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27章

大明1629-第127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时任蔚州城操守白崇安去往桃花堡,防守官萧亦率堡内一干文武官吏在西‘镇宁门’外恭迎了白崇安一行。

    这郑中和董英华是自信满满,他们两人昨日商谈许久,果然在今日就将接待之事办的井井有条,现在桃花堡虽然仍是贫穷,但比起之前却富裕不少,一众的鼓手、旗手等都是准备妥当。

    虽然没有萧亦注重的大军列队迎接,但礼节上却丝毫叫人挑不出毛病来。

    这也是文官和武将侧重点不同,若是萧亦安排,萧亦注重武勇,则会安排将士列队相迎,这样做虽然叫人热血沸腾,但对于同行的文官来说则不是很满意。

    但若是让郑中和董英华来安排,则是侧重礼仪方面,同行的文官见到后都是连连点头,这时他们看桃花堡也少了些不快,多了些顺眼。

    而对于白崇安等人来说,这一路上所见包括墩卫值守战士、各处建造的匠户百姓、田地间不断劳作的农户等,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这迎接礼仪与否也不是他们所侧重关注的方面了。

    此次迎接后,白崇安一干的州城文武官吏都很满意,不少人心中甚至都有些惊叹。

    武官那边萧亦见到了熟悉的李二牛和徐峰两人,朝两人微微寒暄,而文官那侧萧亦留意到了两个人。

    这两个人一人一身六品青色官服,上画着鹭鸶补子,一溜不长不短的胡须粘在下巴上,给人一种酸儒感觉的,便是从六品同知郑文举了。

    他身侧的令吏周有成同样是一身青衣官服,两人在含笑说着什么,不断的对四周指指点点,萧亦不愿与这些文官说话,朝郑中看了一眼。

    郑中老成,见到萧亦眼神便知道萧亦的意思,当即带着镇抚董英华朝那些文官迎了上去,也是笑着搭话。

    白崇安到桃花堡门前立刻便是笑吟吟的下马,随着下马的人还有徐峰、李二牛和一班的家丁护卫。

    白崇安对萧亦丝毫没有最初见萧亦的官架子,刚到门前便下马上前。

    当萧亦向他介绍堡内各人时,白崇安对那些文官只是微笑,而对于萧亦身侧的史路、黄阳、石刚、王大勇、刘通几人都露出笑容,赞叹有加。

    萧亦不动声色的将白崇安一行人迎进堡内,白崇安一行人进来后,见到堡内十分洁净,几乎可用一尘不染来形容,而街道上竟见不到一个流民或是乞丐,房屋外每每有三五成群的老人老妇聚在一起闲聊。

    不说白崇安等人吃惊,就是来过一次的徐峰和李二牛大眼瞪的都要分离开来,这还是三月前的那个桃花堡吗?

    桃花堡虽然第一眼看去没有州城热闹,街上的小摊和店铺也没有州城丰富,但人人都是欢声笑语,没从一人身上看见挨饿的影子。

    白崇安还看到街巷之中不少地方都有着砖石深井,想到来的时候便见到路上有不少井,也有许多的水车,当时自己还为此感慨一番。

    这时他说道:“堡内外大为打井、修建水车,恐怕要耗费不少钱粮吧?”

    不等萧亦回话,郑文举就在一旁插了一句:“听闻萧大人还曾为军户发放饷银,不知这些钱粮从哪里来?”

    萧亦听出郑文举话语中的讥讽之意,看都没看他,自顾自的对白崇安说道:“下官任桃花堡屯官和长宁镇管队时曾在境内剿匪,蒙操守大人抬爱,又任职桃花堡,肃清境内贼匪,前些时日随曹总兵援剿,歼灭王子猛,银钱由此而来。”

    忽然一旁的李二牛笑着说道:“是极,卑职曾听过一曲歌谣,卑职记性不大好,只粗略记得几句,有道是‘逢灾受难不必怕,萧公治下安乐平,贼匪可恨如虎狼,见了永安军四处逃……’。”

    萧亦是真不知道竟然还有这种歌谣,他真没想到自己在东路的名声居然传了这么远,他心中感动异常,但面上却是一副受惊的样子,连连摆手。

    “这是父老乡亲们抬爱了,下官还不曾听说过这歌谣,有很多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萧亦只是想让百姓能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也就够了。”

    这时徐峰也笑道:“卑职也曾有所耳闻。”

    白崇安心中听到惊奇不小,萧亦勇猛敢战,每有战功且政绩卓著,像这样的人才多少年才能出这一个,如今到了自己手下,定然是要将他牢牢握在手中,自己也好青云直上。

    他笑了起来,拍了拍萧亦肩膀,说道:“萧亦啊,你最初真的仅仅只是个新建屯堡的屯官?”

    萧亦点头,说道:“蒙大人抬爱才得如今的防守官之职,卑职定忠于职守,以报效大人提拔之恩。”

    萧亦的话给白崇安极大的尊敬,这也让他在那些文官面前面子十足,一行人不断寒暄,来到千户官厅前。

    萧亦道:“大人远来辛苦,下官已在府内备下酒宴,为诸位接风洗尘!”

    一行人簇拥着白崇安进了正堂,这时正堂早已是有酒有菜,仆人婢女侍立两旁,各人纷纷入座,酒过半巡后。

    白崇安问道:“萧亦,听闻你日前在杨武峪打捷?”

    这一问,才算是到了此来的正题,堂内顿时为之一静,所有人都看着萧亦。

    只见萧亦微微一笑,说道:“将士奋勇死战,才能斩杀王子猛,斩一千八百零二级也是全体将士之功。”

    郑文举和周有成对视一眼,没想到这萧亦剿灭王子猛斩级近两千的事是真的,这可不是一个小胜了,足以传到崇祯皇帝的耳中,萧亦再次升官已只是时间问题。

    这时诸人是有喜有忧,喜的自然是白崇安一派,萧亦大功,白崇安自然有察人之功,随之自己等人都会有所褒奖。

    徐峰和李二牛都是震惊不已,原本各人以为这只是传闻,萧亦竟然真的用那六百人剿灭了两千多的农民军!

    忧的是那些文官,他们来时多是对萧亦不加理睬,而萧亦虽然明面上仍是和颜悦色,但却能显出一些不同。

    白崇安闻言心下终于大定,他大笑道好。

    ……

    随后朝萧亦等人敬酒的人是络绎不绝,萧亦也在连连赔笑,但仍然是忙不过来。

    也有人眼见萧亦身侧人多,便将注意打到了萧亦身侧的史路几人身上,依他们来看,萧亦对其如此亲近,这五人定是萧亦心腹家丁。

    石刚外表粗狂,便成为诸多小官吏讨好的对象,他们都去对石刚敬酒,想让石刚多多美言,但却被石刚言辞拒绝。

    这些人多是窘迫不已,拿着酒杯不知所措,多亏了王大勇上前解围,其佯装醉酒,一一将这些人敬酒如数喝下,这些人饱含感激的看了一眼王大勇,寒暄几句回到位子上。(。)

第二百二十二章:满堂忠烈!() 


    宴会进行的很顺利,起码明面上来看,白崇安等文武官吏都是十分满意,随后白崇安又去巡视了下属的永安堡、长宁镇等地。

    永安堡早已不是萧亦刚离开时的样子了,萧亦后指派继任的黄阳和现任屯官刘世仁都严谨按照萧亦的各项指令。

    长久以来永安堡境内安乐平安,但永安堡内却并不平静。

    一场巨大的建设工程从萧亦卸任之初便开始实行,直到了现在才完成了一半,萧亦曾为永安堡设想过一个宏伟的蓝图。

    现在还未完成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钱粮原因,萧亦钱粮来源多是剿匪获得,前一阵子平淡许久,而田亩还未收获,也就没有多余的银子购买原料,请人劳作的饭食也无从着落就停工许久,如今得胜归来,萧亦准备再次开始建造。

    永安堡最初建有两门,西‘平贼门’,东‘驱虏门’,寓意自不必再提。

    萧亦刚离开时永安堡仅有七米左右高的城墙,其余的楼台通道等是一概没有。

    这次到了永安堡,就连萧亦都惊讶于永安堡的变化,先说城墙,仅城墙便加固到了十几米高,城墙的四角都建有一座四方垛,这是马面,为的便是更好的保卫城池。

    城墙上每隔几米便建有一座墩台,里面可以让弓箭手或火铳手射击,这也是萧亦临走所没有的。

    进了城内,由于永安堡是新建,拔地而起的堡内一切房屋均为石砌,鳞次栉比的在永安堡内,街道也是泾渭分明,处最初建堡的那条主干街外又新建了两条大街,数条小路。

    两门外各自建有一个不小的瓮城,除此之外,永安堡也建立起了马场、军营、校场、靶场等,与所治桃花堡相比并无大差别。

    如果让萧亦来说,永安堡比起桃花堡要好些,这里是自己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今后将会一直是自己的大后方与寄托。

    堡内最引人注意的是三个地方,一个是萧亦当时居住的地方,现在则改成了管屯官官厅。

    说起屯官的官厅,其他屯堡很少有屯官官厅,桃花堡不只有,而且还是方圆百里各堡最大最气派的一个,相比管队的百户官厅也是不逞多让。

    第二个是萧亦治下第一口砖石深井,被人们称作‘总旗井’,听闻百姓们来此打水之前都要对着井水拜一拜。

    那最后一个,便是永安军的祠堂了。

    这里也经常有人来祭拜,祠堂外总有着两名顶盔贯甲的永安军长枪手持枪而立,祠堂两侧贴着的仍是最初建造完成时,萧亦挥笔而就所成。

    “安英灵,驱鞑平贼死沙场。”

    “中华兴,永安铁军立于天。”

    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百姓们听到萧亦回到永安堡,连忙放下手中的农活,跑来迎接和围观。

    白崇安不知道百姓的心思,看到百姓们如此热烈的氛围还以为是迎接自己,当下也是欣喜不已。

    这时他站在祠堂前看着这副对联,白崇安随口问道:“萧亦,这对联可是你所做?”

    为成想萧亦点头道是,紧接着李二牛赞叹道:“没想萧兄弟剿贼是把好手,这文采也是非同一般!”

    不提那些文官的惊讶之情,徐峰与其后的一些大小官吏都是不断点头。

    白崇安看了一眼萧亦,问道:“本官可否进入一观?”

    萧亦不动声色,说道:“操守大人能来到永安堡祠堂参观,是全体永安军将士的荣幸,大人,请!”

    紧接着萧亦一个手势,白崇安满意的点头大步而入,其后人等均是随着鱼贯而入。

    祠堂中并没什么花哨的修饰,满目所见皆是战死将士的灵牌,这些灵牌上都挂着生前萧亦给他们发下的军牌。

    这时任永安堡屯官的刘世仁缓缓解释道:“祠堂共三百一十八位令牌,从崇祯三年一月开始,上阵战死的将士灵位就被摆放在这祠堂内……”

    随着刘世仁的话,白崇安等人一一上前看去。

    范让,时永安堡十二小队第三队长枪手,崇祯三年一月二十一日,抽马手袭击永安堡,保卫永安堡战死。

    前面的都是最初抽马手战斗时阵亡的,这是抵抗马贼,后面的一些却让白崇安等人吃惊不小,居然都是与鞑子作战阵亡的?

    王大虎,崇祯三年二月随萧亦在保卫京师的战斗中被鞑子杀死。

    李成,时永安堡十二小队第五队刀牌手,崇祯三年随萧亦小五台山激战劫掠至此的后金蒙古骑兵数十骑,战死。

    ……

    就连白崇安都感觉到了肃然起敬,看到面前这些牌位,他也感觉有些发闷,这时他制止了刘世仁,几步走出祠堂。

    到了外面深吸一口气,感觉舒服许多,这时他叹道:“永安军竟如此多英烈之士,若是各堡防守都能如永安军这般,何愁流寇不平啊!”

    李二牛和徐峰走出祠堂后也是有些恍惚,叹息不已:“真是满堂忠烈!”

    他们却发现萧亦不见,回头一看。

    萧亦和随行的黄阳、史路等一众的桃花堡将官这时却在祠堂内朝着那些灵位恭敬的一拜再拜,他们紧绷着的身子,动作一板一眼的,让人一眼看去便看得出来是一片赤诚。

    他们这才发现,外面的百姓不知何时都在地上跪拜一片。

    后萧亦陪同白崇安一行人关看了总旗井,又去长宁镇,从长宁镇出来后白崇安就没了再巡查其他屯堡的心思,便直接告辞回了州城。

    ……

    走在回州城的路上,白崇安一直神情凝重,半年前他曾让人巡查过王常亮的长宁镇和刘一鸣任防守时的桃花堡,他现在都有书案记录在府中。

    而徐峰两人也曾去过一次桃花堡,回来的消息虽然有些变化,但并不是很明显,自己也没有太在意。

    如今所见,萧亦部下近六百的将士人人强悍竟能打败两千的农民军,而萧亦治下墩卫、田地层次分明,这一次萧亦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萧亦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