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222章

大明1629-第222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萧亦便需要在阿济格南下前练出一支真正的万人强军,将大同镇真正收归己手,这样才有可能再次击败阿济格。

    一边想着,萧亦一边翻看各种文册想着应对办法,一直到了深夜才沉沉睡去。

    余下的日子,萧亦还真的就没再做出什么动作来,永安军兵士除了照常的巡街、换防、哨骑以外也没有出过军营一步。

    最初的时候还有不少地痞无赖不信邪,仍是当街抢劫骚扰等扰乱治安,被巡街的永安军士卒见到无不是一阵暴打抓入牢邸,若是反抗激烈,都是毫不犹豫的当场格杀,并且枭首与市集。

    永安军毫不手软的惩治了一批作乱的地痞,这也让百姓安定许多,加上永安军兵士的令行禁止,从不惊扰报信,对永安军的惧怕之心日益减少。

    这血淋淋的教训也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在明面上作乱,但暗地在打着什么主意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缓缓到了崇祯四年的十月中旬,这一日城内的军民发现城外来了一支衣甲鲜明的军队。

    虽然这支军队打着永安军的旗号,但一眼看过去,衣甲却与永安军并不相同,也是整齐前行,号令严明。

    刘胜与周定骑着马边说笑边前行,到了镇城脚下后,周定惊异的看了一眼城上的兵士。

    不知何时,已经由原来懒散的当地官兵,换成了精神抖擞的永安军士卒。

    虽然都认识,但城上把守的永安军哨长仍是让周定与刘胜各自出示了腰牌后才放振威营入城。

    收到南门处把守哨长的禀告后,萧亦大喜过望,立即召集黄阳几个人出城相迎。

    “相公!”

    不过刚刚出了瓮城的小门,萧亦便听到了这样一道带着惊喜的叫喊,惊愕之余也是朝前看去。

    居然见到是抱着定儿的黄娥随军前来,顾不得与周定几人寒暄,萧亦急忙上前从黄娥手中接过定儿,这小胖子倒还睡得香甜。

    萧亦左手抱着定儿,右手也搂住黄娥,有意愠怒道:“娥妹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带定儿好好在蔚州待着吗,这可不如蔚州安全,万一出了点事你让我怎么办?”

    黄娥哪能看不出萧亦是故意在生气,抱住萧亦道:“相公,我也知道这些道理,可…可就是想见你了…相公属下那些将士也都能保护我们母子的周全。”

    “唉,可是…”

    叹口气,萧亦见到黄娥的样子就一点都生不起气来,大手轻抚一下黄娥略微凌乱的青丝,怜爱的道:“你啊,以后再不许如此了。”

    依偎在萧亦的肩膀上,黄娥一边贪婪的吸取着萧亦身上熟悉的气息,一边不断的点头。

    看着一向是军令如山,战时犹如战神的萧亦居然也有这样的铁骨柔情,周定拍手笑道。

    “也就只有夫人这样不同于凡尘的女子才能与军门这样的绝世英雄相配,若下官是女子,怕早就投怀送抱了!”

    萧亦笑了几声,身后的黄阳跟着笑道:“你若是女子,将军还不一定要你呢!”

    “哈哈。”

    周定一点都不觉得尴尬,与萧亦等人一边往城内走去,一边朝萧亦汇报此来的人数、军粮等事。

    坐在镇城的大堂首位上,萧亦凝神想着。

    按周定所说,除周定带来振威三营一千余士卒外,居然足有军粮六千余石,铁甲与军服一万多套,其余的虎枪、精钢挑刀、大盾与鸟铳也都十分充足,此刻应是一车车的正往仓库与军营运送。

    这个数字就连萧亦本人都吃了一惊,也没有想到蔚州居然积累了如此多的物资,而且按周定所说,这次带来的居然还不是全数。

    也可能是大同镇城的糜烂,让萧亦忽略了在蔚州靖平之下,军民协力劳作所积累的财富有多么巨大。

    永安军扩招很久才有一次,但工坊与屯田却是日日不间断,加上萧亦的政策,多劳有赏且饭食充足,各地匠户往往是争相打制。

    长久以来在蔚州、永安堡、长宁镇、桃花堡等地的库房之中的各类军械甲胄与米粟,早已是堆积如山,如今运出来这么多倒是缓解了库房爆棚的燃煤之急,这也是个意外之喜。

    有了这一批的军械粮草物资,加上一千多名振威营士卒,萧亦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在这镇城大干一场。

    于是就在这批物资到达后的第三日,一名标兵疾驰入蔚州城李二牛的府邸,通告李二牛,进行扩招前的准备工作。

    这次扩招,萧亦事先看过了充足的文册,准备仍是用上一次的方法,不去招募新兵,而是直接从为数众多的蔚州地方守军挑选,他们都已经是老兵了。

    蔚州守备李二牛接了军令后没有任何迟疑,立即发文书往桃花堡防守官赵大河、长宁镇防守官陈浩、永安堡防守官刘世仁与蔚州境内各地的村堡甲正、屯堡里长等地方土官。

    李二牛需要做的,一方面要在振威一、二营中进行考较与战功的结算,以此来挑选精锐入选永安军,他们将充做最基层的每甲伍长。

    除此之外,蔚州各地的守备士卒也有些人具备资历入选,这些人将由当地的官员推荐来往州城进行考较与结算,再决定是编入永安军还是振威营。

    例如,萧亦离任后,继任的刘世仁便严格按照与萧亦一样的方法编练马步军士,以此来保卫永安堡境内的周全,或也可外出剿匪,到了现在也是小有几千的规模。

    除了最后的战损结算需要呈报往萧亦处以外,这些小事刘世仁其实都可以自行处理,完全没有必要告诉萧亦,这也是萧亦对他们充分的信任,给他们最大化的权利。

    这些当地的守备力量虽然统属于永安军之内的编制,但却一直属于外军,甚至连振威营都算不上。

    若是长此以往,守备军士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提升,难免会冷了这些守备军士的满腔热血。

    所以每一次永安军与振威营的招募范围也都将这些当地守备算上,例如永安堡的士卒。

    将在永安军精心挑选过后,由永安堡防守官刘世仁呈报名单往蔚州城,在蔚州城统一考较,决定是入选永安军正兵,还是入选振威营辅兵,抑或者入选辎重营。

    其余的屯堡尽然如此,这批士卒入军前几乎都已经是有了丰富的临阵经验,缺少的只是统一的调配与操练,这样便可以迅速成军,跳过了练新兵的那些步骤。

第三百六十七章:踊跃参军() 
十月间,蔚州到镇城的官道之上时常有数骑标兵骑马绝尘来往,在进行一月左右的准备工作后,在大同镇守总兵官萧亦的一声令下。顶点 S.C更新最快

    崇祯四年十一月一日,永安第五次扩招开始。

    永安军的扩招体系一次比一次成熟,从第四次开始便不再直接面向广大百姓,虽然这其中有为数众多的好爷们,但在萧亦看来,从这些良莠不齐的人中挑选不是不行,但却太浪费时间。

    还不如直接从已经参军许久的各地老军之中挑选,这些老军早在一月前的第一次通告后便是磨刀霍霍,永安军的每一次扩招都是他们的一次机遇。

    究竟能否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能否进入天下闻名的永安军,就取决于他们日常的军功结算与考较中的表现了,每个人都有机会。

    相对于这些老军来说,他们几乎都是奔着正兵去的,没有人会去训练新兵的振威营报名。

    当然了,若是一村中有某户的男人有幸被编入正兵序列,整个村子都将被外人熟知。

    这户人家的待遇也便立即提升了好几个等级,直奔羡慕已久的小康生活。

    相反的,那些镇城的居民却是兴趣不高,他们对永安军还不够了解,虽然永安军频频报捷,但大多数人此时都是心怀畏惧。

    萧亦自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根本就没打算从镇城扩招正兵。

    不过即便如此,辅兵还是需要在镇城扩招的,振威营军士也没有永安军那样严格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瘦弱与思想过于极端,都有资格进入振威营。

    振威营的伙食待遇看在这些镇城军民眼里,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待遇,最初一两日的沉寂过后,报名的人数便越来越多。

    永安军此次扩招,萧亦思虑了整整一月,才最终拿出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章程。

    告示刚刚贴出,不提镇城的动静,蔚州却已经是忙翻了天,官道之上是人来人往。

    其中有送自家相公或是儿子参军的,他们都是奔着振威营去的,若想进入永安军,只有先入选振威营操练、上阵个把月后才有机会。

    振威营一边从已经参军的老兵中筛选精锐考较入选永安军,一边也在招募青壮作为新兵,以弥补缺额。

    除此之外,那些为数众多的老军多是各地的守备士卒,穿着永安军的制式衣甲陪同家人而来。

    相对于这些老军,那些报名振威营的青壮则是略显稚嫩,这些老军皆是在各堡戍卫许久,由于久经军伍,走起路来都是虎虎生风。

    若不出意外,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顺利通过考较,直接入选永安军正兵营。

    而地方上送走这批老军后,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招兵事宜,地方上的守军自然也不能缺额。

    简而言之,蔚州境内这次是大到蔚州城,小到每一个村堡,都是终日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忙活着招兵事宜,镇城也是颇为热闹起来。

    ……

    永安堡,现在的永安堡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扩建与维修,早已不是最初萧亦亲手搭建的那个小堡了。

    虽然说起来还是一个屯堡,但却没有人把它当成屯堡来看待,只从规模来看,永安堡便已经不输于现在的蔚州城,比起东路卫城也是不逞多让。

    更何况,现永安军中的高级军官几乎都亲手参与了永安堡的搭建,这里早被周围的百姓视作宝地,更是被贼匪视为不可来往之地。

    不断有流民听闻永安堡的政策而来永安堡居住,所以即使不断扩建永安堡,城内的民房仍是供不应求。

    但这也难不倒勤劳的百姓,反正蔚州地界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贼匪,后来的百姓干脆绕着永安堡的城墙搭建房屋,分配土地后就近耕种。

    长久以来,永安堡附近已经是相当的繁华,成群的村堡汇聚在这小小的几十里地内,沟渠、水车、灌井层峦叠嶂,平日里也是热闹非凡。

    所以为了保卫民众的治安,防守官刘世仁在城外的巡卫士卒加强了几倍,当地的夜不收出哨率也是不减反增。

    永安堡每几月一次的政绩考较此次都是名列宣、大几镇第一。

    自打刘世仁被萧亦任命为永安堡的屯务总旗官,虽然没了立战功的机会,但只要是按照萧亦的命令行事,平日的事情也不多,只要管好练兵、剿匪、耕田等事便有源源不断的政绩功劳,很快便被累功提为防守官。

    永安堡加了防守,周围的村堡自然也跟着升级,由村堡摇身一变,变成可驻兵的屯堡。

    当然了,长宁镇亦是紧随其后,很快也设了防守官,现在或许就连萧亦、黄阳等人回去后见到了,都会吃上一惊。

    十一月三日,扩招告示已经贴出了两日。

    永安堡的祠堂内外挤满了前来拜祭的百姓,这些百姓既有为家中男人参军祈福的,也有成功入选永安堡正兵或是振威营辅兵而回来感激拜祭的。

    加上不断慕名前来的行脚商与游人,整日都是人山人海。

    现在的永安堡祠堂,经过几次大修之后已经成了永安堡中规模最大的建筑,进深几间,外加高墙,内中也有宽敞的庭院。

    祠堂的最外面立着两尊威严毕露的石狮,配上缀钉红木门,既显得威严又不失尊崇。

    红木门的两侧仍是挂着建堡那日萧亦亲手书写下的铮铮誓言,所有人都没想到,这誓言如今居然成真了。

    永安军真的成为了一方强军,就连崇祯皇帝都下了圣旨,以永安军为强。

    进入祠堂后,宽大的宅院内进深几间,都工整摆放着战死的永安军将士灵位。

    这些灵位前面都用血红的大字刻着这些将士的姓名,旁边用红色小篆刻着职位信息,后面则是用黑色小篆刻印着他们的生平事迹与战死地点。

    萧亦对灵牌的制作非常重视,刘世仁自然不敢怠慢,对于灵位之事向来是亲自看管,所以这里的每一尊灵牌都是由匠户精心制作,一眼看去都有一种精雕玉琢之感。

    祠堂内,一个起码要五十几岁的老母亲,一头花白,脸上满是褶子,带着自己的儿子不断扣拜着,嘴里还嘟囔着什么。

    “勇儿,好好拜拜,让这些英魂保佑你能多杀鞑子,多立功,好为咱们侯家长脸!”

    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