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官员 >

第220章

明朝小官员-第220章

小说: 明朝小官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到了弘治八年边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鞑靼北部等入河套驻牧,小王子及火筛居贺兰山后,与之相倚,势力日强。

    弘治八年,虏三入辽东,多杀掠;弘治九年,宣府,大同,延绥诸境俱被敌残略。

    此时,鞑靼已经打到北京眼皮子底下了,大明君臣再也不能装聋作哑,必须要有所行动了,毕竟大同离京师不过七百里,宣府就更是在眼皮底下,要是一旦被鞑靼突破,京师必然震动。

    但是事有凑巧,由于长期没有战事,大明的军事将领出现了很大的断层。这一年,八佩将印,征伐四出的保国公朱永病逝,大明失去一擎天巨柱,无奈的弘治皇帝只能追封他为宣平王。

    此时真正拿的出手的大将事实上只剩下七十多岁的老王越,急了眼的弘治皇帝在朱永死后,立刻起复王越掌都察院事,但是因吏科都给事中季源等反对,弘治不得不收回成命。

    所以确定了目标之后,下一步就需要讨论统军大将的人选,此前已经有大臣推荐王越出任此职,但是对于王越的争议实在太大了,以至于到今天一直没有下文。

    弘治皇帝看着侃侃而谈的张超,心中高兴,总算王越之后,国朝又多了一个拿的出手的文臣大将。

    所以弘治问道,“张卿,现在目标已定,你觉得这一仗应该怎么打?”

    张超出列,行礼道,“臣非设奇致胜的将才,凡战只知道结硬寨,打呆仗。所以与日寇之战,臣只负责后勤,从无出战。与鞑靼作战,若陛下问臣后勤,臣不才可以回答;若陛下问臣如何作战,臣不敢言。”

    张超这席话一说,大臣们都露出了笑意,张子卓倒是有自知之明。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张超最大的本事就会创新,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者发明新奇的物事用来敛财。

    荡倭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张超全新的制度架构下,军饷充裕,纪律严明,士气高涨,故而可以战无不胜,但是具体到如何作战,确实非张超所长。

    张超与参军王守仁做兵棋推演的故事此时已经流传出去,很多人都觉得张超那一套十分简单,只要用钱用强兵去堆就好,所以对他有目前的成就,虽然佩服,但内心总有些不以为然,似乎与心目中的周瑜诸葛亮这样计谋百出的文人大将相距太远。

    弘治皇帝并不清楚这些,他见张超不敢回答,心中有些失望,但张超说起了后勤,现在朝廷有钱了,后勤根本不是问题,张超用不上呀!

    见张超不愿意说话,气氛就有些沉闷,这个时候兵部尚书马文升站了出来,“鞑靼小王子部等部占据河套,臣以为当设总制一职,遣重臣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以统一事权。”

    弘治听完有些犹豫,这件事很敏感,一个大臣同时主持几镇军务,文武兼济,总兵,巡抚以下,悉听节制。这万一要是乱来,谁能扛得住,所以三边总制时罢时设。

    马文升见弘治沉吟不说话,也着急了,在他看来总制的设立是必须的,要不然明朝没办法减轻鞑靼对于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侵扰。

    围绕着河套地区,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四镇相距不远,但各镇奉命独自承担辖区内御边任务,凡遇战事,相互无协防职责,故多有败绩。为有效巩固西北边防,必须实行集中统领。

    这件事在成化八年已经有先例,他这一次只不过因循旧制罢了,当然弘治的担心马文升也猜的出来,但是现在是准备对鞑靼的进攻,要是事权不一,是要出大事的,他负不起这个责任。

    南京刑部尚书闵珪在弘治五年镇压过两广苗乱,所以这一次也与会,他见弘治有所犹豫,站了出来,“陛下,三边总制必须设立,否则将权不一,难获成功,成化年间王越出任三边总制,故能屡获大胜。”

    听到闵珪提到王越,弘治就是一肚子气,“王越才干卓越,故能克敌制胜。朕有心用起用王越,给事中竟然封还圣旨。现在尔等说要重设三边总制,若此人才干不及王越,出现乱事,又当如何?”

    弘治的意思很明显,王越有能耐,所以他才能做好三边总制的位置,而不是三边总制成全了王越,要是换了一个人,不如王越,到时候搞不好会惹出大麻烦。

    弘治说完,众大臣互相看了看,大家都猜出来了,皇帝想任用王越,这样十分保险,可是大臣们反对,他又没办法做主,只好撒气。

    弘治皇帝顿了顿,又说道,“既然兵部说要复设三边总制,那就复设吧,由吏部主持廷推。”

    廷议很快就结束了,张超低着头离开了朝堂,却被倪岳喊住了,“子卓,你为甚不愿意回答如何作战?”

    张超摇摇头,“学生与鞑靼从无接触,岂敢纸上谈兵。阁部,这是一场大战,非王威宁不可,该是放下陈见的时候了。”

    张超说完,深施一礼,然后大步离开了,倪岳看着张超的背影,叹了一口气。事实上内阁心里明白,这一仗必须王越来打,换了别人谁放心。

    所以廷推十分有意思,在吏部尚书屠滽主持下,推荐了七个人,可是都被弘治皇帝否决了,无奈之下,屠滽就跟马文升说道,“此职非王越不可,否则难乘圣意。”

    到了现在,骑虎难下的马文升不得不与科道官员说好话,现在还用得上王越,你们就别折腾了,所以屠滽添上了王越的名字再次报了上去,弘治立刻就同意了对于王越的任命。

    到了弘治九年十月,王越入京,谁也没想到,他第一个要求就是让张超担任他的副手,同时抽调荡倭营陆营骑营精锐万人与战。

第421章 王越的拜访() 
王越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穿着宽衣短袖,但是高大的身躯还仍然矫健,声音洪亮,所以大明天子再一次见到王越这幅状态,心中十分满意,笑着问道,“老爱卿还能饭否?”

    王越眼睛瞟了瞟一旁的兵部尚书马文升,得意的说道,“老臣一顿可以吃三碗饭,力尚能挽弓,想来还可以为陛下再效几年犬马之力。”

    弘治大喜,连说三个好字,然后问道,“这一次恢复卿家原职,为三边总制,配平胡将军印,兼巡抚,另加封太子太保,如此事权统一,不知道卿家可还满意?”

    王越听完连忙叩首谢恩,然后说道,“甘陕贫瘠,老臣又一向奢侈,用财如流水,大军出外,一日万金,须有一干臣协助,方能成就功业。”

    弘治听完,点了点头,“不知道卿家觉得哪一位大臣能协助于你?”

    “非张子卓不可!”

    弘治听完,顿时陷入了沉思。弘治知道王越自负豪杰,高傲自如,常为礼法之士所忌恨。更夸张的是王越的饮食供奉模拟王者,射猎声乐恣意享受,即使被谪迁也未减损。

    所以在王越获罪时,朝臣中有不少人认为对他的处分过重,但终究无人为他陈情,除了王越与汪直有所勾结外,根源就在于此。

    而张超对日大胜之后,同样被科道弹劾,但是张超就与王越不同,他十分谨慎乖觉,终日闭门谁也不见,另外张超饮食穿着十分普通,不喜欢宴饮妇人,倒是喜欢摆弄一些奇淫技巧之术,甚至连续出了好几本书,只是感兴趣的读书人并不多。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弘治皇帝突然想到了这一句话,王越张超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非常之人呀!

    想到这里,弘治虽然点头同意,但还有一些疑惑,“上月,朕召见张卿询问如何讨伐鞑靼,张卿懦弱不敢答。此次朝廷府库充盈,何以老卿家必须张卿辅助?”

    王越听完,摇了摇头,“陛下,若论机变用奇,张超远不如老臣;但论起修甲练兵,减课劝商,臣远不及他。

    此次他谨言慎行,必是因为不谙熟鞑靼,而非才干不济。若随臣锻炼几年,日后在臣之后,守卫边疆,必此子也!”

    弘治听完,恍然大悟,立刻就同意了王越的请求。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张超不愿意协助王越,趟这摊子浑水。

    在张超看来,大明九边成型百余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顽固的利益集团,大明边疆这些年混乱不堪,战力一落千丈,跟这个利益集团喝兵血腐化有很大的关系。

    他一个文官,又带不走荡倭营,没有贴心的精锐,跑到那些人生地不熟的鬼地方,除了吃败仗背黑锅,啥好处都没有,还不如好好的待在京师,耐心经营来的实在。

    这两年,朝廷的收入翻了一番,除了给皇帝大臣们发钱之外,绝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加固边墙,铸造大炮火枪,给边军发银子,就这样的投入也没见边军有什么起色,所以一想到这里,张超就有些灰心丧气。

    但是让张超难以置信的是,王越这个老家伙,不畏人言,竟然大摇大摆的来到张家拜访,再怎么老王也是国家一等一的重臣,得报之后,张超不得不大开中门,迎接王越的到来。

    然后张超让人赶紧把住在附近的宋珫请了过来,也好有个见证,省的惹来科道的弹劾,虽然不在乎,但是苍蝇飞来飞去也麻烦不是。

    张超迎接到门外,恭恭敬敬的把王越请了进来。老家伙腰板绷直,胡须全白,左顾右盼,见张超穿着朴素,这个宅子也就一些平常摆设,不断摇头。

    王越有些鄙视的说道,“子卓,老夫听说你善于经营,家产百万,可今日所见,你一个堂堂宫保,如此自简,也太过吝啬了!”

    张超听完,顿时哑口无言,不知道如何回复,哪有到人家做客却这么说话的,半晌,张超苦笑着说道,“大帅说笑了,下官出身贫寒,一向如此,已经习惯了,倒不是吝啬。”

    王越进门,正好宋珫也赶了过来,他不高兴的问道,“此是何人?”

    “这是下官的好友,监察御史宋珫。”

    王越盯着宋珫看了两眼,然后点了点头,不再说话。显然他很明白张超把宋珫请来的用意。

    三人坐定之后,王越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叹了一口气说道,“子卓,刚才老夫是说笑了,你行事这么谨慎,想必不会如同老夫这般坎坷。”

    张超与宋珫相视一眼,这时王越接着说起了正题,“此次讨伐鞑靼,关乎重大,不知道你为甚拒绝?”

    张超起身谢道,“大帅在天子面前举荐下官,下官感激不尽。只是下官才疏学浅,从未涉足九边,唯恐耽误了大帅的正事,这才不得不拒绝。”

    王越摇了摇头,“子卓,你这是当我是外人呀。你我之间不必如此的,老夫知你甚深,王六又是在你的手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甚至汪……”

    还没有说完,张超不得不硬着头皮打断了王越,语带哀求的说道,“大帅,您虽然这几年不在九边,但九边这些年如此不济,其中内情想必您也很清楚,您何必把我往这个火坑里拉?”

    王越被张超打断,也不生气,但是听张超这么一说,摇了摇头,叹息不语。半晌之后,王越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现在到处都在哄传弘治盛世,可见这一次朝廷对老夫期待之深,又赋予全权,信任之深,远胜先帝。

    老夫老了,这差不多是最后一次带兵,若是有个闪失,一世英名必然毁于一旦,老夫输不起呀!”

    说完,老王越作势摸起来眼泪,张超感觉头皮发麻,这个老家伙,真是能屈能伸,表演起来也是一把好手,只听王越接着说道,

    “子卓,你的才干别人不知道,老夫却心知肚明。你带出的荡倭营是什么水平,老夫前些日子亲自去天津看过,远超九边精锐。你不来协助老夫,老夫心里没底呀!”

    无奈之下,张超只得尴尬的说道,“大帅,您太过誉了。”

    王越眨巴着眼睛,突然站了起来,一把抓住张超的手,张超也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这时,王越说道,“你我合力,此战必胜。”

    无可奈何的张超只得说道,“敢不从命,”说完之后,张超有些不放心的问道,“只是不知道大帅准备如何作战?”

    王越大笑着说道,“哈哈哈,有子卓相助,老夫无忧矣!”

第422章 三边协理() 
听张超问到正事,王越立刻就收敛起来,很严肃的说道,“老夫决议收复河套,重筑东胜城。”

    张超听完,不假思索的回道,“这确实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只是计划再好,也要有执行的人,以目前的宁夏,甘肃,延绥,固原四镇,就算加上大同镇。”

    张超摇了摇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的意思很明显,他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原因很简单,这五镇纸面上有三四十万大军,可是现在防守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