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86章

大明1629-第186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大同镇城的光鲜如旧,蓟镇城就要用残破不堪来形容了,骑在马上看着这座城池,萧亦嗟叹不已,这座昔日的‘坚城’,此时就如同已入暮年的大明朝翻版。

    韩世猛也是长叹道:“戚少保总督蓟镇时,那是何等的风云坚城,甲边于诸卫最壮者,蓟镇也。”

    蓟镇自万历年间戚继光主事后便一蹶不振,城廓弃用,军备废弛,加上多年的战争,早已是形同不设。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崇祯二年的后金入边中蓟镇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没有坚城利炮。

    鞑子几乎是轻易就占领了蓟镇城,继而没有任何阻力的直入京畿之地,沿途烧杀劫掠,军民苦难甚重。

    蓟镇城后来虽然被孙承宗率官军夺回,在萧亦眼里却已然是一座废城,连年的战乱,后金人夺城后掳掠居民或屠城已是常事。

    官军缺饷缺粮严重,虽然很少随便杀人,但经过再抢一次是避免不了的,加上城池残破不可守,如今早已是人去楼空。

    不过等到几年后杨国柱任蓟镇总兵时,这种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蓟镇才真正开始发挥它的价值。

    孟西平点头道:“可叹如今却是人去城毁,辉煌不再啊…”

    葛福全与任全二人看着残缺的城墙,虽然没有说话,但沉吟间似是若有所思。

    萧亦忽然笑了一声,道:“督臣怕是在大帐中等的急了,军情如火,我们还是入帐吧。”

    韩世猛这才一惊,感慨之余竟差点忘了正事,便即下令,全军入营。

    当韩世猛大军赶到时,官至兵部书,时任蓟辽督师,被崇祯皇帝赐予方宝剑的孙承宗,正同几个将领在帐中边行走边交谈。

    看着这些空空的营帐,孙承宗满面的愁容,别人不知道,这看起来足可容纳五万余人的营盘,却只驻扎着一万多人。

    即便如此,这一万多人还是将总兵官邱禾嘉所部几千兵马与连日招募的壮勇、溃逃军士都算了进去。

    虽然传檄各地,如今半月已过,除了宣府的总兵候世禄以外,九边各镇竟无人入援。

    危机之时,孙承宗想到了镇守大同的韩世猛,但发下公文后孙承宗当即就有些后悔,或许将韩世猛留在大同才是妥善之策?

    一想到鞑子在辽东烧杀掳掠,孙承宗就感到阵阵痛心。

    正沉思时,孙承宗忽然见到远处烟尘滚滚,一支人马越来越近,虽然远远的还看不清那支人马的旗号,但也可以感到,这支人马人数不会少于两万。

    孙承宗已经散布哨马,没有接到敌军来袭的警报,又是从京师方向而来,孙承宗顿时有些吃惊。

    惊讶过后也有些疑问,只是…这是哪一阵的援军到了?

    很快的,这支军队就开进到了营盘不远处列阵不动,最前方几个骑马的将官朝自己疾驰过来。

    只见那打头的将官与守门士卒交谈了几句后,那守门士卒跑过来,大声道:“禀告督臣,大同镇总兵官韩世猛奉诏入援,现率军三万,已到营外,听候督臣吩咐调度。”

第三百零九章:称军五万,承宗定策() 


    卢象升大喜,大喜过后却又有些迟疑。

    身旁的几名将官见到,都有些疑惑之色,身侧邱禾嘉问道:“督臣连日以来日夜担忧大凌河之事,此番韩军门率三万大军入援,应该高兴才是,为何闷闷不乐?”

    另一人点头道是:“难道这不是件好事吗?”

    孙承宗边向辕门处行几人大步而来,摆手道:“罢了,罢了。”

    前来五人,皆披挂铁甲,身系大红披风,是此次入援的大同镇最高级别军官,为首一人乃是大同总兵官韩世猛。

    韩世猛走到孙承宗面前,竟是双膝跪地,观察着孙承宗,哽咽道:“督臣!末将韩世猛,来晚了。”

    孙承宗连忙扶起韩世猛,也细细打量着韩世猛,微笑道:“一别数年,韩将军仍是意气风发。”

    韩世猛却仍是有些动容,看着孙承宗,印象中的英姿飒爽,却变成了如今的饱经风霜、两鬓斑白,就连以往挺直的腰板,也似是背负了什么千斤重物一般。

    韩世猛胸有万千言语,最后却只说出口了这几个字。

    “督臣,您…可好?”

    ……

    卢象升牵过韩世猛的手,拉着他往中军大帐中缓慢行走,萧亦与孟西平三个人缓步小心的跟在后面。

    卢象升笑呵呵的道:“世猛啊,此行凶险,令你前来实为无奈之举,公文发出后本督便多有自责,若你就此率军离去,本督自当向皇上请罪,保你仍镇大同。”

    萧亦听到,也是震惊的朝前看了一眼,想到历史上此战的结局,心中才有些释然,与孟西平对视一眼,也看到了与自己一样的表情。

    “督臣!”

    韩世猛再次噗通跪了下来,哽咽道:“我韩世猛这辈子谁也不服,唯遵督臣之令行事,不过这次却不能遵从!”

    他话音悲愤不已:“日日夜夜,末将观看塘报时,每每自责,南北各地,无不是军民受戮!”

    说着韩世猛将手指向盛京方向,“就连如此蛮夷,竟也能在我大明境内,烧杀抢掠,无人可挡?!吾等身为官军又岂能坐视不理!”

    卢象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啊,你…咳咳…”

    似是有些着急,急促的咳喘一阵,韩世猛连忙上前扶住,用手在卢象升后背轻轻拍打。

    看着卢象升着急的样子,韩世猛神色间虽然闪过一抹自责,但话音却仍是十分强硬。

    “督臣请恕末将之罪,这次既然率军前来,不手刃贼虏于马下,绝无颜再见大同军民。”

    说着,韩世猛话音一转,轻声道:“更何况,有勇冠诸边的萧亦陪同末将,配合祖将军里应外合,定能给予贼虏迎头痛击!”

    中军大帐外的两名军士将卷帘掀起,众人进入大帐分座坐好。

    孙承宗这才来得及看一眼萧亦四个人,眼光从各人面上一一划过,看到萧亦时,却是紧盯不止,神色若有所思。

    萧亦听出了韩世猛的话外之音,显然是有意在孙承宗面前引见自己,心中感激之余。

    大步上前,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大同镇东路游击将军萧亦,见过督师大人,请恕末将战甲配身,无法全礼。”

    随着萧亦,孟西平三人一齐上前,单膝跪地。

    “末将大同镇西路游击将军孟西平,见过督师大人!”

    “末将大同镇中路游击将军葛福全,见过督师大人!”

    “末将大同镇中路游击将军任全,见过督师大人!”

    孙承宗微笑着将四人一一扶起,叹道:“尽是忠勇之士,来了就好,你等所部还有多少时日能到齐于此?”

    孙承宗问的也是此时大明的情况所在,萧亦这种援兵,接到命令后一般都有期限,为了不由于超过期限而受罚。

    带军将领一般都是发足狂奔,各部行军速度不同,到达指定位置也就不一样。

    常见的现象都是将官带着督标营、家丁先行赶到,卫所士卒等陆续抵达,期间逃跑者自然也数不胜数。

    这种事在如今已是屡见不鲜,韩世猛的部下自然也不能例外。

    孙承宗早年督训辽东军时还好,现在已入暮年,虽然对此陋习深恶痛绝,但也没了多余的精力去处置那些将领,后续部队几日后抵达便可。

    这样造成的失误也是致命的,萨尔浒之战明军分路出击,各路进军速度全然不同,每一路都少于奴酋努尔哈赤的六旗总数。

    加上建奴骑兵占据机动优势,很容易就被各个击破,若当时明军抱成一团,建奴必是难逃失败的厄运。

    萧亦抬头,偷偷看向孙承宗,见孙承宗也在看自己,连忙低头。

    说起来,孙承宗的面孔萧亦居然感觉在哪见过,难道自己不是第一次见孙承宗?

    想归想,萧亦还是大声道:“回督臣,全员到达,无有缺漏。”

    孙承宗显得有些惊讶,惊讶过后却忽然问道:“萧亦,你可曾经过费家庄?”

    “费家庄?”

    萧亦这才想起来,就是在费家庄,自己为费有金、费娥一家所救,在庄外自己曾遇见一行奇怪的马队。

    萧亦猛然抬起头看向孙承宗,心中翻江倒海,那老头竟然就是孙承宗?!

    震惊的同时,萧亦连忙再次单膝跪地:“督臣,那时末将不识得督臣,所以才…。”

    孙承宗微笑几句,神色间显得十分惊讶,他也没想到,当日所见的毛头小子,如今竟充为一路游击,还被当今圣上钦口赞誉。

    韩世猛几人则显得有些愕然,萧亦居然和督师是旧识?

    “这…督臣,你与萧亦早就见过?”

    卢象升笑了一声,道:“那时候他可不是游击将军,本督也没有想到,岁月不饶人啊。”

    ……

    军帐内大笑声传出,听卢象升讲完和萧亦的事后,韩世猛几人更加惊讶,没想到萧亦竟和督师如此有缘,也是一件奇事了。

    几人走出了中军大帐,卢象升冲萧亦道:“萧亦,你虽是连获大捷,被圣上赞誉,却也不可目中无人,切记低调行事。”

    听见卢象升言语之中竟对萧亦颇为器重,韩世猛笑道:“末将还想着将萧亦介绍与督臣认识,不想却有这事。”

    走在营帐外,卢象升发现营盘外仍有一支人马在列阵,皱眉道:“那是谁的部下?”

    韩世猛四个人的部下几乎是一拥而入,各自争抢着好地方休息快活,而永安军则不然,萧亦一向治军严谨,军中条例森严,不得将令是万万不可动的。

    萧亦道:“回禀督臣,那是末将的部下。”

    在营帐内外谈了共约半个多时辰,永安军的军士除辎重队与火器营入营修整外,其余人任凭寒风吹打,仍是整齐列队,一动不动。

    与永安军行军数日,韩世猛等人不得不承认,萧亦手上的这支军队,即使是自己的督标营,在令行禁止与军容上,也是相差甚远。

    由最初的震惊,慢慢变成现在的羡慕,就连韩世猛都在犹豫,要不要去找萧亦请教一下练兵之法。

    看到萧亦所部军威严整,人皆铁甲,孙承宗震惊之余,立刻疾行出了辕门,在这些士卒面前来回走动,瞪大了眼睛。

    萧亦一声喝令:“此乃我大明蓟辽督师,众军参见督臣。”

    紧接着,各人便听见一声整齐的吼叫:“参见督臣!”

    “参见督臣!”

    永安军两千余人造成的声势,相比四五千人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让韩世猛等人再度一惊,这种军队究竟是怎么练出来的?

    孙承宗看着萧亦,神色变得大喜。

    仿佛瞬间就年轻了十几岁,焕发了第二春。

    孙承宗意气风发的走在永安军各将士身前,看着这些英姿飒爽的永安军将士,好似找到了年轻时编练辽东新军的感觉。

    孙承宗回头询问:“萧亦,你所部永安军共多少军士。”

    萧亦一抱拳:“劳烦督臣垂问,正兵两千,若是算上火器营、骑兵营、辎重营的人,三千七百有余。”

    听后,孙承宗沉吟不已。

    算上韩世猛的大同援军,已是四万有余,若在路途上积极收拢溃兵,凑足五万不难。

    孙承宗看向眼前的士卒,顿时感觉满怀信心,他久经军伍,自然看的出来眼前兵马的不同之处。

    不只是令行禁止与军容声威,孙承宗能从每名将士的身上感受到一股子的血杀之气。

    与其余官军不同,这些将士眼中都散发着极强烈的渴战**,这种种情形,是只有久经阵战且保持长久胜绩的军队才能有的。

    孙承宗负手于营中踱步,若是传令祖大寿率万余辽东军城内策应,或可与建奴一战!

    决定下来后,孙承宗已经不再有先前的颓废,反而给周围众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冲萧亦问道:“若本督没有记错,你只是个游击将军?”

    萧亦见孙承宗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也安稳不少,老实的道:“是,提为游击不足半年。”

    见到萧亦点头,孙承宗沉默一会,喃喃道:“不应该啊…”

    正想间,忽然冲身旁的总兵邱禾嘉道:“禾嘉,传令下去,修整三日,全军驰援大凌河。”

    邱禾嘉立即抱拳道是。

    感受到孙承宗明显的变化,韩世猛有些担忧,劝道:“督臣,让我等入援便可,您万万不可身陷险境啊。”

    孙承宗一摆手,道:“本督意已决,合军一处,称以五万,驰援大凌河。”

    督师孙承宗军令已下,算萧亦在内,各人均是一抱拳。

    “谨奉督师令!”

第三百一十章:设伏长山,猛虎扑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