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14章

大明1629-第114章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墩卫下则是成群结队的百姓,他们道路两侧欢送,其中既有祝贺永安军旗开得胜的叫好声,又有妇女孩子对丈夫父亲不舍的哭啼声。

    简言之,随队出征的将士都是万丈激情,因为他们渴望立功。

    而他们的妻儿父母虽然都充满自豪,但却满是不舍,谁又能知道这次谁家的男人会凯旋归来,谁又战死沙场进入永安军祠堂。

    萧亦看着旌旗飘扬的校场不断点头,他心中豪情万丈。

    这次将是永安军外出征战的开端,当然要摆明旗帜,让永安军第一次进入那些流寇的脑海中,今后更要让他们闻风丧胆,见到永安军的旗帜亮起便惊惧难安。

    “萧哥哥!”

    一道叫声将萧亦把他从自己的豪情万丈中剥离开来,他蓦然回头却见到那个早已哭泣的不成样子的人儿,呆立当场。

    自己特意没有叫醒熟睡中的黄娥,没想她还是来了,萧亦最怕这种离别,他心中对黄娥有愧。

    他强颜欢笑看着黄娥,纵身跃上马跟上了队伍。

    黄娥赶到校场门前,身侧跟着护卫他的史路众人,两人这时只能看到萧亦挺枪跃马的背影,伴随着永安军四下飘扬的旌旗和那副高扬的‘萧’字旗。

    黄娥的泪水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忽然前方那人在马上回过头来,所有人都能听到一道铿锵有力的话声。

    “娥妹,等我凯旋归来!”

    黄娥不断的点着头,忽然一个踉跄,萧亦大眼一紧,见到何萍紧着上前扶住这才放心,依依不舍的回头。

    史路看着萧亦挺枪跃马的背影,心中叹道:能让萧亦时态如此的也就只有黄娥了。

    何萍靠在史路肩上,史路搂住何萍,看着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坚定走去的永安军将士嗟嘘不已。(。)

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刑岭() 


    校场到蔚州城算不得远,关宁骑兵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到达蔚州城下,永安军虽然都是步军但也用不上多久,这时萧亦几人骑着马在最前面。

    萧亦的身侧一一是黄阳、史路、王大勇与刘通四人,几个人这时候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想半年前自己还是个被强抓的民夫。

    如今李尤死了,而自己等人官居百户又兼带管队,这次竟然领着人出去剿匪,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萧亦这时冲着王大勇微笑道:“大勇,这次剿匪回来就把丽秀接来吧,我为你做媒,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将丽秀迎娶过来了。”

    石刚跟着叫道:“是啊,要是俺早就把丽秀接来了。”

    王大勇这次却没有推脱,他眼神中充满坚毅,说道:“跟着萧哥才有我王大勇的今日,如果这次能得胜归来,我一定亲自去一趟庄子将丽秀接来!”

    萧亦笑着点头,说道:“也要把刘哥接来,咱们兄弟可是半年多没见了。”

    忽然却又是一阵叹气道:“也不知道刘哥过得怎么样,庄子有没有被鞑子发现。”

    几个人点点头,嗟叹起来。

    看着前面,那里已经出现了曹文诏的大旗,大旗正下方一座营盘如猛兽一般,正匍匐在那里,双眼所见尽是黑色的旌旗和身穿黑甲的兵士。

    萧亦快马加鞭喝令一声,身后的将士们皆是小跑着跟上,发起一阵甲叶子相交的铮然声响。

    远远的,关宁军都发现了这么一支与众不同的官军,他们议论纷纷,关宁军中也是以强者为尊,那日永安军的将士们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不是那些杂鱼官军。

    看着这一支衣甲鲜明,精甲亮盔的部队整齐开来,人数不多,只有六百多人,但是远远看去却如千人的阵势,让人丝毫不会怀疑他们的战斗力。

    曹文诏正和曹文耀与一般关宁将官营帐议事,听到消息后他一声大笑:“说萧亦他就到了,走!”

    萧亦行至营寨外,看着这处巨大的营盘,他还没到的时候便有曹文诏散发出的骑兵前来询问指引他们,这也说明了曹文诏的。

    到了营盘前,萧亦更是见到寨墙周围四下巡视的关宁军军士,忽的大门开启,从内中走出一行身穿铁甲的将官模样的人,为首那人虎目中精光四射不是曹文诏又是谁?

    “哈哈哈,萧老弟你来了!”

    萧亦上前和曹文诏一个熊抱,抱拳道:“堡内昨夜发生了一件小事,但却不能耽搁了将军剿匪大计,稍作处理便立刻带三哨军赶来。”

    他们边往营寨内走边稍作寒暄,池登也找到周宝泰,两人互相锤了一拳寒暄不已。

    到了大帐内,曹文耀询问道:“方才萧兄弟说出了件小事,可否说说是什么事情?”

    曹文诏等人皆是将目光投射过来,显然也是对此有些关注。

    萧亦摇摇头,叹口气后道:“昨夜突发悲剧,司吏和典吏被人杀死,我怀疑是上次作乱余孽所为,已经命人缉拿,相信会有结果。”

    曹文诏点点头,满不在乎的说道:“我当是什么大事,小小典吏和司吏死了便死了。”

    “萧老弟,我军中也没有步军营,你属下的人就随队居中吧。”

    一名关宁军将官笑道:“正是,居中的都是些伙夫和杂兵,你们去也属正常。”

    萧亦看过去,这人他认识,曹文诏向他介绍过,名为贾扬,乃是关宁军把总。

    他权当没听到贾扬话语中的讥讽之意,只是点点头,笑着说道:“如此,自然是最好,多些将军!”

    随后,萧亦和曹文诏、曹文耀等人商谈了行军细节,说是商谈,其实不过是他们商议,而萧亦在听,萧亦人微言轻,说的话恐怕也不会有人在意。

    ……

    当日午时,关宁军开拔出了蔚州地界赶到了灵丘,等到达灵丘城下已是夜晚。

    由于先前已经耽搁些时日,在灵丘曹文诏没有修整,而是马不停蹄的行军,大军轰隆隆的从灵丘城下经过。

    这声音惊动了灵丘的守备,他连忙从自己的府里跑出来登上城墙,看着城下经过的大军嘴巴张的老大,身旁本地的操备官军更是啧啧称奇。

    大军出了灵丘地界便直奔平刑岭关,一出了平刑岭关便是太原府地界了,太原府地界这时正有数支农民军在作乱,其中最大的一支非王子顺莫属。

    终于,连续奔行了一夜终于是见到了平刑岭关墙上竖立的大明旗帜。

    平刑岭关,正德六年始建,又于嘉靖四年、万历九年重修,平型岭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

    由于恒山和五台山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的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

    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岭关城而过,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时人甚至都有京畿之地以此为安的说法,以此也能看出此地之险要。

    平型岭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

    时任平刑岭关守备参将王寒,平型岭关守备官军八百零五人,但由于多年来的叛逃,已经不足六百人。

    永安军位于大军最中央,与一些伙夫和辎重兵走在一起,周围关宁军将士的讥笑声不断传来。

    但是萧亦、黄阳等人都没有说什么,永安军的将士就只是板着脸随队前进,步伐稳步而整齐,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萧亦看着那处高大巍峨的城关又是一阵感叹,这对于古人来说可能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对于萧亦这还是很壮观的。

    大军行到平刑岭关北门城下,只见门前铭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平刑岭’。

    关上一人看到如此阵势早已是惊惧不安,不足知道这是哪里来的部队,官军之中不可能有这样一支。

    他朝着城下大吼道:“哪里来的贼囚军,可知这里是大明平刑岭,速速离去免得官军围剿!”

    一名关宁骑兵策马而出,手中高举一块铜制令牌,一举一动中都透露着高傲,他喝道:“放肆,钦命延绥东路副总兵到此,还不速速开关!”

    关上那人一拍脑门,原来是关宁军,怪不得,当下连忙跑下城关去通知了。

    没过多九便传来一阵声响,平型岭关厚重的大门终于打开,一人连忙小跑出来。

    只见这人身着一身陈旧铁甲,头戴着的是一副制式铁盔,一脸焦急的便是此地守备参将王寒了,他带着一班的守备官军赶出来迎接,只有身后的几名家丁还算齐整。

    他连连赔礼道:“不知曹总兵到此,下属话语间多有不敬还望不予责罚。”

    曹文诏只是皱眉点头,随后一马当先入关,身后紧跟着的是曹文耀与众多关宁将官,前面的官军连忙让开,在两侧惊惧的看着这支部队。

    “我大军于此修整一日,备好粮食马匹马料!”曹文耀随口说道。

    但是王寒却是一脸的难色,他犹豫半晌,咬牙说道:“这…关内无存粮,也无马匹马马料啊。”

    曹文耀大眼一瞪就欲发难,曹文诏却是制止了他,曹文诏看着关内破败的景象便没了修整的心思。

    这些守备官军连盔甲器械且不全,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实在让人不敢想能有什么战斗力。

    他摆摆手只是往策马往关内行进,身后王寒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紧赶慢赶的跟了上去。

    萧亦等人跟着进入了关内,自寻了一处扎营。(。)

第一百九十二章:分道扬镳() 


    这一天夜里,原本人丁稀少的平刑岭关内这时却是人声鼎沸,关宁军营盘盘踞在关上,当地的守备官军大多都是战战兢兢的远离,只敢远远的看着这支黑甲军队。

    而萧亦的永安军被打发在了关内最偏僻的角落扎营,和那些伙夫和辎重兵在一起。

    这时萧亦的营帐内和曹文诏的营帐并无不同,都是将官济济一堂,只不过永安军这些将官还只是地位低下,也没有关宁军将官名声远播。

    “欺人太甚,大人,我们就离开他们单干吧,离了他们将士们反而能更好的训练和行军!”齐战一脸气愤的说道。

    顾琳点点头,劝道:“今日行军他们对于将士们是百般羞辱,嘲笑不止,大人!”

    “是啊大人,去和曹总兵说说吧!”

    黄阳、石刚、王大勇与刘通四人这次都没有说话,下面甲长队长皆是气愤难忍,他们自然也感觉到了关宁军对于他们的轻视之情和下属兵士的愤慨之情,他们只是双手环胸看着萧亦,等着他发话。

    萧亦也在想,上次比试虽然有小小的震慑,但是他想要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除了池登本人以外关宁军都对此附以笑谈,就连池登也只是对周宝泰刮目相看,对于其他人的看法并没有改善多少。

    他也在考虑离开曹文诏的事情,历史上曹文诏入了山西境内后起初并没有什么大功,剿灭的都是一些小流寇,直到明年才开始和王嘉胤接触,后剿灭王嘉胤立功擢升。

    曹文诏带来的是足三千的关宁骑兵,这些人虽然高傲但是战斗力萧亦却是见识过的,这初期永安军跟着他们很难能有大作为,萧亦要的只是利用曹文诏带军出境以免落人口舌,过了这平刑岭就出了大同地界。

    太原府小盗小贼杆子如云,而又有农民军数支,每每是成千上万,只有离开了关宁军永安军才有机会立功,立大功!

    当下他一摆手清了清嗓子,萧亦终于发话了,帐内顿时为之一寂,只听他沉吟说道:“大家稍安勿躁,本官这便去找曹总兵,准许永安军自去剿匪。”

    “好,早就该如此做了!”

    “大人速去速回,兄弟们都等着大人的好消息!”

    看着账内将官高兴的表情,萧亦心下自信更足,他相信永安军已经做好了准备,走出大帐大踏步朝关宁军营盘走去。

    到了门前却被守门的关宁军把总挡住,他面目仍有一丝不屑,喝道:“来者何人!”

    萧亦嘴角一翘,不卑不亢的说道:“永安军萧亦,请见曹总兵。”

    那把总看了萧亦一眼,见到其身上的甲胄和佩刀这才眼睛一亮,点点头进去通报。

    ……

    “萧老弟来此何事?”

    一进到账内就听到曹文诏那爽朗的笑声,随后便是看到周围那些指着自己窃窃私语的关宁军将官,萧亦甚至听到了一些笑声。

    当着曹文诏的面,萧亦不好发作,他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将军,卑职思来想去,唯恐耽搁了将军行军的进程,进而耽搁剿匪大业,卑职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