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24章

大明1629-第124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两个箱子,一个里面装着的是各种奇珍异宝,珍珠玛瑙等是样样都有,那最后一个箱子竟然慢满满都是些古董字画!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这五个箱子的价值不知道要比外面那三千多两白银高了多少,尤其是那些奇珍异宝和古董字画,萧亦可没想着自己留着,这些可是今后自己送礼的上佳之选。

    这时候附庸风雅的文人人可不少,无论是地方大户,还是朝中官员,对于这些古董字画他们是再喜爱不过。

    还有那些太监,崇祯虽然除掉了魏忠贤,但是这种情况维持不了许久。

    崇祯用人多疑,手下大臣不会为他效死力,萧亦记得从今年开始,崇祯皇帝便会重新启用那些太监,他最信任的仍然是太监。

    萧亦虽然对那些太监和东林大臣毫无好感,但送礼疏通好门路还是要做的,这会让自己今后的阻力小很多。

    今日这五大箱真是让萧亦如虎添翼,明末黄金白银的比例约在一比五到一比六,如果将这些黄金悉数换成白银又将是不小的资金。

    萧亦现在有钱了,水车等这些以往只能去想想的东西都可以建造了。

    对于火器的研发也可以提上日程了,也可以开始制造铁甲虎枪为战士们更新换代了……

    萧亦摩拳擦掌只待回去大干一场。(。)

第二百零六章:得胜回堡() 


    战后是有喜有忧,此次歼灭农民军所获得的金银等,萧亦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

    最后将所有的金银都装到大箱子中一起带走,还有一些皮甲、大刀等也尽数装到一起准备带回桃花堡。

    战后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除了追击逃贼外,是要将农民军的营寨里里外外都要搜一遍,只要是萧亦觉得对自己有用的都要带走,萧亦现在是什么都缺。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流寇和永安军将士的尸体,永安军将士阵亡一百余人不可能带回境内安葬,这杨武峪地处太原府,回去至少需要几天光景,尸体早就发臭腐烂了。

    但为这里其他的军民着想,自己又不能一走了之,如此之多的尸体腐臭发烂了难保不会生成瘟疫,所以萧亦就令人在杨武峪里面挖了几个大坑将流寇的尸体尽数埋放在那里。

    至于阵亡的永安军将士先是由本甲甲长统计出来,把他们的武器和兵牌带回去给他们的家人,也好做一个精神寄托,最后再将他们埋葬在单独的一个坑里。

    经历了这场血战后,上千人横尸于此,杨武峪中的血腥之气久久不能散去,夜晚好似有数千的冤魂在哭嚎。

    第二天,修正了一整日后,各甲的将士们普遍都恢复了不少,都在精气神十足的准备着物事,而诸多的伤员就骑着缴获自农民军的马儿随着大军踏上归程。

    一日后,永安军到达了杨武峪西北处不远的純县,王子猛本打算劫掠这里。

    这里的城墙和定县一样老旧,但这里相比定县倒是人烟多了不少,也许是离卫城较近的原因。

    永安军大军开到城下时,只见两个人正懒洋洋的靠在城墙上晒着太阳,都有一杆老旧的制式长枪,但这长枪不是放在墙边立着,就是抱在怀里当拐棍用,一些稀稀落落的行人从城门下来回经过。

    这两人身上都穿着一副破烂衣袄,破烂到最基本的样子都看不出来,这便是大明的鸳鸯战袄了,那副军容军姿是不要提了,比起流寇中的老营兵都差远了,和那些流民也差不多,看来王子猛的两千多人若是打到这里,破城是必然的。

    其中一人睡得正香,忽然肩膀上传来一道大力的拍打,痛得他龇牙咧嘴,一睁开眼便脱口而出道:“哪里来的穷军户,搅了老子清梦,入门的厘金呢?”

    话刚出口他就后悔不迭,张着一双大眼看着眼前这仿佛是天边来的军队,他哆哆嗦嗦的再也说不出话,和另一人不断后退着。

    萧亦冲着他们微笑道:“劳烦禀告知县老爷,就说永安军援剿王子猛得胜经过,桃花堡防守萧亦有事商谈。”

    ……

    这一日的下午,純县的知县和主簿几人在土墙上看着远去的这一支军队,他们简直不敢想象,这些人竟然歼灭了王子猛,那可足有两千多流寇!

    知县的大手伸到他宽大的官服衣袖里,握着硬邦邦的金锭,他心情极好,缓缓对主簿说道:“记下,三月十日,王子猛率众两千攻我純县,官兵在我等的指挥若定之下奋勇抵抗,奈何贼甚众眼见城将破,百姓即将遭受涂炭,桃花堡防守官萧亦所部六百来援,城下激战半日,贼退去,永安军直追击至杨武峪,全歼王子猛所部流寇。”

    主簿点点头,道:“记下了。”

    知县满意的笑了笑,回身说道:“明日捷报呈往代州!”

    萧亦率永安军原路返回,经过定县时见到定县竟然已经空无一人,当下心情有些失落,

    他认为自己率人走后,定县军民又再遭屠戮所以无人,这时黄阳策马上前,安慰道:“萧哥不必烦扰,有些事不是都能管的,尽力便足矣!”

    萧亦点头不再想,策马离开定县,一路向北行军,两日后终于到达了平刑岭,过了这平刑岭便回到大同境内了。

    一想到终于到到家了大家都十分开心,在平刑岭修整了一日。

    永安军以极快的速度经过灵丘、石门口等地,终于在十七日的下午看到了桃花堡最外围的墩卫。

    此次外出作战打着曹文诏协从的旗号却是独自作战力获大功,足有十六日之久,这是永安军外出征战最长的一次。

    这半月以来战士们在外风餐露宿,作战奋勇争先、悍不畏死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夺得军功回到家中好封妻荫子,造福乡里,作为得胜之师,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半月以来桃花堡变化也很大,墩卫水井等都已经建造完全,外面又新开垦了不少荒田,刚踏到桃花堡境内的官道上,大家就放松了下来,他们终于是到家了。

    得胜归来的喜悦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墩卫之上正在值守的战士见到归来的大军都是对其送以严谨的注目礼,他们目送大军出征,定要目迎其归来。

    两侧不少正在耕种的百姓听到那整齐的步子声都赶紧跑出田地,争相围观。

    不久官道上便聚集了不少百姓,他们对归来的战士驱寒温暖,让战士们骄傲的挺直了身子,心中暖洋洋的,对自己先前的奋勇拼杀,他们都是一个感觉,值!

    没多久便迎着夕阳见到了桃花堡南门的城楼,城楼上、道路两侧这时满满是驻守于此的永安军战士,他们一样是挺立着身子迎接大军归来。

    而史路、郑中、董英华等人带着一班的文官小吏和将官在门前迎接,当一名永安军甲长见到远处扬起的大旗,他激动的说道:“快看,是大人他们回来了!”

    紧接着永安军的将士们三人一伙两人一组的抬着十数个大箱子回来,史路也放下心来一脸笑意,看样子这次是满满的收获。

    他迎上去本想对萧亦一揖,但萧亦却直接过来抱住了他,史路心下感动不已,也是紧紧的抱住了萧亦,随后一边与黄阳、石刚等人寒暄着进了城。

    郑中、董英华等人将萧亦簇拥着走向官厅,那些小吏是马匹不停的拍。

    一进城,道路两侧满是夹道欢迎的百姓,他们对着归来的将士们高呼不已,战士们虽然很疲惫,但是走在路上仍是尽力的挺直身子,踏着整齐的步子朝军营行去。

    萧亦没有见到黄娥,问起史路,史路讪笑着和萧亦结实一番。

    原来黄娥自萧亦走后便哭了许久,整日她做的最多的便是在南门的城墙上看着萧亦离去的方向,史路受命照顾黄娥当然不能让黄娥受风淋雨,便让何萍每日跟在黄娥的身边照顾,女人之间也好说话不是。

    今日萧亦回来的突然还没来得及和黄娥说,萧亦觉得自己亏欠这妮子的太多了,想着应该去见见黄娥了,这半月不见自己对她也是想念的紧了。(。)

第二百零七章:保甲制() 


    一直到了千户官厅的前面,萧亦在众人簇拥下步入千户官厅,而那两个婢女也早就款款等待在大堂门前,萧亦刚走到大堂时就对其款款施礼。

    随着走进大堂的是史路、黄阳等顶盔贯甲的将官,又有董英华、郑中在内的一班小吏,真是文武济济一堂。

    首先是郑中向萧亦报告这半月以来的田亩情况,半月以来,墩卫、水井不断兴建,桃花堡境内也是三十六座墩卫,而水井至少开了五千多口,几乎每亩田地便有两口水井。

    堡内众人合力半月共开垦荒地三千多亩,而近日赶来的流民更多,几乎每日都有几十上百人携家带口而来,他们有些是就近从其他屯堡赶来,但多数却是从太原府赶来。

    永安军半月以来在太原府境内剿灭牛皮盗杆十数支,扑灭作乱官兵一处,更是剿灭一支两千人的农民军,其声威在太原府民间已经不小,只是上层还未闻捷报。

    如此一来,自然有不少被永安军所救的百姓,他们听说了桃花堡的好日子后都是期盼不已,纷纷携家带口的赶来。

    虽然路上死难者甚重,但到了桃花堡境内后,那些流寇远远的见到墩卫,便都止步不前。

    所以这些日郑中手下的一班小吏整日几乎都忙于为新到的人进行入册入籍,分派田地,帮助百姓盖房等。

    萧亦率军离去,周围有些贼匪自然不安稳,永安大军开离头几日便有一伙七十多人的马贼趁虚祸乱桃花堡,萧亦和永安军大部都不在,所有人都以为官兵不会管。

    墩卫上的守军迅速发现了入境的马贼,当即传报史路。

    史路闻报后大怒,即率留守夜不收四十余人,配合诸墩卫轮换的守军,拦截马贼,两方大战于桃花堡第十二卫之下。

    永安军将士为保卫家园皆奋勇死战,史路更是一人当先激励将士,四十余夜不收杀的七十余劫掠的马贼叫苦不迭,马贼大溃,斩级三十二。

    马贼溃逃至永安堡境内,永安堡管屯官总旗刘世仁率夜不收阻截,这些马贼被尽数斩杀于境内。

    除此之外,再无不开眼的小贼小匪敢进入永安军驻守地界,直至大军得胜归来境内安平。

    郑中之后是董英华,和萧亦汇报一些无关紧要的治安方面的事情,萧亦仍是认真听完,最后便是史路和萧亦单独汇报一些事情,萧亦听的很认真,每每思索。

    这次将士们外出征战受苦不小,所以萧亦决意所有随军出征的战士休假五日,五日后继续每日操练。

    又让每甲的甲长将立功阵亡等等汇报上来,最后战功结算,此次累计战功达到升迁的战士有不少。

    统计起来足有四十余人,这些人萧亦手中都有一份名单,他们将会是日后扩军的新兵教官,他们都是合格的战士,去督训那些新兵已经完全没有问题。

    而这次作战萧亦发现的弊端也有很多,首先是三眼铳问题,今后让敌军冲到火铳手近前的事情一定不能再发生,三眼铳的威力虽然很足,近战也是优点之一。

    但萧亦觉得火铳手作为远程兵种,火铳手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火铳手就应该把远程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这样一来三眼铳的精准度和射程等方面就略显不足。

    萧亦心中酝酿已久,是时候将三眼铳换成鸟铳了,三眼铳最佳射距只有百步左右,而鸟铳则可达一百五十步,制作精良的鸟铳即便是两百步外仍较为精准,威力也不比三眼铳小。

    懂得这方面的人也有,萧亦一直对那个葛三有所留意,还记得几月前初到桃花堡陈浩和萧亦提过葛三擅用鸟铳,可以让他做刘通的副手,辅助刘通训练鸟铳手。

    而这些日子陈浩也没闲着,整日忙于新建的各处蓄场乐此不彼。

    火器较少也是萧亦认识到的弊端之一,上次作战火铳手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人数较少。

    除了阵势压制以外造成农民军的伤亡跟本就不多,如今有了这近百熟练掌握火器运用的火铳手,萧亦终于可以扩招鸟铳手了。

    盾阵方面,永安军长久以来的实战已经充分证明齐老三人倾力制作的这面半身盾足以抵挡骑兵的冲击,当然后金骑兵的远冲还需要实战考较。

    最后董英华没有离开,他等待其余人都离开,上前说出一直以来他担忧的问题,看他焦急的样子,萧亦也很好奇,示意他细细说来。

    萧亦听后也是惊讶不已,原来董英华提出的问题是治下百姓的制度问题,原本大明各地普遍设立保甲制,但现在早已被毁坏殆尽,不堪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