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三国我当家 >

第83章

我的三国我当家-第83章

小说: 我的三国我当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墉跪下请安,献帝挥手令刘墉起身。刘墉再请献帝坐定,为其诊脉,只觉脉象沉而涩,当为肝气郁结之症,观太医用方也极是对症。而效果不明显,那是由于刘协心中忿恨、惶恐无从排解所致,却与药物无关。刘墉心中忽一动,对周围的内侍道:“圣上此症乃室内空气混浊,滞积脏腹所致。烦劳各位,速将园中各式花草搬几盆进来。”

    那些宦官不疑有他,纷纷出去搬弄花草,刘协又奇又疑,一阵茫然。刘墉见献帝外并无旁人,拱手说道:“陛下所患乃是心病,故迁延难愈。”献帝惶惶不安,颤声问道:“丞相可是要害朕性命。”

    刘墉重新跪倒再拜道:“圣上,在下刘墉,前年曾随左将军刘备觐见,圣上可有印象?”

    刘协经刘墉提醒,稍有些印象,仍战战兢兢地道:“公子如今可是丞相之人?”

    刘墉心中一叹,正色道:“臣不是曹公之人,臣是陛下之臣。”见献帝仍是将信将疑,刘墉道:“陛下,如今朝中除了国丈伏完,还有何人可以信赖?刘墉又何必欺瞒皇上。”

    献帝大惊失色道:“你如何得知?”

    刘墉见内侍便要进来,知道里面大多是曹操安排的眼线,便低声道:“陛下,恕臣不能多言。以后臣若有书简,陛下可近火观看。”献帝似懂非懂,有心细问,那些宦官已搬花进来,只得住口不言。刘墉指挥内侍将花木摆放停当,俯身向献帝行礼拜别,又去回报曹操。

    “圣上乃肝气郁结之症。”刘墉禀道,“除施以药物外,调理情志以疏导肝气极为关键。如此双管齐下,必能使圣上龙体早复康健。”

    曹操急切道:“崇如有何妙招尽管使出来。”刘协可是曹操号令天下、左右局势的护身符、尚方剑,绝不能允许有半点闪失。

    刘墉回道:“调理情志最有效的莫过于与人交流,散发胸中郁闷,此症自解。在下回去先梳理几款药方,再请丞相斟酌。”曹操点点头,他自然知道刘协的心病所在。

    刘墉辞别回府,第二日献方给曹操。曹操略略一观,便要让亲随送进宫去。程昱止道:“丞相,刘墉非心腹之人。不如让医者观后再说,如何?”

    曹操笑道:“仲德太过小心。若刘墉有不轨之举焉敢先将方送与本相观览。”话虽如此,曹操仍招了一名太医察看。那太医细细看了半晌,摇头晃脑,啧啧称赞,“疏肝理气,不重药物,而重调理。此策高明,高明啊!”。

    曹操皱眉道:“此方可有问题?”那人不明所以,问道:“丞相可是问此方可有效果么?好方,好方啊!”

    曹操又好气又好笑,郭嘉问道:“这字里行间中可有什么隐语、暗语之类?”

    那人张口结舌,愕然道:“郭先生这是何意,不是药方还能是什么?”

    曹操忍俊不禁,笑道:“如此看来,我们也太过小心了。”唤过亲随吩咐将方送进宫去。

    献帝前日听刘墉所言后终是半信半疑,得到曹操送来的药方后,装作很随意地放置在书案上,只等夜深人静时,才让伏皇后掌灯观看。二人细观良久,也没发现有何端倪。伏皇后问道:“皇上,那刘墉可另有什么交代么?”献帝当日提心吊胆,又疑心刘墉,并没太在意,此时皇后提醒,似有一说,忙凝神细想,忽恍然道:“刘墉言道要近火观之。”伏皇后忙拿着药方靠近烛火查看,好一会儿却仍未见异常。

    “难道并没有什么?”献帝寻思道,伏皇后道:“我再靠近些。”献帝提醒道:“小心,可别烧着了。”伏皇后笑道:“陛下放心”。

    伏皇后将纸放到离烛火极近的地方,两手都感到极其烫手。伏后的小手本就娇嫩,只一会儿,便觉承受不了,恼怒道:“怕是那刘墉消遣陛下来着,奴家不烤了。”话音未落,献帝惊奇道:“皇后小心,有字了。”

    伏皇后取下来一看,果见那药方字里行间中霍然多了几行字。献帝长吁道:“那刘墉果然没骗朕。原来这字不仅要近火烤,还须有一定时辰方可显现出来。”伏皇后点点头,捏着那纸的四角贴近烛火,渐渐地所有的字都显露了出来。

    原来刘墉以葱汁为墨,写在药方之间,等干后,便字迹全无。而要看时,近火炙烤,葱汁炭化则变为黑色,字又显现出来。信中刘墉道,自己虽来自西域,却是大汉苗裔,将统一天下、复兴汉室为己任。又将自己和刘备、关羽的关系,今后的打算,怎么联络等等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伏皇后疑道:“这刘墉会不会是曹操派来诓陛下的?”

    献帝摇摇头道:“不会。正如刘墉所说,朕如何还值得人骗的?还有一点,这刘墉似乎知道皇后写书给国丈之事。”献帝本来绝顶聪明,只不过这些年连受董卓、曹操欺辱,惶惶不可终日。刘墉这封信,无疑是一支强心剂,让刘协早已消失殆尽的信心恢复了一点。

    伏皇后顿时吓得面无血色,全身发抖。献帝安慰道:“从这个便可知刘墉并非曹操之人。”伏皇后点点头,又道:“可是四周都是曹贼的耳目,圣上怎能与刘墉畅谈?”献帝答道:“刘墉道,他自有法子。看来,朕是要好好会会这个刘墉了。”(。)

第一百零三章 献帝学医() 
次日,刘协果依刘墉所献之策传话给曹操,说对刘墉调理的法子甚是好奇,只是里面推拿、吐纳之法语焉不详,要刘墉进宫详加解释,又怕曹操生疑,便道再要一名博学之士开解心中疑虑。曹操果不疑心,只是担心官渡战事,不敢派自己的谋士入宫。刘墉早已知曹操心中所忧,便建议由蔡文姬入宫。曹操点头赞同,令蔡琰与刘墉面见献帝,以后随时奉诏。

    刘墉、蔡文姬以大礼参拜。献帝见两人执礼甚躬,心中大喜,口呼免礼并赐座。献帝虽贵为皇上,然而真正敬畏他的没几个人,曹操并其手下进入宫闱如入无人之境,更谈不上什么参拜之礼。献帝也曾有一腔热血、一身豪气,然而每日皆囿于宫内狭小之地,左右内侍、宫女中又多有曹操安插的耳目,所思所想,所行所做,几无秘密可言;想要和朝中老臣商议,然而这些人不是被罢官便是已遭屠戮,把持朝政的不是曹操的亲属便是他的门人,何况国家大事又悉出丞相府,根本不需要听献帝的意见,因而此时献帝的豪情壮志早已消磨殆尽,每日只是混日子罢了。

    刘墉见献帝浑不似昨日般颓丧,双目有神,精神焕发,想来是看过自己所书,心中畅快所致,也代他高兴。献帝问道:“刘墉,这位姑娘是何人?”

    刘墉答道:“这位姑娘名叫蔡琰,乃是左中郎将蔡邕家的小姐。”献帝讶然道:“以前董卓曾称蔡伯喈家小姐文思敏捷,博古通今,没想到今日得见。”蔡琰又再拜行礼。

    刘墉道:“圣上肝气不畅。除施以药物外,调理至为关键。小臣斗胆请文姬姑娘给陛下说一段有趣的故事。以助圣上调理营气,活气疏肝。”

    “那便请文姬姑娘为朕讲上一段。”

    蔡文姬低头回道:“蔡琰遵命!”暗暗撇嘴。心道这个刘墉,真是可恶,竟当着皇上的面叫,如今我是不得不改名了。蔡文姬早有准备,她熟读各类典籍,山海经、淮南子中便有大量神鬼传说,以后又从刘墉处听了诸如西游记、搜神记、聊斋志异等狐鬼花妖怪谭,所知更多,便挑了一个“哪吒闹海”讲了起来。蔡文姬表情丰富。语言夸张,描摹人物惟妙惟肖,献帝原以为这只是刘墉之计,一听之下,竟有欲罢不能之势,而周边的内侍、宫女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好一会儿,蔡文姬讲完,众人还沉浸在故事中,现场一片寂静。片刻,人们才反应过来,齐齐击掌叫好。刘墉以目示献帝,献帝会意。说道:“刘墉此法果有奇效,朕觉得神清气爽。刘墉你再给朕号下脉。”又对宫女道:“去请皇后。”又对蔡文姬道:“文姬姑娘,皇后也喜听此类故事。便请姑娘暂居别室,朕也可一边诊脉一边听姑娘讲述。”

    少顷。伏后驾到,蔡文姬行礼毕。便开始讲了起来。献帝见一旁侍候的宦官、宫女坐立不安,神不守舍的样子,暗暗好笑,佯装随意地道:“朕这里无事,你们想听便都去吧。”这些内侍、宫女一听如蒙大赦,齐声应诺,一溜烟便聚在蔡文姬周围。

    献帝笑道:“文姬姑娘果然博学多才,朕还从没听过如此精彩的故事呢。”刘墉愕然道:“陛下也没听过么?”刘墉心里奇怪,这些故事并不生僻,内侍、宫女没读过书、见识少,听得神魂颠倒也罢了,怎么献帝也没读过、听说呢?

    献帝面有惭色,苦笑道:“朕九岁登基,连遭董卓、曹操欺压,都道朕无需上朝理政,无须读书,只要衣食无忧,身体康健即可。”刘墉一阵心酸,便道:“陛下有何打算?”

    献帝长叹道:“朕做傀儡十年,如今已无欲无求,只想偷过此生。”

    刘墉见献帝雄心不再,暗暗叹气,又道:“陛下请坐,小臣为你请脉。”

    献帝伸出手来让刘墉诊脉,又问刘墉道:“这文姬姑娘可是曹操之人?”

    刘墉点点头,又摇摇头,最后道:“文姬姑娘父亲伯喈先生与曹操亦师亦友,仅此而已。文姬又不参与朝政,想来与曹操并无多大关系,只是人心难测,小臣许多事也都瞒着她。”

    献帝笑道:“朕当初以为文姬姑娘是你妻氏,原来不是。不过朕瞧那姑娘对公子言听计从,心中定是爱煞了公子。”

    刘墉一愣,抬眼瞧见献帝眼中狡黠之色,恍然悟到,这是皇上在消遣我啊。不过,刘墉是现代人,对男女感情的了解自与古人不同,岂会不知蔡文姬的情感所在,只是自己装作不知罢了。

    刘墉见献帝脸有笑容,知他得人排解,心情畅快,便趁机劝慰道:“陛下还记得光熹元年十常侍之乱时陛下及少帝自北邙山回京么?”稍停顿,刘墉又道:“陛下一行突遇董卓大军,那董卓蛮横跋扈,少帝战战栗栗不敢言声。陛下却勒马向前,呵斥道:‘来者何人?’董卓答道:‘我乃西凉刺史董卓也。’陛下喝问道:‘你是来保驾,还是来劫驾的?’董卓答道:‘特来保驾。’陛下答道:‘你既是来保驾,现在天子就在此处,为何不快快下马见驾!’董卓大惊,慌忙下马跪拜在一旁。陛下以言语抚慰董卓,处事得体,应答如流,在场之人无不钦佩陛下的睿智和胆识。”献帝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想来也深佩当日自己的豪气。

    “兴平元年,京师大旱,市价飞涨,一斛谷值钱五十万。陛下令侍御史侯汶拿出太仓里的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仍饿殍遍野。陛下心疑侯汶侵占赈灾粮食,中饱私囊,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验得可以煮出两盆,当场戳穿侯汶贪腐之事。陛下先严惩侯汶,又让其重新分派粮食,长安城内饥民因而得到救济。陛下体恤百姓,对侯汶又责而用之,足见圣上宽仁、聪慧。”

    “建安四年,陛下咬破指尖,以血写下衣带诏,这又是何等勇气和毅力。”刘墉接着又道,“可惜机事不密,除左将军刘备和西凉太守马腾外,车骑将军董承、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越骑校尉王子服等都被曹操夷灭三族,董贵人还怀有陛下龙种。”献帝长叹一声,泪如泉涌。

    “陛下天资聪颖,心怀天下,如执掌朝政,当是一代明君。圣上便不想剪除奸贼,重振朝纲,再展我朝怏怏大国气象么?”

    献帝听得血脉偾张,一腔豪气直冲头顶,但只片刻,献帝又平复如旧,问道:“不知皇叔现在如何?”

    刘墉奏道:“皇叔本困在河北袁绍处,假托联合刘表共抗曹操,如今已脱离袁绍自立,与关羽、张飞、赵云等占据汝南、古城一带,响应者颇重,其势正盛,曹操视为心腹大患。”

    “却不知”献帝又一叹,这刘备是仅存的还算自己这边的臣子,恐怕也不长久啊。刘墉看献帝满脸落寞,知道他忧虑满朝皆是曹操党羽,纵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看来这事可急不得,只有慢慢开解。

    “从脉象上看,陛下肝郁之气已消散良多,再悉心调理,不久即可痊愈。”

    献帝点点头,忽道:“崇如可愿教朕医术?”刘墉一愣,这献帝怎么喜欢医术?突然想到野史中讲献帝退位成为山阳公后,与夫人曹节悬壶济世,救治乡民,原来果有其事。刘墉禀道:“陛下愿学,刘墉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一会儿,蔡文姬讲完,那些内侍、宫女才反应过来自己要做的任务,赶紧回来凝神偷听刘墉与献帝所谈,耳中听的却是什么望闻问切、阴阳五行;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