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我当家-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蟾纾仓鸾ソ邮懿⒏拿闪恕拔募А薄
刘墉一呆,却听蔡文姬续道:“你是怕我前去责难貂蝉么?”
刘墉更是吃惊道:“你是我肚里的蛔虫吗?怎么我想什么你都知道。”
蔡文姬啐了一口,佯怒道:“你才是蛔虫呢!”忽又轻轻一笑,眉飞色舞地道:“那你想知道我为何要去吗?”
“当然想了!你为何要去啊?”
“那你把耳朵伸过来。”
刘墉忙弯下身子,将耳朵贴了过去,只听蔡文姬轻声细语道:“就不告诉你。”蔡文姬扭过身子,轻捂樱唇,一阵“咯咯”娇笑,又是得意又是欢喜。
刘墉无可奈何,只能摇头苦笑,真是现实报啊,来得好快。
这时。蔡文姬从窗里递出一本线装书,正色道:“公子,这是丞相托我带给你的。”
刘墉见那书上工整地写着论语两字,轻轻一翻里面的内容。不由吃惊道:“这是雕版印刷的啊。”
“你知道?”没想到蔡文姬却更为吃惊。
“这是从哪里来的?”
“据说是从襄阳那边传过来的。刘大哥还在洛阳时,丞相便从襄阳那边请了几个工匠来,刊印此书了。你怎么知道雕版印刷?难道这也是你的发明?”
刘墉轻轻点点头,对蔡文姬也没必要否认,又急切地问道:“莫非丞相也知道了?”
蔡文姬摇摇头道:“我也不知。明日你亲自问丞相便是。”
“这么说。许都已经在大量印书了?”
“是啊。刘大哥想去看看?”
“嗯。我们去看一下。”
一路走一路问,两人很快便找到印书的所在。外面有两个兵丁把守,刘墉亮出相府的腰牌,带着蔡文姬进到院里。这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面有七、八个工匠,另外还有一个管事的,一个记帐的。
雕版印刷的工艺并不复杂。先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将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书的时候,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便制成了。
刘墉问那管事的。“你们这些技艺是从哪里学来的?”
见是丞相府的人,那管事的不敢怠慢,恭敬答道:“在下襄阳人,这技艺却是从富义县偷学来的。”
刘墉暗暗点点头,又问:“一块版能印多少张?每天能印多少?”
那管事见刘墉问得极是专业,更是佩服。拱手道:“一张版大概可印万张左右,至于每天的印数,因我这些工匠还不太熟练,只能印一千来张。据说富义县的工匠每天能印二千张呢。”
刘墉又点点头,再问道:“你觉得这样印好么?”
那管事见刘墉是个内行,便认真答道:“需求大的书籍,如‘四书五经’等用此法印刷极是便利,在下以为,此术必会推行全国。”刘墉深为赞同,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那遇到什么难事没有?”刘墉又问道。
“不瞒公子,制版甚是不易。公子请看”那管事指着一块雕版道,“一块版上有数十个字,每字又有若干笔画。稍有不慎,刀偏了一下,断了一处,便成了废版,只得重来,极是可惜。”
刘墉颔首道:“这的确是雕版印刷的弊端。还有么?”
那管事的又一指旁边的几间大屋道:“雕刻好的版印完后也再无用处,只能堆积在此。以后若再印还好,若不再印便可惜了。过得一年半载只能劈来烧火了。”
“为何不一直保存呢?不就占些地方吗?”
“公子有何不知。这些皆是木头所制之物,一到夏秋,有开裂之弊。而且虫蚀鼠咬,也不好保存。”
“原来如此。多谢管事,你去忙吧。”那管事一拱手,自去不提。
“原来道理是这样简单啊,这就和印章一样嘛,可以前怎么就没有人想到过呢。”蔡文姬在每一道工序前都细细地观察了一番才回来,口中一阵感慨,又对刘墉道:“刘大哥又是如何想到的?”
刘墉笑道:“你想知道?”
“是啊!”
“那你先告诉我为何要见貂蝉我就告诉你。”
“呸!休想。”
刘墉刚到府门,相府的管事早立在那儿,先向刘墉一拱手道:“刘将军。”又对蔡文姬道:“小姐,丞相吩咐,有伯喈先生旧友自长安来。请小姐即刻回府。”蔡文姬一呆,叹道:“看来只有以后再去见貂蝉姐姐了。”
次日,华佗先到后堂给几个公子诊断,蔡文姬兴奋地向曹操说起昨日看到的印书之法。
“哦。崇如来给本相说说它是如何印的?”
刘墉一呆。偷眼看向蔡文姬,只见她暗暗向自己摆了摆手,示意没有告诉过曹操,便定了定神施礼道:“丞相,此事你该问印工才是。怎么想到问刘墉了?”
曹操哈哈大笑道:“崇如啊崇如,你当孤当真不知吗?你的所作所为,老夫可是特意派人前往调查过的,瓷器、酿酒、雕版哪一样不与你有关。”
刘墉瞠目结舌,看着曹操一脸的得意,知道是瞒不下去了,只得道:“丞相,刘墉为人低调,并非刻意欺瞒。”
曹操笑道:“崇如,为人不可太过张狂。亦不能太过拘谨。若毛遂与你一样,不自荐其能,怎能打动平原君而出使楚国,又如何能说服楚王解邯郸之围呢?”
刘墉拱手道:“多谢丞相教诲,刘墉记下了。”
曹操又笑道:“据说富义本是一偏僻小县,短短两年竟与江夏相当,崇如可是居功至伟。本相已上书圣上,升富义县为雒原郡,任崇如为太守、虞翻为郡丞。”
刘墉大吃一惊,曹操这是在用高官招抚我啊。脸上却装着欣喜的神色道:“多谢丞相。”
曹操笑道:“先莫谢,这雕版你是如何想到的还未告诉老夫呢?”
刘墉将其中的原理一一讲明,曹操边听边点头。这时荀彧在旁道:“丞相,而今我军正与袁绍对峙。既然雕版印刷如此快捷便利,不如将丞相作注的孙子兵法和新著的兵书一并刊印,分发各部以做行军指南如何?”其他谋臣纷纷赞同。
曹操听到此言心中也是一阵得意,笑道:“就依诸公所言,只是此书刚成,应取何名为好?”刘墉此时仍恍然如在梦中。只觉有人轻拉自己的衣袖,扭头一看,却是蔡文姬,只听她低声气闷地道:“想不到刘大哥竟有这么多本事瞒着小妹,我可是都得知道,不要再藏着不说了。”
刘墉只得苦笑点头,就听程昱道:“此书是丞相酌古准今,呕心沥血,仿孙子十三篇而作,依我之见,不如叫孟德新书如何?”
“孟德新书,好,这名字好!”众人皆同声附和。
“可惜时间紧迫,城中刻工又少,短期如何能雕刻刊印?”荀攸担心道。
听到孟德新书这名字刘墉心中一震,这孟德新书是曹操总结半生军事生涯、在前人基础上提炼并创新的成果,共十四篇,其中十三篇是兵法韬略,而最后一篇是政略。据唐代的唐李问对的评价,这本书可是开创了中国战争军事理论的一个新高峰。可惜最后却失传了,当然也不是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张松讥讽此书是曹操偷前人的成果写就,曹操愤懑之下焚毁掉的。
刘墉脑中冒出四个字,“活字印刷”。原理其实也不复杂,可是时间紧迫,无论是制木活字还是泥活字都来不及啊,怎么办呢?刘墉脑子飞转,突然想起一事,不禁“啊”的一声轻轻叫了出来。
“崇如想到何事?”曹操问道。
刘墉躬身答道:“丞相,在下想到一个方子,或许很快能印出来。”
曹操大喜道:“崇如能在三月内完成么?”
刘墉道:“如果有丞相的手令,在下只需二月即可。”
曹操又惊又喜:“崇如若能在二月内刊印成册,本相必重重有赏。”(。)
第九十九章 曹操说媒()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刘墉拱手辞别曹操。“我也去!”蔡文姬不待刘墉同意,跟着便出来了。刘墉只得报以一阵苦笑。
“刘大哥真能在二个月之内完成么?”蔡文姬担心不已。
刘墉迅即赶往昨日那个印书馆,将曹操的手令传给管事,要所有工匠立即放下手中之活,全力配合自己。不一会儿,从城中紧急调配来的熟练木匠、铁匠等也到了,刘墉便逐一分派任务。
铁匠烧制锻造数块比书册稍大,中间平整,四周为框的铁板备用;木匠们则将库存的雕版取出来,沿着每行每列的中间用墨弹出直线,用细线锯沿墨线锯开,分成一个一个的单字,按照音序排列在盒子里备用,这就是活字。这时雕版里的字模较大,间隔稀疏,对于熟练的木匠来说很是容易。印书的时候,在铁板面放上松香、蜡之类,下面用火将其烤化。然后对着原书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压一压,将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样,只要在字模表面涂上墨,就可以印刷了。印完一页之后,将铁板放在火上烘烤,松香或蜡等物便会融化。排字工将活字拆下来,又能继续排版使用。
为了提高效率,刘墉吩咐准备了数块铁板,组织几组工匠同时工作,一边印刷,一边排字,交替使用,印得极快。遇到没有的字或是字不够了,立时有人雕刻,非常快揵。
不过五十天。刘墉便将曹孟德注孙子兵书、孟德新书两册付印完毕。曹操拿在手中看着一页页凝集着自己心血的得意之作跃然于纸上,心情大悦,愈发有招纳刘墉之意。
可是刘墉也如关羽般对自己是若即若离,曹操便问计于郭嘉。郭嘉道:“刘墉本非国人。人地生疏,形单影只,丞相可许以高官厚爵,又在子侄中择一佳女配之为妻,刘墉定会感恩而报效丞相。”
曹操愁道:“可惜本相族中皆无年龄相配之女子。而且刘墉来自西域,看法又与世人大不相同,一般女子难入其眼。蔡琰乃我师友伯喈独生爱女,美而聪慧,贤而博学,孤本已打算寻机将她许配与刘墉为妻。可恨刘墉自作主张,欲娶貂蝉,此事上下皆知,曹某怎能让蔡琰为妾,愧对先生知遇之恩。”
郭嘉眼睛一亮。笑道:“在下以为丞相不如为刘墉、貂蝉保媒。”
曹操愕然道:“奉孝此是何意?”
郭嘉道:“诗经有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此二人皆是无父无母,也无其他亲人,如何行得‘六礼’,成得了亲?丞相若以此施恩于刘墉,刘墉必结草衔环,以报丞相之恩。”
曹操踌躇道:“只是貂蝉乃王允义女,又曾为董卓、吕布姬妾,本相为其说亲。殊为不妥。”
郭嘉劝道:“丞相,成大事者不居小节。丞相若得刘墉相助,必如虎添翼,平定四海。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曹操沉思片刻,下定决心,拍案而起,朗声道:“好!本相便为刘墉说这门亲事。”又吩咐道:“来人,传刘墉。”
曹操却不知此时的刘墉正拿着一封信。内心五味杂陈。今日,刘墉收到了大乔托人带来的家书。信中言道,已收悉刘墉来信,因怕董芸承受不了,所以并未让她知晓。信中虽对刘墉欲娶貂蝉的缘由表示理解,但仍很直率地指出刘墉考虑不周,所行之法更是不妥:一是刘墉先与董芸有白首之约,怎能言而无信;二是貂蝉虽可怜可敬,却只宜纳为妾而非娶之为妻;三是言道江南皆已传遍自己业已许配与他,不能再嫁别人。最后,大乔写道,刘墉救了她全家,保她清白,此生她非刘墉不嫁,不在意名份,愿等刘墉归来。
刘墉看完,又是感动又是忧愁。董芸和自己共过患难,还有救命之恩;貂蝉苦命一生,更需自己这样体贴的男人宽慰和呵护;大乔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如今又弄假成真,这三个女子在刘墉脑海里不停地转动着,又是甜蜜又是烦恼,要自己如何取舍?便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