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233章

大明1629-第233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yi个青壮扶着自己的老娘尽力往城下挤,提着个破扁担将老娘护在身后,警惕的看着对面压上来的流贼。

    城上的齐盛看的揪心,这路流贼起码要有四五百人,比城中官兵半数还要多,自己手下的兵痞他们都清楚,这个时候出城很有可能救护不成,反倒有失。

    那罪过可就大了,就算流贼进不了城,传出去多半都是要掉脑袋的,谁也不敢去犯这个忌讳,虽然心下不忍,但却是无可奈何。

    包炳心中在激烈的斗争,到底要不要去救。

    若是不救,作为大明官兵看着百姓被流贼抢掠却无动于衷,他包炳于心何安!?

    但若是救,谁又知道这流贼后还有没有人,仅是这四五百的流贼便让城中官兵头疼不已,若是后面再有,如何能打的赢?

第三百八十四章:未触即溃() 


    思来想去,包炳仍是觉得十分为难,明知一件事不该去做,但又不得不去做,让他觉得有一种无力感环绕全身。

    一脸愤恨的拍了拍城墙,包炳正欲朝城下喊什么,但一张口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满腹的话语最终只是浓缩成十分简单的一句话。

    “乡亲们…你们快跑吧!”

    城下的百姓有人眼尖见到城上的包炳等人皆是此地的朝廷镇守将官,顿时不断朝城上跪拜,不但没有跑,反而朝城上扣拜起来。

    “大人们,救救我们吧!”

    正此时,那骑在马上的贼耐心丧尽,挥舞着马刀喊了一句什么。

    听到这话,那几个手持力弓的流贼便张弓搭箭,箭矢破空声袭来,‘嗖嗖’的朝百姓射去。

    其余没有弓箭的流贼也没闲着,逼近同时也不知从哪捡来一块块石子,嗤笑着扔过去。

    顿时,百姓中惨嚎声不断响起,一名抱着女孩的妇人被人群挤在最外围,脚裸不慎被箭支射中。

    顿时便是惨叫一声扑倒在地上,纵是如此剧痛之下,这妇人起来的第一反应却是疯了一般的四处叫嚷。

    “孩子,我的孩子!”

    刚刚事突然,妇人扑倒同时孩子被带着翻滚到几步外的距离,妇人听到自己女儿撕心裂肺的嚎哭声心如刀绞。

    任凭脚上血流如注全然不绝,只管奋力爬着往前去,边爬还边喃喃着什么。

    “孩子…别怕…娘,娘在这…”

    其他人都极力往里挤,只有这妇人用尽全身的力气往外攀爬,但刚刚爬了几步,便见到一个马贼驾着马到女孩童眼前。

    这马贼看了一眼嚎哭不止的孩童,皱眉同时用一只手拎起这孩童,孩子的嚎哭声与挣扎更加剧烈。

    “孩子,天杀的贼匪,你放开我的孩子!”

    这妇人情急之下便要起身,但脚上还插着一根羽箭,刚起身便软绵绵的倒了下去。

    那马贼细细打量着这妇人,顿时面生淫笑:“若你从了本爷,孩子便不杀了!”

    “呸!狗贼!”

    这妇人纵然虚弱不已,但仍是毫不犹豫的吐出一口浓痰,惹得这马贼顿时心生不快。

    ‘噌’的一把抽出马刀,架在这孩童肉呼呼的脸蛋上,怒吼道:“真当本爷不敢杀这小孩不成!”

    说罢,猛的挥刀斩下,妇人瞪大了眼睛,凄惨的喊声甚至盖过了几百人的哄乱声。

    听到这声音,其余人胆颤心惊的看着这一幕,也没人敢说一句,他们甚至都能想象到那女孩童将要喷洒的鲜血。

    城上的包炳攥紧拳头,气的浑身颤。

    “狠毒的贼寇,居然连孩子都不放过!”

    再也忍不住坐以待毙,死就死!

    包炳猛的抽出佩刀,正欲出声下令。

    身旁的千总齐盛却一指前面,惊讶的道:“大人你看,那是什么?”

    身后的几个千总闻言皆是看过去,其中有一人去过蔚州的,惊喜的道:“是永安军,是永安军的旗帜!!”

    齐盛一脸震惊,说道:“什么!永安军到了?”

    话音刚落,从远处的忽然传来一声巨响,一颗滚烫的铅弹迅疾冲出铳身,翻滚着直奔那马贼面门而去,猛然间。

    “砰!”

    这马贼手中的马刀软绵绵掉落在地,面门上出现一个血洞,直挺挺的掉落下马。

    “杀贼!”

    继而传来一阵暴喝,轰隆隆的步子声传来。

    众人赫然转头看去,只见一支不下两千人的大军披挂整齐,踏着整齐的步子缓缓而来。

    那些贼寇见到后立即将矛头对象这刚刚赶到的军队,为那贼面色一沉,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军队,不过见这阵势,必是官兵无疑!

    永安军将士的脚步用力踏在地上,配合着军中的鼓手鼓点一步一步前进,每一步的前进都好像踏在了这些贼寇的心头,顿时贼寇中便是一阵慌乱,不少人已经萌生退意。

    他们都是顺风仗打多了,哪里遇到过如此精锐的官军。

    贼寇已经军心震动,然而永安军还仅仅是正常的行军队列。

    按照《永安军步军操典》记载,从此处再前进二十步距离,负责指挥的将官便可以自行其事,根据战场态势决定阵型。

    二十步,永安军阵中号令声不断响起,十五步,刀牌手加快行进度,十步,刀牌手小跑着站于最前,五步,进攻队列已成。

    几排刀牌手立于最前,神后则是成群手持精钢虎枪的长枪手,随着王大勇系着红丝带的大刀一扬。

    永安军军阵中忽的爆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阵吼。

    “万胜!”“万胜!!”

    吼声中,永安军将士的步伐逐渐加快,开始集体冲锋。

    包炳在城头看着这一幕简直是惊愕的的无法说出话来,永安军从行军到换阵进攻,无不是整齐的好似一个人。

    当真是号令严明,即使主将萧亦不在阵中,却也能如常行军变阵,这才是真正的强军!

    惊愕同时,包炳心间亦再无一丝忧虑,这样的军队用来剿匪实是屈用了。

    此次到来的正是永安军陷阵四营,在这两千余披甲战兵的集体冲击之下,大地仿佛都在战栗不止。

    这些贼匪毫无斗志,刚刚的意气风顿时化作虚无,在永安军冲击后不到一刻钟,震惊片刻,居然轰然退去。

    这种退去不是有秩序的撤离,而是四散奔跑,就连那骑着马的贼都跑在最前面,没有一点聚拢战斗的心思。

    此刻,战场上便出现了这样滑稽的一幕,刚刚还是叫嚣甚重的贼寇,个个头都不回的亡命奔逃。

    王大勇、郑错与其他的永安军将官皆都是目瞪口呆,其溃散度之快,为诸人多年所见之最。

    郑错一抱拳,仍是面色严肃,道:“将军,是否继续追贼?”

    闻言,王大勇略一皱眉,这还是他头一次独自领兵作战,以往都习惯了听从萧亦的命令行事,此次还颇有些不习惯。

    沉吟半晌,王大勇道:“传本官军令,一总哨继续追击,但切记不可鲁莽,临行前军门特意嘱咐本官,要尽量减少弟兄们的伤亡,若一总哨遇贼大部可立即退往中军。”

    郑错一抱拳:“遵令!”

    包炳在城上见到贼匪四散而逃,若是一般的官兵早都四散而追,这可是绞立功的大好时机,谁会放着军功不要?

    但永安军却并没有四散而追破坏阵型,只是从其中分出一股约莫两百余人的总哨追击。

    其余人经过简单的换阵,竟然再次踏着整齐的步子往东而去,目标正是那栲栳山。

    这种种所见,令城头的聚落所将官无不惊叹。

第三百八十五章:控军台上显真情() 


    王大勇等人率永安军陷阵营围剿贼寇,在各地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都不明白萧亦的做法到底为的是什么。【零↑九△小↓說△網

    在他们眼中,那些贼匪虽然危害不如蒙古人与后金鞑子,但却也不是好招惹的。

    萧亦出兵的每一处都在大同镇为祸多年,前几任的总兵不是不想剿,而是碍于耗资甚重有心无力。

    例如栲栳山的贼匪占据山坳之中,多年以来早成了千人以上的规模,官军若想将其剿灭,起码要集结三千兵乃至五千兵。

    仅仅是来往的军粮、军械与银两耗费便是巨大,很多人对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事根本提不起兴趣。

    即便是与韩世猛一样有心想剿匪的也要处处受到掣肘,镇城官兵还要用来防备镇城,平日还怕不够用,想剿匪就不得不从各地的卫所抽调卫所兵。

    只是这样一来,涉及到的条条款款就更多了。

    韩世猛到任以来,多次厉兵秣马欲荡平贼寇,但商议许久竟无人支持,正赶上前年的林丹汗劫掠大同,各地伤亡惨重更加无力剿匪,这才拖到现在还未解决。

    但萧亦却没韩世猛的这些顾虑与掣肘,镇城经萧亦平乱后,近半数世家都被以府养过量私兵,春节夜晚协从叛乱官兵为由被萧亦查抄。

    当晚永安军受到‘强烈’的抗拒与事后从他们府中查抄出的一些账目、文册皆证实了这一点。

    经此一事后蔡佳禾也被下狱,新任的巡抚张廷拱还未到任,而监军王保又与萧亦交好,现在这大同镇城之内萧亦真正是说一不二。

    在四路剿匪后的第三日凌晨,萧亦站在西侧城墙的控军台上看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好河山,配合着正缓缓升起的旭日,心下也有些感慨。

    说起这控军台,倒算得上是大同镇城的一大特色。

    萧亦赴任前从未听说过这种建筑,就连在长宁镇、桃花堡与蔚州城上也并未见到此类建筑。

    这控军台建在城墙的四角之外,通高十四五米,居然是脱离城墙主体而独立存在,其顶部与城墙主体之间只用一条栈道相连。

    了解过后,萧亦对古人的建筑之精髓再次深深叹服一番,这控军台设于各处,不仅消除了防御镇城时庞大城墙体系的死角。

    更可以让此处的守御将官在安全之下,十分简明的观察到附近的情形,方便做出准确的军令以应对敌军的策略。

    除此之外,控军台之上又可以驻守鸟铳手,若攻城一方有云梯、台车等大型器械,可从此除侧面攻击以扰乱敌军。

    若是再配合以护城河、瓮城、月城、内城环环相扣,大同镇城当的起‘巍巍重镇’的赞誉。

    萧亦的身侧正挺立着几名永安军的长枪手,北地风寒,幸好他们都有永安军的全套军服。

    每一名士卒从头到脚皆有充足的御寒措施,就连紧握虎枪的手上都带着一副红色的手套,每日吃饱喝足精力充沛,正站在城墙上目不斜视的看着远处。【零↑九△小↓說△網

    也许是知道萧亦就站在他们身侧,心中紧张的同时,也将身子挺的更直。

    忽然身侧传来阵阵步子声,一名标兵从城墙小道上小跑而来,见到萧亦便一抱拳:“禀军门,董大人与齐浩光到了。”

    “让他们也登上城墙,看看我汉家的大好河山。”

    那标营的军士闻言,看着远处一愣,反应也是迅速,立即道:“遵令。”

    过了没多久,两个人经过城上密密麻麻戍卫的永安军兵士,走到控军台之上,皆是一抱拳道:“下官董英华(卑职齐浩光)见过军门!”

    镇抚官江大善府邸距西军营并不远,萧亦也是后来才知晓,江大善府邸被叛军突入,江大善已死于任上,妻女被乱兵侮辱而死。

    不过萧亦却并未有什么悲伤之情,只是为其感到悲哀。

    那叛军帮了自己一个忙,这江大善在任时是毫无作为,惧怕权贵,结朋好友,死的正是时候。

    嗯了一声,萧亦负手于控军台上,朝外挥手道:“你们都来了,看看眼前这大好河山吧。”

    董英华看着萧亦的背影,只觉一种不怒自威之感传出,时隔这许久,往日所见的小小屯官,如今竟已是一镇总兵。

    感慨人生世事无常的同时,董英华也向城外看去,叹道:“想我大同镇,许久以前也曾是兵锋极盛,人常称‘大同士马甲天下’,然如今却往日一去不复返矣…”

    齐浩光虽然在各种匠活上有独到见地,但却不懂得这些事,当下只是跟着连连点头。

    轻叹一声,萧亦忽然一回头,道:“董英华,本军门有意任你为镇城总镇抚官,主理镇城巡捕、清查诸事,望你仍能尽心尽职,真正为军民谋福祉。”

    见到萧亦若有若无的眼光,董英华振奋同时,连跪在地,激动的道:“下官谢军门多年以来信任之情,下官定不忘初心,尽职尽责!”

    点点头,萧亦看向一脸羡慕的齐浩光,微笑道:“你也不必羡慕董大人,即日起你便为南北二坊总匠头,与王熊共同主理镇城内外各厂、各坊诸事,望你二人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