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少年状元 >

第66章

少年状元-第66章

小说: 少年状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禹王说:“好一个‘太子监国’,这种叫法和形式太好了,太子启是应该好好历练历练了,他比你大十几岁,与你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只是我担心,他一时任性,把朝政给搞的一塌糊涂。”

    唐尧笑了笑说:“父王既然让太子监国,也可再找一个监督太子的人,官称就叫‘太子师’吧。”

    禹王说:“你安排朝政,环环相扣,策略层出不穷,父王有了你,省了多少心,你看谁当太子师合适?”

    唐尧答道:“当然是非皋陶莫属。”

    这天,禹王将皋陶和太子启召到禹王府,两人向禹王施礼后,皋陶问道:“不知禹王召老臣前来有何吩咐?”

    禹王说:“本王过几天想南巡三苗,在此期间,由太子监国,代理本王处理朝政。”

    太子启一听,心中大喜,不等禹王说完,急忙答道:“请父王放心,儿臣一定尽心尽力。”

    禹王一看太子启这德行,心中有气,想训斥几句,碍于皋陶在旁,只得强自忍了忍继续说:“ 朝政无小事,并非尽心尽力就可以办好,帝王之道,不是用力,而是用智慧,处理朝政,首先要遵循天道、王道,像你这样冒冒失失,本王怎放心把朝政交给你。”

    禹王的一番话,说得太子启顿时没了底气。禹王白了他一眼,对皋陶说:“本王不在大都的日子里,封皋辅为‘太子师 ’监督太子一言一行,和朝政处置,如发现太子有不妥之处,代本王制止。”

    皋陶向禹王施礼说:“禹王英明,这种历练太子的方法,胜言传身教十倍,这种智慧,就是尧帝、舜帝恐也不及。”

    禹王笑了笑说:“如此,皋辅就多劳了。”

    出巡之日,众大臣送出大都十里之外。一路南行,每到一处官驿,吃住禹王都非常满意,他那里知道,唐尧早就传令下来,每个馆驿都已提前准备好。

    禹王高兴地对唐尧说:“几百年来的神州帝王,哪有父王这等好福气,在本国之内,无论走到哪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吃住这么可心,这种八十里一驿的想法,你是如何想到的?”

    唐尧心想,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公路,每隔一段都有一处服务区,这有什么新鲜的,我只是提前了四千年而已。

    想归想,唐尧还是一本正经地说:“六年前我游历神州时,时常宿在野外,当时我就想,在行走的路上根据一个人一天的路程,有一处吃住的地方该多好,从那时起,我就有了这个主意。”

    禹王感叹道:“如你所言,只要有心,万事皆通。”

    当要快到达江边时,唐尧对禹王说:“禀父王,四年前大军从三苗归来,我的一个故人,过江时来回都是他组织的船只,我已封他为五等侯,在两江口修建渡口,相比现在也该快完工了。儿臣想,父王这次过江,亲封与他,使他名正言顺掌管大江渡口。”

    禹王说:“这等功臣,本王定会给于封赏,有功者赏,才会有更多的人为国效力。”

    这日到了渡口,唐尧见两边的码头已基本建成。那个船主见是首辅到了,慌忙过来见礼,并对唐尧说:“禀告首辅,臣下遵照首辅之命建造渡口,现已基本完成,请首辅查看。”

    唐尧对他说:“辛苦你了,我知道在大江建渡口之难,你仅用四年将渡口建成,足见你已倾尽全力了。这次我陪禹王南巡,一定为你表功,你随我一起去拜见禹王吧。”

    船主一听拜见禹王,浑身发抖。

    唐尧笑着对他说:“你不用这么紧张,禹王礼贤下士,你只要将实际情况向禹王奏报就是。”

    船主听首辅如此说,心里稍稍平静了些,随着唐尧拜见了禹王。船主如实地将建渡口的情况向禹王奏报。

    禹王听后对唐尧说:“大江渡口是连接华夏两岸的要冲,本王想在此设邑,首辅意下如何?”

    唐尧答道:“禹王英明决断,华夏南北一统,大江渡口尤为重要,在此设邑,恰逢其时。”

    禹王又对那个船主说:“大军南征三苗,你渡江有功,四年来为建渡口,精心尽力,本王封你为四等候,有你推荐两位,作为你的辅佐,同封五等侯。待渡口完工后,筹建江口邑。”

    船主听后,要不是禹王在上,他就会疯的翻跟头。上次唐尧封他个五等侯,他就拜了十天的祖宗,这次禹王又封他为四等邑侯,他不高兴疯了才怪呢。他向唐尧推荐了他的两位亲随,唐尧令他把他们叫来,一起向禹王谢恩。

    两个亲随做梦也没想到会封为五等侯,拜了禹王拜唐尧,磕头不止。

    半个月后,禹王来到了南宁岭山,看到南宁邑已基本建成,南宁侯率领四位佐领,一起拜见禹王。

    同北平邑一样,禹王封南宁侯为三等候,四个佐领为四等候。同时遴选四个五等侯。五人跪地齐呼:“谢禹王大恩,谢首辅提携,请禹王首辅放心,我等定当尽忠报国,扎根南疆。”

    这时,那个南岭侯听说禹王驾到,跑下山来拜见禹王,激动地说:“禹王与首辅南巡,是我们三苗人的福气,现在邑城还未建好,臣恳请禹王和首辅,今晚屈尊下榻在我家中。”

    禹王看了一眼唐尧,唐尧笑了笑说:“既然南岭侯如此盛情,我和禹王就不客气了,正好也到你们苗寨,查看一下你们的吊脚楼。”

    南岭侯前面带路,禹王一行上了南宁岭,见寨子里男女老少,按当地风俗载歌载舞,欢迎禹王。

    禹王看到这别开生面的场面,非常高兴。看到整个苗寨,全是别致地吊脚楼,看上去非常希奇美观。

    来到南岭侯家,见他家的吊脚楼,中间一座非常大,两边各有两座。南岭侯请禹王和唐尧上了中间大的吊脚楼。禹王见楼里面的家具,全是竹子编成的,显得清爽干净,别有情趣。

    禹王问道:“这些吊脚楼都是虞总管设计的吗?”

    南岭侯答道:“回禹王,我这楼是虞统领单独给我设计的,过去三苗人,一过三月,难以忍受虫蚁之扰,有了这吊脚楼,下面放上一些防虫的植物,再也不怕这些虫蚁了。现在整个三苗,全都住上了这种吊脚楼,三苗人都感谢禹王的大恩。”

    晚上,在院子里点上篝火,用三苗特有的食物款待禹王。

    第二天,南岭侯陪同禹王和唐尧,巡视了附近的几个部落。禹王看到,各个部落果然是山上果树,山下稻田,家家户户吊脚楼,苗人安定,社会祥和,以往暴乱滋生的三苗,归了华夏国,成了和谐、安定、富庶之地。

    禹王感慨地对唐尧说:“几百年来的帝王,对三苗用的是以暴制暴,反而祸乱不断。如今归了华夏国,休戚与共,万众一心,化戾气为祥和,看来帝王之道也应因情而变,只有促进民富才能国安。”

    这一日,禹王一行来到衡山,附近百里之内的部落头领,都前来拜见,并陪同禹王一起游山。唐尧让南岭侯用竹椅做了两个滑竿,找了几个强壮的山民,抬着禹王和王妃上山。

    到了下午,才来到最高的祝融峰,站在峰顶,只见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山坡草甸茵茵,奇珍异兽满山,瀑布如倒挂晶帘,河流纵横交错。

    唐尧一时忘情,顺嘴吟出了记忆中的,二十一世纪描写衡山的一首宋代的诗:“独立江南傲碧空,盘旋飞越自从容。群峰叠翠腾入海,众瀑翻白舞似虹。明月一轮辉宇内,清流九转润湘中。人生得意登高望,无限山川无限胸!”

    禹王听后,问唐尧:“你刚才的话,音律动听,只是父王不明个中意思?”

    亦玉说:“在大黑山时他也这样说话,他说这是仙人传授他的咒语。”

    唐尧对禹王笑着说:“我逗亦玉玩的,这那是什么咒语,这只是我抒发感情和心情的一种方法,父王可以想一想,以你现在的人生境界,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大地山川河流尽收眼底,不是正应了我刚才说的最后那两句;人生得意登高望,无限山川无限胸。”

    禹王细细地品味着这两句话,极目远望,胸中不知不觉地升起一股浩然之气。

第一百零九章 :唐兴大邑送老父() 
禹王南巡,深深触动禹王的不仅仅是三苗的变化,使他切实感受到得是,一个崭新的朝政对帝王在国家中的无上地位。鳳/凰/ 在黎民中由千古以来的敬畏,变成了感恩,当然这要靠这个国家有强大的保障。禹王顿悟了在这种国情下,帝王的仁政会使天下更加繁荣。

    在回来的路上,禹王感慨道:“尧儿,父王现在知道你当初力推新政的良苦用心了,原来在你心中早已有这种结果。”

    唐尧谦逊地对禹王道:“回父王,儿臣当时只是想象而已,至于结果如何,儿臣也实难预料,比如现在所出现的这么好的这种状况,也在儿臣的料想之外,当是父王深知民情,爱民如子,仁德施政的结果。”

    光阴匆匆,华夏已开国七年,唐兴已离开大邑十年,在一等侯的位上也干了五年了。

    这日,只见大邑布庄的管家,风尘仆仆地走进府来,对唐兴施礼后说:“主人,老家主病重,整日盼你回大邑,我连赶了两天两夜的路,给主人送信,请主人即可回大邑,晚了老主人恐怕等不及了。”

    唐兴听后,令下人安排管家吃饭歇息。快步来到唐尧府。

    唐尧见唐兴行色匆匆,知道必有大事发生,赶忙迎了出来,问道:“兴伯因何事如此慌乱?”

    唐兴着急地说:“老家主病重,我必须即刻赶回大邑,晚了恐怕就见不到他老人家了。”

    唐尧听后说:“那我同你一起回去。”

    对亦玉说:“你进宫禀告父王,兴侯老父病危,我与他叫上虞苗赶回大邑,来不及禀告父王。”

    亦玉知道,这次不宜跟着唐尧,点头答应。

    唐尧牵出黑马,然后去了虞苗府,告诉他三人一块回大邑。三人急匆匆出城,走到城门,正好碰到虞利,听说了情况后,也要一起去。唐尧只好匆匆写了奏报,让佐领奏报禹王。四人向大邑飞驰,两匹宝马和两头猛犸象,在通往大邑的路上,掀起了一层层土浪。

    二更时分,四人就进了唐兴的家,冲进老家主房中。见老家主双眼迷离,呼吸微弱,躺在床上,听到唐兴的声音后,猛地睁开了眼睛,同时抬起双手,唐兴上前握住老爹的手,老家主用手指了指唐尧,唐尧也赶紧上前握住老家主的手,老人家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对唐尧说:“尧儿,爷爷有一事相求,我走后,求你把我葬在唐家岭,爷爷的后半生太寂寞了,最后让我和唐族人在一起,我不想再忍受这熬人的孤独。”

    唐尧泪眼抹糊地说:“爷爷你放心吧,我会让你去和族长爷爷做伴的。”老家主听完这话,笑着闭上了眼睛。

    唐兴放声大哭,唐尧劝住唐兴,对他说:“爷爷的后事要紧,现在不是哭的时候,我们四人各自分工,三舅留在大邑,帮兴伯处理爷爷的后事,接待前来祭拜的客人,我和虞利星夜赶往唐家岭,让贵伯尽早安排人修建陵寝。”

    唐尧和虞利赶忙吃了点东西,消失在夜色之中。

    第二天,太阳刚升起,两人进了古阳镇,一马一象惊动了镇上的人,两人下了坐骑,不停地向人打着招呼,人们这才认出,原来是唐尧和虞利,一些年轻人,飞快地跑去给族长虞顺送信。当二人来到家门时,爹娘早已迎出门外,看到两个儿子一起回来,非常高兴,以为是回来探望的。

    进屋后,唐尧对爹娘说:“我们俩有急事,路过古阳镇,吃点东西后,马上就要赶路。”

    虞顺问:“什么事这般急?”

    唐尧说:“兴伯的老爹去世了,要葬在唐家岭,我们俩前去安排修建陵寝。”

    虞顺听后说:“这事耽误不得,你俩吃完东西后赶快赶路。” 虞利吩咐下人,给马和象喂上东西和水。

    两人吃完后,随即上路。现在古阳镇通往唐家岭的路都已修好,两人不到一个时辰,就赶到唐家岭。见到了唐贵。

    唐尧说:“兴伯家的爷爷去世了,弥留之际,他向我提出,一定要葬在唐家岭有唐族人的地方。”

    唐贵听后说:“这好办,我去安排人抓紧干。”

    唐尧对他说:“陵寝就建在爷爷的右侧吧,样式一样,规格小一些就行。”

    安排完后,唐尧和虞利回到家中。

    唐霸听说是为唐兴老爹修建陵寝的事,对唐尧说:“我去那里盯着,你们就忙你们的吧。”

    唐尧想了想,点头答应。这时,只见唐仁和唐德,领着一个八、九岁瘦弱的小男孩走了过来。唐仁对小男孩说:“这是大哥,赶快给大哥施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