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洪英传 >

第19章

明末洪英传-第19章

小说: 明末洪英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复声看着丁魁楚,沉思了一会儿,道:“大人放心,在下明日就去祠堂任职。”

    “好!”丁魁楚立刻吩咐给殷复声准备了供职的帖子。

    书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官府学校,去那里的教员,也谈不上是供职,所谓供职帖,无非就是一封推举信而已。

    殷复声接过信函后,丁魁楚笑吟吟地回到桌案前,端起茶碗,缓缓滤一下茶叶。

    哟,传说中的送客茶。

    殷复声正不想在这儿多呆,便立刻欠身道:“大人慢饮,在下告辞。”

    殷复声刚走,从那间侧门中转出一人,正是丁启睿。

    “爹您这办法,妙啊。三立祠那的学生,向来顽劣,不好对付。这次派他前去,若是好了,大家也会说,府台大人识人善任。若是与前几任夫子一样,被学生羞辱一通赶了出来,爹您也是给满朝官员,出了口恶气。总之,两头儿都不亏啊。爹可真是英明之至!”

    殷复声出了知府衙门的大门,心中一直疑惑,看方才丁魁楚的表情,似是笑里藏刀,难道,去三立书院做教员,其中有什么阴谋?

    殷复声打算亲自前去,一探究竟。

    回家换下长袍,穿上去饭馆帮忙时才穿的短衣。净了净脸,模样更似书童。随后,出门,一路打听,前往三立书院。

    沿大南市街向北,至街北端,此处有一横穿的街道。东边儿叫察院街,座落此处有一建筑,是提刑按察使司。西边儿有一祠堂式的书院,名为“三立”。

    说到书院,就不得不说,在明中期,风靡一时的“清议”,也就是遍布各地的士人儒生在书院里自由讲学,议论朝政,评判当朝官员。皇帝和官员们认为,这样的风气非常不好,有碍和谐。于是,万历初年,按照张居正的奏疏“诏毁天下书院”。

    殷复声好奇,按理说天下书院皆毁,它为什么还在。

    打听了一个路人才知,这间书院是万历二十一年,当时的巡抚魏元贞,借口建立“三立祠”,以供奉先贤,才建立的三立书院,并招揽学生入学。

    虽然,新建的三立书院,是官府兴建,但是,基本上在这里就学的学生,依然秉承了前书院学生的学风,顽劣不守祖典,不墨守陈规,有自己的思想,什么也敢想,什么也敢说,而且,这些学生还恰恰都是比较有背景的,但背景又不太深,总之是比较拽的一类人。

    殷复声来到书院前,一面浅棕色大砖墙面,一扇朱漆双开大门,上挂黑漆金字牌匾,“三立祠”。

    殷复声抬手正欲敲门,门竟“呀”的一声打开了。从里边儿出来个老头儿。

    老头儿一见殷复声,愣了一下,“你有什么事吗?”

    殷复声顿了顿,道:“呃,我是来找我家少爷的。”

    “那你进去吧。”老头儿说完就走了。

    此时书院里没有教员,学生也不多,所以,这里的管理也比较松散。

    殷复声进了书院,院子里很干净,大门正对的是一间大祠堂,里面有香火牌位,供奉历代圣贤名士。右边一排房屋,有看门人的住处,有学生休息室,杂物房等。左边一间大屋,便是学堂。

    若是一般的草堂私塾,进院后,充耳的一定是朗朗读书声,然而,这里,有些异常。

    “呼哈!瞧我这姿势如何?”

    “好!好!”

    “好什么?这里是书院又不是武馆,你们几个这么喜欢当武夫就该去武馆,跑到我们书院来干什么?成天搅得人不得安生。”

    “就是!就是!”

    其内有争端?

    殷复声饶有兴致地往学堂内看去,只见有二十几人,年龄从十几岁到二十几都有,分站两边,各成一派,竞相争执。

    “你当我们想来呀?要不是拗不过家里的老爹,谁愿意来这儿啊?瞧你们一个个油头净脸,手无缚鸡之力的,也算是男儿,回家当女子去吧!”其中一个身穿长袍,却长得粗壮结实的少年道。

    “你才要回家当女儿呢。连你爹都知道武不及文,所以才让你来读书的。”

    少年撇撇嘴,不屑道:“嘁!什么武不及文,我看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吧。你们若是不服,就来比试比试。”

    “哈哈”只有三五个向武的书生一阵哄笑。

    “你”

    这时,学堂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书生从向文一方站了出来,看年纪不过十一二岁。不慌不忙地道:“你们既然来了书院,就算要比试,也要按书院的规矩来。”

    “什么规矩?”

    “要文斗不要武斗。文武孰轻孰重,有本事就来辩个究竟!”

    这一句当即得到大多数书生的赞同,纷纷喊道:“要文斗不要武斗,要文斗不要武斗!”

    “斗就斗!谁怕谁?”向武的少年不屑道。

    向文一方的书生面露得意之色,立刻有人站出来道:“古之圣贤有云:武不可觌,文不可匿。觌武无烈,匿文不昭”

    向武少年摆摆手,“所谓古之圣贤,就是儒人,当然会说这些浑话。若武道隐,何以治乱?”

    “我大明开国以来,道润德洽,天下太平,何须治乱?”

    “天下太平?”向武一方的书生不禁失笑。“我看你们是读书读傻了吧,边关战事不断,你们在这里言何太平?真是可笑!况且,说到开国,太祖皇帝以武得天下,难不成,你们认为,太祖皇帝还不及汝等?”

    好厉害的家伙,别看说话不似其他儒生引经据典,可架不住这开口就上纲上线的。谁敢说洪武帝半个“不”字?

    向文一派的儒生顿时横眉立目,“你,你这是诡辩!”

    “哼哼,说出事实也叫诡辩?”向武少年冷笑着,突然扭头,看着门外的殷复声戏谑道:“小童子,你说是也不是?”()

第36章 初为人师() 
经这书生一问,学堂里的书生们这才注意到一直在门外旁观的殷复声,纷纷扭头。

    “你是谁家的书童?怎的在外偷听,这般无礼。”

    被发现了?殷复声一愣,支吾道:“呃,我就是路过。”

    “路过?路到院子里了?我看你就是成心来偷听的吧。”

    “他能听懂什么?不过是个童子而已。怕是连字都认不全呢吧!能听得懂咱们说什么吗?”

    “哈哈哈”

    向武少年笑道:“不认字怕什么?懂理就行。”说着走出学堂,来到院中,站在殷复声面前,问道:“诶!你说,是武人厉害,还是文人厉害?”

    殷复声还未回答,后边儿稀里哗啦所有的书生都出来了。分立于殷复声两侧,撸胳膊的撸胳膊,叉腰的叉腰。“你说,你说啊!”

    殷复声满脸黑线,这看样子哪头也不好惹啊。

    书院里的学生果然与府学县学里的不同。殷复声琢磨着,今日若不借机显露一番,明日这些小子可未必服我。

    想到这儿,殷复声故作无知,道:“几位方才所言,小子实在懵懂无知”

    “就知道他听不懂,问也白问”

    一个人语音未落,殷复声继而开口,“不过,小子记得礼记中有云: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可见,古之先贤认为,文治武功同样重要。”

    说到这儿,方才的议论声和讥笑声登时消失,整个院中鸦雀无声,安静的连呼吸都能听得到。

    他还会引经据典?!

    “而且,司马法中也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我等虽处安逸之地,却不知边塞常有外敌滋扰。故居安而思危,武备亦不可废弛。”

    众书生听着,不觉张大了嘴巴,险险没把下巴掉一地。

    说罢,殷复声微微欠身,客气道:“呃,小子年龄并不及各位,只是粗浅的读过几本书,书中大意可懂,却不敢妄议,只是随口胡说而已。呃,方才几位所言更有道理,小子十分赞同。”

    众书生一听,鼻子差点儿气歪。你都全方位立体式的把我们的论点推翻了,还十分赞同?你亏不亏心呀?

    殷复声说完,书院内半晌没有动静,学童们一个个大瞪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身着短衣的家伙。

    他是书童?

    正当书院内冷然一片肃静时,方才出门办事的看门老头儿回来了。见一众书生围着刚才进来找人的小童子,不知在干什么,于是问道:“哎,你不是进来找人嘛?怎么还没走?”

    殷复声这才讪讪一笑,“对不住诸位,在下走错了。告辞!”

    说罢,殷复声转身背手摇摇晃晃,悠哉悠哉地出了书院。只剩下满院书生,于风中凌乱。

    第二天,殷复声清晨起来,穿了件干净的青布长袍,束发包巾,袖口免一白边,袖中藏扇。一出房门,秋风一扫,发带飘扬。

    再次来到三立书院,殷复声将丁魁楚的书信交于看门老头儿。老头儿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这才明白。其实,他也不是看不懂,大凡带书信,穿长袍来的,一般就是上边请来的夫子,可眼前这位,年龄也太小了,才十五,能教学生吗?

    老头儿暗暗叹口气,怕是没有夫子肯来,只好滥竽充数了。

    “原来是知府大人亲自委派,呃,先生请进吧。”老头儿往里让殷复声,同时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看。

    “老仗为何这般看我呀?”殷复声回头问道。

    老头儿讪笑道:“也不知道为啥,我就是看着先生有几分面善,好像在哪见过。”

    殷复声哈哈一笑,走入院中。

    未到学堂,就闻其内议论之声。

    “听说又来了一个夫子。”

    “但愿不像前几个,那般草包,也敢教书,岂不误人子弟?”

    “要还是那样的,只会是自取其辱。”

    殷复声此时已到屋门外,方才说话的正是学堂里年龄最小的那个书生。

    “鼎臣,你该不会,又准备?”

    鼎臣努努嘴,冲两旁同窗挤挤眼睛,“等着瞧!”

    哟,看来是有所准备啊?

    殷复声浅笑一下,于门外轻咳两声,便背手步入堂内。

    众书生闻声,纷纷扭头看。可这一看不要紧,登时惊呆了。

    这,这不是昨日那个?!

    小书生鼎臣还未回头,见身边的同窗好友个个好像见到了鬼。手里握着支毛笔,不屑地抠头,“你们怎么啦”说着回头

    “当啷!”毛笔掉了,鼎臣也好像看到了鬼。

    怎么会是他?!

    他才比我大几岁啊?敢来当我夫子!

    殷复声面对满头问号的学生,云淡风轻地步上讲台。脚尖轻轻碰一碰椅子脚,没塌。抬头四处看看,也无水桶,面粉隐藏,再看桌案,更无浆糊,这才稳稳地坐了下来。

    “你,你不是昨日那个”鼎臣第一个沉不住气问道。

    “正是。”殷复声废话不说,直接道:“本夫子姓殷,日后还望与诸位融洽相处。那么,请各位依次报上名姓,让本夫子有个印象。”

    见半晌无人说话,只是一个个呈现面瘫状地盯着自己,殷复声失笑,随即问年纪最小的鼎臣道:“方才在门外,听有人唤你鼎臣,是吗?”

    “呃,是。”鼎臣含糊不清地应声。

    “那,就由你先来吧。”

    鼎臣回了回神,眼珠一转,心道:先给他来个下马威。让他知道我傅鼎臣,出身书香,官宦世家。出过三个进士,一个举人,祖父原是山东布政使

    傅鼎臣越想越得意,抿嘴笑了半天,这才开口,“我姓傅名鼎臣,我祖父乃是”

    “等等!”

    傅鼎臣还没说,就被殷复声叫停了。诧异地看着这个小夫子,不知他要干什么。

    殷复声扬了扬头,敢情“我爸是谁谁谁”的惯用语,自古就有啊。

    “本夫子问的乃是汝等姓名,并非祖上三代。你们的爷爷奶奶,爹娘媳妇是谁,我一概无需,也不想知道。在本夫子的学堂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甚至没有男女老幼之别,汝等皆只有一个身份,就是我的学生。听懂了吗?”

    闻言,众书生再次讶然。傅鼎臣更是气得牙根痒痒,白白准备了半天的台词,想要震慑这个自不量力的夫子,竟然,开口就给堵了回来,真是气人。()

第37章 流汗的文人() 
“你叫傅鼎臣。我知道了,坐吧。”殷复声招手叫独自换气的傅鼎臣坐下,接着道:“继续吧。”

    傅鼎臣不甘地坐下,其他人继续面瘫,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年轻的夫子行为说话都不像正常人。

    等了半天,才有人站了起来,殷复声一看正是前一日的向武派代表。

    “我叫方大洪。”说罢方大洪归座。

    有了这个开头,书生们这才一个个挨着报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