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77章

大明1629-第77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啊,是何道理!”

    大家均是群情激奋,陈浩暗暗的看了一眼萧亦。只见萧亦仍是目光镇定,让人搞不懂心里想的是什么。

    只听萧亦淡淡的道:“大哥之说将如何处置!”众人都是停止了喧闹,鸦雀无声的看着陈浩。

    陈浩愤恨的拍了一下桌子,“哎!那日刘文昌和何大鹏一唱一和,硬是要老弟功过相抵!”

    听了之后萧亦反倒没那么担心了,功过相抵倒没什么事情。

    现在自己势弱本应避免当那个出头鸟,至于上面的赏赐萧亦也不在意,自己已经剿了匪,得到的东西也不少了,自然是不可能再交出去的。

    自己的当务之急仍是开矿、采煤和练兵,至于那六百级的功劳,就让他们去争个头破血流也好来省的烦扰自己。(。)

第一百二十六章:丽芳() 


    与豁然喧哗起来的厅内众人不同,萧亦听到韩浩的话后则是再没了担心,缓缓坐下为自己倒了一杯酒一口喝下,还不断的吧唧着嘴,一副在回味酒香的样子。

    陈浩见萧亦的举动大大诧异了一番,左想右想也没想通,萧亦就不怕被夺功?见到萧亦又倒了一杯酒便再也坐不住,起身走到萧亦身前,拍打了几下桌子:“萧亦,都这等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品酒?”

    萧亦却是置若吂闻,一口喝下,细细品味,嘴中说道:“酒不错,老哥不来些尝尝?”

    陈浩惊愕不已,“你啊!尝什么尝,我还有事先走了。”遂是拂袖离去,走时嘴中还喃喃着什么话就听不清了。

    萧亦看着陈浩离开也并没有挽留,刚刚他的样子便是故意做给陈浩看的,陈浩虽然在小五台山之战表现与那些人不同,这次又是来提醒自己,但萧亦仍是不完全相信。

    众人也看着萧亦的反应感觉不对,商量了一阵子,石刚被王大勇几人推出去,石刚狠狠的瞪了一眼王大勇和其身后的刘胜等人,这才上前小心的问道:“大人,你莫不是太过生气了?”

    王大勇、刘胜等人连连点头看着萧亦,萧亦看着诸人大眼瞪小眼的看着自己,不禁放生大笑。

    众人听到了之后更加吃惊,都是不知所措,石刚都让萧亦陡然的大笑笑懵了,就那么站在那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一众人只是看着萧亦。

    萧亦放下手中的酒杯,反问道:“辛苦功劳被夺,大伙是否认为我很生气?”

    石刚连连点头,“大人,这何大鹏和刘文昌二人实属可恨…”

    “是帮了我一把!”

    石刚话还未说完,萧亦忽的起身高声一喝。

    惊得众人均是看着萧亦,都不明白这今日萧亦怎么这么反常。

    只听萧亦行走在厅内,郎朗说道:“大伙想想,若是论功行赏,我该如何?”

    元大昌细细算了算,说道:“若是论功,剿匪斩级六百属起码也能得赏银千两。”身后的安柯平也是不断点头,显然是十分赞同。

    萧亦摆手,“不然,若是论功,大家不要忘了还要经过上面那些人层层剥削,到时这千两赏银能到手多少?”

    “也许另外还有些米面军械马匹赏下,但是以那桃花堡来看怕是也和一月之前的长宁镇差不了许多,届时发下的军械能与我永安军匠户精细打制相提并论?”

    见得诸人摇头,萧亦淡淡的道,“再者言,米面那刘一鸣又能发下多少?刘一鸣可不大方,恐怕到时获得不了多少赏赐,而土家沟一行我们所获可少?相比可能到来的赏赐已是十分充足,足够近期所需,又去争抢这点东西做什么?”

    “但是大人的功劳被那厮夺取,就不气愤吗?”刘世仁闷闷的道。

    萧亦闻言却是冷哼一声,冷冷的道:“当然气愤,然这些功劳于我并无大用,舍弃反有裨益。这舍弃的可不仅仅是这些功劳,还有一众的麻烦,大家跟着我自有大功之时,届时必无人再敢夺功!”

    众人也都是听懂,也并没人多问是什么麻烦,听了萧亦的话之后纷纷大喝:“愿随大人立大功!愿随大人立大功!…”

    萧亦其实还有很多没有和他们说,这六百贼寇的功劳并算不得大,且这也不值得让自己和这些人交恶,他也并不想卷入此类争夺之中,要知道这时大明的水可是很深的,有些人是善面毒心,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不慎栽进去就很难再出来。

    

    还有一件事便是石刚和那个州城老板娘丽芳,丽芳竟然在长宁堡开了家分店,这事情萧亦回堡后听说了也没有在意。

    但最近不断的听到些口风,说是石刚这些日子除了每日训练便是很难见到人,有人见到石刚总是往米店那里去,萧亦便是在一天晚上找过来石刚。

    这天夜里,萧亦正擦拭着戚家刀,戚家刀上的痕迹每每让萧亦神往,这刀定是随那位老队官征战许久,自己也不能负了那个老人和这把戚家刀。

    看着已经燃尽的香,这已经是第二柱香了,左等右等也不见石刚到来,直等到大半夜石刚才悄悄的从门外开了个缝,想看看萧亦是否还在。

    不想刚开了个缝隙,就听到里面有萧亦淡淡的话传出来,“进来吧。”

    石刚心中一紧,装作豪气的样子一把推门而入,姗姗笑道:“那个,大哥还没睡啊!该去歇息了吧。”

    说完竟是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一转头看到桌子上的酒杯,大步过去拿起酒杯咕咚几口喝干这才感觉好些,看着萧亦握着剑沉思的样子坐到一边的椅子上。

    刚一坐下便慌忙一起身,起身后张了张嘴也没说出什么,再次坐下小声的说“那个。大哥这戚家刀有年头了吧。”

    只听噌的一声,戚家刀被萧亦收入刀鞘。萧亦猛然起身,几步走到石刚身前,笑着道:“老石啊,现在也安定了,是时候为你处理婚事了吧。”

    石刚本想脱口而出萧亦不娶自己绝对不娶云云,但又忽然想到萧亦已经和黄娥成亲许久,一时不知说些什么。

    左思右想终于想起了什么,顿时装做硬气道:“流贼未平,鞑虏在辽东作乱,我怎能娶妻?”

    萧亦听到只是淡淡的道:“说的不错。”

    石刚听到了嘿嘿笑着,却听萧亦又是淡淡的道:“是史路和你说的吧。”

    石刚顿时蔫了下来,萧亦走到石刚身前,“听闻最近你和那个米店老板娘走的挺近?”

    石刚听到连连摆手,“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心中却在想,娘的哪个多嘴的和大哥说的。

    萧亦淡淡的道:“老石,你的亲事我本不该多问,但如今你已是官军,你的亲事就不止是你自己的亲事了。”

    “你且记住,择妻孝为第一,贤为第二,能为大家带来便利为佳,亦不可带来祸患,当然我也希望你能找到自己中意的娘子。”

    石刚听到默默的的点了点头,“大人所言铭记在心。”

    

    萧亦将阵亡将士每户都发给银子抚慰,又有耕牛和肥羊下发,将阵亡将士的腰刀、盾牌或是长枪还给家中,以供他们的思念寄托。

    听负责送回的刘胜说,这些百姓们一直未等道自己男人的消息,心里本就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其实内心已经猜出个七八,只是不愿相信罢了。

    当萧亦那日宣布阵亡将士之后很多家都是大哭不已,刘胜到他们家中的时候看到他们都是穿着孝服,接过家属的器械后都是痛哭不已,看的刘胜和身旁的战士们也是每每落泪。(。)

第一百二十七章:大工程() 


    那一日石刚听了萧亦的话之后便在暗暗做打算,萧亦已经言尽于此,毕竟石刚乃是自己的兄弟,话说到这里已经够了,这么久以来石刚从未让萧亦失望过,这次萧亦希望也是一样。

    其实石刚和那个米店老板丽芳成亲有助于永安军,因为这么一来再购米买米就方便多了,又可在州城各地多不少耳目,何乐而不为。

    但萧亦却不知丽芳其人,只有那日一面之缘,只能适当提醒石刚多多拿捏了,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还有上次归来战士们的升赏,每个得胜归来的战士都有赏银拿,少者几两,多者数十,又有奋勇拼杀者皆论大小记入军功簿,战士们都十分欢乐。

    拿到赏钱后都是个个提着集市买来的米面和肉食热热闹闹的回到家中妻儿父母团聚。

    这三日修整萧亦也没有闲着,他觉得是时候给战士们做一副头盔了,依旧只戴着下发的粗布皮所制的帽子一来是难以抵挡弓箭刀砍,二来是极大的影响了军容,于是便在一日叫来齐老三人,询问此时各地的头盔样式。

    明末盔甲种类繁多,最贵重也是防护力最强的便是那日京师城下所见袁崇焕所穿之甲,此甲名山纹甲,此甲是明代为显示汉人统治所专门制造的铠甲。

    乃是明代最为亮丽,防护力亦甚强的盔甲,又有金漆、黑漆等之分别,袁崇焕所穿便是金漆山纹甲。

    金漆山纹甲配之铁盔为一种,只是并没有专门的名字。

    又有罩甲,原为紫花罩甲,但由于与皇室相冲,朝廷在九年前取消了紫花罩甲换位黑色黄色等,紫色只是皇室专用,罩甲所配盔也没有相应的名称。

    还有布面甲,锁子甲等,萧亦所关注的便是锁子甲的配盔,这种配盔便是闻名后世的六掰尖帽盔。

    这种头盔是为节省制造成本所以分成六掰,且经过细细打磨,在阳光下又会发出耀眼的光泽,又可用以提升阵势,作为铁盔,防护力亦是不弱。

    但明末的头盔多是生铁所制,生铁脆弱易锈蚀再加上匠户们应付了事,所制作出来的头盔也多半是参差不齐,无论是防护力还是美观都是欠佳。

    制作六掰尖帽盔首要就是要将生铁炼成熟铁,这样打制出来的头盔才会坚固耐磨,再经过匠户们的细细打磨,则可光鲜亮人。

    一面萧亦让齐老聚齐新招募的匠户们细细制作头盔图纸,另一面安排史路去州城采购所需煤炭、设备,再请来些新的技师和匠户,史路临走时萧亦一再嘱咐要精选煤和技艺纯熟的技师、匠户。

    

    三日后,一批新的匠户、技师已经携家带口入住长宁镇,随他们而来的还有一人,据史路介绍说是炼铁方面的老技师名叫曾腊,且此人熟知大明铁盔制作方法,萧亦也让其加入到铁盔制作中去,这曾腊一家三口,一妻邓氏,一子曾经。

    史路还说这曾腊年三十有五,子曾腊也已十八,已是到了可以上阵杀敌的时候,当时听到自己是来自永安堡就急着要跟着史路参军,萧亦听了也只是一笑而过,并未在意。

    萧亦对于所有战士的要求是,初春耕假期外不可回家,吃住都在军营每隔六日时间便有一日假期,除此之外军营给安排每日三餐伙食。

    另外萧亦发现有些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食早饭的习惯,遂决定将士们可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吃或不吃早饭,但为训练和将士们身体着想中晚两餐是必吃的。

    许多战士都笑着互相传颂,在永安军犯愁的不是会不会吃上饭,而是吃的多饱有助于训练的问题,这一来二去倒也是传遍了大同右卫。

    这一日是一哨的战士们归营的日子,一大早就见到有将士在妻子的帮助下穿戴起来新发下的皮甲,和家人道别之后和其他房屋里走出来的同一甲的将士去军营。

    倚在门边的妇女就看着自家男人的背影,都是感到无比自豪,走在道路上穿着永安军的皮甲战士们都感到肩上扛着的责任和荣誉。

    也就是在这一天,萧亦亲自回了一趟永安堡欲将黄娥接到长宁镇来。这次回去萧亦发现,永安堡已是大不相同,相比长宁镇永安堡显得变化甚大。

    一到永安堡黄阳就忙着和萧亦诉苦,说是永安堡境内经过了这么久的时日,各地每日前来举家投奔的百姓、流民早已是络绎不绝,就算再细细筛选每日也有不少百姓新入册,萧亦若是再不来他就不知该怎么办了。

    萧亦看了看册子,直到现在永安堡竟然是有了三百多户,近千的百姓在这一片居住,人数居然都已经超过了长宁镇。

    且现在境内的土地已经开垦到了鸳鸯水的边上,又新开了十数口新井,引了数条沟渠用以怪灌溉农田。

    萧亦也是发现,永安堡境内简直是无处不种田,无处不住民,只要是在永安堡墩卫的范围内,尽皆是可以百姓安居乐业的土地。

    萧亦回到永安堡的时候,百姓们从萧亦一刚入境一直送到了永安堡的官厅前很久才散去,萧亦苦于百姓的热情都不想出门了。

    这处官厅是前段时间建造,原址就是萧亦在这里时居住的石房,官厅前拜访着的两座石狮仍是露着獠牙,向来人展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