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报行天下 >

第77章

报行天下-第77章

小说: 报行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要写,就只能靠编了!可惜,萧靖是个很有节操的媒体人,任何新闻都要以事实为基础,谁愿意编故事砸自己的牌子?

    见他紧锁着眉头,张晔的心中更是不安。他轻咳了一声,小心翼翼地道:“敢问公子,可是要把本官的事迹登在报纸上么?”

    他的表情有几分忐忑,也有几分期待。

    萧靖只看了他一眼,便明白了他心中的那些小九九。报纸虽然是根救命稻草,可人家也是“既用之,又防之”的,不敢把宝全押上来。这也不难理解,万一被那些讨厌报纸的人大肆抨击,他只会死得更快,任谁也要加几分小心。

    “当然不是,请大人放心。”萧靖失笑道:“您有所不知,就算说好话,也不会直接说您如何如何,那样就落了下乘。只要临州的情况好,我们如实写出来,谁还不知道是大人的功劳?不瞒您说,萧某原本就没打算提您的名字。怕就怕,连写都没得可写,那就尴尬了……”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记者们采写的新闻从来没出过差错。就算是那些嘴上攻击报纸的人,他们的心里也清楚得很:镜报才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编造假新闻呢!

    所以,这张报纸有着极好的声誉。在人们心中,它的可信度非常高。

    如果镜报只是如实描述当地的状况,就算知道它有影响舆论的意图,别人又能怎样?

    张晔松了口气,脸上也有些了笑意。他赞许地望着萧靖,抚须道:“如此甚是周全。请问,公子需要本官做什么?”

    萧靖叹了口气,平静地道:“我需要您做很多事。第一件,就是做好您分内的事。当然,您身体抱恙不便视事,可这都火烧眉毛了,若您不能只争朝夕地亡羊补牢,谁都帮不了您。”

    阅人无数的张晔都不知该如何接话了。人家的话虽然说得挺客气,可话里话外难免有责问的意思。再怎么说,他也是个官,被一个毛头小伙这么抱怨,心里也有点哭笑不得。

    张晔不知道的是,萧靖的倔脾气又上来了。

    他来找张大人,真的为了所谓“同乡情分”么?当然不是!

    萧靖是代表报社来进行采访的。州同知张晔是死是活,关他鸟事?他写几篇报道回去登在报纸上就算完成任务,又何必多管闲事?

    就算报纸做了什么负面报道,获罪的张大人也怪不到镜报头上,因为临州就是那破烂模样;再说,踩他的脚多了去了,也根本不少镜报这一只。

    萧靖如此上心,还不是为了临州的黎民百姓!

    新任的官员可能明天就到,可能下个月才到,也没准再晚些;而临州的情况已经糟透了,甚至可以用“糜烂”来形容,根本就等不得。再拖下去,这里说不定真的要变成鬼城!

    作为“看守政府”的唯一负责人,张晔满脑子想的只有自己的前途,着实令人不齿。可是,萧靖要有所作为,还必须依靠他的身份和力量。所以,一向洁身自好的萧靖才巴巴地跑来州衙,为的就是帮他振作,从而找出方法扭转当前的局面。

    张大人居然还担心镜报直接刊出他的名字……笑话,萧靖才不会为这种人火中取栗呢,就算你愿意,老子也不乐意!

    张晔毕竟有求于人。面对萧靖锐利的目光,他也只能干笑两声,道:“公子所言甚是。本官定当竭尽所能……”

    萧靖静静地等着他说完了那一大串假大空的套话,才道:“善后的事若能做好,则临州幸甚,百姓幸甚。大人,我在这里最多只能待上十天,这十天里,你能调集多少人力?”

上架感言() 
今天,《报行天下》就要上架了。

    老白的一位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你的书还上架?

    是的,不仅朋友们,连我都怀疑过这个决定。嗯,人的一生有很多个第一次,无论如何,我也想尝试一下。

    上一本作品,是老白为自己写下的。从第一次落笔到121万字完本,中间经历了很多挫折、坎坷,也像无数作者所苦恼的那样,始终没有获得签约机会。

    坦白说,既然是写给自己的,那签约与否确实不那么重要。我需要的只是一个平台,来记录那个我想要写下的故事。所以,我在十万字左右的时候申请过一次,后来就再也没申请过。

    希望签约,是因为它对当时的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认可。例如,对故事的认可,对情节的认可,对文字的认可等等。

    不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即便没签约,老白也坚持着把故事按照大纲写完了。最令人高兴的是,我还有幸结识了一些书友,他们还继续支持着我的新书,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而《报行天下》不同。我的愿望是,通过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小说作者。

    十万字的时候,我想过放弃。

    入宫的人何其多,根本不多我一个。毕竟,写作是件非常牵扯时间精力的事,只有当过作者才能体会。

    但,老白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不喜欢半途而废,太监也不是什么好习惯,听说还会导致一种叫做“习惯性太监”的病症;肾有两个,宫却只能入一次,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如果有一天真的写不下去了,我也没有切的打算,时间挤一挤总会有,大不了保持低速更新(比如每周3…4更,6000…8000字)就是了。谁的孩子谁负责,既然开了书,就要把它写完。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对本书有兴趣的书友大可放心收藏,老白这里拜谢了。

    同时,老白也有自信:《报行天下》是一部还算说得过去的作品。如果可能,希望能有更多的书友关注本书,并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地总有一天会种完,萧靖的故事终将变得波澜壮阔,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走过这条漫漫长路。

    感谢编辑大大给了我签约和上架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学习提高,争取以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您的信任。

    感谢所有读者的支持,我爱你们。

    最后,老白例行公事地喊一声:求首订!

    谢谢!

第一百三十六章 献策() 
“十天……”张晔犹豫道:“州衙上上下下还剩下的人手也就十来个。百姓倒有不少,可眼下大家只顾得上各扫门前雪,谁还管得了别的?”

    萧靖蹙眉道:“大人,请把所有能用得上的劳力都组织起来。至于怎么做,那是您的专长,萧某只负责出主意。对了,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要单独记下来,过几天可能有用处。”

    张晔面露难色,但还是咬着牙应了。

    看到他的模样,萧靖忍不住劝道:“此事极为必要,您千万不要嫌麻烦。原本有家有业的人都没了事做,萧某在大街上到处能看到无所事事又满脸颓丧的百姓。这些人如果不能妥善安置,早晚必生祸乱。由官府出面拢住他们,乃是非常时行非常法。谁不想过好日子?百姓缺的无非就是个希望,他们要的是有活计,念的是两个月前的那个临州!只要您振臂一呼,都不用征募徭役,就会应者云集!想想看,谁不愿为复兴家乡出力?

    若是人们看不到希望选择离开,怎么办?北胡人带来的伤亡不是您的责任,可重建不利、人丁外迁造成的户口减损就是您的过错了。当下不想办法,不是眼睁睁地授人以柄么?

    州库是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如果真的一点钱粮都没了,就到下辖的两个县想想办法,反正它们没受什么损失。到时,您放开手干,萧某也有办法祝您一臂之力。说穿了,咱们努力拼一把,总不会比现在还差吧?”

    张晔点了点头。看得出来,他也有几分动容。

    萧靖又道:“最为重要的,是死尸的清运。昨日我在城里转了转,才走了三条街就看到了五具尸体。城中的百姓可能已经习惯了,可从别处来的人会作何感想?进了城先看见死尸,弄不好还以为昨天胡人又来了呢!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谁还敢在临州待着!这些人到了外面又会怎么说临州?

    现在确实是冬天,不怕疫病。可是,还有不到一个月天就暖了,万一在什么边边角角的地方还藏着尸体,万一尸体污染了水源,那立时就是一场大祸!到时,就算大人不在临州了,只怕也脱不了干系。所以,还请您多安排人手,尽快把尸体运出城去。”

    他顿了顿,又道:“敢问大人,是不是所有人都被葬到一座乱坟岗子了?”

    张晔点头道:“是,死的人实在太多,难以妥善安置。有的富户倒是自行操办了丧事,剩下的人也只能草草掩埋。”

    萧靖叹道:“这实属迫不得已,也怪不得大人。可是,您是否想过为死者做些别的事情,比如,建一座慰灵碑供人凭吊?死者满腔悲愤地走了,在安葬时也没得到体面,迁葬又不太可能……给他们树个碑当做念想,不过分吧?树碑要用的材料,山里要多少有多少。只要能组织人力,找到足够的石工、匠人,根本用不了多少时日。

    官府可以花些时间,把死亡人口的名册整理出来,再把他们的名字都刻在碑上。临州四通八达,即便城毁了,过路的人也是极多的。如此一来,这慰灵碑不仅可以让人们悼念遇难的同胞,还能彰显本地父母官的仁爱。到了落成的日子,您亲自主祭,天下人都能看到您的一片拳拳之心,谁还不称颂?”

    张晔抚掌道:“此事可行。公子还有何良策?”

    萧靖起身踱了两步又坐回椅子上,沉声道:“听说临州城会被攻破,是因为城内有奸细?可曾抓到了么?”

    张晔应道:“抓到了两个。一个是破城当日被百姓当场擒住的,还有一个是后来鬼鬼祟祟地进城打探,被巡哨的人捉住的。”

    萧靖森然道:“可曾查实了么,不会有差错吧?”

    “查实了,确是奸细无疑。”张晔恨恨地道:“前几日还来了公文,说让把这两个人解入京城。只是,本官能用的人手太少,一直顾不上……”

    “大人糊涂啊!”萧靖捶胸顿足地打断了他:“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一天都不能耽搁,您居然……哎,马上找人押送吧,现在就出发!记得找几个嗓门大又可靠的,一路上都要大张旗鼓地宣扬,最好让别人都知道临州抓到了奸细!”

    前段时间张晔自觉前途暗淡,有些心灰意冷,这才选择了随波逐流。现如今有萧靖帮衬,他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心思也活络了不少。

    听到这话,他赶忙打起精神应道:“本官记下了,这就派人去办。”

    萧靖想了想,又问道:“萧某在城里还看到一些库房,似乎毫发无损,还有民壮看守,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

    “公子有所不知,都是些北胡人看不上或带不走的东西。”张晔苦笑道:“像制笔用的兔毫、狼毫、羊毫,北方产的皮裘等,大草原上到处都是,人家才不稀罕。剩下的主要是石料和家具,还有些胡人实在带不走的玉料。另外,也有其它各色货物侥幸躲过了洗劫的,不过为数不多。哎,若不是北胡人走得匆忙,只烧掉了部分库房,城里可什么都留不下了。”

    “你说的这些东西,可有销路么?”萧靖眼前一亮,道:“货主是否还在,官府有没有他们的音讯?”

    张晔坦然道:“若说销路,却是不愁的。大草原的黄皮子所产的毛品相极佳,在京城一带俗称‘漠北狼毫’,是制笔的上品。临州多山,不仅上好的石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产玉石。临州的玉石匠人也是天下一绝,只是不知这次折损了多少。至于货主……本官使人粗略地查过,城内破家的商贾没有五十家也有四十家,都是满门被屠。有些货物根本就没有货主了,照例只能充公……”

    话还没说完,萧靖就喘着粗气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这些货,留着有大用!”

    说罢,他用右拳捶着左掌心,高声道:“临州的复兴,就指望它们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特刊() 
张晔只看了萧靖一眼,就明白他为什么激动了。

    还在浦化镇闲居的时候,他就见过镜报组织的广告招商会。萧靖在商界极有人脉,又懂得经营。如果他愿意使些手段……

    想到这儿,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张晔也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可是,他才高兴了片刻,萧靖就凑到他身边简略地说了说自己的打算。说完,张晔就如同被一盆冷水泼到头上一样,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是不是太大胆了?”他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法子确实可行,可是万一……”

    萧靖无奈地耸了耸肩:“新任的官员还没到临州,大人尽可临机专断。如果这点魄力都没有,事情可就难办了。”

    张晔咬牙“嗯”了一声。反正这贼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