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245章

大明1629-第245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亦率所部永安军大败建奴于聚落所,斩首七千余级,朕心大慰,擢萧亦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带征西前将军印。。。”

    这还没完,这太监看向另一头,声音中似乎有些嗤笑传出,缓缓道。

    “贼寇群聚山西,朕意:萧亦带永安军前往平乱,接旨后三日便即出征,不得有误。。。”

    闻言,黄阳和石刚皆是一惊,台下振威一二营与阵营的军士已经是议论纷纷,皇帝这一套搞的是什么?(。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

第四百零四章:接旨() 
李成海宣读完圣旨,阴阳怪气的道:“萧大帅,接旨吧~?”

    董英华才反映过来,这就完了?

    满脸的惊愕,这就是朝廷的‘封赏’?

    按理来说,这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与征西前将军皆是虚职,九边各镇的总兵官快的初任就会得到,而慢点的两年之内也会加以升授。

    例如,云南总兵曰征南将军,大同曰征西前将军,湖广曰平蛮将军,两广曰征蛮将军,辽东曰征虏前将军,宣府曰镇朔将军,甘肃曰平羌将军,宁夏曰征西将军,交曰副将军,延绥曰镇西将军,而那左良玉的平贼将军就是体系之外的荣誉了。

    也就是说,这次的封赏就算萧亦平平淡淡在任上两年,什么战绩都没有,一点政绩都不做,也可以轻轻松松的获得,这就不值钱了。

    董英华看向前方的京官,心中其实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倒不是为担忧萧亦,他跟着萧亦时间太长了。

    虽然对萧亦的心中所想仍不能猜测得很清楚,但是对萧亦的性子也摸得差不多了,对其手中永安军的战力更是比谁都清楚。

    董英华是在为这些仍在沾沾喜喜的京官担忧,又是摇摇头,心中对崇祯皇帝有些失望,朝廷这是在玩火啊。。。

    这次的圣旨,与其说是‘封赏’倒不如说是打压,对于此次大同镇的各种军需,各种损失补充朝廷视若无睹,一毛不拔不说,更是将给萧亦的升授压到了最低。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永安军刚刚与后金打了一场硬仗回来,明摆着需要休养生息,但崇祯皇帝居然下了严令,让萧亦接旨之日后三日内出征,一点都不为浴血奋战的将士着想。

    萧亦现在自然也是明白这些的,五军都督府在明初确实是个硬位,更有调兵实权,但到了现在的确是个不值钱的虚职,很多人都挂着左右都督的头衔。

    例如那屁本事没有的宣镇总兵李辅明,初任居然是左都督,挂着镇朔将军帅印,在之前官位居然比萧亦高。

    所以听到李成海说完,萧亦仍是半跪在那怔怔的发呆,好像有点没反应过来。

    萧亦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报捷竟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黄阳和石刚眼中皆有些愤怒,萧亦以往在所有人眼中一向是自信满满,料事如神,但这次萧亦的始料未及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不过看在士卒们的眼里,所想的并不是萧亦如何的威严丧失,而是朝廷竟如此的不明事理,萧亦之勤奋,所有将士都看在眼里。

    萧亦从一小小民夫到如今的地位,率起初只有不到一百多人的永安军,到现在的威震天下、百战百胜,朝廷可给过一次的军械?可给过一次的粮饷?可有过一次的支援?

    没有!全都是萧亦率领全体永安军将士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

    当下全体的永安军将士也都是瞪大眼睛,用一种极度厌恶的眼神看着台上的京官缇骑。

    礼部侍郎胡益海在看着萧亦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一丁点的忤逆行为,他便会添油加醋的向崇祯皇帝禀报一番。

    不过越看,越觉得有些不对劲,看向校场内,胡益海吃惊的下巴都要掉下来,慌慌张张的跑到李成海身后。

    “反了,反了你们了,一帮粗鄙武夫!”

    这个时候,这个胡益海还在骂永安军的人,就连胡益海身旁的那几个京师缇骑都用一种白痴的目光看着他,随后也不再去保护胡益海。

    您老着急着要找死,我们可还想活着回到京师享受呢!

    张廷拱身穿大红色的官服,起初他是被永安军的军士所震惊,如此的赏罚分明,不怪乎数百贼虏!

    听到圣旨后,张廷拱看着一脸惊愕的萧亦,心下也是暗暗摇头,功高盖主,总是不好的,更何况这个‘主’还是崇祯皇帝。

    但是见这形势越来越不好,张廷拱也有些害怕,听到胡益海的话,张廷拱急中生智,指着胡益海斥责道。

    “胡大人!莫要胡言,恐寒了前方将士的心!”

    胡益海听到张廷拱的话,根本体会不到张廷拱的良苦用心,只是觉得张廷拱在趁势报私仇辱骂于他。

    遂是大怒道:“张大人!休得在那信口雌黄,这派的穷酸武夫本官。。。”

    话说了一半,台下的永安军将士再也忍不住,萧亦威严岂容这等文人侮辱!?

    “放屁!”

    “快些滚下来,这将台不是你这草包能待的地方!!”

    “我等是穷酸武夫,你又会些什么!?”

    永安军群情激奋,万余人造成的声势直让这些京师来的人心惊肉跳,当下都是面面相抵,不知如何是好。

    要不是碍于胡益海是当朝皇帝红人,尚书温体仁的亲信,那御马监的李成海怕早都是破口大骂过去了,这不是蠢猪是什么?

    若是萧亦反了,他们哪还能有命回去,早知今日,当初何必接了这趟赶着送脑袋的活计,现在他们是肠子都悔青了。

    就在永安军军士缓缓逼近将台,形势将要失控时,低着头一声不吭的萧亦勐的举起左手,喝道。

    “够了!”

    张廷拱吃惊的看着眼前这一幕满脸的震惊,谁能想到,萧亦只是一句话,就让群情涌动的万余甲士鸦雀无声。

    这。。。这是何等的英雄。

    军士见萧亦起身便噤若寒蝉,立刻各自回到站位站好,而后仍是为萧亦鸣不平,不断有人大吼。

    “大帅!”

    “不能放了这些狗官啊!!”

    “俺们弟兄无所谓,大帅兢兢业业数载,受了委屈咱们不能饶了这厮!!”

    闻言,萧亦忽然仰天大笑,看向台下所有的永安军士卒。

    “你们知道本帅最在意的是什么吗?”

    见台下将士议论纷纷,都将好奇的目光投射过来,萧亦坚定的道:“是你们!”

    “本帅不在意什么左都督之衔,也不在意什么征西前将军的名头,有全体永安军的好兄弟,就算是战死沙场,此生足矣!!”

    闻言,台下的将士先是一怔,而后不知是谁,竟‘噗通’的一下跪了下来,哭喊道。

    “大帅!”

    其余人皆是跪在地上,萧亦的肺腑之言让让他们感觉自己的上官离自己是如此之近,待属下一视同仁。

    哭喊过后,不知是谁忽然喊了一句。

    “永安军!万胜!!”

    随即,排山倒海般的唿声席卷而来,听着这惊天动地的吼声,这些京师来的缇骑是吓的双腿都在颤抖。

    那胡益海就更加不堪,浑身都如筛糠一般不断抖动,哪里还有先前倨傲的模样,反倒像极了那些鞑子手中走狗在鞑子眼前的模样。

    随后,萧亦从战战兢兢的御马监太监李成海手中接过圣旨,先是朝张廷拱抱了一拳,而后淡淡的眸子扫过胡益海等人。

    冷声道:“皇命已下,本帅自当接旨!”(。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

第四百零五章:糜烂() 
翌日,这一天大同镇城显得十分拥挤,不断有各地的永安军战兵营陆陆续续军士开回镇城。

    永安军飞骑、畴骑从街上不断唿啸而过,镇城百军民茶余饭后耳边回荡的都是整齐的步子声与那铮然作响的铁甲叶子相交声。

    钦差刚离开不到一天,整个大同镇城都已经是蓄势待发。

    崇祯对萧亦的处置风一般的传遍各处,听到的人无不觉得奇怪,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朝廷这次做的实在是太过了。

    建奴入寇,各路边兵皆萎靡不敢战,守城尚且不足,唯有大同永安军一部出击,斩首七千,此次朝廷的做法简直令浴血奋战的将士寒心。

    其余各镇的边兵不禁在想,就连屡获大功的永安军朝廷都是如此对待,那换成他们,为朝廷效死的意义又何在?

    在整件事情中,萧亦的表现则是十分中肯,可以料想,永安军将士听到这消息后会是何等的愤怒。

    但萧亦除了怔怔跪在那半晌以外,没有表露出任何对朝廷,对当今崇祯皇帝的不满之情来。

    随后便有许多人扒出这是萧亦头一次在众人面前露出这种始料未及的表情,就连被奴酋多尔衮包围抄后,必败之时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如此一来,倒是引人深思。

    在府中的卢象升听到此事后也是对朝廷做出的事有些难以理解,不过他却没什么怨恨的语气,只是为不断萧亦轻声叹息罢了。

    卢象升与萧亦不同,严格来说,生长在现代的萧亦对明廷的忠心程度是有限的,并没有卢象升那样愚忠,对于朝廷的封赏也看的没有那么重,萧亦只相信自己的拳头。

    其实在这个时候,许多名臣都有着超凡脱俗的思想,例如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等,他们不仅是挥斥方遒的朝堂名臣,更是崇祯皇帝十分信赖的统兵大将,可以效命沙场。

    但他们骨子里的忠君爱国却是根深蒂固,对于名节看的尤甚重要,这也是萧亦无法理解的地方。

    而后发生的事更加让天下人感到吃惊,萧亦更是以一人之力压制住跃跃欲试的万余永安军,没有丝毫怨言的接旨,欲率永安军南征。

    如此的做法,即使是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东林士人也丝毫挑不出毛病来。

    这事传出后,萧亦的名声反倒是更加迅速传扬开来,有些在仕途不得意的学子听闻,由此对萧亦刮目相看,一改先前萧亦乃是粗俗武夫的看法,认为其是真性情,纷纷到大同镇来一探究竟。

    也正是从昨日开始,第一批不被朝廷接纳的文人士子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大同,在镇城各个茶馆与客栈落脚。

    现在的永安军已经可以说是不声不响的控制了整个大同镇,一路而来,这些文人士子见到的都是风风火火的改革现象。

    各地的城池在大兴修缮,残破的校场与军营被检修,许久未曾听到的官兵操练声再次环绕城池,不断有衣甲整齐的官兵(振威营)来往巡卫,一丝不苟的模样使得百姓们互相称道。

    原来的墩卫在不断被拆除,节省下来的原料被拿来建造萧亦发明的新式墩卫,这些墩卫拔地而起,一旦建造完成,时刻都有振威营的军士值守轮防。

    百姓们在重新入籍入册后都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也分到了租借的种籽、耕牛与农具,在振威营军士的帮协与护卫下,满怀欣喜的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这种种政策下,大同镇各地的军民百姓对萧亦,对整个永安军都充满了敬畏与感恩。

    更是时常有百姓自发带着甘甜的井水,带着饼子找到正在墩卫上值守的振威营将士,这种现象放在那些文人士子眼中,简直是不可置信。

    两个月不到,整个大同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百姓亲切的将萧亦发明的墩卫称作“永安墩”,将自己的新家安置在永安墩旁边。

    谁又能想到,时长日久的,这些墩卫周围居然慢慢形成了一些新的村落。

    不过这些士子到了镇城后并没有急着到处找萧亦毛遂自荐,对于武夫的往常印象使得他们不得不甚重行事,多是不紧不慢的在镇城住下,仔细分析萧亦与永安军的举动,是否值得他们投奔。

    。。。。。。

    这一天的中午,永安军例行大会召开,三五成群的将领从各自府内或是军营中走出,来到萧亦的府邸。

    这个时候,萧亦的府邸已经不是总兵府了,牌匾上的字不知何时已经换成了金光闪闪的六个大字,是为“征西前将军府”。

    进入府中,原本宽敞的大堂居然显得人满为患,这也和萧亦新的政策有关了,振威营的营官、将官与战兵营一视同仁。

    战兵营将官队长及以上军衔皆可参加例会,而各地的振威营将官则是把总及以上军衔可参加例会。

    除却最前方几十个战兵营将官外,后面便是数百个各地赶来的振威营将官,其中蔚州振威营的主将李二牛自然也来到了镇城。

    这个时候,各地振威营的将官基本都还是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