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三国我当家 >

第40章

我的三国我当家-第40章

小说: 我的三国我当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温度合适后,加入香汁,混合均匀,倒入模子,冷却后便成了一块块香皂。

    刘墉手里捧着香皂心里乐开了花,看这颜色、摸这手感、闻这味道,哪一样都让人爱不释手。当然,效果如何还得经人试验一番才能知道。刘墉托丫环送进去给三位小姐试用,果不其然,几位姑娘见到后都喜欢得不行。这香皂摸上去细腻温软,闻起来香气浓郁,怎么看都不是平凡之物。三人迫不及待地用香皂来沐浴,效果真是出其的好,不仅洗得干净,让人神轻气爽,而且皮肤更显细腻,还会留有花香,简直爱死了。

    与刘墉信心满满不同,乔玄却对香皂的前景不太看好。乔玄委婉说道:“适才听了公子所讲,也见识了这所谓的香皂,老朽觉得这东西虽好,可要推广却未必可行,老朽深有疑虑。”

    “乔公请讲!”

    “首先,制作此物需要耗费大量的猪油和花瓣,这些都是来源少且价格昂贵的。这些还不是老朽担心的,老朽担心的是价格。刚才公子说了下制作的成本,这个价格老朽听了都很吃惊。老朽以为,就算以这成本价去卖,定然也没几个人肯出钱的,何况公子竟打算卖个五倍的价格,那不得把人都吓跑了?”

    刘墉轻轻一笑道:“乔公有所不知。人的心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炫富、追富、崇富的心理,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尤其在官宦和大富之家极其常见。”刘墉见乔玄一脸的疑惑,便继续解释道:“假如某个地方有两家人,他们的地位、财富都差不多。你说会不会有哪家人主动向对方示弱呢?”

    乔玄想了想,摇摇头道:“不会。大多数人只会想着法子打压对方。”

    刘墉笑道:“就是啊。可怎么比呢?除了使阴招,便是比谁家更有钱,更富有。你没有的东西我有,你有的东西我比你的更好,这就是在下说的炫富想法。”

    “老夫明白了。”乔玄恍然大悟,连连点头,“价格越贵,越有人买。”

    “乔公说得极是。”刘墉笑着又道,“再说材料,在下也早有考虑。如今荆襄等地安定而富足,我们可以派人前往大量收购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如果不够,也可以考虑下大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当然效果要差一点。再者鲜花,我们一是可以按时令到四处收购,桂花、梅花无不一可;二来也可以建立温室大棚,使得原本只在夏日开放的花朵在冬天也能开放。”

    冬天也有花开,乔玄吃了一惊,可想到刘墉的本事,又不得不信。乔玄还没回过神来时刘墉又递过来一块香皂,“乔公,你瞧瞧这块?”

    乔玄端详了半晌,也没瞧出端倪,“公子,这块有何不同?”

    “这个叫药皂。”刘墉解释道,“是在肥皂里加入硫磺和少许花汁制成的,它的功效是止痒去屑、杀菌除螨,专治各种皮肤疾病。”

    “这个好!”乔玄啧啧称奇,刘墉接着又道:“关于如何打开销路的问题,在下是这样考虑的。我们先借用富义县设在襄阳的专营店这层关系将香皂、药皂等物送给刘表、蔡瑁、蒯越等荆州首要几户人家免费使用。只要这几家人用了说好,呵呵”

    乔玄连连点头,笑道:“刘公子好策略啊,老夫佩服!”

    果然,香皂独有的味道和清洁功能受到这些上流人家的女眷的极大欢迎,因而一传十,十传百,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当香皂在荆襄地区正式面市时,往往还没摆放出来便被抢购一空,不仅很快占领了市场打开了销路,而且预订的货量竟然排到了明年。更有人看出了其中的商机,购得以后随即加价转卖,从中渔利,赚了不少的钱。

    另外,刘墉对提取了花汁的下脚料也没浪费,他将这些香沫加到纸中生产出五彩缤纷,香气宜人的高级信签纸,又是极受才子佳人喜欢的发明。刘墉对赚取的利润严格进行分配,多劳多得,自己却决不多要,乔家上下更对刘墉感激不尽。

    几日后,董袭派出对匪窟的几只侦查分队回来了。刘墉汇集各路情报后便组织有关人等在军营里开了个军事会议。董袭汇报了侦查情况,匪徒的人员的数量和分布,武器的种类和配备,明暗哨的位置、换班时间等等,然后提出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最后刘墉拍板,由董袭、裴元绍带一连、三连及特务连为主,负责突袭和清剿,周仓带二连负责警戒、接应。

    董袭临行前,刘墉又嘱咐道:“董大哥,山上匪徒人少势弱,以我军现有实力,又是出其不意,我想要剿灭他们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我只是在意廖化这人,此人武艺高强,本性纯良,又无大恶,只是误入贼窟。如果大哥能招降此人最好,如不能招降,便由他去吧。”

    董袭对廖化也很有好感,便道:“我也正有此意。”向刘墉一拱手,带着裴元绍等先行去准备了。

    刘墉又问周仓道:“周大哥,民团训练的事进展得怎么样了?”

    周仓憨笑道:“还是兄弟的法子好,训练好的有奖,训练差的得罚,那些个兔崽子别提多努力了。不过,出了点状况,俺有些拿不准,还没和兄弟商量呢。”

    “什么状况?”刘墉吃了一惊。

    “开始来的人还不多,没想到几天后来了好多,而且还有好些半老头子也来了。”

    “这是为何?”刘墉更是奇怪。

    周仓嘻嘻一笑,道:“原来是俺们营里的伙食好。这些人回去一说,大家都没吃过,听说后都要来尝一尝。”

    刘墉也感到好笑,便道:“这点小弟也有同感。乔公家的饭菜确实不如营里,我都吃不惯。说不得,今日我是不回去了。”

    再说董袭集合队伍趁着夜色偷偷进山,先派出特务连将暗哨一一拨掉,余下大部边推进边收网,等网收到差不多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发动攻击,打了杜远、廖化个措手不及,将众匪徒围在里面。

    杜远、廖化带着手下想突围而逃,却哪是那些训练有素部队的对手,几次出击都被乱箭射回,人是一个没跑出去,命却搭上了好几条。

    “两位当家的,你们也都见识了我等之神勇,逃是逃不掉的,何必以卵击石,白白前来送死呢?董某劝诸位立即弃械投降,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

    杜远见四周全是兵丁,一支支黑油油的利箭对着自己,只要自己稍动,便会被射成刺猬,连忙跪下求饶,“杜某愿降,还望董兄饶命。”

    董袭微微一笑,又看向廖化,问道:“二当家呢?”

    廖化嗤笑连声:“你们本就人多势众,却不敢正大光明交战,反行这偷袭之术,不免下作。廖某心中甚是不服,你等有谁胜得过我,我便归降。”

    裴元绍大怒,向董袭讨令道:“裴某愿出马迎战。”董袭也想见识一下廖化武艺,便颔首同意。裴元绍一声大喝,“裴某来也!”,提抢纵马而出,与廖化战在一起。那廖化果然了得,虽深处险地却并不慌乱,沉着迎战。两人交战不过十来个回合,裴元绍便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董袭担心裴元绍受伤,忙策马迎去,将裴元绍换了下来,两人又战在一起。廖化连战二人,却丝毫不惧,双方部众齐声呐喊,为己方助威,只是那杜远一方,不仅人少,而且受伤的颇多,声音顿时被压了下去。

    又战了数合,董袭奋力架开廖化的钢枪,一声大喝,“且住!”随即拨马一边,廖化也不追赶,只是冷笑连连。

    董袭赞道:“廖兄果然好武艺,董袭不是你的对手,再说招降的话实在惭愧,只是咱家公子欲成大事,爱才如命,廖兄弟可否相助一二?”

    廖化傲然道:“若是你等胜得过我,还可考虑。哪有胜者向负者投降之说。不过就是一死而矣,廖某宁死不降。”

    董袭心中万分钦佩,刘兄弟眼光果然独到,便道:“我家公子有言,廖兄如肯归降,必以兄弟之礼待之,如不愿归降,赠与盘缠,任其自便。”

    廖化一呆,问道:“你家公子何人?”

    董袭道:“姓刘名墉,字崇如。”

    “廖某记下了。请董兄代我多谢你家公子。”廖化深施一礼,又道:“杜当家的对在下有活命之恩。为人若不知恩义,猪狗不如,廖某不愿独活。”

    董袭劝道:“我家公子道,廖兄本性纯良,洁身自好,误入贼窟,实为可惜。何苦再与那杜远之流混在一起。”

    廖化又是一呆,道:“当不得刘公子如此之言。只是廖某落难之时,承蒙杜大哥收留,保得性命,此恩不可不报。”

    董袭沉吟半晌,道:“好,在下便作主让你二人走吧。只是杜远这人欺男霸女,为恶不少,与廖兄实不是一路人。”

    “多谢董兄提醒。”廖化谢道,“今日已报杜兄之恩,从此便两不相欠。若再有为恶之事,廖某便第一个不容。”拱了拱手,扶着杜远奔西而去。

    董袭押着其余匪徒回到乔家庄,交与乔公,然后按其罪恶大小一一处置。乔家附近乡民闻听后无不拍手称快,感激涕零。

第五十章 刘墉说书() 
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刘墉反倒清闲起来了,每日先锻炼一会儿身体,再四处查看一下工程进度,陪乔家姐妹下下棋,偷空瞅瞅美女养养眼,然后便在庄内庄外闲逛,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交谈一下农活琐事,惬意得很。

    刘墉对所谓的等级观念嗤之以鼻,“三人行,其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孔老夫子的名言,也是刘墉的座右铭,因而他便走家串户,一时和农夫除草,一时陪马夫刷马,一时与花匠养花,一时到厨房打打下手,时不时和他们聊会儿家常,开会儿玩笑,讲讲故事。他性格随和,又没等级观念,见到比自己年长的都恭恭敬敬的,大叔大婶的叫得甜;见到年纪和自己相仿的,兄弟姐妹的叫得客客气气。一开始大家听他这么称呼都吓一大跳,不敢应声,后来见他为人真诚,既没架子,脾气又好,都喜欢上了他。大家相处得便亲如一家,其乐融融,哪里有刘墉哪里便会聚上一大堆人,哪里有刘墉哪里便充满了欢声笑语。

    古时的生活其实很乏味的。穷苦人家辛苦劳作了一天,骨头累得都快散了,只想早些休息,明日才有力气继续干活;就算家境好一些也是如此,黑灯瞎火的,又不像现代人有斗地主、打麻将、泡酒吧等等这些娱乐方式,除了过年可以偶尔听下戏外,还有什么好玩的呢?因而,大家都睡得很早,不过现在的乔家民众却多了一样消遣的方式,那便是听刘墉说书。

    刘墉的见识岂是这些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又没读过书识过字的乡民能比的?刘墉随随便便讲一个怪闻趣事便能让庄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目瞪口呆了,当然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听刘墉讲的神鬼传说、狐妖怪谈。开始还只是外院的下人、庄丁,到后来连内院的管事、丫头都来听了。如今,一到入夜时分,大家聚在一起,听刘公子说书,然后再回家睡觉便成了这些人最大的享受了。那情景,便如刘墉小时候的生活一样,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几个好友聚在一起,或者几家人围在一块,守在收音机旁聚精会神地听刘兰芳、袁阔成讲评书一般。

    小乔刚沐浴完,小丫头思晴帮着梳理,就听到外面“哗哗”的杂乱脚步声,几个小丫头从窗外急急忙忙地跑过,“思晴,我们先去了。你快点来啊!”

    “我还要一会儿,你们帮我占个座。”

    “你们在搞什么鬼?这些丫头疯跑什么?”小乔一皱眉头。

    “她们都到前院听刘公子说书去了。”

    “说书。什么叫说书?”

    “其实就是讲故事。只不过,这故事很长很长的,每天只讲一段,听刘公子说这就叫说书。”

    “不就是讲故事么,值得这些丫头着急成这样?”

    “二小姐你不知道,听刘公子说书的人可多了,去晚了就只有待在外面,那就不一定听得清楚了。”

    “真有那么好么?值得这么多人去听?”

    “二小姐,刘公子他讲的故事可好听了,一会儿让我们担心,一会儿叫我们兴奋,一会儿让我们伤心,一会儿叫我们高兴,而且他学故事里的人讲话,那声音、那语气都学得像极了,我们听着听着就好象进到那故事里面一般。就是有一点不好。”

    “什么不好?”小乔也有些好奇。

    “每次到了关键的地方。他便拿一块木头在桌子上一拍,说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害得我们心痒痒的,猜半天都猜不到,就像有只小猫在抓似的。吊足我们的胃口,非得第二天才说。”思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