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不速客 >

第129章

大明不速客-第129章

小说: 大明不速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大先生,则嘴里叨咕着,大人授课,暗含兵法之道,这些孩子将来前途都会不俗云云。

    感慨这些孩子的幸运的同时,也暗暗感慨院长生不逢时,若是早些年能够入得军中,现在怕是一个公爵少不了的。

    军操演练完毕之后,一众小家伙盘膝而坐,手里皆拿着个小木板,小木板上夹着宣纸,听韩阳授课。

    今日韩阳所讲的军粮的计算问题。比如军中有人口一千,每日吃军粮一千八百斤,现在军中有粮食一万斤,后方的补给每隔三天可以补给一次,每次补给一千斤,问军中粮食多久会被消耗尽。

    这道题倒不算难解,但是放在古代,却颇为愁人,不过却也难不倒陈贤,不消片刻,在纸上写写画画,又是阿拉伯数字,又是划图,就出了答案。

    朱家三兄弟也不是笨人,半个时辰便有了答案。

    至于那些成年人则不在此列,据韩阳观察没算出来的,不在少数,难怪军方凋零的如此之快,最后导致文人崛起,没有有文化的武人啊。

    李灭元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最后愣是得不到答案,朱尚炯有心教给他,小家伙却固执认为自己并不笨,非要自己解出答案来。

    最后急的眼泪簌簌的往外流。

    “咳咳。”

    韩阳轻咳了两声,抚摸着小家伙的脑袋,“你的基础差,这种问题不会很正常,你也有数日不曾回家了,今日回家见过你父亲大人,他多次监军,对粮草之事颇为娴熟,让他给你讲解一番,顺便将你最近学到的知识与父亲大人说一说,也好让他安心。”

    李灭元点点头,师父说过,勤能补拙,自己不会做,回家请教父亲便是。顶多让父亲的拳头在脑袋上砸上几下,不过学会了答案,也不至于在师兄们面前丢人。

    接下来,韩阳看了一眼几个人的答案,陈贤的答案最好,不过从他落寞的表情可以看出,此子对于不能一展心中所学,多少有些难过。

    而朱家三小哥则差一些琐,虽然最后都得到了答案,但是要么不准确,要么过程过于繁琐。

    教学要讲究开发孩子们的兴趣,数学这种枯燥的东西可以学,但是不能一直钻进去,因为孩子们的兴趣并不在这上面。

    “接下来,我们说说天象。大家一定要注意,天象如果掌握的好,不论是在军中掌军,还是替天子牧民,都一定会大有作为。聪明的官员要学会因势利导,运用天象。”

    “老师,天象能用来做什么?”

    朱雄英有些疑惑的问道,要知道风云变幻,谁都不知道明日是什么天气。这跟打仗能有什么联系呢?

    韩阳笑道:“历朝历代,都有钦天监。虽然我个人感觉,他们的工作都不靠谱,但是天象确是一个大能大到宇宙,小能小到一家一户都能用到的学问。”

    “哇哦。”小家伙们瞪大了眼睛,一脸好奇的看着韩阳。

    韩阳淡淡的说道:“比如说眼下,元朝覆灭,我大明新创,很多人都说是北元民族政策,吏治败坏导致的,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大家都没有发现,那就是天象的变化。

    你们很多都是南方人,对北方的天气变化并不敏感,但是你们查阅户部的资料,就能知道,从北元至正年间开始,北方的天气就开始变冷,干旱,蝗灾频发,粮食欠收。无独有偶,东汉、唐末、宋末都有这种天气的变化,我给这种现象定义为小寒冷期。就是说我们居住的环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变冷。

    一旦天气变冷,粮食欠收,老百姓吃不上饭,会怎么样呢?”

    韩阳在诱导,明朝可以说是在小冰河时期建立的王朝,这种恶劣的环境变化,会一直陪伴着明朝,一直到他的覆灭。

    如果从早期,大明就能注意到这个问题,也许就能延缓王朝的寿命。

    讲完大方面,海洋又讲解了每个季节,每个区域最容易出现的天气变化以及对于用兵打仗,治国的影响。

    不仅仅是小家伙们听得津津有味,就连跑到这里旁边的火器营军官,以及燕王殿下都神采奕奕,大呼过瘾。

    天象变化,自古都是君王钦天监亦或者道家传人不传之秘,如今能有人站出来指点迷津,着实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尤其是朱棣最有感触,他在北平呆的时间不长,但是也感觉北平的天气比想象中的要冷,而且粮食的产量也很低。

    北平尚且如此,那么草原上的民族呢?他们的日子会不会更难过,一旦过不下去了,会不会想尽一切办法南下?

    (本章完)

第232章 杜环上门() 
    下课休息时间,孩子们吵着去打篮球。

    孩子们一队,由朱高炽、朱雄英、朱尚炯、李灭元,陈贤一组。

    成年人则是由火器营四宝,大先生、凤姐、蛮牛、跳蚤,以及非要凑热闹的常茂一组。

    大人们自然要让着孩子一些,不过孩子们在朱雄英和李灭元两个前锋的拼杀,陈贤这个后卫的指挥下,打的也是有声有色。

    朱棣看着热闹非凡的场地,忽然感觉自己少年的学业过得是好生无趣。

    对韩阳笑着说道:“三哥,听闻父皇有意让你去国子监任职,而且国子监不少宿儒对你意见颇大,你可要早作准备。”

    韩阳并未回应朱棣,而是对着李灭元大喊一声,“灭元,别蛮干,传给你师兄。”

    李灭元闻言,手中球往后一滑,朱尚炯接到球后,脑海中忽然想起韩阳今日所授的抛物线之时,是否可以运用到打球之中,连连后退到三分线,小小年纪,拔地而起,

    “砰。”

    篮球应声而入筐中。

    “耶!”小家伙们兴奋的不行。一个个抱在一起,兴奋的嗷嗷叫。

    气的常茂提起石阡这个号称鼓上骚的百户要骂街。

    看着眼前这一幕,韩阳转过头来,笑吟吟的对朱棣说道:“无妨,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混日子呗。金陵是好地方,养人啊。”

    朱棣撇着嘴说道:“快得了,谁得罪三哥有过好下场。”

    常茂气喘吁吁的从战场下来,将位置交给丘福这个大胖子,指着韩阳骂道:“你是怎么教育这几个小崽子的,打起仗来跟一个人似得,有章有法。”

    韩阳眯着眼睛,“想要取经,没人事可不行。”

    常茂抬腿要踹人,却见韩阳身后李铁嘴气喘吁吁的赶过来,对韩阳喊道:“大人,大人。”

    韩阳将教案递给朱棣,照例他要拿一份回去研究,朱棣拱拱手道:“三哥,小弟家中也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先回了。”

    无暇多想,韩阳回了会客厅。

    会客厅里,两个高冠博带的文人正在品茶,韩阳一看一位认识,一位并没有见过。

    见到韩阳进来之后,那名正在欣赏墙壁上养济院院规的文人转身行礼,笑道:“韩兄,许久不见,可想煞小弟了。”

    韩阳呵呵笑了笑,“方兄,你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我回养济院有些时日了,你这些日子沉迷于课业,连皇长孙的课业都跟不上了,连累我连你那一份都要带着。”

    方孝孺尴尬的笑道:“小弟认识到学业不足,所以这才刻苦学习,以免丢了宋师颜面。今日有故人想要见见韩兄,我这才跟着来了一趟。”

    韩阳看向旁边另外一位颇有风骨的中年人问道:“不知道这位故人是?”

    那中年读书人拱手行礼,“老夫杜环。”

    一般的文人,韩阳还真的不一定听说过,这位杜环却不一般,他是明初大书法家,跟宋濂的名声差不多,做过春坊的学士,是个能耐人。

    之前听朱雄英多次提起过,杜环先生的字,最有风骨,今日得见,果然字如其人。

    韩阳还了一礼,呵呵笑答:“原来是杜先生造访,快请坐,铁嘴上茶。”

    杜环也不着急,与韩阳饮了一盏茶。

    就捻着胡须静静的沉吟不语。

    最后还是韩阳开口道:“老先生,不知道今日光临寒舍,有何指教?”

    杜环揶揄了半响,这才开口说道:“韩大人在北漠打了两场打胜仗,扬我大明声势,老夫敬佩,特来瞻仰下年轻才俊的风采。”

    韩阳最为讨厌的便是读书人这种云山雾罩式的谈话,恭维了两句,就淡淡的说道:“老先生,您是长辈,有什么话,您就说吧。不必如此拘束。”

    您这一见面就给我戴高帽,赞美我,肯定有求于我。

    您还是直接说吧。

    念在朱雄英那小家伙的念叨,我能帮就会帮的。

    杜环犹豫了半响,又喝了两盏茶,这才慢吞吞的说道:“老夫不才,今下忝为晋王府录事,算是晋王殿下半个老师。”

    韩阳终于明白老先生是为何而来。

    不过韩阳并没有给老先生甩脸色,一是老人家是读书界的前辈,仕林皆传其风骨,二是老人家以长辈身份前来说事,已经给了自己足够的尊重,况且人家从来到现在都很客气,并不似那日的幕僚张狂不堪。

    韩阳自己身为三位皇孙的老师,做事情必然要有属于自己的气度。

    若是冷了脸下来,传出去,这皇太孙之师的名号可就真的臭了。

    韩阳心里明白,这晋王能够走到今天,定然有高人辅佐,这杜环绝对是其中一员。

    韩阳打了个哈哈道:“原来是为晋王殿下的事情而来,只是老先生大将军已然先我等一步回返京师,你们找我可是不明智的选择啊。”

    老子不是不想帮您,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杜环仿佛没有听见韩阳的话,慢条斯理的说道:“老夫随殿下北征之前,陛下曾言,亲王代表天家颜面,一举一行皆要符合章法。”

    说到这里,韩阳明白了,这是朱元璋的意思。

    而韩阳那边儿只有一个要求,只要徐达同意此事,我韩阳不会多做为难。

    晋王殿下真的不是让人省心的鸟,自己惹的祸,竟然要让上层关照。这种人想要成就大事太难了,杜环辅佐他,真的可惜了。

    韩阳点头,“让我帮忙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军中弟兄上阵厮杀,牺牲者无数,战功卓卓者无数,不要寒了将士们的心才好。”

    “这些都是应该的事情。韩大人不想求些什么吗?晋王殿下与读书人交好,若是在朝中给大人美言几句,一个伯爵还是手到擒来的。”

    韩阳摇头道:“我韩阳做事,上侍君王,下抚黎民,至于我自己有什么好求的。倒是老先生,回府之后,还是要好生劝谏晋王殿下,莫要扰民,多治才学,莫要靠别人求军功,别人给的东西,如何也没有自己挣得舒坦。”

    杜环一脸羞愧之色,他弯腰行礼,“韩大人之言,着实让老夫羞愧。”

    出了养济院,方孝孺随行,杜环皱着眉头说道:“今日行事,辱了老夫的儒心,明日我便写辞呈,回家种田教书去吧。”

    方孝孺铁青着脸,不忿说道:“老先生,为了晋王这个混不吝,放弃了您辛苦半生所得?值得吗?”

    杜环上了马车,眯着眼睛打量着养济院奔跑的孩子,以及休憩在阳光下的老兵,心灰意冷的说道:“我辛苦了半辈子?我这半辈子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你看看韩阳,你再看看我,你看看燕王,你再看看晋王,差距太大了,还折腾什么?回家做学问去吧。”

    杜环的身体随着马车摇晃着,忽然对方孝孺说道:“景廉兄如今不在朝中,你为太子殿下奔走,要学韩阳多做实事,别跟着那些跟我一样的读书人只知道夸夸其谈,那是浪费时间。

    方孝孺看着大变模样,心中隐隐约约感慨,“这个世界终究是实干者的世界。夸夸其谈,锦绣文章能给自己扬名,却并不能让自己继续前进。自己也该想办法替天子牧守一方了,没有治国的经验,自己终究也只是夸夸其谈之辈。”

    想通这一点,方孝孺躬身行礼,“老先生,受教了。”

    (本章完)

第233章 皇家是非多() 
    帮晋王朱㭎这个忙,对于韩阳来说是不得不做之事。

    韩阳谁都可以得罪,唯独坐在龙椅上那位韩阳不能得罪。

    正午时分,韩阳做了一顿美味的,准备全家人好好的品味一番,消除下内心对于封建社会压迫带来的不满。

    天气逐渐趋于寒冷,这个时候,韩阳最爱吃的火锅自然摆上了台面。

    汤底盛放在黄铜色的锅中,由于木炭烧的火红的原因,有蒸气不停地在锅盖边缘喷薄而出,发出“嘭!嘭!嘭!”的声音,似乎在像韩阳在叫嚣着。

    掀开锅盖,一股蒸汽迫不及待地涌出,急忙忙地冲向上方,而汤底早已沸腾,

    一小碟辣椒油伴着底料,从锅里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