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80章

大明1629-第180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这些衣甲长枪等物也是制作精良,甚至于稍有加强,比起其他地方的明军,也算是装备精良。

    换上了所有的新装备后,再去看站在校场之中的士卒,人人明甲亮盔,甚至于手握的刀枪都晃眼,永安军将士整齐的队列,无论从那一侧看去都是一条直线。

    萧亦满心的热血,现在自己差的只是时间!

    这次是第一次设营,正兵营自然需要面营旗,所以除永安军军旗外,两个正兵营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营旗。

    石刚所部一营,营旗为一只张牙舞爪,作势欲扑的猛虎,看过去给人一种摄魂夺魄之感。

    史路所部二营,营旗为一只展翅翱翔,纵横天际的雄鹰,一眼望去,随风飘扬,似即将冲出旗帜一般。

    两旗之上,为永安军军旗,斗大的‘萧’字稳稳立在猛虎、雄鹰之上,给人一种极尽压迫感。

    ……

    “出营!”

    随着萧亦的一声令下,先是振威营的三千余士卒走出校场,振威营的士卒队列还不齐整,毕竟大多数人只是新兵,没有经过操练与阵仗的磨砺,不过人数之下,步子声也是轰隆隆的。

    萧亦相信他们假以时日,必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随后开出校场,步入蔚州城的是永安军的士卒,不同于前三次刚招募完时,这回虽然刚刚扩招完。

    但永安军的队列、步伐依旧整齐,步子声也是整齐的传出,人人精神抖擞的朝军营开去,就此开始新的操练。

第二百九十九章:妙才献策() 


    表字?

    这倒是提醒了萧亦,这时候的有识之士大多都有表字,互相以表字称呼,也能显示出亲近,只不过萧亦原身体的主人只是个穷困潦倒的农民,哪里会有表字。

    而且这么久了自己还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见萧亦似有些犹豫,左妙才原本也没有为难的意思,只是持礼问之。

    听闻萧亦没有表字,心中略有失望。

    正欲扯开话题,却听萧亦淡淡道:“云台。”

    左妙才听后惊讶不已,萧亦表字竟然是云台?!

    古有云台二十八将,是汉代光武中兴的大功臣,刘秀为表彰他们的功绩,将他们的画像摆放在南云台宫,被传颂至今。

    萧亦看着左妙才皱眉不已,这人话说了一半,但意思却很明了,自己到现在都不明白这左妙才是来干嘛的。

    这是在府邸门前,人多眼杂,左妙才自然不可能将心中所想全都说出来,不过话说到如此地步,相信萧亦也会明白。

    萧亦的表字让左妙才对萧亦好感倍增,以云台为字,这正说明了萧亦心中志向,胸怀远大,必不只在这蔚州弹丸之地。

    左妙才可不会去问萧亦的表字从何而来,他微笑道:“看来萧将军有大志,听闻近来将军为骑兵招募不便一事烦忧?”

    萧亦点点头,心中却提起了一丝警惕,这左妙才是怎么知道自己招募骑兵迟缓之事,印象中自己并未和任何人提起此事。

    萧亦道:“先生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本将不喜你们文人的弯弯绕。”

    左妙才闻言,轻笑一声:“此地人多眼杂,将军何不请我进门一叙?”

    听到左妙才的话,门前的振威营士卒顿时嗤之以鼻,乳臭书生竟然也妄图进将军府,不过在萧亦身边不敢表露出丝毫,只是恭敬的立在门侧。

    萧亦听到后只是略微一沉吟,便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这…将军竟然让那秀才进去了?”守门的军士大跌眼镜。

    左妙才毫不意外,得意的看了一眼那士卒,长衫一摆,施然回礼道:“将军先请。”

    ……

    左妙才从萧亦还是桃花堡防守官时就隐藏在萧亦的堡中,观察各方面,是否值得他左鸿鹄效力。

    那时萧亦只是周边略有名气而已,远不及现在的九边闻名。

    犹豫至今,左妙才发现自己却对这位将军却愈发的看不透了,再也忍耐不住内心的好奇,决定出来会一会这位被当今皇上赞誉‘勇冠诸边’的萧亦。

    现今大明各处仍是危机重重,朝堂上的重臣却仍只知党争,为那些虚无缥缈的功名争的头破血流。

    在左妙才看来,国都快保不住了,还争那些什么权利、金钱、地位有什么用,不过这些话自然不可能乱说,被听到了可是诛族之罪。

    一路而来,萧亦的府邸不可避免的与其他大官的府邸一样大而华丽,这也让其心中冷笑不止,不过内中的仆人却让左妙才有些吃惊。

    按理说,官做得越大,这府中的仆人也就越多,萧亦有从二品的官身,又充任一路游击。

    左妙才想,仆人少说也该有百余人,但直行进了大堂之上,左妙才也只见到了侍立在堂中的两个丫鬟,其他人是一个也没见到。

    刚刚进入大堂,左妙才坐看又看,一副十分吃惊的样子,似是不经意的张口:“将军府中竟然如此寂静。”

    萧亦不明白这左妙才话里藏着什么玄机,也懒得去猜,不可能只是寒暄罢了,直觉告诉萧亦这左妙才很不简单。

    坐在首位上皱眉道:“先生有什么话就请讲吧。”

    左妙才哦了一声,但却并没有急着答话,笑道:“敢问将军,觉得这蔚州大不大?”

    说完,紧盯着萧亦,似乎很在意萧亦的回答。

    萧亦并没什么反应,淡淡道:“蔚州对于军民而言,是他们的家乡,自然最大最美,对本将来说,却不足以言道。”

    “好!”

    左妙才拍掌叫好,萧亦话中有话,什么都能听懂,相比其他的将官而言,萧亦根本不像是个武夫。

    “小生曾看过将军骑兵的招募条件,实是有些为难了。”

    见萧亦没什么反应,左妙才继续说:“现今大明各地多是些穷苦百姓,衣食都成问题,又有几个人会马的。即便是乡里马户,能满足将军各种条件的也没有几个,若是所料不错,将军现在人数可还未曾集齐?”

    这左妙才分析的不错,萧亦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不知可有解决方法?”

    听到萧亦有些恭敬的话,左妙才感动之余连声说道:“将军称呼先生二字可折煞在下了,如若先生不弃,称呼妙才便是!”

    见到萧亦点头,左妙才说道:“我曾见到过将军部下那些夜不收的好汉们,当真是个个弓马娴熟,不光是我左妙才,蔚州数千军民眼中,他们已毫不弱与西虏。”

    萧亦听着左妙才的话,一边沉吟思虑。

    “将军在振威营与永安军之事上做的不错,但放在骑兵身上,怎么就不知变通了?此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说完,左妙才坐下拿起茶杯,含笑看着萧亦是作何反应。

    萧亦起身在大堂上来回踱步,忽然道:“妙才的意思是,可以将夜不收队…”

    说到一半,萧亦哈哈大笑,指着左妙才道:“妙才,真是妙才,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竟困扰了本将这么多日,倒是我糊涂了。”

    言语中满是兴奋之意,萧亦不是没注意到左妙才刚刚话中的‘不知变通’四字,这话若是听在一般的将官耳中,早就乱棍将左妙才轰出去了。

    这对萧亦来说算不得什么坏话,只是不知,这左妙才难道就只是为自己进策的?

    一直压在心口的巨石被搬开,萧亦觉得轻松了不少,骑兵营应该尽快完成,对左妙才道:“妙才点睛之言令本将茅塞顿开,需要什么奖赏?田亩、金银、牛羊、粮米?”

    左妙才却一直摇头,萧亦哦了一声,笑道:“那先生就是想要讨得一官半职了?”言语之中,对左妙才已经换回了‘先生’的称呼。

    感觉到萧亦话中突然出现的生疏之意,左妙才也明白,自己这是被误会了。

    微笑道:“多有叨扰,这便告辞了。”

    ……

    无论萧亦如何挽留,左妙才执意要走,赠予金银也是一概不收,最后见萧亦态度坚决。

    左妙才拿起茶杯,笑称此乃金杯,大笑转身离去。

    这短短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里左妙才想了多少,萧亦自然是不知道。

    看着左妙才风度翩翩的身影,萧亦轻笑一声:“这左妙才可真是怪人…真的就只是来献策的…”

第三百章:周宝泰督训骑兵营(上)() 
长夜漫漫,或许这灰蒙蒙般的天空,就像明末这个时代一样的千疮百孔,本应闪亮晶晶、布满夜空的繁星却如此稀少,仿佛被一望无际的阴云笼罩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自语到这里,萧亦华锋一转,轻笑一声:“这李贺与我的心思不尽相同,罢了。”

    不再背诵,倚靠在卧房外,注视着这崇祯四年的夜空,萧亦心中百感交集。

    偶然间,几声嘹亮的鸡鸣从蔚州城内传出,不知不觉竟然又是一夜过去了。

    走出府邸,街道上已经有了稀少的行人,门前的两名振威营士卒仍是一丝不苟的持枪站立。

    见到萧亦出来,惊讶于萧亦起身这么早的时候,两名士卒连忙抱拳道:见过将军!

    也就是这一日的上午,游击将军萧亦下令,夜不收二百四十名夜不收,作战果敢,哨探有功,皆提入骑兵营,入籍正兵。

    永安军千总周宝泰主事督训骑兵营,把总魏忠武、赖大茂副之。

    与此同时,周宝泰多日以来招募的二百余名预备马兵成为夜不收,现在仅仅是二百人的夜不收已经不能满足全军的哨探需求,萧亦决意增设夜不收分队。

    永安军千总王大勇主理夜不收分队的招募、操练事宜,副千总刘胜副之。

    夜不收分队下设二总,满额四百八十人,编制内萧亦不将他们算作正兵之内,也就没有上报。

    不过这却是大明体制所不允许的,现萧亦手下兵马除两营正兵外,还有振威营三千余,辎重营、火器营与新设的夜不收分队。

    算起来已经远超游击将军可领的满额两千正兵,若是被抚台、巡抚等官员知晓,乃是持重兵大罪。

    不过大同的官员之中,萧亦已经没了这个顾虑,抚台蔡佳禾与总兵韩世猛对萧亦十分看重,自然是不会过问与多说。

    至于东路兵备道聂可纲,对萧亦早有招揽之心,对萧亦在蔚州的事往往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不多说就不多说。

    例如上次萧亦扩军的事,虽然在东路人尽皆知,但出了大同就没几个人知道,就连兵宪聂可纲也只是在日常的公文中轻描淡写的插了几个字,不仔细去看根本留意不到。

    有明一朝二百余年,到了这个时候各处官员早已是行将就木,负责查这件事的人早都跑个精光。

    没有人去查这个事情,现在武人地位空前高涨,没有哪个不识相的敢于招惹手握重兵的武将,更何况是几次立了大功的萧亦。

    若是报了上去,萧亦能不能获罪不好说,但上报者是一定没有好结果。

    ……

    虽然骑兵营只有这两百余人,不过周宝泰仍是喜不自胜,每日喜笑颜开,来往于城内外各处军营与库所,夜晚时常常一人深坐。

    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周宝泰欣喜之余,也在忧虑,这两百余的老兵能心甘情愿的听自己的话吗?

    每一名入了正兵籍的夜不收,受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震惊与惊喜,骑兵,这个名头让人如雷贯耳。

    西汉年间,冠军候霍去病封狼居胥,铁蹄威慑北胡;长平候卫青奇袭高阙,力破匈奴;飞将军李广卫戍边塞,北夷拜服。

    汉之云台二十八将,唐之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之武庙七十二将,在华夏历史的漫漫长河上皆是赫赫有名,每当提起这一串流光溢彩的名字,华夏人无不为之神往、自豪。

    这些人几乎都是以骑兵为主力,这也就证明了,汉人的骑兵从来都不弱于蛮夷!

    ……

    这一日是永安军假日的最后一天,原夜不收队哨长、现骑兵营把总赖大茂满心的欢喜,因为就在前几日,夜不收的弟兄们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所有人都将入籍正兵,这也代表着他们即将成为真正的骑兵,在战场驾马扬鞭,挥舞着大刀与蛮夷搏殊死斗,这是这些夜不收每个人的梦想。

    赖大茂眼前不大不小的木桌上,摆放着亮光闪闪的盔甲,成为骑兵后所有东西自然都需要更换。

    原来穿戴着的精甲换成了两层的马上重甲,头上戴着的六掰明盔换成了加厚的铁盔。

    脚上的皮靴换成了四周添加了轻铁板的的马靴,在马靴的底部一般都有一个尖锐的马刺,这是和蒙古人学的,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