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官员 >

第219章

明朝小官员-第219章

小说: 明朝小官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永久租借鹿儿岛对马岛和佐渡岛给大明,租金为象征性的一贯永乐钱;

    大明货物的关税不超过130,而且不能重复缴税;

    允许大明招募日本流浪武士;

    允许大明在日本开采矿产,矿税不高于130;

    涉及到大明百姓与日人之间的争议,由大明驻日大使裁决等等;

    可以说,济州条约开启了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先河,通过这个条约,日本终于被打开了门户,上千年积累的金银就如同流水一般,慢慢被大明吸干了。

    但是张超知道这两年对于日本频繁的侵扰虽然沉重打击了日本各地的统治集团,但是日本的根基尚在,日本人面对强者虽然被迫屈服了,或者说是潜伏了爪牙,但是大明一旦衰弱,这群倭人会如何,张超太了解了,所以他不得不小心。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场耗时一年多的中日战争总算是胜利结束了,荡倭营通过战争顺利扩张到五万多人,先后组建了骑兵营,陆战二营,三营,海战二营,三营等,成为京营中实力最强的战略军团,更是驻扎在大明四海。

    随着战争的结束,张超的名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三十多岁的张超被认为是大明最杰出的文人统帅之一,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获得了胜利者的待遇……弹劾。

    弹劾张超在日本杀人掠夺太过,有伤天和;

    弹劾张超在日本私分战利品;

    弹劾张超在日本私自招纳倭寇;

    弹劾张超收买军心,居心叵测;

    弹劾张超与太监勾结;

    弹劾张超在日本作威作福,甚至以帝王自诩;

    等等等等,凡是能够想到的,能够提到的,张子卓毫无疑问都涉及到了,事实上征服一个国家的功劳实在太多了,张超已经尽可能的拉上足够的人来分享,但是不够,绝对不够,所以张超只得老老实实的上奏折请罪,然后闭门思过。

    对这个待遇早就心知肚明的张超态度十分诚恳,所以大明天子很宽容的准备封张超为平倭伯,但是被张超坚决拒绝了,张超的说法,我是文臣,不是武人,封爵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事实上王越的教训告诉张超,文武两边他只能选择一边站队,既想封爵,又要当文官,王越的教训摆在那里。

    张超准备学习先祖于谦,请求皇帝将于谦的旧宅赐予他,让他好日夜学习,然后拒绝了其他一切封赏。当然皇帝也不能亏待了张超,最终他被授予了太子少保,这也是于谦曾经受到的封赏,所以张超最终接受了。

    有了张超领头,朝廷自然很顺利的减少了对其他参战大臣的封赏,这一场对于日本的讨伐,到了最后,除了杨玉获封伯爵之外,其他立功的将士都只有世袭的指挥军职。

    很多人都私下议论朝廷对功臣太薄,张超不得不站出来说道,朝廷做得没错,日本只是暂时屈服,所以劝说将士戒骄戒躁,不要太在乎眼前的得失。

    有张超的现身说法,封赏一事总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张超知道,只要佐渡金山还在,只要日本没有灭亡,中日之间的战争还要继续打下去。别的不说,两年的战争已经让日本人学会了铸造枪炮,等恢复了元气,这场中日战争的第二篇就要开启了。

    张超安安心心的待在京中疗养,同时作为宫保,张超少不得入宫陪着到处乱窜的太子玩闹一番。

    这个时候花了大价钱的刘瑾顺利成为了太子宫的总管太监,刘瑾小心的哄着小祖宗,而张超笑嘻嘻的看着,又瞄了几眼站在一旁的何聪,看了几眼李女官,张超微微一笑,端起茶水喝了下去,慢慢来,不着急。

    弘治九年春天,日本战事稍歇,荡倭营就到安南和占城国转了一番,故技重施开始骚扰安南沿海,胆大的丁怀德率领陆营沿着红河一直攻到了安南国都今天的河内一带,最终逼迫安南撤出占据的占城国领土,并且赔款和开放市场。这一场大胜,极大的震撼了东南亚的土蛮。

    所以弘治九年九月,大明天子登基十周年之际,大明举行了盛大的献俘和庆祝仪式,来自于四海朝觐的藩属国远远多于太宗当年,大明弘治盛世已经光芒四射,照耀四海。

    但是光芒之下,还有一个十分不和谐的影子,那就是北元。弘治九年土鲁番再攻哈密,鞑靼小王子攻掠大同、宣府,边境又一次告急。

    这一次雄心勃勃的弘治皇帝决心不再忍耐,就在大典次日,大明天子召见内阁首辅刘健,大学士倪岳,李东阳,吏部尚书屠滽,户部尚书叶琪,礼部尚书徐琼,兵部尚书马文升,刑部尚书白昂,工部尚书刘璋,左都御史杨谧,南京刑部尚书闵珪,学士谢迁,程敏政,户部侍郎刘大夏,以及正在京中休养的太子少保张超,让他们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解决占据河套地区不断向大明入侵的套寇。

    这些人都是国朝一等一人才,弘治希望他们能够想出一个办法,能够扭转大明面对鞑靼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事实上随着国力的增加,大明的文武百官也同样有这个想法,现如今大明威震四海,国力强盛,府库盈满,正是一举解决北元的好时机。

    (第五卷,征战南国完)

第419章 战争的目的() 
既然君臣一心,所以皇帝流露出讨伐鞑靼的想法之后,徐琼首先迎合了天子,他说出了一大套高大上的理论证明大明讨伐鞑靼是顺乎时代潮流和天下人心,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决定。

    虽然对于天子亲戚这般厚脸皮有些不以为然,但这一次讨伐鞑靼是众心所愿,所以大家也只得捏着鼻子称赞天子的决策。

    弘治皇帝十分开心,但是他听来听去,就是没有听到张超的意见,皇帝不由得有些着急,作为朝中公认的知兵文臣,又率领大军击败过日本的大臣,张超的意见十分重要,难不成他觉得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就在弘治皇帝忐忑不安之际,殿内也慢慢安静下来,重臣的目光都聚集在张超身上。

    虽然张超才三十多岁,但他已经是公认的国家重臣,对于大明的军事和财政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这件事张超不表态,大家也不会安心,这是这两年张超不断胜利带来的影响力。

    虽然御史不断弹劾张超这个错误那个问题,但是在座的大臣都知道张超对日大胜的来之不易。要知道太祖那会刚刚开国,猛将如云,武力那么强大也对倭寇无可奈何,只得禁海躲避倭寇。

    而这一次一年多的中日战争,朝廷却彻底击败了日本。更夸张的是,这场战争,朝廷并没有出一分钱,张超以佐渡岛金矿产出为抵押,从以济世钱庄为首的多家钱庄那里贷款二百万两银子,以充作战争的军费。

    然后这些银子立刻就投入到船只军械的生产,人员的招聘之中,等战争打完了,张超以巨额缴获归还了钱庄的欠款和利息,这场仗打下来,可以说大明全民获益。

    朝廷不费分文获得了一座源源不断产出的金矿,又彻底击败了日本,可以说面子里子都赚到了。

    而以济世钱庄为首的多家钱庄前后贷款了几百万两白银,战后本息归还后,这些钱庄也是受益颇丰,要知道这仅仅是对公家的贷款。钱庄更大的收益在于开发了对于出海个人的风险贷款。

    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之后,勋贵士绅,荡倭营将士,海商采金人疯狂的跑到日本,战败的日本只得把千年积蓄拿出来,以满足大明的欲望。

    勋贵不断套购黄金,海商倾销货物,采金人则跑到日本的本岛金矿去折腾,当然内地的金矿谁也不敢去,但是沿海的几个大金矿则只能任凭大明折腾。

    甚至有些弱小的采金人没办法进入日本,转向了其他岛国是碰碰运气。在张超暗地扶持下,这些人抱团组成了一个个开拓团,瞄准了东南亚的众多岛屿。他们从钱庄借款招募日本武士,从海贸商人那里购买船只军械,被引导着冲向吕宋等海外岛屿。

    对于张超弄出来的面向个人的风险贷款,小心谨慎的华秀才很有话说。但是被张超劝回去了,这些人跑到海外,是可能赖钱不还。但是十个人中有一二个能够出头还上钱,张超就会大赚特赚。

    而且这些贷款并不是没有条件的,都是指定用途,必须购买张超下属工场的船只铁器,说白了就是倒了一个手又回到张超手中,既可以开发一个巨大的市场,又可以获得大量的收益,何乐而不为。

    这种神乎其神的操作模式让张超在战后获得了空前的声望,逼迫朝廷不得不打压于他。

    幸亏张超书读的不错,所以十分老实,规规矩矩的闭门谢过,绝不见客,时间久了,朝廷也就放下了心,也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张超就获得了教育太子和参政议政的机会。

    张超思考结束后,慢慢抬起抬头,见殿中鸦雀无声,有些奇怪。首辅刘健笑着问道,“张宫保,想好了吗?”

    张超点点头,先是出班请罪,然后开始了长篇大论。

    “陛下,各位部堂学士,臣以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我朝要讨伐北元,臣十分赞同,如何打怎么打是前线将士的问题,但是打到什么程度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则是朝廷的问题,朝廷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听张超这么一说,弘治得知张超张超支持,也是心花怒放,但是张超的这一席话却让皇帝有些迷惑。打战当然有目标,要不然打什么劲,这谁都知道,张超这是什么意思。

    而内阁和马文升则是眼睛放光,他们有些明白张超的意思,但是还是有些模糊。

    张超继续说道,“臣以为,首先朝廷需要明确一个目的,是彻底消灭北元,是赶走北元,还是缓解北元的侵扰,不同目的需要动员的军队和准备的物资也各不相同,这样无论前线将士还是后方兵部户部地方官府都可以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张超这段话说完,稍稍缓了缓,继续说道,“臣攻打日本时,内阁对臣交代的目标就很明确,击败日本,逼迫他们承认大明对于佐渡金山的控制,逼迫他们不再侵扰大明。

    所以臣就坚持侵扰,不以一城一地为目标,致力于掠夺日本的人力物力,削弱他们的有生力量,但绝不占领日本土地,这样也避免陷入太宗时期大明在安南的窘境。

    这才是对日战争获胜的关键,臣举此例并不是表功,而是说明确定战争目的的重要性。

    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与中原王朝对峙厮杀数百年。现在大明虽然正处盛世,蒸蒸日上,而反观蒙古四分五裂,衰弱不堪,但臣以为绝不可轻视,所以臣恳请陛下和众大臣首先明确这一点。”

    张超这段话一出,刘健等人就开心不已,张超事实上是在表内阁的功劳,所以刘健很和气的说道,“子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老夫到今日才明白战胜于朝廷是什么意思。”

    刘健这么说,张超连忙表示不敢当,天子也表示听懂了,实际上他对于彻底消灭或者赶走北元,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弘治盛世吹得比天响,皇帝也知道很大部分是张超的功劳,然后朝廷有钱了,这才想着反击一下鞑靼,让他们不要再骚扰大明边关。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弘治的想法,也是内阁的意思,所以很快大家就确定了目标,想办法缓解北元的侵扰,一切以此为中心。

第420章 三边总制() 
明初为解决北方的北元隐患,不断出兵最终达到目的。北元政权虽不复存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让明朝更为头疼,蒙古诸部开始对明边境不断侵袭,由于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人壮马强,机动性十分之强,农耕文明对其作战不占有优势,因此只能采用防御战略。

    由此明初开始着手建立北方防御工事,除修补秦朝时期便有的长城外,还建立了一整套的防御战线,即九边之卫。

    九边可以分成三块,东有辽东镇,护卫北京侧翼;蓟州镇和宣府镇,大同镇,护卫北京正面,宣大两镇居于内外长城之间,而太原镇则守卫内长城;延绥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则需要直面河套地区的蒙古骑兵。

    明朝不同时期,需要面对的敌人实力有所不同。瓦剌强盛时期,也先抓着明英宗不断入寇,蓟州镇和宣府镇,大同镇是主要的战场;到了成化弘治年间,鞑靼崛起,延绥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四镇压力很大,但是这四镇位于陕西和甘肃北面,与京师相隔千里,所以京师尚感受不到巨大的压力。

    但是到了弘治八年边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鞑靼北部等入河套驻牧,小王子及火筛居贺兰山后,与之相倚,势力日强。

    弘治八年,虏三入辽东,多杀掠;弘治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