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37章

大明1629-第37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常亮‘哦’了一声,举手示意萧亦说。萧亦点头,便是张口,“大人,可否调来一名医师?”说完有些希冀的看着萧亦。

    王常亮本来这种事是不会答应的,但是一想到自己即将大赚一笔,而萧亦也是为自己解除了一个祸害,便是高兴的不行。大手一挥,道是,“那也好,一会就让秦医师到你的屯堡吧。”医师他那里自然是有的是。

    萧亦一喜,连忙道谢。

    最后是王常亮一行人再次回到长宁镇,秦医师终于是到来,为晕倒的那个人把了把脉,随后看到大家有些发暗的脸色,又是给萧亦提出了不少建议,听得萧亦是连连点头。

    这时萧亦才注意到这个秦医师的衣着,很标准的大夫装,头戴一个土色小方帽,身上穿的也是土色的大衫,袖口约有两腕宽,腰间挎着方形衣盒,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萧亦就在想,怎么能让这个秦大夫留在自己这个屯堡呢。

第五十七章:百废待兴() 


    终于是在这天晚上,上头的赏银终于是下发到了萧亦的手中,萧亦看着到手的赏银。无奈的笑了笑,一共近五百两百多两的赏银,层层克扣居然如此之多,到手只有三百六十两,加上之前自己所剩的二十两,萧亦手中还有三百八十两银。

    当晚,萧亦便是叫来了所有参战的部下。

    萧亦说道,“大家都是出力很多,我萧亦也不是吝啬的人。如今上头的赏银下来了,有三百六十两,大家都是提着脑袋跟着我萧亦杀贼,我又怎么能亏待大家,不过如今我萧亦也没太多银钱,就给大家每人三两银子吧,亦不能让大家毫无所得!”

    石刚等人于是打开装着银两的木箱,将银两分发到各人手中,每人接过到手沉甸甸的银两。刘胜从石刚手中接过这仅仅三两的银子,感觉却是又如泰山一般重,刘胜忽然将银两扔在地上,“我不要!”

    石刚过来气急大吼,“你小子干什么?不要给别的兄弟,别糟践了弟兄们拿命换来的银子。”

    刘胜居然是半跪在地上,“大人!我刘胜家人被鞑子所杀,如今就剩我自己了,只有跟着大人的时光,我才找到了真的自己,我跟着大人不是为了银子,只是想为家人报仇!杀鞑子!”

    石刚听到,正欲劝阻,又有几人亦均是将银两掷于地上,一人道:“我何镇东也是孤身一人,现在这永安堡就是我的家,堡内一切事物才刚开始,大人正是缺这笔银子的时候,我将这些银子还给大人,尽一些我的微薄之力!”

    其余几人一同半跪于地:“对!大人每日供我们伙食,带着大家从京师打到这里,这时候正是最关键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要这些银两呢!我是不会要的。”

    “我平生第一次杀鞑子就是跟着大人,我也是孤身一人,将银子交还给大人!”

    众人均是随着李胜半跪在地,纷纷是欲将银两还给萧亦。李胜于最前,略为激动地道,“大人,你就接受了吧,这些也算是兄弟们报答大人的恩情啊!”

    石刚不再劝阻,而是无奈的看着萧亦。史路眼眶中有些湿润,这些年来,他见过可以让部下团结至此的大明将官只有一人,那便是萧亦。随即和黄阳等人一样,看着下面半跪的部下,不知所措,有些感动,又有些惊讶。

    萧亦感动不已,萧亦并不觉得自己对他们有什么恩情,却不知道大家都是如何想的。他前世看电视里那些生死兄弟就十分羡慕,如今自己终于有了这些和自己生死与共的兄弟,自己又怎能不高兴呢,萧亦对着大家抱拳道,“大家如此相信我萧亦,我一定会将这笔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永安堡永存!”

    “永安堡永存!”大家皆是跟随吼出。

    大家都睡觉的时候,萧亦找到秦大夫的窝棚,钻了进去,发现秦医师正在小木桌上艰难的写着什么。萧亦略有歉意的道,“这里如此简陋,还希望秦医师不要怪罪。”

    秦医师放下毛笔,连忙摆手,“老朽早便是听闻萧总旗的事迹,随卢大人保卫京师,如今又自建屯堡歼灭马贼抽马手,真是猛人。”

    萧亦连忙摆手,“萧亦只是在这国家危难之时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罢了,算不得什么。”秦医师继续道,“若是老朽没想错,大人屯堡内怕是没有医师吧?”

    萧亦连连点头,有些为难的道:“是啊,屯堡现在百废待兴,本以为给大家喝粥便是足以,但是今日听得医师所言感到真是错了。”随后,萧亦目光灼灼的看着秦医师,“不知萧亦能否值得医师相助呢?”

    秦医师摆了摆手,“也不必叫我秦医师了,叫我老秦就可以了,永安堡正值用人之际,我秦治又怎可就这样离开?”拿来桌上的纸,“大人请看,我今日观察过了大家的面色,和晕倒那位兄弟的症状,若是按这个单子买些粗粮和肉食,让有经验的人做伙食,几日大家便可调养好!”

    萧亦大喜,握住秦治的手,感觉有些粗糙,高兴的道:“那老秦,如此真是太好了。今后屯堡大家伙食和救治方面就多劳烦你了。”秦治:“这些乃是分内之事,大人不必多提,老朽自然明白。”

    萧亦退出了秦治的窝棚,看着仍然是住着窝棚的百姓们,更加感觉对不起这些人,想立刻开始建造。

    第二日,萧亦让王大勇带着安柯平去长宁镇快马去长宁镇购买,买了十石的粗粮米面,和一部分牛羊肉。花去了八十多两银钱。回来之后赶紧让何萍带着妇女们去熬些饭食,加上些肉块,人人听得今日要改善伙食之后均是馋的直流口水,几个小孩子都是围在了大锅前面目光直直的看着,赶都赶不走。

    随后饭食做好,大家赶紧都是争而分食,叮叮当当的声音响满整个屯堡。给屯堡平添了一些生机。

    石刚撑着大肚子躺在地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还是老秦可以,俺很久没吃的这么饱了。”刘胜躺在一遍,摸着肚子,满足的打着饱嗝,“天天这么吃会不会胖了啊石哥。”

    石刚大笑,“跟着大人,管饱你吃胖!”

    刘胜跟着大笑:“这个我相信,哈哈!”

    其后萧亦又带着黄阳他们去长宁镇求见管队王常亮,讨要粮米、耕牛、扁担等杂乱物事。

    王常亮一听了也是面色犯难,近些年各地屯堡墩卫皆是报急,人口流失、粮米紧缺等也是所有地方的通病,他也是有难处的。于是对着萧亦为难的说,“萧亦啊,老哥也是有难处的,只能量力给你些支援了,至于其他的,还需要老弟你自己想办法呀。”

    随后叫来自己的家丁队长,带着萧亦去仓房领取粮米等物。

    最后也只是要来了五石粮米、五头耕牛,扁担、矛插等物事一大堆。虽然是少得很,但是萧亦也明白此时各州卫糜烂的情况,王常亮能挤出这些给自己已是不易。和王常亮拜别,出了长宁镇,萧亦便是要再招募些人户。

    建堡最难的不是建设,而是人口问题。萧亦这里地处大同蔚州城左卫旗下。蔚州城自万历年间以来一向人口都是没有超过一千户,最多便是五六千。

    而大同左卫自建卫以来历史上人口曾达到军户八千多户,最多时人口过万。但是到了嘉靖年间,人口直降到不到五千户,现在不知道还剩下多少。经过了多年的兵灾和贼掳,再加上不断的各种税扣,流民也是越来越多。

    要想招募这些本地民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一定的好处休想让他们跟着你。而占数最多的流民也是不好招募,招募这些流民可是有技巧的。萧亦就从安柯平母子这些百姓身上看到了百姓所需,其实仅仅是一块可以世袭的土地,和一个可以保卫他们安宁的地方而已。

    萧亦想了想还是先带着大部分人先回堡内,留下史路带着几个人留下看看有什么收获。一行人走到永安堡前面,看着高大的城墙,萧亦心中豪情万丈,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第五十八章:热火朝天的开工() 


    回到屯堡,萧亦赶紧让人搭建了个简易的牛圈,将从王常亮那里领取到的五头牛赶到圈内,再分派几人看管。

    之后堡内便是忙活了起来,萧亦找来几个凳子,安柯平坐在一边为现在有的百姓登记造册,再让他们全部加入军户户籍,这样一来他们就全部成了萧亦的兵源。

    因为没有桌子,安柯平只能用一块木板垫着,拿着毛笔兢兢业业的一个个为百姓登记造册,大家忙的热火朝天,就连阴凉的天气也是感觉不到了。

    石刚、王大勇、史路的活便是等安柯平为一个人登记完毕之后就按照萧亦的要求测试那个人,达到要求的便是可以加入成为萧亦手下永安堡的屯兵。

    这个测试萧亦想了很久,并不是很高的要求,考虑到这时候的饥荒等问题,萧亦就是把标准放低了很多,先是通过几个问题考量一个人的志向、想法和一些想法。再由石刚几人目测身体强壮程度,再经过几个小测试试一下其身体的气力,将这些人的气力分成三个等级,就记在一个小册子上。

    册子上早便是由安柯平写好了青壮的姓名籍贯,由于石刚几人皆是目不识丁,识不得几个字,萧亦便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感觉一个人气力很大就话三条小竖在纸上,感觉气力可就花两条,若是很弱便是画一条竖,这样更能简便的表达,而石刚几人也乐得省力。

    如果一个人的气力一般,被画上两条竖,就会由刘通带人裁好一小块方革,在其上划两条竖,再由何萍带妇女将这块方革一一缝到他们将要穿的制式鸳鸯战袄的身上,这样以便于识认。

    萧亦将气力分成级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今后一定是不能只有刀牌兵和长枪兵的,现在用这两种兵只是因为武器获得最为简单和最好训练。

    今后武器类别一定会更多,例如火器也是一定要有的。

    有了这种分类,就可以让萧亦很方便的把一个人分配到最适合他的位置上,比如一个气力稍小的人,萧亦就可以让其加入夜不收马队,以作侦查。一个气力中等的人,萧亦便可以分配他到很多地方去,可以长枪队、可以刀牌兵,也可以充做火铳手。

    至于气力稍大的那些人,萧亦便是可以让其拿着一些比较特别的武器,披着比较厚实的盔甲,战时也可以当做前锋或者一支奇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一天堡内忙活的热火朝天的,上午登记造册筛选屯兵,但是还没有完全做完,午时吃过饭休息一会之后,萧亦便是带着大家又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忙活。

    安柯平询问一个老人,“老人家,您祖籍哪里人氏?”

    老者正想着,其后他的儿子便是帮着回答,“祖籍就在保安州。”安柯平一边记着一边问道,“祖籍保安州的啊?怎么会到了这里呢?”

    那小伙子回道,“这可说来话长了,原本在保安州生活的好好的,有着几亩田地,却不想被当地豪强夺了去,还将我爹打伤…”表情居然是咬牙切齿的,显然是十分气愤。

    安柯平也是叹息:“没事了,到这永安堡你们今后都会有自己的田地。”老者这时颤颤巍巍的回答:“真的吗,我们真的会有自己的田地吗?”后面围着的人也是注意过来,萧亦这时替安柯平回答,“会的,我萧亦明人不说暗话,今后你们每家每户至少都会有几十亩田地,一些困难户我也会派发耕牛!”

    大家早便是看到上午萧亦他们带回来的耕牛了,此刻更是感激不已。一个男子询问,“那我们又如何纳粮呢?下发的耕牛种籽是否要偿还?”大家又是看向萧亦,这也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以前他们可过惯了种田所得尽数上缴却还不够的事情。

    司马迁在在史记中就曾记载,明末农户的产粮可以卖五两银的,要缴纳的各项税负居然是高达十两有余。

    “这位大哥问得好,萧某不才对此倒是有些提议。萧某奉防守大人和管队大人之命屯田,我们就在这鸳鸯水和屯堡外开垦荒地,事后每人都会分下田地。防守大人已经向我保证,大家只管放手去做,将来开垦出的田地绝不会有人收回。而且前段时间的马贼大家也看到了,萧亦保证在永安堡大家开垦田地不会受到流贼叨扰。头年麦米成熟我给大家免税粮,而且麦米成熟前每日伙食仍然是由我供给。第二年每亩农田征粮一斗,第三年及以后每年均是每亩征粮二斗,永不另外加派。我萧亦说话算话,上阵斩杀辫子兵时是如此,屯田亦是如此。”萧亦脱口而出。这事他早便是想过了,也问过很多人,也和黄阳几个商量过了,这时也是时候告知百姓们让其安心。

    百姓们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