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76章

大明1629-第176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亦知道,自己治下决不能出现不同意见的势力,酝酿已久,蔚州到了现在,自己已经有了绝对的实力进行重新洗牌了。

    这个年头,有兵你就有了话语权,更何况萧亦手下的永安军与振威营,那岂是一般的官军?

    连蒙古人都抵挡不住,要是发起威来,什么人能阻拦萧亦,上次炮轰伍家的事,已经说明了大同上下官员的立场,那就是帮着萧亦。

    甚至于,炮轰这件事崇祯现在根本就不知道。

    大势之下,本地的世家豪族根本没有力量与萧亦一较高下,更何况,萧亦获得大胜,简直成了崇祯眼前的红人。

    他们即便是朝中有人的,弹劾萧亦的奏折能进皇宫都费劲,就算勉强进了皇宫,那也是是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一点消息。

    崇祯皇帝杀人不眨眼,但是对于心中看好的人,一向是信任的十分彻底,直到不再信任的那一天。

    袁崇焕、陈新甲、杨嗣昌、洪承畴、卢象升等人,无不说明了这点。

    现萧亦还没有任何能力威胁到崇祯,对于萧亦,崇祯自然是百般信任,希望永安军能与东虏一战,再传捷报,这是崇祯心中所想。

    不过萧亦也不会不让这些豪族喝一点汤,毕竟兔子逼急了还咬人不是。

    原本那些世家手中的官田现已经成了鸡肋,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平添负担。

    而蔚州新开垦的土地大多数都是荒地,萧亦便从他们手中高价买出这些官田,让他们赚一笔。

    加上萧亦的各种政令根本没有大的影响到各家的利益,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萧亦将这些官田尽数入册,用以奖赏给战时有功的将士。

第二百九十三章:整编火器营() 


    热热闹闹的分田领物过后,便是轰轰烈烈的大建造与复耕,本来那些民户得到田地与耕牛,就让不少匠户羡慕不已。

    不过羡慕归羡慕,却没人嫉妒,不说萧亦每月都是按时按量供给他们的工钱口粮。

    而且若是干的好,有了什么好点子大伙还有一定的奖励,他们只需要在不缺衣食的情况下干活,这已经是大伙见到过对匠户最好的上官了,对现在的生活大家都很满意。

    经过了几日的思虑,萧亦也是决定,现在事情越来越多,自己已经不能事必躬亲。

    不过自己身边的老人也就黄阳他们几个,又都有分配。

    而车炮营不能没有营官,思前想后,决意编制中就将刘通的鸟铳队并入车炮营,统编为火器营,并且提拔刘通为火器营营官。

    刘通本就是萧亦嫡系,上次又升为千总,实领一营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刘通可是惊吓不小,以前他也就是个民夫,现在要管这么多东西,自然是做事小心谨慎,唯恐出了差错,辜负了萧亦对他的信任。

    整个火器营几百们火炮,几百杆鸟铳,日常的维护与翻新等都需要自己负责,刘通自然也知道这有多么重要。

    刘通知道,这么些东西单靠自己管理偌大个火器营是不够的,下决心学习火器知识后,刘通深知这些还不够,自己需要个懂得这方面的人才来协助他,当然了,这个人一定要对永安军绝对忠心。

    所以他便一直在为自己物色人才,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是资历不够,就是对各类火炮的了解不够多。

    直到有一日刘通忽然见到正擦拭鸟铳的葛三,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人才,便去找葛三交谈寒暄。

    交谈中,刘通发现这葛三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副官,对于各种火器都有独特的见地,又在永安军中许久,一直是鸟铳队的一个队官。

    过了几日,刘通终于决定带葛三去见萧亦。

    崇祯四年的四月五日,萧亦正在府邸内想事,虽然明面上各处发展的风声水起,不过个中内情只有萧亦自己清楚。

    自己现在脑中也如一团乱麻,自然需要尽快清理个头绪。

    现火器营的营官已经有了人选,然而其他的事情也暴露了出来,辎重营也缺一个统一的管理。

    但人选仍是个难题,军中资历够领一营的多是战场勇猛者,让他们去带辎重营他们嘴上不会说。

    但心中必然会有想法,因为在各人印象中辎重营似乎是个无关紧要的部分,去管理辎重营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中,那就没了作战立功的机会。

    辎重营,这个差事听着很轻松,但却是最为重要的,行军在外若是粮草器械跟不上,就算是钢铁雄师,也必然失败!

    作为一个后世来的人,这点萧亦心中尤为清楚,所以,辎重营必须派自己最信任的人来打点。

    忽的萧亦想到,黄阳并没有实带一营。

    况且长久以来,萧亦觉得,黄阳已经有能力独当一面了,这个从小到大的老兄弟萧亦也是十分信任的,目前看来,黄阳的确是不二之选。

    想到这里,萧亦喃喃道:暂且就先让这小子试试,若是实在不行…那就只能交给史路了,现在永安军中满足各种条件的,也就只有他们两人。

    正想着,刘通带着一个人朝大堂而来,这人萧亦看着甚是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刘通兴奋的不行,还没完全走进大堂就听他喊道:“将军,卑职找到一个人!”

    葛三随着来到大堂,见到萧亦身上鲜亮的衣甲,一块上骑都尉的华美铜牌就挂在腿间,心中满是敬佩。

    半年前还在长宁堡时,萧亦还只是个小小的防守官,到了现在竟已经是一路的游击将军,不过葛三已经入了永安军许久,早就融入了这个生活。

    而他自己的家人也被他接到来了蔚州,分得田地,比起原来的生活都显得重获新生一般,就连一直埋怨自己无能的妻子。

    现在最常说的就是,她的丈夫是永安军的队长,手下管着几十号勇猛的永安军好汉!这话在哪里都能引起一片惊呼声。

    作为鸟铳手一小队的队长,许多战斗他都已经参与了,现在他一点也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放弃那个小小的百户之位,自己得到的太多了。

    永安军上千名生死兄弟,那是在战火中淬炼真正的兄弟情,自己队中那不到一百号人,个个是真正的汉子,比起原来自己手下那几百兵痞,葛三觉得太值了!

    焦山之战过后,葛三第一次发现,蒙古人原来可以如此不堪一击。

    心中对蒙古人的恐惧再也没有,看着蒙古人在战场中割麦般的倒下,葛三心中满是振奋!

    而那一战,在所有永安军将士眼中,萧亦就如同一个天神一般。

    葛三第一次见到那凶神恶煞的蒙古千夫长,在这个人的面前就如一个初生的婴孩,没有任何抵抗力;第一次见到,一个人仅仅露面,就能引得军民为之齐声欢呼!

    葛三曾这样赞叹过:跟随萧亦,南征北战,杀虏建功,这才是一个男人真正该做的!

    他现在低着头,抱拳诚恳的道:“卑职葛三,见过将军!”

    听到这个名字,萧亦才想起来这个人,第三次的扩招,葛三给他留下了很大的印象,放弃百户,参加永安军的选拔,并且顺利通过。

    不过印象中,葛三似乎只是精通鸟铳,火器营诸多的火炮他能行吗?

    对于刘通自行找人做副官让自己确认这一点,萧亦很欣慰,看来这些老兄弟多多少少都有些进步了。

    ……

    从府邸走出来,刘通和葛三亲昵的搭了把肩,笑着道:“好小子,在将军面前没给我丢脸,没给火器营的弟兄丢人!”

    葛三嘿嘿一笑,心中欣喜异常。

    第二日,两道公文从府邸发出,一道是关于鸟铳队、车炮营合编为火器营,那另一道自然就是关于葛三的任命。

    文中,萧亦对葛三几句赞扬,并将其擢升为把总,充任永安军火器营副统领,协助刘通主理火器营。

    握着薄薄的公文,葛三却喜极而泣,这对他实在是莫大的鼓舞!

    翌日正巧是永安军的假期,葛三早备了充足的米面与酒肉,在府内摆上了一桌桌的宴席,邀请街坊四邻与平日同队的鸟铳手来庆祝。

    葛三得游击将军萧亦重用,竟为一营副官,这可是永安军中的中级将官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不提葛三妻子和儿子是如何的兴奋与到处炫耀,听闻有永安军的好汉们到这里赴宴,来的可就不止葛三邀请的街坊了。

    周围也有不少人围观议论,收到邀请的人都将自家的女儿打扮好,想在宴会上为其物色一个永安军的女婿。

    永安军将士们都是毛头小子,平日操练上阵杀敌还行,哪里见过这个场面,都是面红耳赤,在宴会上那副尴尬窘迫的样子就别提了。

    不过宴会过后,倒也出了几门喜事,后挑选了个良辰吉日,永安军的小伙子们用高抬大轿把娇羞的小媳妇娶进了门,这也使得蔚州军民闲谈饭后畅谈不止。

第二百九十四章:不一样的“第四次扩招”() 


    崇祯四年的四月、五月、六月整个蔚州都在忙碌中度过,春耕刚刚结束,紧张的春耕终于过去了,萧亦也有时间干些别的事了。

    明末对于官兵有两种称呼,一为正兵,二则是操备官军。

    萧亦任职守备以及之前所带的,都称作‘操备官军’,是朝廷规定的地方守备兵马,但萧亦四年初充任大同东路游击将军。

    除地方戍守士卒外,所部便成为朝廷‘正兵’,正兵为总兵直领、各地分守参将、分路游击将军直领官军。

    若是朝廷下诏入卫,能带走参战的也就是这些正兵,一般来说,正兵均为地方官军之精锐。

    不过到了现在,正兵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各处均以兵痞子、兵油子居多,也就比操备官军略强而已,仍上不得台面。

    成为正兵之后,朝廷待遇自然也就相应提高,每月饷银、器械等物均有提升,这些暂且不提。

    萧亦等人对这些东西也不在意,按朝廷的习惯,这些总是要拖欠的,不过该要的也不能不要,萧亦也派人去兵备聂可纲那里去索要一番,聊胜于无罢了。

    对于萧亦所部的粮饷等问题,兵宪聂可纲却十分重视,当即便为萧亦发下了二百石的军粮,给萧亦的文书中言辞恳切,说是一定为萧亦想方设法。

    这让萧亦惊讶不已,虽然这二百石的军粮实在是有些少,若是靠朝廷的米粮永安军士卒早饿死了。

    不过萧亦却知道,在这个时候,聂可纲这二百石的军粮说成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也不为过。

    鸿毛虽轻,却终于泰山,为表感激之情,萧亦也‘言辞感激’的给聂可纲回了一份文书。

    ……

    进行了整编后的永安军,编制更加齐全,除三总战兵以外,还设有辎重营、火器营,骑兵营仍在招募之中。

    这个年头想招募会马的人可殊为不易,满足各项条件更加是难上加难。

    守备可领官军一千,而升为游击将军,这个人数就升为两千人,按营兵的编制,也就是萧亦可带三个营约两千人的正兵。

    但永安军战兵去了辎重营、火器营与夜不收,只有八百余,萧亦手下入了正兵籍的也就只有这些人,按萧亦对历史的了解。

    今年辽东应该会有一场大战事,几月记不太清了,自然是越早准备越好,春耕还没结束萧亦就在考虑扩军的事。

    如果自己所料不错,到时朝廷应会命宣府三镇入卫支援辽东,宣府三镇入卫,这在明末也是时有发生。

    尤其是宣府两镇,几乎是每隔两月就要入卫支援辽东,多是以被打的落花流水告终,等到后金大举来犯时,大同的官军也要支援。

    自己现已升为游击,也就是说有了率‘正兵’入卫的资格,想到这里。

    萧亦眯缝起了眼睛,拳头猛的砸到桌上,发出‘砰’的一声,桌椅吱呀的摇晃不止,最终居然被萧亦一拳打散了架。

    “转眼间已过去了一年半,这次自己定然不能再像去年一样无为,是时候和鞑子交交手了,即使不能击败,也要打掉这些狗鞑子两颗牙!”

    不过鞑子不同于流寇与蒙古人,需要细细斟酌,按萧亦的看法,自己手下真能能称为精兵的也就只有这八百余的铁甲战兵。

    带着这点人去对抗后金鞑子的铁骑,这还远远不够,只能是去找死,现扩招重新训练也已经来不及。

    幸好,振威营军士也是常年剿匪与操练,萧亦已是决定,这缺额的一千多人就从振威营中选优充入。

    改组后再以老带新,可以省去很多步骤,直接进行最终的军阵操练,也将大大缩短进程。

    再装配以铁甲虎枪,如此一来,千余精兵可成!

    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