是现如今各地缺粮的事情,还是我大唐以后不出现缺粮的事情?”

    “两者皆有。”

    秦天道:“现如今的事情嘛,没有好的办法,毕竟很多地方都缺粮,而今年也弄不出更多的粮食,所以只能让大家都尽量节俭一些了,再有就是,把粮食稍微富足的地方,运一些到其他缺粮的地方,尽量渡过今年的困境。”

    这恐怕是现如今大唐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当然,很多富商啊、权贵什么的还是有粮食的,想办法从他们手里买一些粮食救急,兴许也是可以的。

    李世民点点头:“这个朕会安排下去的,那你说一下如何解决以后粮食短缺的问题。”

    秦天颔首,道:“这个办法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储备粮食了,在我大唐十道各设下一个巨大的粮仓,当那年的粮食丰收的时候,就多收购一些粮食,在粮仓里面进行储备着,这样,等那一年缺粮了,就可以将这些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救济,当然,粮食每年都是要换的,这样避免粮食出现发霉的情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秦天的这个办法就是要人先想办法,这种情况,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做,不算稀奇,大唐只是开国时间短,同时又战事不断,没有太多的粮食储备罢了。

    不过,听完秦天的话后,李世民还是点了点头,道:“第二个办法呢?”

    相对来说,李世民更好奇的是秦天说的第二个办法。

    秦天道:“第二个办法,则是寻找更多可以作为粮食的农作物,这样能吃的东西多了,我们大唐自然也就不缺粮食了。”

    在秦天所在的那个前世,可以吃的农作物是很多的,比如说红薯啊,比如说玉米等等,这些东西的产量比大米啊,小麦什么的要高的多了,如果这些东西可以在大唐普遍种植的话,那完全可以解决大唐粮食短缺的问题。

    不过现如今的唐朝,红薯、玉米什么的都还没有传到这里来,想要也没有。

    不过,秦天有个主意,兴许可以试一下,所以他才说了着第二个办法。

    而李世民听完之后,却是无语苦笑,本来他对秦天的第二个办法很好奇,也很期待,可是听完秦天的话后,他却是摇了摇头。

    古往今来,能够作为粮食的农作物并不算很多,现如今能够被人接受的大米、小麦,那也是经过了人类无数次的筛选留下来的。

    也就是说,除了现如今能够作为粮食的大米和小麦外,其他很多农作物都是不能吃的,想要再找出一些来,谈何容易?

    在李世民看来,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再找到的。

    人所能吃到的农作物,就这几种嘛。

    李世民把这些情况跟秦天说了一下,说的时候,还露出了一丝轻笑,觉得秦天未免太过想当然。

    秦天却是说道:“圣上此言差矣,在我们大唐找不到可以吃的粮食,不代表海外没有啊,我们可以开海。”

    本章完

第1860章 开放() 
“圣上此言差矣,在我们大唐找不到可以吃的粮食,不代表海外没有啊,我们可以开海。”

    听到秦天这话之后,李世民神色微微一动,他们大唐对于海外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他们大唐这里的百姓吃大米,吃小麦,那么海外的人吃的,也是大米,也是小麦吗?

    不同地方,应该有所不同吧?

    他们大唐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气候很是不同,如果其他地方的农作物到了他们大唐,也是应该能够找到一些合适的土壤吧?

    秦天的一句话,让李世民顿时解开了心结。

    “爱卿言之有理,我怎么吧这个给忘了,那在爱卿看来,开海,我们应该怎么开?”

    李世民并非迂腐之人,秦天在想办法解决大唐的难题啊,他自然不会又任何的顾虑。

    秦天道:“圣上,开海也简单,我们大唐现如今的船只不少,我们可以分出几拨来,然后派人乘船出海,去往不同的地方,把不同地方的农作物给引进过来,这样的话,我大唐的农作物多了,粮食的产量自然也就高了啊。”

    秦天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李世民说了一下,而他的意思也简单,就是开船去不同的地方,然后把不同地方的农作物给弄来就行了。

    听完秦天的这些叙述之后,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好,那明天早朝,秦爱卿也来吧,我们君臣把这件事情给好好说一下。”

    这可是解决他们大唐粮食短缺的大问题,李世民很重视,秦天见此,也就连忙点头应了下来。

    次日早朝,群臣早早的就来了。

    盛夏时节,天亮的早,如此的话,上早朝的这些官员也就起的早了。

    群臣来到皇宫门前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众人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闲聊。

    而就在这个时候,秦天也来到了皇宫门前,众人突然看到秦天出现,都愣了一下。

    “秦天……”

    “秦天怎么来了,他好久没有上朝了吧?”

    “莫非有什么大事发生?”

    “肯定是有大事发生啊,不然秦天会来上早朝吗?”

    虽然秦天没有在朝中担任什么职务,但不管是谁都觉得,只要秦天来了,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而秦天就这样走来之后,也有不少官员前来打招呼,作为当初的尚书令,六部皆归秦天管辖,如此,在朝中认识很多人,也不奇怪。

    对于这些打招呼的人,秦天自然都是一个个的回应了一下的,然后,他便找了一个地方站着等待。

    而他刚站下来,程咬金就跑了过来,压低声音道:“秦家小子,是不是发生什么大事了,今天你怎么来了?”

    秦天浅笑:“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不过发财的机会却是来了的。”

    程咬金一愣,紧接着就有点激动,道:“什么发财的机会?”

    秦天也不点明,只是说道:“等早朝开始,卢国公就知道了。”

    程咬金翻了个白眼,对于秦天这种卖关子的行为很是不喜,不过他的心里,却又十分的兴奋,赚钱的机会啊,秦天既然说了,那肯定是要赚钱的。

    两个人这样闲聊了几句之后,皇宫大门打开,群臣陆陆续续的上了大殿。

    早朝开始李世民就把各地缺粮的事情给说了一下,说完之后,他便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各地缺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可有好的主意?”

    李世民询问,朝中一众群臣相互张望,但却没有一个人开口,他们知道,今天的早朝果然有大事,只是这样的大事,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啊。

    他们也不是神仙,变不出粮食来。

    大殿一下子沉默了下来,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有点失望,然后便继续说道:“对于这种情况,秦爱卿倒是给出了两个办法,第一,就是我大唐从今年开始,就要在大唐十道屯粮了,再有就是,派人出海,去海外其他地方寻找能够在我大唐种植的农作物,对于此,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事情果然跟秦天有关系,众人心里想着,紧接着,就有人站了出来。

    “圣上,在我大唐十道屯粮,并无任何的问题,只是开船出海,去其他地方寻找农作物,怕是有点不妥吧,这样做的成本恐怕很高,最后弄来的农作物若是不行,反而有点得不偿失。”

    “极是,极是,其他地方的农作物,怎么可能在我们大唐生长呢,所以臣觉得不可。”

    “臣也觉得不可,请圣上三思,且不可听信秦天之言。”

    “…………”

    众人嘀嘀咕咕的说着,对于开船出海的事情,他们大多都是反对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就开船出海的成本,能够买好多粮食了。

    而众人这样反对着的时候,秦天站了出来:“圣上,若是能够引来农作物在我大唐种植,此举无异于是利在万民,功在千秋的事情啊,所以,臣觉得此事势在必行,不过这些官员所说的成本太高,也的确应该考虑一下。”

    听到这话,李世民有点发愣,昨天说的时候,秦天可没有说考虑成本的事情啊,难道是这些官员反对之后,秦天才考虑的?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这些人反对,这件事情要是顺利的话,秦天肯定不会想这个,而现在其他人提了出来,李世民也觉得应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了。

    “哦,那秦爱卿觉得,应该如何考虑?”

    “海洋很大,其他陆地也很多,我们到时候要派遣的船只和人也很多,如果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朝廷来办,对朝廷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压力的,所以臣之见,此事不妨开放一下,我大唐中的人,不管是谁想要出海寻找农作物的,都可以前来申请出海,他们弄回来的农作物可以让单独种植两年,两年之后,若是有效果必须在全国推广开来,这样的话,可以减少朝廷的成本压力,而且农作物的试验也不用朝廷操心和投入钱财,当然,若是农作物有成效的话,那些人也可以因此赚钱,不过相比较下,这个与我大唐的大业相比,不算什么。”

    本章完

第1861章 安排() 
秦天一番话说完,李世民顿时暗暗叫好。

    虽说秦天的办法有可能让朝廷在两年之内没有任何的收获,很多百姓也无法普及,但对于成本来说,却是大大的降低了啊。

    不仅降低了寻找的成本,也降低了开发试验田的成本。

    两年之后,这些农作物推广开来,将会造福万民。

    不得不说,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