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99章

大明1629-第99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的道:“大人饶命,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萧亦不想再管这些匠户,他已经决定要从永安堡和长宁镇调匠户来桃花堡,这里的匠户懒散惯了,不堪大用!

    萧亦出了工坊后大步走上城墙,他眉头紧锁,沉声道:“陈大人,明日召集堡内官兵,本官要检阅兵士!”(。)

第一百六十五章:调动() 


    第二日清晨,桃花堡的校场不再与长宁镇一样在堡内,而是在堡城以北两里处,占地一顷余。

    这处校场兴建于洪武年间,永乐年间重修,又于嘉靖年间再修,两百多年来一直都是桃花堡方圆各处官兵的操练集会之地,相传永乐靖难时大军还在此休养过几日光景。

    然岁月沧桑,这里已经很久未曾有官兵集结过了,又由于与堡城有段距离,负责修缮的工人早已逃的一干二净,如今这里早已是破败不堪,到处都是破败、萧条之色。

    这时校场上已经站满了桃花堡的官兵,一大早天气还没有很热,微凉的阵风轻拂着官兵们的脸颊、衣襟。

    此时这些官兵泾渭分明的分成两股,萧亦在台上所见,左侧便都是那些原本的本地官兵。

    他们多是披着破烂的衣袄,手中参差不齐的拿着长枪、腰刀等,队列也是里倒歪斜,在萧亦这里看就和一团乱麻没什么区别。

    打头的是六个管队官,他们都是身着一身皮甲,要么手中一副腰刀,要么手中一杆长枪,手拿一杆鸟铳方面大耳的那人便是葛三了,而那周宝泰持着一杆腰刀倒也看不出什么特别。

    这六个管队官身后各有十几人到二十人不等的一队人,这些人相比后面那些官兵又是提升了一个档次,多是有着一身甲胄,器械也相较齐全些,这些应该就是他们的家丁了。

    这些家丁眼中都有着一抹难以掩饰的高傲,仿佛自己在人前就是高人一等,也是良莠不齐的站在那。

    在萧亦看来,无论是家丁还是普通官兵,都是一些杂兵,家丁虽然身手装备好些,但是不成规模缺乏约束,到头来只能是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但大明此时的悲哀之处就在于,官兵的主力几乎就是这些家丁,那些穷困潦倒的军户,无论是本身素质,还是从训练装备上都难以和这些家丁相比。

    各将官只顾自己家丁,对于那些军户虽是多多益善,但是却从来不训练和管束。

    右侧便是萧亦带来的整一哨的永安军将士,和这些官兵一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人人昂首挺胸直视前方,头戴亮闪闪的帽儿盔,最前面则是一身精铁甲的石刚。

    萧亦看着目不斜视的石刚暗暗点头,看来石刚还是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这两日态度明显转变了过来。

    石刚的右侧便是骑着马的王大勇,话说王大勇的马还是从蒙古人那里夺得的快马。

    王大勇身后则是一人一马的夜不收小队几十人,他们骑在马上和那些站着的军士一样,只是紧握手中弯刀拉紧缰绳。

    萧亦今日身上穿着的是关外那次斩杀的巴牙喇兵的精甲,这副精甲虽然已经有了些许年头,但是光彩依旧,依旧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再加上萧亦乃是新任防守官视察兵马,这也让台下的官兵们议论纷纷。

    看着台子下的那些官兵,萧亦深知这些人是不能用来打仗的,也怪不得那次刘一鸣小五台山仅仅和鞑子一接触便溃败,这些人别说打鞑子了,就是农民军都打不赢。

    萧亦脑中忽的一闪,或许自己可以翻翻旧账。

    他依旧是眉头紧锁,沉声问道:“陈大人,操备官军人数可是齐全?”

    大明九变卫所三分城守,七分屯种,负责城守的便成为操备官军。而各堡屯田税粮先要交到各卫所来,卫所一部分上缴,一部分就用来养活这些操备官军和军官。

    陈浩正在惊心于萧亦带来的这些人,这些人站在那里无论从哪里看都是一列直线,眼中的寒光若隐若现,心下赞叹:这些才是好兵。

    就听到萧亦问话,陈浩心下一惊,赶紧回道:“大人,堡内钱粮不足,器械不全,下官也是有心无力。”

    萧亦点头,转头又看向主管堡内粮仓与草料的攒典马耶和王梁正,沉声问道:“两位难道不觉得应该给本官一个交代吗?”

    两人看到萧亦眼中的若隐若现的寒光,赶紧趴在地上连连说道:“近些年征收的税粮少有足额,这这这下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萧亦嗯了一声,这两人的确是没什么好怪罪,这两人也只是攒吏,怪罪他们也没什么用。

    于是微笑着道:“起来吧,本官就是随口一问。”

    马耶和王梁正赶紧连连告罪起身,都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在其身侧董英华仍是板着一副老脸,一动不动的立在那,眼光却是在身旁两人身上来回转。

    司吏何大鹏和典吏刘文昌则是各有心思,萧亦这一出是为何?

    萧亦眼光有意无意的撇了一眼两人,淡淡的道:“陈大人,董镇抚,传令下去,明日起本官要巡视下属各堡!”

    何大鹏听后心中仍在不屑,这萧亦来回看了两天事是看出不少,但还不是一点动作都不敢动,想来巡视回来还是一样,他能做出什么事来?

    看了一眼刘文昌,看到刘文昌也是一脸的冷笑,两人相视一眼心照不宣。

    ……

    入夜,萧亦趴在桌案上想着。

    要想编练成军就一定要避免家丁的存在,自己作为防守官自己自然不可能有家丁,不然属下也会上行下效,这样一来其余的军士无人管理都将成为一盘散沙。

    但是这家丁又不是说取消就取消的,这些军官半辈子都在养着这些家丁,这些家丁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一动起来恐怕会造成大损失,所治一旦发生变故上报到兵备道那里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恐怕都会化为乌有。

    思来想去,觉得新兵练成之前自己还是留着这些家丁,少生事端。

    萧亦当即挥洒笔墨,写出了几道文书。

    黄阳中忠谨可堪大用,任职永安堡管屯官期间政绩卓著,特提为桃花堡管队官,再加上黄阳上次已经升为百户,这次应是无人可以挑出闲话。

    史路和刘通上次已经升为百户,此次也调到堡城里来任职管队官。

    萧亦经过多日思虑,最终还是决定让杨潇代自己为下一任长宁镇管队官,李虎则为贴队官,一人管理屯田一人管理练兵。

    这二人接到任命文书时的激动之情别提了,当即便冲着桃花堡的方向对着萧亦是左拜右拜,山呼不已。

    杨潇在长宁镇干了多年老三,对管队官的位子自是眼馋不已,这次终于是得偿所愿对于萧亦自然是感恩戴德。

    刘世仁署总旗,正好可以外放做官屯官,刘世仁这个人萧亦也观察了很久,粗中带细且作战勇猛,身为自己第一批的辽东老兵在军中威信也足,此次让其为永安堡管屯官,掌永安堡屯田练兵之事。

    刘世仁接到萧亦的任命文书后并没什么大的反应,反而是目光坚定起来,萧亦将永安堡交给自己那正说明了萧亦对自己极大的信任,感动的同时更加下定决心为萧亦守好永安堡。

    写完停笔,萧亦觉得差不多了,一次性调动过多反而不好,自己吃肉也得让别人喝汤不是,不然他们现在闹起来自己对桃花堡还不是很熟,自己还真没法处理。(。)

第一百六十六章:天雄军() 


    崇祯三年六月一日,前几日黄阳几人已经都到了桃花堡,对于他们的任命众人都毫无异议。

    这几人都是萧亦的心腹,又都是百户任职管队当然没有问题。

    这一天萧亦让镇抚董英华,令吏郑中,副千户陈浩三人和一些小吏跟着自己去巡视下属各堡各庄,而王大勇就带着夜不收小队的十几个人身旁护卫。

    萧亦下辖两处大堡为长宁镇和烟台堡,而长宁镇下辖又有永安堡、胡庄、花头堡、李庄,烟台堡下辖河头堡、黑堡和茂德堡。

    除了这两个大堡外桃花堡下辖又有土堡、茶庄、裕庄等十处庄堡。

    其中这烟台堡和裕庄、茶庄为紧要之地,烟台堡下辖三堡皆为桑干河沿线,若是可能的话,将来倒是抵御后金入口的防线。

    而茶庄位于鸳鸯水和桑干河交汇处,是桃花堡境内最西,地处要道;裕庄在桃花堡东北方向,是除鸳鸯水外进入桃花堡境内的要道,这几个地点也是萧亦此行的主要巡视地。

    首先两日时间萧亦在境内来回巡视了几个小屯堡和村庄,不提各军官们的极力奉承巴结,就说萧亦亲眼看到的情况就足以让他烦躁不已。

    各屯堡情况非常糟糕,耕地荒芜,耕牛少且瘦弱,各堡各庄军户百姓都大量逃亡。

    六月二日,萧亦一行人来到了这烟台堡。

    烟台堡地点重要,为沿河四堡之首也不是没有道理。此堡位于桃花堡正北,裕庄西北与桃花堡和裕庄正为三角之势。

    堡周长一里零百步,不包砖,烟台堡境内除黑堡、茂德堡、河头堡外又有墩台四座,烟台堡设百户管队官董泽领军一百零二人防戍,其余三堡设一总旗领军五十防戍。

    堡内也就只有一条主干大街和几条小巷,低矮破败的土房,堡内有军户几十户,这里的人都非常贫穷,或许是由于偏北的原因,比萧亦初到长宁镇时的军户还要穷。

    一条主干大街,说是大街其实就是一条铺着少许石板的泥土路罢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一下起雨来到处都是泥泞不堪积水严重。

    路上经过的也多是一些衣衫褴褛满面麻木的男人女人,堡内店铺只有一家,也只是卖一些粮米杂货而已,这一路所见种种就连同行的董英华和陈浩都在不断皱眉。

    董泽没想到萧亦居然能亲自来这里巡察,堡内最好的建筑就是这百户官厅了,而董泽也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只得动员全堡找寻了一头干瘦干瘦的羊羔宰了招呼萧亦他们。

    董泽倒是没有和其余屯堡的那些军官一样极力奉承,只是恭敬的立在一旁等着萧亦发话。

    对于其他小军官的马屁萧亦也没心思多听,一边往官厅内走一边询问:“董大人,这附近可有什么煤矿铁矿之处?”

    董泽沉吟半晌,说道:“这,还真没有。”

    萧亦哦了一声,本来他是想看看这附近有没有什么矿脉,他心里十分关注的还是盔甲器械的问题。

    他又说:“董大人,明日陪同本官巡视沿边三堡。”董泽连连点头。

    六月三日到五日,萧亦这两日来来回回的在沿边三堡巡查,发现这沿河边四个堡虽地理位置都很好,但是都特别贫穷。

    加在一起的军户没有两百户,官兵人数也只有百人左右,耕牛不到三十头田地没有两千亩,这百多人的官兵要管这么大一块地界,也是难为董泽和其余的三个总旗了。

    六月五日,萧亦离开了烟台堡巡查了下辖的裕庄和茶庄,这两个地点和其余的几个屯堡一样不容乐观,军户大量逃亡,官兵稀少缺乏器械操练,若是在后金入口时几乎是形同不设。

    这一次倒也不是白来一趟,至少萧亦对于境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些计划,据他初步预估,虽然境内现有耕地较少,但是可以开荒和复耕的土地起码也有六七万亩,这可是一块完全由自己做主的地界,自己完全可以放开手脚。

    萧亦策马位于裕庄南边的一座小山上,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倍感豪情满身,觉得若是使用得当这里日后绝对是一处养马和采药的好地点。

    这座小山当地人称其为怪岩山,山上怪石嶙峋树木郁郁葱葱,且往南又有一片长达一里多的树林。

    这里就和一处野生动物园一样,各式各样的野生动物生活于此,风景秀美,各式水草和草药十分充足,这里倒也是一次意外发现。

    王大勇也是策马于此,他叹息道:“大好河山啊!”

    萧亦点头:“是啊。”他心中更加决心要改变这一切,如此大好河山不能就此荒废,华夏瑰宝绝不容许被荒僻蛮夷窃取。

    ……

    六月六日,萧亦一改往日的一脸愁云,带着满脸的豪气回到了桃花堡。

    当夜司吏何大鹏府上,这时典吏刘文昌也在,这两人在对饮谈笑,说着说着便说道萧亦身上。

    只听刘文昌说道:“据说着萧亦是笑着回来的?”

    说着有些纳闷的道:“这萧亦在堡内逛了一圈愁眉苦脸的,但是出去巡视了几天却变得一脸开心?”

    “难道是外面有什么好东西?”

    何大鹏一提起萧亦顿时变得一脸的不爽:“管他作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