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224章

大明1629-第224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在校场之上,只能见到人头攒动,一眼望不到边际。

    等到声音渐渐消退,萧亦提高音量,高声道。

    “此次扩军,永安军分设九正兵营,陷阵营有五,各营营官与副官各上前来!”

    正戏到了,萧亦话音刚落,那些立在最前方的将官各自上前。

    高亮与王大山立在黄阳身后,任陷阵一营副营官;水桶刘站在史路身后,为陷阵二营副营官;齐战与曾经站到石刚身后,为陷阵三营副营官;郑错(错子哥)站到王大勇身后,为陷阵四营副营官;顾三麻子站到杨利清身后,为陷阵五营副营官,

    这些人中不只有辽东老军,更有几个战功名列前茅的后起之秀,他们便是永安军陷阵五营之副官,辅助黄阳、史路、石刚、王大勇、杨利清五人,皆身带副千总之职。

    他们到齐后,随着黄阳五个人齐齐一半跪,早便是等待好的一队军士纷纷拖着铜盘等物走上前去。

    他们抬起头,见到眼前的铜牌中有这样几件物品。

    除一柄系着大红丝带的明刀用以指挥外,又有副营官的铁甲、春冬两季军服,纯银精制腰牌等永安军之物,且朝廷的副千总官服告身与萧亦下的任职文书也是一应俱全。

    相比朝廷虚无缥缈的虚衔,他们更加重视永安军的物品,皆是颤抖着双手一样样接过,振奋吼道。

    “末将等必不负将军厚望,奋勇杀敌,再立新功!”

    为表示自己的重视之情,萧亦亲自走下将台,将他们一一扶起并说与几句,只是这简单的几个动作与几句话,便在全军将士眼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到将台上,萧亦继续说道:“夜不收分队扩为营制,称作‘飞骑营’,刘胜任营官,高山副之。”

    相比于刘胜的嘻嘻哈哈,高山则是一脸的不可置信,激动的浑身乱颤,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做营官,反应过来后立即随刘胜出来接令。

    “骑兵营扩招后更名为‘畴骑营’,营官仍是周宝泰,赖大茂、魏忠武你二人副之。”

    三人对视一眼,皆是正色出列,齐齐抱拳接令。

    点点头,萧亦看向刘通与顾琳,说道。

    “火器营与辎重营此次亦入正兵营编制,你二人当克忠职守,不负本将厚望才是。”

    闻言,刘通与顾琳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入前方将官行列中,抱拳道。

    “末将明白!”

    这整个过程,后面的新兵们都用一种极度崇敬又羡慕的眼神看着前面生的所有事。

    现在将台前半跪的这些个将官,便是此次永安军扩招后的高级军官了!

    人人都想着能像前面这些人一样威风,得到权利与荣誉,光耀门楣不说,更有将军亲自接见,只是想想便令人激动不已。

    这时候的新兵们军服衣甲并不如老军那样整齐,大多数都各地的戍卫老军与振威营老军,他们的衣甲虽也是铁甲,但与永安军正兵的又不尽相同。

    也有个别以前是农民的,由于特别优秀而入选永安军,他们多是穿着老旧的衣袄,也有不少人衣衫破烂。

    但这些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个个都是精气神十足,振奋不已。

    萧亦一声令下后,便不断有士卒从将台两侧搬着一个个大木箱而来,这里装着这些新兵的衣甲器械。

    见到这些大木箱子后,这些新兵似乎猜到了什么,议论同时也在伸着脖子不断去看。

    等到箱子一个个打开,惊讶的声音便乱哄哄出现在校场上。

    箱子中的全套铁甲、精钢挑刀、巨盾、与精钢虎枪都是闪闪亮,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如此精良的衣甲兵器。

    “嚯,这这…”

    “这就是永安军的盔甲和刀枪!”

    即使是之前有人做过军户,拿到过朝廷下的衣甲兵器,比起永安军下的根本是毫无可比性,相差甚远。

    而且永安军有项规定,下去的衣甲兵器就成了你自己的,即便你战死了,既可以留名永安堡祠堂,衣甲兵器又可以传给后人。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更换后,永安军的士卒再次昂挺胸立在校场之上。

    这一次,除鸟铳手与骑兵需要慢慢来适应以外,每一名永安军的士卒,从头到脚皆是全副武装。

    头上戴着闪闪亮的帽儿盔,身上披着厚实的精铁盔甲,手上还戴着红色的手套,踏着镶了铁片的脚靴。

    萧亦站在台上,一眼望去尽是一片钢铁的海洋,闪烁着寒光的枪林与钢刀、举盾交相呼应,组成一片真正的钢铁荆棘。

第三百七十章:此后,闻令立行() 


    第五次扩招后的永安军已经成了规模,陷阵五营各两千零八人,设四总,战兵共有一万零四十人。

    除此之外,飞骑营仍是以轻骑哨探为主,同设四总,计有精甲夜不收两千零八人。

    畴骑营皆是精锐重骑,虽然这个时候要找一个会马的人很困难,但若是在整个大同范围内招募,加上不断赶来的流民,满足的人还是不少的。

    即便如此,周宝泰从其中精挑细选了足足半月,也才找到满足各项需求的一千余人。

    萧亦也知道,重骑兵这事急不得,只能慢慢来,所以畴骑营人数为九营最少,设两总,有重甲骑兵一千零四人。

    辎重营由于需要运送军械辎重,所以人数为九营最多,足设六总,计有精甲辎重兵三千零一十二人,这些人平日也是要操练的,只是相较其他营的士卒显得轻松许多。

    火器营又分为鸟铳分队与车炮分队,鸟铳分队设四总,计有鸟铳兵两千零八名。

    而车炮分队亦增设新式小铜炮、小铁炮数百门,重型佛郎机炮一百余门,设有二总炮手,计一千零四人。

    如此,永安军九营共计一万七千零六十八人,其中可以上阵的战兵有一万三千零五十二人。

    那一日的检阅后,萧亦立刻便将新的分组方式公布。

    萧亦将每甲老军打散作为基层军官充入各营甲队之中,这些老军拥有充分的临阵经验,不仅可以在操练上可以为新兵起到带头作用,而且也能在平日的交流中与新兵交谈,使其少走弯路。

    扩军后的十几日后,虽然操练的事是如火如荼的进行,且这些本就是老兵的‘新兵’们操练效率也非常高,但萧亦总是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这一日晚上,萧亦特意提前处理好了所有的军务与政务,并让人不要来打扰,与黄娥挽着手漫步在府后亭台假山之中赏月,颇是有一番味道。

    黄娥这一晚显得十分兴奋,没了人前的雍容华贵,在萧亦面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不懂世事的小姑娘一样,咯咯笑个不停。

    逛了许久,两人静静的坐在亭中,看着天空上皎洁的月光,黄娥趴在萧亦坚实的胸膛上,居然轻声唱起了曲来。

    声音轻柔而委婉,一边唱脸蛋上慢慢浮起一抹红霞,萧亦拍着黄娥的肩膀,静静听着。

    不知过了多久,萧亦脑子懵的一下闪过了一个想法。

    “歌,歌声…歌…对了,军歌!”

    萧亦抱住黄娥,朝她彤红的脸蛋上猛的亲了一口,哈哈大笑道:“我知道了,我知道现在的永安军缺什么了!”

    黄娥仍是能感受到萧亦刚刚这一亲的力度,诧异之余也很好奇,平日很少见到萧亦如此兴奋。

    也是好奇的问道:“相公的永安军人人都说是号令严明,赏罚有度,个个皆是好汉,到底缺少什么?”

    萧亦紧紧抱着黄娥,愉悦道:“娥妹说的都不错,但一支军队光有了严格的军规与体系还不够,还需要一首军歌,一首能让所有将士刻骨铭心的军歌,一首能让他们在寂寞时、枯寂时、操练时、杀敌时都能想起来的军歌!”

    黄娥听后想了一会,还是吐了吐舌头,摇头道:“相公说的好高深。”

    “哈哈。”

    萧亦大笑一声,松开黄娥,兴奋的跳下石阶,道:“娥妹,来听听,这首永安军军歌如何?”

    黄娥见到萧亦高兴,也是高兴起来,倚在石柱上含笑看着萧亦。

    萧亦看着这一幕,真是怎么看都看不够,继而高声唱道。

    “狼烟起,江山北望…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血泪满眶,马蹄南去,…”

    ……

    过了没几日,《永安军操典》与《永安军军歌》被翻印成小册,操典让每个哨长及以上的永安军将官随身携带,军歌则是给所有的士卒人手一份。

    同时,一条新的永安军军规应运而生,那便是每个永安军士卒,即日起都需要开始识字写字了。

    这条军规最开始就连黄阳与史路都不明白萧亦是何用意,永安军各级将官求爷爷告奶奶的,自然不敢直接来找萧亦,只是惨了史路五个人,家里的门槛都被踢烂了。

    史路他们跟了萧亦这么久哪能不知道萧亦的脾气,但凡是做出的决定,没有一个是不带着深刻用意的,事后证明萧亦的决定都是对的。

    这次应该也是一样,只是这用意现在就连史路和黄阳几个人都捉摸不透,怎么猜都猜不到。

    史路几个人还好,猜不透干脆就不猜了,不就是识几个字吗,也没啥大不了的,还能死人不成。

    但石刚可就不一样了,永安军的营官中属他对这事反应最大,军中的大小将官也都明白这个理儿,在史路几人怎么都不肯出面的情况下,纷纷跑去石刚那里。

    石刚听到识字的军规后实是吃了一大惊,让他老石去认字,那不和扒了他的皮一样,到现在都没说话完全是因为怕萧亦硬憋着。

    在纷纭而至的将官们怂恿下,老石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撸起膀子就要去萧亦府上,奶奶个熊,去就去!

    但一众将官刚出了府门就卸了一半的气,到了战场上连后金兵都不怕的永安军将官。

    这一次到了威严毕露的总兵府外都已是双腿打颤,石刚当然也一样,怎么也不肯前再往进一步。

    犹豫许久,这些将官们最后还是互相搀扶着进了总兵府,来到大堂上。

    萧亦此刻正在大堂上处理政务,一抬头看到石刚与一群的将官来了,微笑着道:“哦,是老石啊,来本将府中是要说什么事啊?”

    石刚擦了擦脑门上的虚汗,强自一笑:“哈哈哈,那个啥,俺老石想萧哥了,特来此看看。”

    “哦?”

    闻言,萧亦眸子盯住石刚一行人,忽的轻笑一声,道:“老石莫不是为了那军规一事而来?”

    听到萧亦的话,再见到萧亦似微笑,似冷笑的表情,石刚等人皆是双腿一软,来时候的意气风发全都忘了,噗通噗通的跪在大堂上。

    “将军恕罪,将军恕罪,俺老石不该出这个头…”

    萧亦暗道一声果然,让这个时代的文人接受武人不易,让武人识字一样难,长叹一声,道。

    “都起来吧,本将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兄弟们的意思本将都懂。”

    石刚几人听到这话,都松了一口气,正此时听到萧亦又道。

    “让你们识字,本将也是迫不得已,若是不识字,军歌怎么认得?操典怎么去读?军规如何去记?又如何能将我永安军的精髓真正传到每一名新兵的身上,难道就靠你们的记性吗?”

    石刚诸人听到后,也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王大山道:“确实,若不是让老军去教,那些新兵很少知道怎么唱军歌,不写在册子上,俺也记不住那些操练的条条框框!”

    齐战恍然大悟,抱拳道:“将军考虑事情周全,是末将等疏忽了,请将军恕罪!”

    其余人也都明白了缘由,自然是感觉羞愧难当,纷纷抱拳道:“请将军恕罪!”

    萧亦摆摆手,脸上的疲惫之情显而易见。

    ……

    出了总兵府后,石刚大吼一声:“娘的,回去都给俺约束好了各自的属下,再有人敢对将军之令非言非语的,别怪俺老石翻脸不认人!”

    齐战也是愤然道:“对,将军如此为我等着想,夙夜操劳,我等居然还想轻松过活,羞为永安军一员!”

    “没错!”

    今日之事后,永安军中的大小将官皆明白萧亦的良苦用心,羞愧之下纷纷暗自发誓,毋论文武,皆要从全。

    也正是从这件事开始,永安军中慢慢的形成了一套真正的严明上下尊别体系,军官对萧亦所有的军令以概莫有再问,但凡萧亦令下,无不立执。

第三百七十一章:黄家宴席(上)()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大同镇城显得相对平静起来,永安军九营的士卒分散在三处军营中不停的操练。

    久而久之,镇城的百姓也感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原来很少见到巡街的官兵,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