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208章

大明1629-第208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

    在史路、黄阳等人的怂恿下,萧亦最后还是笑呵呵的接受了这一批粮米。

第三百四十三章:澄澄夕阳,回音嘹亮() 


    这一批粮米与肉食非常充足,足够大军一路所需。

    萧亦对于那些其余的大同镇入援军士也毫不吝啬,他们都沾了永安军的光,可以敞开肚子吃,整日是其乐融融。

    第二天,在萧亦一声令下,大军拔营往蔚州而去。

    虽然这个时候的永安军,多是扶老携幼,推着大车小车,又插掺杂着衣甲杂乱的明军,但在城上看着的保安州城操守官凌不屈,还是觉得满心的惊奇。

    就在昨日,凌不屈接到了从京师而来的邸报,大同入援军凌河大捷,其中最大的功劳正是眼前这支永安军获得。

    凌不屈身侧的家丁队官叹息道:“听闻这永安军击败了几万的鞑子骑兵,并且斩首千余,这简直太…”

    这家丁队官说完,城内的几个千总皆是连连点头,看向列着长长队列离去的永安军,皆是又惊又惧。

    凌不屈这时候显得有些懊恼,一拍脑门道:“是本官糊涂了,萧亦会获得如此大捷,再度高升已是必然,早知就派人送去些米粮,也好结交。”

    保安州城千总武备壤一抱拳,张口笑道:“大人自不必懊恼,出城的陶家人就是卑职放出城的,大人隔几日派人到萧亦府上,说明缘由,料想萧亦定不会记恨大人。”

    凌不屈闻言连连点头,赞许的看了一眼武备壤,说道:“此言有理,那几日后派何人去萧亦府上呢,诸位同僚可有人选?”

    凌不屈说完,几个千总与数个把总皆是互相议论无人出言,还是武备壤抱拳道:“卑职不才,愿担此重任,替大人结好于萧亦。”

    “好,本官赠予一匹宝马,助你路途顺利,选定随从人选后,亦别忘了带些礼物,替本官聊表歉意。”

    武备壤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立即抱拳道:“多谢大人,小的明白,这便下去准备。”

    “嗯。”

    点点头,凌不屈目光再次看向城外正行军的永安军队列,眼里满是惊异与羡慕之色。

    崇祯四年的九月十日,一支五千余人的大军,打着‘明’‘萧’‘孟’三字大旗,缓缓穿过桑干河,进入大同上东路境内。

    刚一进入大同境内,便有永安军的士卒指着远处黑影,兴奋的吼道。

    “快看那,是墩卫,我们到大同了!”

    顿时,军中欢呼声四起,将士们激动的拥抱在一起,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念,义无反顾的随萧亦前往辽东。

    许许多多朝夕相处的兄弟都已是马革裹尸,不过他们并没有白死,永安军打胜了,两战两捷,痛击东虏!

    现在他们这些还活着的,终于带着荣耀与胜利又回到了大同,他们将回到自己的家,与妻儿家小诉说这次的惊心动魄…

    骑马前行在前面的萧亦也是满心的欢喜,为归来的将士们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石刚用手指着前面的墩卫,哈哈大笑:“前面该是桃花堡的地界了吧,许久不见赵大河这个小子,还真是有点想他了。”

    史路忽然转头看向萧亦,道:“将军,我们终于是到家了。”

    重重吐出一口气,萧亦却忽然有些伤感,说道:“是啊,到家了,现在定儿也该出世了吧。”

    “扬儿…”

    史路听到萧亦话音中的些许自责之意,也是重重叹了口气,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妻子最需要的时候自己不在身边,孩儿出世后自己也没有见到一眼,战事一结束,史路就是归家心切,如今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回来了。

    “哈哈哈。”

    史路大笑几声,似是在为自己打气,似在想着到家后如何与何萍去说。

    在前世,萧亦还没有尝到恋爱的甜头,就被扔到这风云突变的明末,也正是在那最难熬的几日,黄娥成了萧亦心中唯一的一缕阳光。

    萧亦只知道,自萧苦去世后,黄娥便是他的唯一。

    想着就要见到自己的妻子与儿子,萧亦理解了这些高高兴兴走在路上的将士们心中的想法,但忽然灵光一闪,总还感觉缺了些什么。

    萧亦伸起手,大声道:“将士们,随本将唱一支‘永安军’军歌如何?”

    “军歌?”

    “太好了!”

    萧亦说完后,正行军的永安军兵士只是略微一叨咕,个个就变得十分兴奋起来,这么久永安军真应该有一支军歌了。

    赖大茂骑在马上,挠头嘿嘿笑道:“将军你就说吧,俺虽然不会唱歌,但这军歌俺也是一定要学会的!”

    魏忠武用虎枪钝头怼了赖大茂一下,引得赖大茂对他一瞪眼,紧接着魏忠武与赖大茂两人各自大笑,玩闹不已。

    萧亦看着这个场面,微笑同时也在想,或许自己回去后也该为这两个小子寻份婚事了。

    老大不小的了,有个媳妇也能让他们安稳安稳。

    “骑兵营的弟兄们都如此说了,咱夜不收分队也不能落下啊,是不是弟兄们?”刘胜兴头来了,扯着脖子,咋咋呼呼的大喊大叫。

    王大勇看向萧亦:“什么军歌将军唱一句,俺们跟着唱一句,声音小的回去绕校场跑三圈!”

    “屁!”

    石刚大吼声传来。

    “俺老石会怕了你们这帮鸟蛋?俺们一营会怕了你们?”

    一营的将士们纷纷大吼:“就是!”

    “不怕!”

    史路紧接着喊道:“二营的弟兄们,怎么办?”

    后面正行军的永安军二营军士个个张口喊道:“唱!”

    “唱他娘的!”

    孟西平看着这一幕是啧啧称奇,过了没多久,心里的好胜心也被勾了起来,转头道:“将士们,打仗比不过永安军的人,难道我们唱歌还怕了他们不成?”

    孟西平的家丁队带头呼喊之下,其余的明军也都被带动起来,个个都是叫着不服。

    这个时候,萧亦深沉却又不失洪亮的声音传到大家的耳中,静静聆听之下。

    所有永安军将士都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以往的那一幕幕大战,从刚成立,到凌河大捷,历历在目。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数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那些其余的明军听到后,也都渐渐安静下来,几千人只是静静听着萧亦一人高声歌唱。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

    夕阳西去,这一支刚从辽东归来的得胜之师高声歌唱这一曲《精忠报国》,缓缓来到所治桃花堡脚下。

    在这里,正有永安军将士列阵以待,为首一人,正是萧亦留下的防守官赵大河。

第三百四十四章:凯歌归来,隐逢动乱() 


    赵大河站在最前面,桃花堡令吏郑中站在右侧,赵大河身边跟着一群将官,而郑中身侧的是一些文吏。

    这些文吏再也没有原来的骄傲感,看着赵大河一行将官,脸上畏惧的神色显而易见。

    而永安军的将官们虽然个个手握重兵,但也没表露出什么优越感,与文吏和睦相处,倒也是十分融洽。

    忽然,一行夜不收骑着马赶回来,冲赵大河抱拳道:“禀防守大人,将军回来了!”

    话音一落,早就围聚在这里的百姓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议论纷纷同时个个伸着脖子朝远处张望。

    赵大河点点头,面上没什么变化,但略微颤动的身子却出卖了他的想法。

    三杆大旗最先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当先一杆‘明’字大旗,其后则是‘萧’、‘孟’两字大旗。

    一支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个个昂首挺胸,旌旗招展远远而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数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赵大河正欲下令迎接,却猛然举手喝止骚动,细细聆听间,居然听到有歌声传来。

    这声音由远及近,透露着沧桑与悲凉,让人在大军归来高兴之时,也不会忘记那些为了这场胜利而阵亡的将士。

    等到越来越近,看着永安军的将士与明军士卒掺杂在一起,不仅带着许多的战利品,也有不少百姓扶老携幼的跟来,密密麻麻的一片。

    “嚯,看来这一次,萧将军又是一场大胜啊,斩获这般颇丰。”郑中看着这一幕,微笑道。

    正这时,一名仆人匆忙跑上来对郑中耳语几句,郑中越听越是惊讶,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个仆人。

    “你所言可是实话?”

    这仆人连连弯腰,说道:“回大人,小的所言尽是实是。”

    吩咐管家交给这仆人一些银两后,郑中惊愕的看向前面,只见萧亦与孟西平二将携手同来。

    百姓蜂拥而上,桃花堡内的士绅与商户都挤不进去,只能远远的朝萧亦拱手以示祝贺。

    郑中喃喃道:“竟得如此大胜,看来…看来这大同,要变天了…”

    全军高唱凯歌得胜而归,不从桃花堡停留,而是经过桃花堡直抵蔚州,桃花堡防守官赵大河陪同萧亦前往,一边为萧亦说着这些时日以来桃花堡的政绩诸事,一边派人急传蔚州。

    桃花堡虽然萧亦离任,但下一任的防守官赵大河是萧亦永安军嫡系,严格遵守萧亦各项政令,万年老二郑中受了萧亦的军功萌荫才得擢令吏,自然也不敢与萧亦作对。

    在种种事宜上与赵大河是互帮互衬,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赵大河主管军营操练、哨探、巡卫等,郑中就处理大部分从蔚州来的政令与桃花堡的当地事宜,遇到大事则与赵大河商议决定。

    以致桃花堡文武和谐,加上蔚州清平再无劫匪流寇,不断有各处商户入驻桃花堡,最繁忙时桃花堡内几乎每日都有七八间店铺新开张。

    流民不断涌来,在赵大河的护卫下,于桃花堡境内各处开垦荒地,兴建民房,一派的欣欣向荣。

    现桃花堡的发展速度在呈几倍增长,城郭都扩建了两次,每道城门外都加修了瓮城与护城河,一门门制作精良的铜铁大炮摆在城楼上,昭示着桃花堡的飞速发展。

    萧亦等人从桃花堡城下经过时,来往百姓商户络绎不绝,就连史路、黄阳几人几乎都认不出来这是桃花堡了,从城墙来看起来起码要比以往增大了两倍。

    就在萧亦与赵大河、孟西平等人前往蔚州时,一行永安军夜不收从蔚州东门疾驰而入。

    经由主干大街,经过鼓楼时便顺着蔚州城四通八达的街道往四处而去。

    没有相隔多久,蔚州屯田官、振威营一营营官、千总李二牛,振威营二营营官、千总元少恭,振威营三营营官、千总周定与蔚州知州王湛的府邸各迎来一名夜不收。

    这些夜不收到达后,门前把守家丁急忙上前拦截,他们纷纷掏出一块木制令牌,步伐却一点没有停顿的意思,反而是加快速度,张口喝道。

    “游击将军萧亦凌河大捷,得胜归来即将入城!”

    这话一出,加上夜不收森寒的目光与精良的甲胄,将那些家丁吓得魂都丢了几分,哪还敢拦着。

    立刻嘿嘿笑着让开。

    此时的王湛正清闲的躺在一副木制靠椅上,手里拿着一盏茶杯,身后两名婢女尽心尽力的服侍着。

    虽然屋外寒风阵阵,但王湛只能感觉到这温室中的温暖如春,其实王湛不似上一任的知州崇古,贪财好色,好重权利。

    王湛只是着眼于政绩,对于什么权利争夺并不怎么上心,自打萧亦接管了蔚州后,那些文官就没一刻消停过,三日一小请,五日一大请。

    而他们的目的王湛也看的出来,但萧亦当权对蔚州军民有利,起码是真的在做好事,王湛自然不会去管。

    王湛都不肯出头,这些文官自然就作鸟兽散,后来都在萧亦的雷霆手段之下变得惶惶不安,只是一昧的请萧亦不要处置自己。

    而萧亦率永安军出援后,城内起初便似有不平静。

    这些文官以为萧亦定不会有命回来,总是若有若无的在王湛面前提起萧亦的政令,叫苦不迭。

    例如收官田,最初其实是那些文官心甘情愿,恳请萧亦将他们手上的无用田地大价钱收购。

    但到了现在,那些田地都已经翻新分给无地的百姓,萧亦发下种籽、犁耙等耕地物事,还让百姓租用官家耕牛,更有头年免税等等政令。

    早都飞速变化,不同以往,从无用的鸡肋成了‘肥田’。

    正巧萧亦率永安军去辽东送死,这些文官兴奋之下,就想着将这些田地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