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15章

大明1629-第115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匪大业,卑职属下都是步军,而将军都是马队,就让将军先行,萧亦为大军四下哨探便可。”

    随后账内是议论纷纷,萧亦听到有人在说自己要逃跑了,也有人在讥讽嘲笑,曹文耀也是面目一呆,看着曹文诏。

    曹文诏不知道萧亦想的是什么,听到萧亦的话,当下也是满不在乎的一挥手,说道:“这样也好,若是萧老弟遇到大股流寇便派夜不收来我这里便好!”

    萧亦点点头,露出一副大喜的样子,说道:“多谢将军!”

    随后他毫不迟疑的大步走出账外,他听得到,自己刚刚走出营帐内中便传来大笑声。

    待将营帐的卷帘带上后,萧亦已经是满脸阴沉,双手紧握成拳缓步走回永安军营寨。

    崇祯三年七月四日,永安军与曹文诏部脱离,曹文诏仍率所部三千往神木方向去,而萧亦率永安军往西南方向而去。

    一日后,也就是七月五日的上午,永安军行进在太原府的地界上,他们人人精甲亮盔,以甲为单位整齐的行进。

    他们的脚下是布满杂草的土地,这里以前都曾是良田,但是却抛荒至此,由于地主富户军官们将土地都收到自己手下,而百姓们无地可耕,又税收严重,他们饥无可食便都成了流民,朝廷无力管理,久而久之便都成了流寇,或是各处占山为匪或是加入农民军中。

    他们一路经过了不少屯堡和墩卫,当地守军见到萧亦几百人‘凶神恶煞’的阵势都是连盘问的勇气都没有,眼睁睁的看着这批人大摇大摆的驾着旗子从自己堡下经过大气都不敢出。

    萧亦看着将士们高兴的神情他的心中也很开心,自从离开了关宁军独走一路,虽然人数少了很多,但是将士们人人唱着歌谣,踏着整齐的步子走在路上高兴不已。

    哪里有一个外出剿匪的该有的紧张样子,人人都是满不在乎,外出剿匪,对手又是一帮子流民,估计且还不如之前遇到的马贼,有什么可怕的。

    不过王大勇还是远远的将夜不收散布出去,以免遭受埋伏,他也十分关注这一路上的地形地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些都是跟萧亦学的,萧亦不置可否。

    大军已经到代州地界,这里军属镇武卫管辖,民属太原府管辖,而不是和大同一样,境内军民皆属大同府统管。

    地形上,这里是一片平原,关宁军自代州大路官道行军,那萧亦就从代州以南几十里小路行军。

    这里应该还并无农民军到达,而又只有一些村镇,大军经过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交战。

    太原府以往曾是军民富庶,人烟丰富,商贾云集,但眼下所见,这些皆已成为历史,现在的太原府是军备松弛,由于多年用兵,此地与陕西一样,郡县守备甚少。

    一路上难得见到几个行人,即便是偶尔路过几个小村镇,看到的也都是些穷酸百姓,他们全部都是面带菜色。

    更加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路上还不断的有尸体,细细看去尽皆小腹缩起、瘦骨嶙峋、眼窝深陷,明显都是饥饿而死。

    到了一处名为土村堡的地方,这里作为一个朝廷屯堡,应该是有朝廷管屯官带着五十二名官军驻守于此的。

    但是萧亦等人却没有见到一个官兵,低矮的黄色小土墙甚至还坍塌了不少地方,一副萧条破败的样子,各人面面相抵。

    忽的从堡内走出一帮子扶老携幼的流民,他们挑着简单的物事,各自穿着破衣烂衫背着一副小背包,满怀希望的朝北方走去。

    王大勇接到萧亦的示意,随即命令几个夜不收上前询问,却不知这些流民见到萧亦这一帮人差点吓的魂不附体。

    在他们眼里,这些人有刀有枪又是一色的兵强马壮,那定然是拦路打劫的土匪无疑,当下就吓的跪倒在地上哭嚎着。

    两个上前的夜不收连忙停马,他们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将无可奈何的目光向萧亦投射过来。

    萧亦看到后示意其他人不要动,带着黄阳、石刚、王大勇和刘通四人上前,萧亦温言相告,那些流民个个惊讶不已。

    听这些大爷的口音不似本地人,萧亦离得近了这才看到他后面官军的旗帜,当下就变得更加惊惧起来,个个眼神中充满恐惧,步步后退着。

    萧亦不禁皱紧眉头,是自己失算了,这些流民知道自己是官军反倒更加害怕了,随即示意身后兵士偃旗息鼓。

    他上前温言慰问,流民们互相看了几眼,感受到萧亦他们虽然是外表凶神恶煞的,但却都是神情和蔼,这位官老爷还说若是如实相告甚至还会给自己些许米面?

    当下个个睁大了眼睛,许以米面?!

    这时一个老者颤颤巍巍的走上前来。(。)

第一百九十三章:触目惊心() 


    他说道:“小的等自定县逃难而来。”

    谈及此他仿佛想起了什么,和身后几个衣衫破烂的青壮、妇人孩子都有些悲伤。

    他继续说着:“本来小的家中有几亩田地,按理说今年风调雨顺应该是个收获年,但却不知缘何,这一整年是滴雨未下,这缺少物事、耕牛等多用人拉拉也就过去了,但是干旱如此,朝廷却还加重赋税,我们实在是交不齐啊……”

    萧亦听后嗟叹不已,这位老人所言出的与顾炎武所写出的明末状况一样,即便是风调雨顺一亩产值也就六七两,但是要缴纳的各项赋税却超过十两,即便是家里有地的百姓都过活不下去,就更别说那些无地的百姓了。

    又有旱灾、旱灾后继而是延绵全省的蝗灾,朝廷又赋税极重,怪不得。

    萧亦看着这些百姓心下十分不忍,据他所知,几年后还要有一场大旱,这次大旱将会一直持续若干年直到明朝灭亡,还可能伴有鼠疫等瘟疫席卷山陕各省,那更加是饥民成灾,饿殍遍野,到了那时他们可怎么办?

    黄阳叹了口气,蹲下来扶着老人,轻声问道:“老人家,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

    老人身后一名青壮说道:“听闻大同东路桃花堡防守官萧大人仁义,人人有地种,有饱饭吃,希望能到那里讨个活路。”

    老者哭道:“恐怕到不了那里我们便要饿死在路上,这些日我们都采蓬草而食,蓬草尽又剥树皮而食,树皮吃尽了,昨日实在饥饿难忍便有人挖掘石块而食,那石块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今日便都腹坠而死啊!”

    后面一个中年人恨恨的说道:“官服富户不肯放粮,我这几日便见到不少人相聚为盗,但我等虽未曾读过圣贤书,但却也知晓从贼乃是令祖辈蒙羞之事,宁死却不肯相与。”

    身后的流民皆是哭喊着说出自家的事情,黄阳等人听后皆是叹息不已,这等灾难何时能有个尽头?

    他们现在都挺庆幸自己结识了萧亦的,不然他们这会恐怕都将是流民中的一员。

    萧亦重重叹气背过身去,他再也不敢去看那些百姓期期艾艾的表情和他们瘦骨嶙峋的身子,他刚刚转过身去,黄阳在那边温言说道:“老丈你们放心,桃花堡萧防守宅心仁厚,永安军将境内贼寇都剿灭了,到了那里你们就能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

    随后黄阳示意一名督战队的兵士分给老丈他们每人几升米,这些流民皆是千恩万谢叩拜不止,欢天喜地的往北去了。

    “走了吗?”萧亦询问的声音传来,黄阳叹了口气,说道:“都走了。”

    看着那些流民远去,永安军各人都是感慨万千,在桃花堡虽然日子还有些苦,但是起码人人都能吃饱饭,有地耕,境内更无任何贼匪,相比起这里桃花堡真算是天堂了。

    他们跟着萧亦好日子过惯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最初过的那些苦日子,看到这些人他们的心都被深深的触动了。

    萧亦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居然传出了这么远,看来是穷苦流民一传十,十传百所致,这消息传播如此之快恐怕也就说明了百姓们心中所想,这更加坚定了萧亦心中想法。

    石刚大眼四处转着,突然说道:“先前听闻这太原府富足安康,然一路所见百姓却如此贫苦,这些都是当地官员治理不当所致,依俺看吶,只有太原府归萧哥治下,百姓才能真正富足安康!”

    刘通笑着说道:“老石所言极是,卑职也是这么想。”

    王大勇笑了拍了拍石刚肩膀,说道:“老石今日这一番话让俺对你刮目相看!”石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随之诸人纷纷附和,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光亮。

    现萧亦部下都已经有了些傲气,毕竟永安军自成军以来剿匪还未曾一败,虽然剿灭的都是些贼匪流寇,但是在大同东路萧亦已经算得上是兵强马壮,大家都认为萧亦不应该局限于区区桃花堡,应该将永安军的旗帜插到更多地方,让更多的穷苦百姓过上和桃花堡百姓一样的日子。

    这还是次要原因,那些辽东来的老兵每个人心中自然都希望萧亦官越做越高,接管的地盘也就越来越大,他们这些老弟兄自然也就随之水涨船高。

    即便是那些训练了几个月还未曾上阵的新兵蛋子或是上了几次战场的老兵,他们都已经将自己当成永安军的一份子,萧亦不作战就难立功,他们这些后进来的人就更难在永安军出头。

    诸人正在议论时,忽的远处马蹄声大作,诸人远远看去两人驾着马赶来,这两人皆是王大勇下属夜不收,人人都是久经阵战装备精良,经过队列时,他们凌厉的目光从各人身上扫过。

    两人下马上前和王大勇说了几句话,王大勇让他们继续哨探,又和萧亦耳语了几句。

    萧亦随即拿出一张地图说道:“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前面正巧有个小县城,我们到了那修整一晚。”

    大家纷纷列好阵型,即便是在野外他们的行军队列依然是步伐整齐。

    不多时,永安军兵士来到了定县外不远处的一片树林中,树林内有小溪流,可供给众人稍作歇息和夜不收马匹饮水。

    这一路经过不少村堡,自然也有村民为自保建立的寨子,但多是残垣断壁,风沙满地,人烟同样稀少。

    直到这里才能看到些许人烟,萧亦看到,这周边田亩不少,但却多是干涸荒芜,顺着大风田地上尽是黄色的沙土。

    随着萧亦一声令下,众人散开歇息,军士们或是拿出备好的干粮拿出来吃,也有人从怀中取出家中小媳妇做的饼子就着溪水啃吃起来,或是如释重负,三五成群的躺靠在一颗大树周围惬意的休息。

    夜不收军士就将骡马牵引到稍远的水边让其饮水,由于平日勤加操练,各人这时虽然有些疲惫,但却不是十分劳累。

    王大勇、石刚、与刘通三人就在溪水边吃着干粮,看着那些啃饼子的兵士,几人眼中不无羡慕,王大勇打趣几句,石刚和刘通就大笑起来。

    突然石刚面目一顿,凝神细听,刘通皱眉问道:“什么事?有流寇来了?”

    王大勇摆摆手,起身说道:“我怎么听到有小孩子的声音?”

    石刚这时忽然说道:“我也听到了,还是个女娃子!”

    王大勇三人站起身来顺着声音走去,他们身后的军士看见了便也分出一些人跟着三人走过去。

    走进树林深处,石刚倒吸一口冷气,这树林里面居然坑坑洼洼到处是大坑,肮脏奇臭无比。

    主要的不是这个,是这坑边横七竖八的到处都是尸体,初步估计起码要有二十几人。

    这些尸体个个瘦骨嶙峋哪还有个人的样子,大家都是张大了嘴,看的触目惊心简直难以想象。

    石刚大叫一声好似发现了什么,不顾诸人拉拽就冲进坑内,一边跑一边大喊着:“这里有个活的女娃子!”

    王大勇和刘通对视一眼,活的?

    赶紧带着兵士就随着石刚冲了进去。(。)

第一百九十四章:定县闹饷(上)() 


    众人只见一个约莫七八岁的样子的小女孩,她的脸上身上都是肮脏不堪,抱着瘦小的双腿蜷缩在坑的一头,只是哭着,这撕心裂肺的哭声直听得众人都有些沉闷。

    刘通颤声说道:“听闻一些人家养不起小孩子便将其溺死,就这样和死人一同扔在这里,他们怎么忍心。”

    王大勇摇头道:“说不准。”

    石刚这时已经不顾脏乱冲了进去,王大勇和刘通等人连忙跟了进去,众人七手八脚的跟了进去。

    石刚舒了一口气,还好,还有活命的机会,临近才看到,这个小女孩周围横七竖八的都是骷髅样子的尸体,怪不得哭嚎不止。

    小女孩的身上沾满了泥土和粪便的混合物脏臭不堪,看到石刚过来仍是仗着小嘴哭嚎着。

    但是石刚却毫不嫌弃,一把将其抱在怀中,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