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好相公 >

第407章

大唐好相公-第407章

小说: 大唐好相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世民只听了几句,而后就摆了摆手,道:“好了,对颉利可汗的处置好说,不过突厥旧地如何处理,却不好解决,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突厥的草原,环境相对来说还是很恶略的,土地也不好,不适宜种庄稼,不过这地方辛辛苦苦打下来了,又不能不要,如何处理,自然就成为了朝廷的一大问题。

    当然,还有突厥旧地的百姓,他们现在亡国了,很多人可能还不能接受唐人的身份,如此,如何对待这些人,也必须有一个妥善的安排。

    群臣相互张望,紧接着,就有人站了出来:“圣上,突厥的草原我们要了也没用,最多就是养养马,臣之见,就直接在草原上设下一个都护府,派兵镇守,防止突厥百姓叛变就行了。”

    突厥人不习惯汉人的生活方式,汉人也不习惯突厥的草原,所以在朝中不少大臣的眼里,突厥的草原是要多贫瘠有多贫瘠,从来没有想过要草原做点什么。

    他们就只是觉得这个地方辛辛苦苦打下来了,不要的话未免太过可惜了。

    派兵镇守,防止突厥旧民叛变造反就行。

    这个官员说出这话之后,朝中不少人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

    “圣上,臣觉得这个办法可以,虽说如今突厥百姓没有反抗,但保不齐以后不会造反啊,我们在草原上屯兵就行了。”

    “没错,没错,反正要草原也没用,屯兵之后,每年向那些突厥百姓收税就行,他们不是有牛羊马嘛,就用这个代替赋税,这样我大唐也就不缺战马了。”

    “…………”

    朝中的官员说着,李世民听完之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本来打下突厥的草原,他也没想着说要加以利用什么的,不过李世民这样想着的时候,看到秦天站在下面轻笑,不由得心里就泛起了嘀咕。

    “秦爱卿,对于此事,你可是有什么想法?”

    李世民望着秦天询问,秦天出列,道:“圣上,臣以为,征服一块土地,并不算是完全的征服,早晚,那些突厥的旧民还是会把这块土地给抢回去的,臣的意思,不妨彻底一点,把突厥的百姓也给征服了。”

    只要突厥旧民还在草原上,那么不可否认,他们真的有可能再一次强大,然后把属于他们的草原给掠夺回去。

    众人把目光向秦天这边投了过来,李世民的神色也不知何时凝了起来。

    “那秦爱卿的意思,该如何征服突厥的百姓?”

    “圣上,迁徙一部分突厥百姓到我们大唐内地来,而后,再把我大唐的一些百姓迁徙到草原上去,我们可以在草原上建造羁縻府州,在这羁縻府州内,我们建造房屋,以及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长安城或者其他地方有的,让那些羁縻府州跟我们大唐其他地方的府州没有任何的分别,努力的将草原上的百姓汉化,让他们学习汉语,学习汉文化,学习我们的礼仪,如此,他们心中认可了我们的这些东西,自然也就不会想着反抗,也就会认同唐人的身份了。”

    在秦天看来,汉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而且具有很强大的包容性,他可以把很多其他文化都给同化了,后世的几大文明古国,只有华夏存在了下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华夏的这种文化没有丢失,没有断层。

    不管华夏遭受怎样异族的入侵,他们在入侵之后,还是要接受汉文化,比如说元朝,比如说清朝。

    如果大唐可以把这种文化在突厥的草原上推广的话,那么肯定比单纯的征服他们的土地,要有更好的效果。

    只是,秦天这么说完之后,李世民的眉头却是凝的更深了一点,紧接着,朝中就有人站了出来:“侯爷开什么玩笑呢,把突厥的百姓迁徙到内地,把内地的百姓迁徙到草原,你觉得可能吗?”

    “就是,先不说突厥百姓乐不乐意了,把他们迁徙来了,他们的生计问题谁给解决了,他们就只会放牧啊,其他的能做什么?”

    “就是,突厥百姓迁徙到了内地,肯定是要跟我们的百姓发生冲突的,这岂不是自找麻烦?”

    本书来自

第847章 徐娘半老() 
    秦天的想法很好,但如果要实施的话,问题却很多。

    首先,百姓愿不愿意迁徙是个问题,不管是突厥旧民,还是大唐的百姓。

    再有就是,迁徙之后的生存问题。

    突厥旧民不会其他营生,来到大唐内地之后,没有草原让他们放牧,那他们怎么生存?

    而大唐的百姓去了草原之后,没有耕地,他们又如何生存?

    生存如果不能够解决,肯定是要出现问题的。

    再有就是,文化差异的不同,肯定会导致这些突厥旧民和大唐百姓之间的矛盾的,那个时候,这些都是问题。

    朝中官员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都不赞同秦天的主意,李世民这边,也是凝着眉头,用文化来征服突厥,的确是个很好的主意。

    对于这个主意,李世民也是赞成的,只是迁徙百姓,却让李世民觉得难办。

    可百姓不迁徙,大唐的很多生活方式啊,文化什么的就传播不过去,如此这个主意也就废了。

    “秦爱卿,朝中大臣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只怕你的这个想法无法实施啊。”

    所有人又望向了秦天,秦天这边,也不着急,道:“圣上,其实事情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办,要在草原上建造羁縻府州,肯定是需要大量的工人的,而且所需要的材料什么的也很多,圣上到时候取消来往商人的赋税,商人趋利啊,看到这些商机之后,他们肯定会频繁的来往在草原之间的,商人之间的来往,会带动很多的商机,如此,我大唐内地要迁徙人过去,也不难。”

    “至于生存嘛,商人可以经商,普通百姓,可以耕田,也可以放牧,要知道,草原上并非不能种地,他们那个地方,一年还是可以种上一季庄稼的,大唐土地少的百姓很多,只要给他们土地,我相信很多人都愿意去草原上的羁縻府州生活。”

    “至于突厥旧民嘛,他们来到我们大唐之后,我们可以分给他们一些土地,他们可以学习技术,也可以继续放牧,只要能生存下来,这又有什么难的呢?”

    “至于突厥旧民与我大唐百姓的冲突,这件事情就更不用担心了,任何一种文化的融合,都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把这件事情交给时间就行了。”

    “…………”

    秦天在大殿上嘀嘀咕咕的说着,把刚才众人担心的问题都给解释了一下,他这么解释完之后,虽然仍旧有人对他的解释不怎么满意,但反对的生意却是不那么强烈了。

    而接下来怎么做,就看李世民的决定了。

    这件事情,对李世民来说是个考验,更是一次冒险。

    就看李世民有没有这个气魄冒险了。

    如果赢了,突厥的问题以后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如果输了,可能会有更大的问题发生,但如果不冒险,突厥的问题,肯定是只能够解决一时。

    大殿之上很快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望向了李世民,李世民犹豫了片刻,紧接着说道:“秦爱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就在草原上,先行打造五个羁縻府州吧,如果效果好的话,再陆续增加。”

    五个羁縻府州耗费的钱财肯定不少,不过对于大唐来说,也好解决,一来他们从突厥的王城内搜刮来了大量的钱财,再有就是,商人趋利,他们的贸易往来,会自行的把一座州府给打造出来。

    朝廷所需要做的,也只是一些公共设施罢了。

    李世民这样决定之后,朝中群臣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秦天这里,也松了一口气。

    其实羁縻府州这种事情,他在回来的途中就已经在想了,毕竟他是真的想要彻底解决这件事情,避免以后更多的战争和麻烦发生。

    “好了,突厥的事情解决了,那就把后隋的杨政道等人,以及梁国的梁洛仁给带上来吧。”

    李世民吩咐下去后,没多久,就有人把杨政道、萧美娘等人给带到了大殿之上。

    他们这些人来到大殿之后,李世民先是扫了一眼,而当他这么扫了一眼之后,眼神不由得就定格在了萧美娘身上。

    此时虽是秋初时节,但天气还是有点热的,萧美娘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衣衫,这让她的躯体显得十分诱人,而她所散发的那种成熟风韵,更是少有人能够相比。

    李世民也是见惯了美人的,可看了萧美娘一眼之后,整个人却是突然快要沦陷。

    他的心在那一刻,竟然也扑通扑通的跳动起来。

    不过,大殿上这么多人,李世民并没有表现的太过明显,在他看了几样萧美娘后,便把注意力放在了杨政道和梁洛仁身上。

    “杨政道,你可知罪?”

    李世民的语气有点冷,杨政道不敢迟疑上前道:“杨政道知罪。”

    “你罪从何来?”

    “不该与大唐和圣上为敌,更不该投靠突厥……”

    杨政道既然已经选择了投降,自然是要丢弃所谓的面子的,所以此时虽然有点低三下四,却也只能忍了。

    李世民听到杨政道说完这些之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本来你后隋与突厥狼狈为奸,朕是要杀了你的,不过突厥的颉利朕都饶了,自然也不会要你性命。”

    “多谢圣上。”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看向梁洛仁道:“梁将军能够在紧要关头弃暗投明,朕心甚慰……”

    李世民对待梁洛仁的态度和对杨政道的态度,简直是天差地别,对于被破投降的,以及主动投降的,李世民自然是要区别对待的。

    不仅在态度上,就是最后的安排上,也很不一样,杨政道只是得到了一个虚职,而梁洛仁却是得到了一个爵位的,一个可以世代传承下去的爵位。

    这样的安排,杨政道心里虽然十分的不舒服,可也一点办法没有,谁让他选择了与大唐为敌呢。

    这样,对杨政道以及梁洛仁等人进行了一番安排后,李世民便挥手让他们退去了,他们这样的人,现在还没有资格继续留在朝堂上。

    不杀他们,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很多事情都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朕要论功行赏。”

    (本章完)

第848章 册封县公() 
    “现在很多事情都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朕要论功行赏。”

    李世民这话出口之后,朝中不少人顿时都兴奋不已。

    特别是跟随李靖秦天他们出征的那些人,更兴奋。

    因为,除去后隋、梁国,灭掉了突厥啊,这些可都是大功劳,这么大的功劳,他们这些人怎么也能分一杯羹吧?

    这只怕会成为李世民登基一来,第二次的大册封了。

    第一次,自然就是玄武门之变后了。

    大家都兴奋的等着,李世民这边,把早已经让吏部按照功劳给做的功劳簿打开,开始了册封。

    “李靖,灭突厥功不可没,册封卫国公,赏绢布两千匹”

    听到李靖直接就被封了国公,朝中不少大臣忍不住羡慕不已,国公啊,是公爵里的第一等,一般都是封给开国功臣的,不过李靖领兵灭了突厥这个心头大患,封他国公,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

    李靖这边,听闻这个爵位之后,心下大喜,连忙上前道:“多谢圣上。”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就又继续念了下去。

    “秦天,灭后隋、突厥有功,册封秦县公,赏土地五百亩”

    县公,是公爵里的第三等,在唐朝的时候,不可世袭罔替,不过已经很厉害了,只是秦天听到这个赏赐后,却只是撇了撇嘴。

    自己在外面打了一年的仗,功劳可以说是不小的,结果却只给封了个县公,实在是让秦天有些失落。

    他觉得,自己就算封不了国公,但被封个郡公什么的,应该没问题了吧?

    若是郡公的话,就可以一直传下去了,可惜却是个县公,自己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啊。

    心里不舒服,但秦天并不敢迟疑,还是很快上前应道:“谢圣上封赏。”

    李世民见秦天这个样子,心里好笑,秦天的功劳,自然是可以封个郡公的,不过考虑到秦天年纪太小,若是过于锋芒毕露,反而不妥。

    所以,李世民就给秦天降了一级。

    秦天谢恩退下之后,李世民就继续念了起来,基本上,但凡是在此战立了战功的,都会得到相应的封赏,只有秦天,是略微压制了一些的。

    帝王心术,谁能够猜得透?

    这样封赏完后,时间已经不早,李世民却并不放他们离开,而是命人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