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247章

大明1629-第247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黄世正根本看不懂,他一致认为,将官就是要与普通士卒区分开来才有威信。

    但萧亦却不是如此,萧亦的威信从来都不是靠这种方式获得。

    在和永安军战兵的促膝交谈中,振威营的军士与黄世正的家丁们发现,永安军的人并不像传闻那样,并没有一点的倨傲之情,反而是勾肩搭背的很快聊成一片。

    当地振威营的军士与家丁们聚在一起,睁着闪亮的眸子,竖耳听着那些战兵营的老兵们为他们讲述参军以来的场场大战,更有些老兵,当讲到动情处时,直接脱下衣甲光着膀子,露出自己身上密密麻麻的砍痕,这些都是永安军场场血战的荣誉。

    看着这些,围观的军士脸上都是止不住的羡慕之情。

    永安军在大石谷关足足修整了五六日,每日都传出阵阵肉香,高唱着军歌,但就是一点南下出关的意思都没有。

    这期间虽然各人心中都很诧异,但却没人去找萧亦询问为什么。

    萧亦如此做法,定然有其深意,他们问这么仔细做什么,遵从命令便是。

    。。。。。。

    来到崇祯五年的九月二十日,一封锦衣卫奏报与山西邸报被呈到崇祯的御案前。

    崇祯没什么犹豫,直接抓起那山西来的邸报,相比于锦衣卫奏报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崇祯更加关心贼寇是否被剿灭,在打开之前深吸了几口气。

    虽然朝廷做出了应对,但山西局势仍是愈发糜烂,逐渐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九月十四日,也就是萧亦带永安军抵达大石谷关的前一天。

    宣大总督张宗衡、巡抚许鼎臣统宣镇、保定府等各府县官军三万余,遭遇紫金梁、八大王张献忠所部数万。

    据逃回的官军所说,两军激战半日,农民军四面围攻,遮天蔽日如飞蝗一般杀之不尽,激战整日,官军自然大败,余部退往城中坚守不出。

    随后,闯王高迎祥所部,八队闯将李自成率一部老营,胁裹饥民一万余北上攻陷修武县,开仓放粮,杀知县刘凤翔枭首城上。

    高迎祥赞李自成‘勇猛有为’,李自成遂在农民军中声威大振。

    “砰!”

    “张宗衡、许鼎臣,他们是干什么吃的,宣大各镇数万大军居然奈何不得区区贼寇吗!?”

    崇祯看完,脸色一片的潮红,雷霆大怒。

    身后侍奉的宫女与太监皆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动都不敢动,生怕震怒中的崇祯拿自己撒气。

    怒吼过后,崇祯看向一旁的内阁首辅周延儒,问道。

    “永安军呢,还没与贼寇接战吗?”

    身为首辅,周延儒的一举一动都需要一板一眼才行,更何况在皇帝面前,更是容不得一个字的马虎大意。

    听到崇祯的话,周延儒恭敬说道:“启奏圣上,萧亦带永安军早在圣旨到达大同的第二日便南下了,此时应是快到了。”

    “嗯。”

    闻言,崇祯脸色这才好了些,拿起那一册锦衣卫的奏报,一边翻开,一边说道:“这个萧亦还算识时务,知道他的一切都是朕给的。。。”

    一句话没说完,崇祯的脸色又开始阴晴不断,而后居然气的双手都在颤抖,连话都说不出来。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

    一旁的周延儒看着崇祯的反应,纳闷的看向站在对面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骆养性虽然看到周延儒询问的表情,但并未作出丝毫的表现,只是将头埋的更低了。

    见到这一幕,周延儒自然知道这消息的好坏了,也是闭口不言。

    “放肆!”

    “好一个萧亦,他难道不知道他的一切都是朕给的,都是朝廷给的吗,没有朕为他加官进爵,他何来的永安军名头,打了几次胜仗,居然敢抗旨不遵,驻兵不前!”

    “朕真是瞎了眼,居然看错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人!”

    “他这是在威胁朕吗?”

    周延儒更加纳闷,萧亦不是已经率永安军南下了吗,为何崇祯还会如此盛怒,带着这样的疑问,周延儒看向被崇祯仍在地上的奏疏,顿时激起了一身的冷汗。

    永安军虽然迅速出兵,但足足半月居然才行至应州,这还不止,到了大石口后更是止步不前,七八日过去了,一点出关的意思都没有。

    周延儒看着气的浑身颤抖的崇祯皇帝,正欲说话,崇祯却吼出一句话。

    “好个萧亦,这是以为我大明没了他便不能平贼,没了永安军便不能灭虏!”

    崇祯大手一挥,冷声道:“派缇骑到大石口捉拿萧亦,不!骆养性,你亲自去,带缇骑到大石口捉拿萧贼,下诏狱,三司会审!!如此逆贼不将其绳之以法,朕还有何颜面对天下臣民!”

    闻言,骆养性和周延儒纷纷大惊失色,尤其是骆养性,让自己带锦衣卫捉拿萧亦!?

    这不是去送菜吗?

第四百零八章:杖毙() 
骆养性是有苦说不出,还不能直接拒绝,谁知道盛怒之下的崇祯会不会拿自己开涮?

    现在萧亦的名头谁没听过,还是蔚州操守的时候便率仅仅一两千人的永安军平定王子顺祸乱,此后更是数败东西二虏,声威大振。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骆养性知道的则是更多,他知道各地百姓是如何评价萧亦的,不说大同镇军民,个个将萧亦牌位供奉在家日日参拜的样子。

    就连京畿各处的百姓都私下称萧亦为二郎真君下凡,其手中的永安军自成军以来,无论是各地的贼匪还是声势浩大的农民军,抑或是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后金军,居然未有一次败绩。

    这在这种时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想到这里,想起萧亦对那些叛乱官兵的处置方式,骆养性更是冷汗直冒,再也顾不上自己的脸面,连连朝周延儒挤眉弄眼。

    文墨满腹的周延儒自然知道骆养性想表达的意思,但想起骆养性先前对自己询问的态度,周延儒则只是冷哼一声,权当没看到,低头不语。

    见崇祯朝自己看过来,骆养性面上虽然没什么变化,但心里急的就跟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是一万个不情愿。

    也是,这趟明摆着是赶着送死的差事,任了谁也不想去。

    让他去抓抓文官,骆养性倒是乐意,没准还能捞到不少的好处,但是让他去抓萧亦,那就不是有没有好处的问题了。

    萧亦若是一个不愿意,他骆养性绝对是第一个死的。

    骆养性心中有千言万语,偏偏这些实话还就不能和崇祯去说,只能捡那些好听的去奏报。

    见崇祯似乎有些不耐烦,骆养性急中生智,扣头恳切道:“禀圣上,若是卑职一人前去,怕显现不出皇家天威与圣上的威严,不若就让阁老与卑职一同前往,也好向天下万民显示出朝廷的决心。”

    骆养性说着,目光若有若无的朝周延儒那边瞟,心中实是忐忑不安,他这其实是在赌,赌周延儒想的和自己一样。

    崇祯闻言后,惊讶的看了一眼骆养性,随后看向周延儒,缓缓道:“此话有理,既如此,阁老你就陪骆养性同去吧。”

    周延儒一哆嗦,心里将骆养性骂了一百二十遍,这是不是上赶着去送死吗?

    见周延儒面露难色,崇祯看了一眼,不悦道:“怎么,阁老有什么话就说吧。”

    “噗通!”

    周延儒眼珠子乱转,竟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索性直接跪在了地上。

    “圣上,下诏狱一事还需甚重啊,何不让萧亦带永安军与贼寇周旋,也好消耗其兵锐。。。”

    周延儒未曾说完,崇祯皇帝便‘砰’的一把打在了御案之上,面色潮红,冷声道。

    “阁老!难道你也要为那萧亦说情吗?”

    “这这这。。。”

    周延儒一时语塞,低着头看向骆养性,那意思已经不言而喻,我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你要是再不吱声,咱俩就得一块赶着送死了。

    骆养性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他们两个人直接成了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若是真去捉拿萧亦,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启奏圣上,阁老所言不错,三司会审一事牵扯太多,需得内阁商议后再行决断啊!”

    骆养性也是一下子跪在地上,和周延儒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抹,口口声声说着他们是在为崇祯着想,为大明着想,但却是将内阁搬出来压崇祯。

    想到内阁的制度,崇祯更加恼怒,拂袖道。

    “怎么,京畿各处数万大军就都怕了永安军不成,难道还奈何不得区区一个大同镇?”

    闻言,房中的周延儒与骆养性心中则是犯难。

    咱们这位皇帝还以为天下太平,京畿各处数十万强兵,但这些事身为朝廷高官的他们还不清楚底细吗。

    这些所谓的强兵,到底有多少实数还不曾知道,与那贼虏都能击败的永安军怎么比?

    眼下这大明是一日不如一日,日渐衰微,偏偏这些实话还就不能和皇帝明说,每日只能挑那些最好的话奏报,也是为难了这些高官。

    当下是一咬牙,周延儒拱手道:“启奏圣上,这辽东边军皆被孔贼拖在登莱各府,用以平乱;保定府、宣镇等府县官军又都被源源不断调往山西围剿农民军,若是这个时候萧亦行那大逆不道之举。。。北上之路当是如无人之境,三思啊圣上。。。”

    骆养性哭喊道:“是啊圣上,此时尚需隐忍,等农民军被剿灭,登莱孔贼平定后,再调集数路大军围剿大同不迟。”

    事实的确是这样,每有十万大兵,谁都没把握能击败永安军,如今朝廷已是三线作战,疲于奔命。

    再加上一个大同,怕是要翻船。。。

    闻言,崇祯直接一把将御案上的奏折等物一扫而光,拂袖道。

    “朕如此克谨、勤勉,为何逆贼屡见不鲜?臣子无堪大用,一个萧亦,居然还要朕去隐忍!?”

    崇祯雷霆大怒,周延儒和骆养性伏跪在地上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旁边的宫女哆哆嗦嗦的收拾奏疏时,一不小心将旁边的棋子洒落了一地。

    这宫女顿时惊慌不已,连连伏跪到地上,瑟瑟发抖。

    “皇上赎罪,皇上赎罪。。。”

    这个时候,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见到了机会,起身怒斥这名宫女:“好个不长眼的东西,皇帝的棋子是随随便便就能洒落到地上的吗,来人,拖下去杖则五十!”

    这既是给崇祯个台面下,也是为他们两人解围。

    周延儒本来以为崇祯皇帝不会如此做,但这次崇祯皇帝就好像没听到一样,居然负手径直走出了殿,当下也都是有些惊愕。

    骆养性见崇祯终于不再提抓萧亦下狱一事,则是轻唿了一口气,看着一边不知所措的几个太监,吼道。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拖下去打!狠狠的打!”

    “哎!”

    这几个太监见到崇祯皇帝默许,遂是一卷袖子,一前一后拉着这颤抖不已的宫女出了殿,不一会就响起阵阵惨叫。

    。。。。。。

    熟知史的萧亦自然知道此时朝廷的窘境,形势只会越来越乱,所以余下的几日,不管前方后方如何派人来催,萧亦只是笑脸打着哈哈,说是马上出关,但却丝毫行军的意思都没有。

    时间缓缓来到了十二月,永安军按兵不动一事已经闹得朝野尽知,这些朝堂重臣个个心里都很明白,萧亦究竟此举意欲何为,但也是无可奈何。

    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没有永安军的两方战局就如史上发展的一样。

    山西境内愈加糜烂,官军数败,坚守大城不得出,崇祯震怒,诏令贺人龙、李卑、艾万年三将入关,助张宗衡、许鼎臣围剿农民军。

    谁成想,三将刚率部入关,还未到达山西,登莱军报便即传回。

    十二月初,明军数万围登州,筑围墙以困孔有德,其城三面距山,一面临海,自古以来易守难攻,城墙更有三十里长,东西俱抵海,环城俱炮。

    孔有德军不能出,凭坚城开炮击明军,再遣李九成出城与官军战,赵率教等部奋勇冲杀,阵杀李九成,孔部大败回城。

    于是孔有德见势欲弃登州入海以奔后金,时龚正祥等率舟师拒于海口,见出海无望,孔有德仰天疾唿:莫非天要亡我!?

    话音刚落,忽然大风骤起,龚正祥等舟师顿乱,小舟翻者无计,孔有德又惊又喜,连忙率军冲杀,于是明军大溃,龚正祥等皆被俘。

    消息传回,京师震动。(。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

第四百零九章:请职() 
时间拖的越久,朝堂上对于如何处置永安军按兵不动一事便争吵的越是激烈。

    起初,听闻此事后的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