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府尊果然被超哥雷的不轻,一个秀才拜访自己,不谈科举诗文,不谈官司(当时秀才做非法律师的比较多,估计宋府尊吃过苦头,所以印象深刻的很),跟他谈什么牛痘,这是对牛弹琴,还是牛头不对马嘴。
不过宋府尊是职业官僚,他的处事原则不是科学依据,而是利益得失。
作为领先这个时代的旅游区包公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设者,他既得了名又得了利,所以有足够的智商来分辨利害得失。
超哥他们的计划对他根本无害,不用出任何力气,成功了他也有很大的收益,失败了也跟他没任何关系。
如果有人敢吐糟他有眼无珠给人骗了,他也可以解释,自己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康考虑,即使知道会被人骗,也要试一试的。
可见宋府尊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多么有担当的人,多么不计个人得失的人,包公见了也要让一头的。好吧,宋府尊是有点走火入魔了。
不过基于利益的最大追求,宋府尊对牛痘故事的来源也挺感兴趣,更希望得到这本书,当然宋府尊这个希望破灭了。
府尊觉得超哥不愿意告诉他,是防着他过河拆桥,虽然府尊确实这么想,而且如果见到成效就准备这么干。
大夫必不可少,超哥就不是不可或缺的。超哥可以做一个被自己的伟大人格感动,愿意出资资助牛痘研究的有钱人,到时候奏折带上一笔还要看他老人家的心情。
君不见刘关张兄弟起家是得了中山商人资助,但谁知道谁又会关心那个中山商人是谁。
如此一来宋府尊就可以独享这份尊荣,多好呀,谁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也背叛革命了,不是都说迂腐不通世事嘛。
超哥不配合,宋府尊也找不来资料,当然不好轻举妄动。
鬼知道超哥有没有打埋伏,防治痘疮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是会死人的,自己别偷鸡不成蚀把米。
唉,别想太多了,就让这两个人为王前驱好了。
宋府尊很爽快的答应两人,让师爷给他们办理了相关出入养济院的手续。
事情忙完了,宋府尊也没了继续聊天的兴趣,就端茶送客了。
超哥两人办好手续后,离开府衙,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养济院之行的具体事项。
天花会传染,天花会死人,天花会传染死人,重要的事情不说三次都不行,所以一切都要小心。
二哥平宁在府城经营着米店和布庄。超哥本来想着来了府城,当然也要去走走亲戚,关系都是走动出来的。
来自后世的超哥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硬是被黄大夫给拉回了他的家。
第11章 李秀才的诧异()
知府衙门附近属于府城的繁华所在,当然少不了酒楼。
在一座两层高的酒楼雅间内,有几个书生开着具有时代特色的Party诗会。
一个身着儒衫面有傲气的年青秀才满脸得意的对着窗外,一边远眺府前大道,一边摇头吟诗。
突然停了下来像发现了什么,说道,“何兄,你来看一看,那刚从府衙走出,朝酒楼走来的生员是不是那东乡张超?”
被唤作何兄的何秀才年岁相当。他站起身朝窗外望去,只见超哥和黄大夫正朝着酒楼方向走来,看了个正着。
“李兄所见不假,确是那东乡张超无误,旁边那个却是本府的神医黄大夫,他们两人怎么走到一起了。”何秀才奇道。
这位李秀才静静看着超哥两人一边交谈一边慢慢走近,招手让书童过来,耳语了几句。
就转过身,笑着说道,诸位仁兄,我刚思得两句,江寒水不流,鱼过梅花影。如何?
何秀才抢先起来发言,略显谄媚的赞扬道,
“点睛之笔呀,于严寒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意,神韵顿出,妙趣横生,千古佳句呀,李兄大才。”
“何兄,千古佳句可不敢当,太过奖了,”,李秀才故作谦虚道。
众人借着话题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气氛又活跃起来。
不过何秀才却注意到李秀才有点心不在焉,他的书童不知什么时候出去了。
超哥随着黄大夫来到黄家,全宅共有前后两进院落,外观都是白墙、灰瓦,十分平淡。
外墙极少开窗,窗孔也很小。前院临街房屋五间,中设门屋一间,门内小院两侧东西厢房各两小间;后院是一座楼房,为堂屋与卧室所在。
两院之间有一堵高而厚的墙相隔,显然是为安全防卫的需要而设。
此宅用地紧凑,庭院狭小,是南直隶地区流行的小天井式住宅布局,与超哥家的布局相似。
黄大夫待超哥极厚,穿房过屋,妻子不避,还恶作剧的让跟超哥差不多的儿子以晚辈的礼节给他行礼,搞得两人极为尴尬,黄大夫却哈哈大笑。
酒足饭饱后,黄大夫父子与超哥分宾主落座,继续谈论相关事项。
两人事实上讨论的差不多了,现在需要的是具体安排。
明朝的天花传播非常广,超哥是幼子,老太爷严密的保护,因此命大没有得过天花。
黄大夫却是少年时患过天花,侥幸得免。
但是他的子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先后生养了5个孩子,却只留住了一男一女,这可是明朝的名医家庭,可见此时天花病毒的肆虐程度。
所以当超哥提出牛痘设想时,所以他才表现的那么激动,这是切肤之痛呀。
因此去养济院获得天花痘液只能托付给黄大夫父子,整个过程超哥还要尽量远离他们,否则难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天花病毒的传播有了很深的了解。
所以在偏僻的养济院附近有一栋小房子,以便进出洗澡更衣,凡是有可能跟病人接触的衣物都不允许带出这个屋子,防止天花传播。
养济院就是人间地狱,冬天隔离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很多,都是死气沉沉的。
实际上进去的人很少活着出来,不病死也会被吓死,死后就被拉到附近的化人场烧掉,尸骨无存。
在讲究入土为安的明人眼中进了养济院跟下了地狱没什么区别。
黄大夫父子准备了一个小号的窄口瓷瓶,储存着从病人那里采集到的天花毒液,用软木塞封住瓶口,再包裹厚白布,然后用绳绑住,再罩上油纸,拴紧,平放在食盒中,盒内塞满棉花防止歪倒碰撞。
出养济院后,两人就在超哥请来的随从保护下小心翼翼的赶往四顶山实验场地。
整个过程能够接触食盒的都是得过天花的幸存儿,尽量避免意外。
可以说能够想到的安全措施都想到了,路上也很顺利,没什么意外,现在就剩下实验了。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只怕有新人。何况超哥和黄大夫也是大大咧咧的没想着保密。他们搞牛痘实验的消息在合肥一下子传播开了。
李秀才是个有心人,他知道的最早,再三确认,方才知道自己没听错。
一个整天埋头读书的书呆子,联合一个府城名医,号称研究能预防天花的牛痘。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一个秀才,他的日常生活应该就是“家中埋头苦读书,咬文啄字写文章,诗会扬名考官闻,考场得中捷报扬,归来游舫显才艺,抱得美人把家归。”张超搞得是哪一出,真是稀奇呀。
李秀才大名李启思,名门之后,祖籍凤阳府定远县,后随父迁居合肥,自幼饱读诗书,有神童之称。
李家是定远大族,他祖上是定远首任县令,祖父更是明英宗正统年间的两榜进士,以为人耿介、为官廉洁而闻名。
那么为什么李秀才会关注超哥呢?这就要从超哥还是超哥那会说起,
超哥十六岁参加府试,一举得中,排名第四,李启思第五,位列其后。
十七岁首次参加院试,落榜,李启思也落榜。
后来二十岁第二次参加院试,排名第七,李启思第八。
要不怎么说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事情就是这么巧合,超哥压了李启思一次、两次。
超哥对李启思可以没有印象,李启思却怎么都不会不关注超哥,一来二去,超哥就在李启思心里扎了根。
超哥虽然在巢县,但离合肥很近,李秀才很容易得到超哥的消息。
他堂堂的名门之后,进士之孙,考试水平是得到祖父认可的,却就是考不过一个土财主的庶出儿子,越发的郁闷。
这些日子,李启思突然诗兴大发,得了一首好诗,就想着在小伙伴面前表现表现,所以让自己的好友何秀才出面组织了一场诗会。
没想到诗兴大发,刚想沉吟出来的时候,超哥出现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开不开心呀!
第12章 大哥的教训()
书归正传,继续说说超哥。
超哥与黄大夫父子同行,小心翼翼的来到四顶山实验基地。
这个时候按照超哥的吩咐,英雄豪杰兄弟已经圈好牛场,实验用牛也已到位。
雄赳赳气昂昂的兄弟几个提着棍棒巡逻。这样的稀罕事当然招的冬闲农民的围观。
超哥看看这样不行呀,不得不请来附近的村长请他们让围观的群众离开,小秀才是当地的骄傲,围观的大家伙也不为难他就三五成群的离开了。
准备以毕,黄氏父子开始了牛的感染实验,很简单,用粘有痘液的针刺破牛的**,让牛感染痘疮。
超哥这个时候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告别他们父子先回家,谁知道老丈人和大哥已经等候多时了。
显然超哥玩的大发了,大boss们纷纷到场等着他解释。
招呼一结束,超哥不待询问就开始了主动交代。
牛痘的事情说完,那两位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评价。
老丈人思索片刻,先发声,“子卓,你哪里看来的书真的一点也印象也没有吗?”
超哥倒是知道哪里看的,难道说,我是后世听来的,不被敲脑袋醒醒才怪。
果断否定,并且乘机说,“这次生病,有些往事也记不清楚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哥紧张起来,不会影响举业吧,就插话道,“那你平日所学有没有忘记吧?”
超哥笑着安慰道,“这倒没有,这些日子我钻研名家名作反而有些心得呢。”
丈人接道,“子卓你年纪尚轻,这次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该问问我和你大哥如何行事。
牛痘一说虽有些道理,有没有效果尚未可知,你却脑子一热,被那个黄大夫撺掇着拜见知府大人,闹得满城风雨,做事也太过孟浪。
以后不可再如此行事,君子当敏于行而呐于言,没有效果前你该低调从事,不然不好收场。”
老丈人虽然是教训,却很是维护超哥,超哥自然明白,连忙起身拜谢道,“丈人所说甚是,小婿一定牢记于心。”
大哥接着说,“你既然知道,责备的话我也不多说了。
我仔细思量,你行事也没多少值得指摘的,拜见知府大人也是不得已。
痘疮危害太深,牛痘一说虽有些玄幻,但试试也好。
不过痘毒太过凶悍,你们行事要小心谨慎,
如果事情不成也千万不能有遗祸,千万小心。”
超哥点头称是,并把两人的具体措施仔细汇报了下。
大哥接着道,“你做事我是不太放心的,但是黄大夫在庐州四乡名声很好,想来不是浪得虚名。
你丈人和我不通医学也说也没法点评,就这样吧。”
大哥说完,丈人也点头称是。并交代超哥一切听黄大夫吩咐,别自作主张,注意安全。
大哥接着说道,“你拜见宋府尊的过程说的不甚仔细,你再说一遍。”
超哥想了想,仔细描述起来,大哥重点关注了宋府尊的反应。
“我不是宋府尊的门生,没啥交情。
所以我拜见后只能干巴巴的说了几句寒暄的话。
吹捧了几句,说宋府尊建包公祠,见贤思齐,晚生很佩服,宋大人估计听多了也没什么反应。
等我说明来意,宋府尊看起来很吃惊,很不相信。
不过黄大夫作为专业人士给了点评,他就未置可否,爽快给了批条。
还称赞了我几句,说我在读书之余,不忘忧民,能想着解万民之苦,这份心很好,鼓励我好好学习,早日报效国家。
宋府尊很开明,很廉洁,礼物也没要,就是临走时让我回去好好想想那本书的来历。
我们拜见时间并不长,只有这些了。”
大哥仔细听过,与丈人都觉得宋府尊的反应很正常,不过对超哥对宋府尊的看法嗤之以鼻。
就把宋府尊的真面目告诉了他,
“咱们这位宋府尊既贪名又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