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速客-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为知己者死。
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豪族,一顿饱饭便让无数的穷苦人家舍命帮着他打天下。
韩阳给他们的,比起那些土豪劣绅可大方多了。
徐允恭看着矗立在人群中的韩阳,微微摇摇头,却并没有说什么。
吃完早饭,并没有即刻训练,而是有陈贤带着大家念队规。
轻军、慢军、盗军、欺军、背军、乱军、误军;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重罚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重罚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重罚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重罚之。
徐允恭诧异的看着韩阳,如果不是对韩阳有一番了解,他还认为韩阳本身就是中军都督府的军法官,这七禁令五十四斩自己都不一定能背的那么详细。
而他手底下的一个学生竟然能够倒背如流。
徐允恭靠在三轮车上,对着坐在车座子上喝牛奶的韩阳,忍不住问道:“三哥?你不是要训练护商队吗?我怎么看着有点儿军队的架势?我听闻当初十万营操演之时,常有军法官朗读这七禁令五十四斩。我看你这样训练,有些过了吧。要是传出去,怕是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麻烦?有什么麻烦?我老实的走我的商,别人能说我什么?”
对于徐允恭的担忧,韩阳完全不放在心上。
朱老爷子如果连这点儿气量都没有,怎么称洪武大帝?
剩下的课程,徐允恭也跟着蹭了不少。
大明不允许私藏火铳,但是一般的弩箭和弓箭却允许使用。
五十人,弓弩齐射,长枪阵列洋洋学习了一遍。
一连三个月,仅剩下的五十人给了徐允恭脱胎换骨般的感觉。
尤其是那股精气神,更是跟自己见过最强悍的老兵有的一拼。
尤其是韩阳经常弄些猪的肠道和鲜血藏在地上,然后用地雷引爆,士兵在训练过程中,鲜血喷的到处都是的感觉,这些年轻人早就习惯了。
这种程度的训练徐允恭享受,他甚至爱上了这种比自己之前在军营里度过的更军营化的生活。
当然,陛下的惩罚让他难以接受。
那就是陛下罚他在韩家庄思过,同时抄写孙子兵法十遍。
这惩罚不疼不痒,但是徐达老爷子却写信告诉他,等到陛下的处罚过了,等着回家领鞭子。
不过,徐达老爷子对于徐允恭的威慑力似乎不是很足,在每天抄写过后,他都去旁听韩阳给这些商丁讲话。
刚一开始没听出门道来,后来偶尔听了一两节课,大吃一惊。
因为韩阳在叫他们认字,看地图,各种行军打仗的本事。
其中关于天气、地图更很多知识,他听起来都有些吃力。
“三哥,这些平民,你教他们些打仗的本领也就算了,何必倾囊相授呢?”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这些人每天老老实实的看家护院,带队走商就好了,何必把他们弄得那么厉害呢?”
韩阳微微一笑,“你指望一个对自己都不上心的人,会对你的事情上心吗?老五,切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们在我这里只是个开始,将来有一天,他们不当商丁了,我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广阔的舞台。”
第120章 闲逛沧州府()
韩阳并不知道,在他训练护商队的同时,一封封情报被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各个有心人手里。
其中金陵最多,北平也有不少,可见韩阳虽然认为自己还微不足道,但是已经走进了很多有心人的视线。
其中一封送到了燕王府。
燕王与道衍和尚盘腿并做坐在佛像前,正在商谈事情,小太监郑和将密信递给了燕王朱棣。
朱棣打开密信看了两眼,眼中精光四射,自己的三哥果然是有些出人意料,看完信件,递给了道衍和尚。
道衍看了信中描述,忍不住点点头,“风云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燕王,你让二位小殿下认韩阳为义父,是下了一步秒棋啊!”
“那大师,我是不是应该将我三哥韩阳纳入麾下,如今北征在即,有我三哥在身侧辅佐,必能立下赫赫战功,父皇那里也好看一些,一扫近些时日的沉珂之气。”
道衍摇摇头,盯着朱棣看了半响。
良久,朱棣并无所悟,反而一脸疑惑。
不由的摇摇头,殿下终究是太年轻了,自己有些心急了。
当下解释道:“殿下,您错了。如今招纳韩阳并不是明智之举,况且您眼下的遭遇并无不好,甚至很多时候,您那些丢脸的事情,是我有意安排的?”
“啊?大师您这是何意?”朱棣一脸茫然道。
他难以想象,这个自幼教导了自己纵横之道,教授自己兵书战策的老和尚,竟然也有暗中坑自己的时候。
道衍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那满是皱纹沧桑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眸子,仿佛看透世事般的看着燕王朱棣道:“殿下,莫非您没感觉到随着您屡屡在军中做事不顺,您的就藩之路反而顺当了吗?”
朱棣略微思忖,顷刻间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只是小王尚有不解,为何我表现的越是无能,反而就藩之路却越发的坦然呢?”
道衍道:“如今太子在位,顺天应德,乃是大明帝国最佳的候选人。殿下此时若是表现的太过于优异,反而会遭到太子集团的打击。要知道海浪面前,留下来的不是锋芒毕露的顽石,而是圆润的海岸,殿下彼时应该蛰伏,做海岸,而不是那顽石。”
朱棣脸上恍然之色愈浓,但是依然有些惋惜。
“我听闻,我那大哥已经准备派人邀他入京,担任我那侄儿允文的蒙师,到时候大势面前,我那三哥无依无靠,除了屈从又能如何?到时候三哥成了太子一脉,我岂不是多了个敌手?”
“殿下此言差矣。”道衍智珠在握,笑道:“陛下正直壮年,韩阳此等大才,岂能为太子所用?殿下若是信得过贫僧,尽可冷眼旁边,让太子殿下碰一鼻子灰便是。”
沧州府这边。
韩阳沉下心来训练商丁,外面的世界也在发生着变化。
虎头山被灭,山寨被抄,剩下的喽啰兵皆被生擒活拿。
三个月的时间,很多时间终于有了结果。
方克勤勤勤勉勉,认真负责的将山贼审问个遍,该秋后问斩的递交京城,等着陛下披红。
剩下的也都不好过,要么发配充军,要么就是关在大牢里受罪。
方克勤是个很有创造力的官员,这些大牢中的喽啰兵不仅要受罪,还要去修筑河堤,通畅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老大人如今最喜欢的便是拎着鞭子去大运河逛两圈,看着往日里嚣张的虎头山的山贼,狠狠的抽上两鞭子,闭上眼睛一脸享受。
爽哉!
至于沧州府的官员们则一如既往的发挥他们大公无私的优良传统,纷纷在圣旨上写道,这一次沧州府能够灭掉山贼,全都是知府大人,任人有方,统筹有度,希望陛下您能亲开天眼,让他老人家升职加薪,放过我们沧州人吧。
方克勤谦虚的连连上表陛下,剿灭山贼跟我没多少关系,我还希望在沧州的地界上继续为陛下当牛做马。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叫做韩阳的育婴堂和养济院的大使叫韩阳,立下了莫大的功劳。
只是关于韩阳的折子,走到通政司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至于其他官员,更不会在乎韩阳的存在?韩阳是谁?我们认识吗?
不过这些浮名韩阳都不在乎,他本身也不希望去升职加薪,去金陵任职什么的,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态度。
韩阳在布置了训练内容之后,便让徐允恭帮忙看着护商队,自己带着朱高炽去了沧州城。
小家伙朱高炽骑着小白熊,跑起来呼呼带风,小家伙骑在熊背上笑得哈哈的,手里还牵着条雪白的萨摩耶,萨摩耶脖颈下还挂着铃铛,叮当作响。
看样子,小家伙这些日子果然是憋坏了。
老是死读书可不行,时间长了,就成了小书呆子,书呆子怎么治理国家?
还不竟受那些读书人的欺骗?
要知道,润东爷爷可说过,读书越多越反动的。
韩阳嘴里叼着烟,戴着一副能亮瞎周围观众眼的墨镜,骑着小黄车,慢吞吞的跟在小家伙身边,不时吐出口长长的烟雾,不时引来周围观众的侧目。
能够悠闲的骑着自行车,游荡在古老的青石街上,不是自己曾经最伟大的梦想么?
韩阳忍不住在我嘲笑起来。
如今自己实现了当初的梦想,那么接下来又该做什么?
韩阳隐隐约约当初自己在战场上那颗炽热的心又开始躁动,只是家中的娘子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她少了自己的照顾好么?
得云楼的生意越发的火爆。
南来北往的商旅,只要条件允许,就会在这里打尖住店。
寻了张桌子,新来的店小二顺来是韩家庄周围的农户,为人倒是挺机灵,被韩阳安排在这。
看见大东家在门口支车子,小家伙麻利的擦干净一张靠窗户的桌子,弓着腰上前,“大东家您来了,也不早说一声,祥子也好嘱咐后面的厨子给您提前备上酒菜,这不是浪费您时间么。”
小家伙口齿伶俐,一副讨人欢喜的样子。
韩阳从口袋里掏出几个铜子扔了过去,笑骂道:“不错,几天不见,本事渐长,去,弄个烤鱼,再上两瓶啤酒,给小家伙上来瓶果粒橙。”
台上的说书先生见到来客渐多,走上台去,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诸位食客老爷,小老儿是咱们得云楼的专用说书先生,幸得大东家提携,有幸在此为大家说大东家的《三国演义》,还望诸位看客老爷多多打赏?”
(本章完)
第121章 议论纷纷()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一点儿,是韩阳无论如何都抹不去的。
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仿佛两轮骄阳,照亮大明小说界的天空。
不过比较扑街的是两个人早年在张士诚军中做过谋士,跟朱老大是对抗的阵营,所以两个人入朝为官就难了些。
两个人一合计,朱老大脾气不好,像是他们这种意淫界的巨擘,搞不好因为说错两句话,就丢了脑袋。
脑袋一热,就跑回苏杭老家著书立说去了。
韩阳盗用了人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自然不敢长久的一章章的说下去,所以字跟胡岩雪商量了一番之后,就将这本书出版了。
以防夜长梦多,出了乌龙事件。
这才有了各大酒楼风靡此书的场景。
甚至很多说书人暗中将韩阳比作说书界的祖师爷,给韩阳暗中赚了不少威望。
说书人若是不开腔还好,这一开腔,得云楼的客人陆陆续续就更多了。
生意也就越发的火爆。
很多人没钱上桌,就点一杯啤酒,围在柜台旁边,就着茴香豆,吃几颗茴香豆,慢吞吞的吞咽着啤酒,微微的闭上眼睛,也算是一大幸事。
若是赶上粗汉子喝的急了,家里的浑家又没多给闲钱,就只能吞咽着唾沫,瞪大了眼睛,看别人一口口的喝酒。
在隔壁还有个偏房,窗子全都敞开。
里面是烟筒子的天下,起先只是有人看见过大东家韩阳抽,好奇的跟着要了一口。
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逢宴会,若是不吞云吐雾一番,便感觉浑身少点儿什么。
特此,酒楼的烟茶生意也火爆的很。
说书先生今天说赤壁之战,讲的精彩绝伦。
这三国演义之所以精彩,就源于他很多地方,都是实战经历,并非作者完全脑补。
比如说火烧赤壁,罗贯中就是跑了好几趟朱元璋和陈友谅当初鄱阳湖水战的战场,听了不少当地居民的描述写出来的。
再比如草船借箭中调转传神,防止战船倾泻的一些描写,则是取自三国之中,孙权的经典操作。
所以故事讲起来真假难辨,精彩绝伦,尤其是这些对历史一知半解的百姓,更是听的摇头晃脑,不知肉味。
上面说书先生说累了,便讨了个饶,坐在讲台之上,饮茶休息。
底下人则小声讨论,当然内容多跟《三国演义》的“作者”韩阳有关,说起韩阳着实是个传奇,虽然他目下只是个小小的九品大使,但是他的事迹早就传遍了整个北方,甚至不少南方人也听说了他的事迹。
当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