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几天的战事下来,大将军们也都看了出来。
高句丽屯重兵于辽东城,那么,其他地方,会不会兵力空虚?
但他们的提议,被皇帝再次否决,隋帝杨广,要的是完全的碾压,而不是投机取巧的胜利。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攻城之战,猛然便激烈了起来。
之前的不过是开胃菜,就算是一道漫布血腥的开胃菜,那也是开胃菜。
到了这会儿,才算是真正的攻城。
高大堪比辽东城墙的耧车,终于出现在了战场上,撞击城门撞城车,也变得更加粗大,坚实。
登城的隋军士卒,也从河北人和山东人变成了真正的隋军劲旅。
两天下来,已经是登城数次。
虽然皆都被赶了下来,但也象征着,破城只在早晚之间了。
而这两天的战事,要比之前残酷的多的多,死战不退的隋军将士,比比皆是,显示出了隋军那强大到令人战栗的攻击力。
高句丽人的伤亡,一下便大了起来,压力也一下猛增数倍,因为隋军已经找到了辽东城的薄弱之处。
登城七次,有五次都在北城。
这个时候,隋军将领的选择就多了起来,无论强攻北城城墙,还是以此为诱饵,吸引高句丽守军的注意力,攻取另外一处城墙,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因为隋军大军,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不过,两天下来,隋军将领们虽然还有着很好的耐心,但一个个军中上将的脸上,都分外阴沉。
因为这两日,伤亡在辽东城下的,都是隋军的精华所在。
若是野战,这两天的伤亡人马,足以在正面,和一个强大的突厥部落,相互厮杀,而不落下风了。
但这样的努力,却并未得到皇帝的赞赏和安慰,却被皇帝斥责无能。
第133章游戏()
皇帝杨广的耐心从来都很差,这个满朝文武差不多都清楚。
杨广生平,做的最有耐心的一件事,就是跟他的兄长杨勇争夺太子之位了。
而这种耐心,也全都是基于对他父亲文帝杨坚的畏惧,以及对于高颎等老臣的忌惮上面。
不过,自他登上皇位之后,这些障碍就统统都不存在了。
所以,他耐心不足的缺点,也就整个暴露了出来。
辽东城,只过了两天,他就对不停报上来的伤亡,阵前那难闻的气味儿,还有那嘈杂的声音,不停流淌的鲜血,失去了兴趣。
于是,他叫来了未来工部尚书最佳候选人之一,少府监何稠,令其就地建造城池。
这样的皇帝,也算是开了先河,当然,隋帝杨广,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创新,所以,也不用太过奇怪什么。
他给出的理由也很强大。
他说他仰望辽东城太久了,怎能让些腌臜竖子,站在那么高的地方,他这个天之骄子,却只能仰头观望呢?
于是乎,最奇怪的工程,也可以说,纵观史册,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工程就此开始了reads;。
倒霉的鹰扬府,以及左候卫府军士,无所事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有活干了。
就此在辽东城不远处,建造被皇帝亲自命名为四方城的城池。
劳工很多,除了隋军兵士之外,还有很多的民夫。
前面杀声阵阵,后面紧锣密鼓的却在造城,这样的景象,真的是诡异到了极点。
非常直接明了的后果就是,隋军的士气,第一次受到了明显的重挫。
接来的几天,隋军再未能攻上辽东城一次,就是明证。
失败的阴影,开始在隋军将领们心头萦绕不去。
但任性的皇帝,根本不管这些,他现在正兴致高昂的眼瞅着,一座城池真在迅速成型。
唯一让他有点遗憾的是,时日太短,四方城明显不能跟辽东城相比,高度上嘛,却还勉强凑合。
不得不说,有隋一朝,是工程师们的天堂。
隋朝大业年间,各种工艺技术,突飞猛进,是不争的事实。
这少不了皇帝杨广的功劳,各种各样的工程,锻炼出来的是,一群一群的建筑大师。
四方城,在十余日之后,就完工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皇帝杨广迫不及待的就住了进去。
因为他已经忍受辽东恼人的雨水很长时间了。
而此时,已经来到了四月末尾,辽东已经开始夏季了。
李破领着五百多马邑隋军,无奈而又无语的扎营在了四方城的城外。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成为建造四方城的劳工苦力,因为他们是骑兵,属于中军最的一支军事力量中的一部。
虽然,他们至今为止,也没怎么动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具有高人一等的身份。
不过,李碧已经不见了踪影。
因为她和李破,轮流当了一阵儿的工头儿,四方城的建造上面,有着他们两个的一点功劳呢。
之后不久,李碧便被招走了,据说是给皇帝把门儿了。
李破用想都能想象的出来,皇帝这估计是饱暖思****了,李家三娘这一去,说不定大隋后宫中就又能多出一个妃子呢。
李碧够不够格?那简直是废话。
李碧出身很不错,容貌上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只要别整日里挥拳踢脚的折腾,做个妃嫔,那是绰绰有余啊。
这要是李碧显贵了,说不定马邑这些人,还真能沾沾光,不用为未来那么担心了reads;。
李破无良的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现在已经无心再观瞧前边的战事了,将军们有了不妙的感觉,他这个知道结果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四方城一旦落成,将军们其实便都松了一口气。
在四方城落成的第一天,各卫府的大将军们,便不约而同的将最勇猛的将领,最精锐的士卒派了出去,这一天正午,一口气攻上了辽东城北城城墙。
城破在即,辽东城北城城门在万军瞩目中,缓缓打开。
当捷报传来的时候,李破还以为,自己的小小翅膀,扇出了大风,弄的历史都变样了呢。
不过,显然他想多了。
皇帝杨广作为主角,肯定不能让个卑微的小人物抢了风头。
皇帝的反应,必然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
因为皇帝在听了捷报之后,头一个反应,竟然不是令大军挥军入城。
而是问,可有降人?
那必须有啊,高句丽人反扑之,却并不能将占据城墙,并得到源源不断的的隋军将士,赶城墙。
当城门打开那一刻,北城高句丽守将,已经是完全绝望,很多筋疲力尽,且已胆落的高句丽守军,已经放了武器,准备投降了。
于是,幸运之神杨广,再次眷顾了他们。
当隋军派出招降使者,向高句丽守军宣传大隋皇帝的仁慈的时候。
高句丽守军的主要将领们,终于及时反应了过来,硬拼不行,咱们可以智取啊。
于是,辽东之战最为滑稽的一幕,终于开始了。
不管隋帝杨广,存着怎样的心思,反正,他想将仁慈的光芒,照耀到高句丽人的头上。
高句丽人也很配合的献上了自己的诚意,愿意归为大隋子民,只是,想让宽容仁慈的大隋皇帝给他们一个体面归降的机会。
于是,皇帝龙颜大悦,令各部大军,回归建制,辽东城军民举城出降。
你来我往,各卫府将军们差不多都懵了,想要进言,却发现四方城的城门,不是那么好进的,皇帝的近侍用皇帝诏谕,就能将他们打发走。
于是乎,这一天傍晚,攻上北城的隋军将士,晕晕乎乎的了城墙,从辽东城北城门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然后,在他们身后,大门重重关闭。
如此奇妙的战争,是人做梦都不会想象的到的,比空城计还要奇妙的多。
静静的两天过后,辽东城矗立如故,高句丽人大模大样的反悔了,诏令再次来,攻城。
这样的真实游戏,别说大隋的将军们,就算是见过听过太多故事的李破,也感到世界观被完全的颠覆了。
第134章生变()
也是觉着,皇帝这次该消停一些了,应该想拿高句丽人的鲜血,来洗刷被骗的耻辱才对。
于是,将领们声嘶力竭的吼叫着,率领麾下士卒,鼓起余勇,趁高句丽人劫后余生,士气低落之际,在两日后,再次一举攻上城墙。
这次,诏令到的更快,令诸军遇有降俘,不得擅杀,要好生相待。
当时,攻上城墙的隋军将士就坐蜡了。
随后,他们连城门都没打开,束手束脚之下,就被诈降的高句丽人赶下了城墙。
没有第三次了,皇帝的诏令再次传来。
言曰,高句丽人一旦有降顺之意,各部军旅,及时退后,不得攻城,以待守军开城投顺云云。
没法打了,皇帝的反复无常,视战事如儿戏,视猛士若草籽的做法军人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再没有人愿意在阵前,拼死效力,也再没有人愿意上去白白送死。
也就是隋军诸卫府将军,各个都是身经百战,威名赫赫,不然的话,此时辽东城下,应该还能上演一番,大规模兵变的戏码才对。
此战,隋帝杨广用自己变幻莫测的“均是才华”,亲手动摇了大隋皇位之下,最为牢固坚硬的两根支柱。
关西军事集团的贵族们,以及大隋彪悍的军人们。
当这些人,不愿再为皇帝效力,产生怨愤的时候,大隋的统治根基,也紧跟着便摇摇欲坠了起来。
这个时候,没人能够测度,皇帝杨广到底想的是什么。
其实,军人们,也不再关心皇帝想什么了,他们想的是,怎么才能不让自己,葬身在辽东城下,成为皇帝送给高句丽人的礼物。
辽东城下的战事,一下便了相峙的阶段。
无数隋军将士,将鲜活的生命,和滚烫的热血,抛洒在了辽东城下,辽东城却奇迹般的在百万大军的围攻之下,转危为安了。
这样的奇迹,在之前没有发生过,在之后,也将不再发生了。
∽∽∽∽,√。
style_tt;
时间五月,身在四方城中的皇帝杨广,他好像终于意识到,再这么下去,与他的预想,相差甚远。
而且,因为大军顿兵于坚城之下,丝毫没有从辽东大地上,获取过哪怕一丁的补给。
后方的粮草转运,也越来越是艰难了。
身在大军后方的皇帝宠臣,大将军宇文述,也派人送来了奏疏,叫起了苦。
此时,皇帝好像突然变得清醒了一些,游戏热情开始逐渐消退。
大业八年五月末,辽东城依旧矗立如故。
隋帝杨广急躁的,责骂了攻城将领。
随即,便下诏,将大军一分为二,终于做起了分兵的打算。
以一直未经战事的各部军伍,组成九军,共三十余万众,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领兵,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为辅,率军东进,兵锋直指平壤。
战略上是正确的,但这个时间段,却选择的太糟糕了。
辽东的天气,夏天雨多,冬天雪多,而且,道路也十分难走,在这阴雨连绵的五月,长途行军,对于大军的后勤的考验,那就不用了。
这一天,李破也有欲哭无泪的感觉了。
在他想象中,已经被皇帝oo了的李碧,风风火火的赶了回来,随即便令马邑隋军,整理行装,带齐粮草,准备拔营。
这一下李破脑海之中不相干的念头都没了,跟在李碧身边,问了几句。
李碧也燥着呢,这次马邑隋军算是整个掉坑里了。
皇帝的形象在她心里面,也是稀碎稀碎的。
给皇帝守门,也就算了,能让皇帝知道,马邑还有父亲那样的英雄就更好了。
但为何却有皇帝近侍来问她,年方几何,家世如何,闺名为谁,甚至要要讨取她的生辰八字。
也算生在大门户中的李碧,随即就明白了过来,皇帝竟然在这样一个时节,生出了纳她入宫之意。
若在平日也就算了,她也不是不知世事的懵懂女子,虽然入宫侍驾这样的词儿离她挺远的,双亲也从未有过将她送入宫中的想法。
但事情一旦落在头上,她也只能认命,抛下铠甲刀枪,去到宫中,成为后宫女子中的一个。
但这里是哪里,这里是辽东,战阵之上,万千将士,正在浴血杀敌,前面每天都在死人,皇帝却还优哉游哉,心存旁骛?
明白过味儿来的李碧,差没一刀将那鬼头鬼脑的太监,捅个透心凉。
不过,理智尚存,强压着怒火,跟那太监厉声道了一句,李碧虽为女子之身,然现居殄寇将军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