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东晋大土豪 >

第190章

东晋大土豪-第190章

小说: 东晋大土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桓玄现在的确还有翻盘的可能,他这一次溃逃虽让人大跌眼镜,但逃出几里之后的确是可以收拾残局的。

    尽管有一些人在逃跑过程中背道而驰,有的则选择了投降,但更多的人还是跟着他的大旗走的。

    即便追随桓玄的士卒只剩下八千,这也是范二目前的力量所无法抗衡的,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桓玄不可能再容许三八洲伏击战的出现。

    想要再次打赢桓玄,就必须地依靠殷仲堪的荆州兵才行,可现在的荆州兵却有一半人是今天才第一次上战场的,他们打打顺风仗还行。

    但凡遭遇什么挫折,肯定是像桓玄那些江州兵一样四散奔逃的。

    再一个,范二的队伍壮大了几倍之后,之前预备的干粮早就消灭殆尽了,——在追杀桓玄之前,至少应该筹集粮饷才行。

    殷仲堪对范二的妥协显然是极为满意的,他赞许地对后者点了点头,又安慰道,“消灭桓玄不必急于一时。”

    范二听了这话,倒是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遭遇了这场大败之后,桓玄的兵力已没有能力再次围攻江陵,那他所能选择的,也就只有回江州这一条路可走了。

    问题是,桓玄的船基本上已经被烧掉了,剩下的一些也被甘纯等人停到了对岸。

    桓玄的队伍徒步回江州的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他的军中只有五百匹马以及数十牛车罢了!

    若非现在是粮食收获的季节,桓玄这些败兵怕是还得为吃什么发愁吧?

    想到粮食时,范二终于忍不住问殷仲堪道,“明公的府库中还有粮食吗?”

    殷仲堪笑着摇摇头,“虽然府库中没有,但田间地里哪儿没有?放心好了,老夫前几天边命各郡提前几天打粮;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两天他们就能将新米送到江陵来了,去年借你的六千石,老夫会第一时间归还的。”

    “明公言重了啊。”范二大惭,又卖乖道,“晚辈真不是这个意思,但您这么为我着想,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发现与殷仲堪道不同之后,范二便开始着手分道扬镳了,走之前当然得把放出去的债连本带利地要回来才行。

    想不到殷仲堪倒也有些光明磊落。

    可殷仲堪的心中,又何尝没有送瘟神的意思呢?

    他是无法面对范二的,因为当初的他已经将细软收拾好,后者若是迟来半个时辰,他都已经跑没了踪影。

    无论如何,范二的守城之功都是无法抹去的,他现在在城内基本上可以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了。

    面对这样的妖孽,当然最好是将他送走。

    范二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接着说道,“既然桓玄已逃,守城的暂代之职便就此交回民工了;但晚辈此来最重要的,还是想将孔先生等四十余铁匠的家人,全部迁到天门去。希望明公能够行个方便。”

    范二来此之前,的确是受了孔仪等人一干铁匠的委托,但当初想的也就是能保证他们的安危而已。

    可意识到自己很快就与殷仲堪决裂时,他还是提出了将他们带走,也只有这样才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若是放在以前,殷仲堪是不会在意几十家铁匠家属的。

    他们是生是死、是去是留跟自己何干?

    可殷仲堪见识到宗悫的陌刀队后,便将他们身上的武器和装备与孔仪等铁匠联系了起来;他也由此意识到,此前没有意识到孔仪等人的作用,的确是自己有眼无珠了。

    心中万分不舍,他也只能哑巴吃黄连,因为这世上最难买的便是后悔药。

    殷仲堪暂且压下心中的不快,信誓旦旦地说道,“没有问题,给你准备六千石粮食可能还需要三两天,但寻找孔先生等人的家人,却没有任何费事的地方。”

    范二对此自是无比满意,所以投桃报李,“桓玄这次来荆州,将荆州祸害得也是够了,明公光是将士,就损失了两万多人吧?”

    殷仲堪老脸一红,“应该没有这么多,具体数目还没统计出来。。。。。。”

    “晚辈的意思,是想将今日从桓玄手中俘虏的士卒,全部交由明公处理,也不知明公会不会不方便?”

    “方便,方便!”

    殷仲堪连忙接口,一时之间感动得连眼泪都差点流了下来。

    人家范逸之还真是讲究,之前还以为他要吃掉这些俘虏的,看来是老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啊。

    范二点点头,便在冉小贱等人的护卫下走下了城头。

    真不是范二不想接收这些俘虏,的确是这些天俘虏的人实在太多了。

    他从白莲乡根据地带出来的人,也就只有一千二百人,可他前几天接收的俘虏却有三千二百人,两者的比例实在触目惊心!

    范二接下来肯定是要打桓玄的,难道依靠从他手上俘虏来的人对付他?

    反正范二是不愿意走这样的钢丝,至少在彻底将桓玄打败之前,他是不愿意接受更多的桓玄的俘虏的。

    可要是有江陵的本地人来投呢?不亦乐乎?

    范二与殷仲堪交接完粮食和孔仪等人的家人,正准备带领大军到码头与甘纯等人汇合时,他的车子却被一个二十六七岁的汉子拦了下来。

    这汉子有着与范二差不多的身高,而且同样脸如冠玉、长眉入鬓,他穿着挂满补丁的粗布衣服,却洗得干干净净。

    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

    范二探出头,笑问起来,“不知阁下有何指教?”

    汉子深施一礼,朗声答道,“在下王镇恶,听闻明公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所以来投。”

    这。。。。。。

    我有这些优点?

    这是除冉小贱之外第一个主动来投的吧?

    这必须得重视啊!

    范二听了这人的一通马屁,只得做出礼贤下士的样子下了车。

0259扪虱倾谈惊四座() 
范二下车之后,便不着痕迹地将王镇恶打量了一番,与之行了一个平头礼后便单刀直入地问道,“不知阁下有何所长,籍贯何方?”

    面对来应聘的人,询问特长爱好以及家庭地址什么的,这也是必须的。

    只是范二觉得对方穿得极为朴素,大概出身不会太好,才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问“郡望何处”的。

    哪想到王镇恶却毫不在意,只是淡然道,“也没什么所长的,只是喜欢摆弄排兵布阵的游戏。淮南之战后,在下跟随叔父离开长安,最终流落至此;在下的祖父,是秦国王丞相。”

    王丞相?

    王猛?

    非要细数历史上的王丞相,范二大概可以列出王导、王猛、王安石这三个名字来。

    重生在这个时代之后,如雷贯耳的王丞相理所当然就是王导了,因为他开创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可以说,他为琅琊王氏以及其他门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要是放到历史长河中,王导这个名字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但王猛呢?

    如果有人要给古代的政治家做一个排行,“王猛”这个名字一定是不可忽视的,他至少可以排进前十名!

    或许还能进前五!

    在政治家排行榜中,有人曾将王猛的名字列在王安石和诸葛亮之前,在他之上的只有管仲和商鞅。

    王猛,字景略,出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

    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攻破,东晋降卒三万人死于非命;他出生时,后赵已席卷中原,与东晋夹淮水对峙。

    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住下。

    在兵荒马乱中,王猛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慢慢地,他长成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

    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

    王猛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隐居于华阴。

    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北伐关中,屡败前秦军,直逼长安,驻军灞上。

    王猛身穿麻布短衣去见桓温,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

    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

    桓温用兵一向谨慎,多野战,很少攻城,此时的关中局势有利于东晋,但就整个战局来说,形势却极不乐观。

    桓温此次北伐另有目的,他刚刚参掉北伐无功的殷浩执掌东晋的大权,北伐是为了向东晋朝廷展示他的武功,目的已经达到,便没有必要冒风险呆在关中。

    王猛一句话点中他的心事,桓温默然无语,只是喃喃说了句,“江左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桓温南归时,赐王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他一起南下,被他拒绝了。

    王猛婉拒桓温,是因为他看到东晋高门当权,连桓温这样的英雄人物掌权尚难,以他一介布衣根本无从参政;而跟着他篡晋,却又难洗污名。

    王猛回到华山,他的老师也反对他南下,所以他继续隐居读书。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前秦苻健去世,继位的苻生残忍酷虐,以杀人为儿戏,昏暴胜过石虎。后赵的覆辙就在眼前,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坚更是忧心如焚,后来决计除掉苻生。

    当苻坚向吕婆楼问计时,后者推荐了王猛,两人见面便如知交,谈及兴废大事时又句句投机;他觉得这就像当年刘备遇到诸葛亮一样,如鱼得水。

    王猛此时已用不着观望,他早就放弃了东晋,所以和苻坚的一席谈话之后,顿时就领悟到了苻坚的宏图大略,毫不犹豫地投身苻坚廷下。

    苻坚与王猛无论在治国方略,还是性格上都大相径庭;苻坚有着过人的气度,属于浪漫主义理想派;王猛谨重严毅,是属于现实派的。

    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千古知遇的榜样,除去两人的性格魅力外,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身上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使他们能够锐意进取、大刀阔斧地进行变法。

    王猛与诸葛亮不同,他比苻坚保守,但比诸葛亮更加激进。

    前秦最终能够最终统一长江以北,奠定当时中国北疆的最大版图,这一切和王猛的施政密不可分。

    在江左怎么样才能做官呢?

    规则是“九品中正制”,划分品级首先看的是郡望,其次再看父祖的官职,由此就能划分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然后再由中正将这些上品下品细分。。。。。。。

    也就是说,想要当官先看家族,再看父祖,再看中正的眼光。——反正跟要当官这个人没太大的关系。

    王猛规定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程序:1、主考官推荐;2、被推荐的人必须参加笔试、面试,如果合格才会被录用。

    如果不合格,主考官就要受罚。

    同时,国家的高级干部必须有一技之长,如果没有,统统罢免。

    王猛本人出身寒门,他靠个人的力量扭转几百年来的传统。但他是个大力士,把旧世界的枷锁打得粉碎,又重新建立了一个新世界。

    主考官害怕被“打板子”,不得不到民间去寻找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大族以沉重的打击。当时的前秦国内,随便到大街小巷转转,都会看到在捧着书勤奋苦读的人。

    王猛的第二项重要措施就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在他的赞导下,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

    其三,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民族问题时刻困挠着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国家。匈奴汉国、前赵、后赵血的教训摆在眼前,如何处置呢?

    王猛深深地了解苻坚要的是真正的平等,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让秦国境内的各族百姓有凝聚力向心力;因此他痛下狠手,对敢于以身试法者一律重刑,犯死罪者一律鞭杀。

    王猛的所作所为激怒氐族人,氐族豪强樊世当面斥责于他,他马上到苻坚处打起了小报告。

    王猛比较喜欢打小报告,这也是恃宠而骄吧?反正他的所作所为不够光明磊落,或者说他更喜欢用阴谋来对付自己看不顺眼的人。——他这一次算计了樊世,后来还算计了慕容垂。

    苻坚一听樊世要杀王猛,自是火冒三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