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君汉 >

第50章

君汉-第50章

小说: 君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到邓艾的八万兵和钟会的十余万兵,姜维也是眉头紧皱,刘谌的意思他知道,在曹奂等人看来,中原虽暂时在司马昭手中,却终魏国的,魏晋之争属于内战。

    但是若刘谌在此敏感之期攻打两军交界的长安,定会遭到来自钟会军的疯狂攻击,如此一来,定会得不偿失。

    见到姜维眉头紧皱,刘谌虽不愿打击其积极性,但是还是继续说道:

    “此其一,其二,吾大汉暂时偏安蜀中,地少人稀,百姓生活艰苦,实难支撑大型战争了!”

    确实,就算钟会视而不见,刘谌要拿下杜预和胡烈共同镇守的长安还是不那么容易的,长安作为曾经的帝都,城高而险,没有充足兵力和时间,是拿不下来的,而长时间的军械和军粮消耗,对这个已经贫瘠的国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姜维原本的想法开始还只是动摇,现在完全被打消,但是此时正是北上中原的好时机,错过又不知是何年何月,所以就盯着那张大图发呆。

    刘谌看着图纸,也不停地盘算着,但当见到一个地名,不禁大喜过望,连忙开口道:

    “伯父以为,此地如何?”

    顺着看向刘谌所指,姜维也是眼睛一亮,两人相视一笑,显然已有定论,确定好了战略,刘谌又跟姜维探讨点将之事,才合盖几封书信发出。

    而姜维也留下两万兵由文鸳领镇沓中,一来此屯田之地不宜丢弃,边战边耕也是不错的选择,二是邓艾这厮不得不防。

    这边刘谌与姜维的会谈尘埃落定,另外一边的邓艾却是陷入了尴尬境地。

    曹奂的外逃消息传来时他还在苦等诸葛绪师纂回来,等师纂带着一脸灰败回来时曹奂已发出诏令,那封赏让他也心动不已,一时迟疑未决。

    他猜测曹奂能出洛都定是司马昭刻意放手,其目的不过是想让其与钟会汇合,然后再出兵联合自己将曹奂钟会两人并十万军歼灭,就司马昭的实力和晋国手下兵马,做到这点完全没问题。

    但是没料到的是后面的蝴蝶效应,不但吴蜀举兵,就连与高句丽有勾结的公孙氏,以及沉寂数百年的南匈奴都是起兵,这下晋国四面树敌,却不敢轻举妄动了。

    邓艾原意是要乘机回到洛都,不说其他,就凭借这近十万兵也会让司马昭重视,哪知晋国此时自顾不暇,而他也被锁住了。

    原来钟会早早就分兵一万进驻临渭,八千兵占据陈仓,六千兵驻守散关,这些动作竟将他死死困在西凉,不能东出。

    “如今此局,当如何是好?”

    ……

    第二更晚了,希望大家别介意,我能熬夜已是无奈,明天满课……

第八十章 邓艾的心动() 
就在邓艾惆怅之际,邓忠却是来到营帐门外,见到侍卫手中端着的不知热了多少次的粗糙军食,不禁眉头一皱,一阵忧虑划过脸庞。

    “少……”

    来人见到邓忠,就要立身见礼,却被其挥手打断,然后轻轻接过铜盘,轻声道:

    “汝下去吧!”

    邓忠踏着轻轻的步子进入总帐,那鳞甲片的摩擦还是发出了零星声响,却是将烦闷的邓艾惊醒,他也不生气,只是平静地道:

    “本将说过,没有大事,未曾经过本将允许不得进来打扰我,没听明白吗?”

    虽未呵斥怒骂,任谁都能感受到他心中的不喜,邓忠却是恍若未闻,将铜爵陶碗竹筷摆好才轻声道:

    “孩儿知道父亲心情烦闷,然则这样生气是不行的,不用膳就更不成了,父亲可是要征战天下的英雄,强健的体魄至关重要!”

    听到声音,再回头看见邓忠一脸关切地望着他,邓艾不禁心头一暖,无奈道:

    “非是为父作贱自己,实在是心有所虑,不思茶饭,倒叫吾儿担心了!”

    因为是邓忠,邓艾才无所隐瞒,直言而出,而邓忠似乎早有听闻,紧接着问道:

    “父亲可是为了曹奂和司马昭中间的选择而摇摆不定吗?”

    听到儿子邓忠一言中的,邓艾眼中一亮,他思索半天,全无决断,如今自己亲人在,不是外人,探讨一下也无妨。

    先是出营看了看护卫在四周的贴身侍卫,邓艾想了想吩咐道:

    “所有侍卫隔大帐五丈设防,未得本将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否则,斩!”

    “是!”

    确保了交谈的严密性后,邓艾才回到大帐中与邓忠就近而坐,也不客套,直接开口道:

    “吾儿说说,此时逆局,为父当如何抉择?”

    虽然邓艾竭力调整情绪,那希冀的目光和言语的急迫表明此时他也非常迷茫而急切,不仅是为了邓氏家族,还有这么多兵马。

    邓忠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认真地看了父亲一眼,然后问道:

    “其实父亲,此事不难抉择,无非长远和目前的区别罢了,虽说抉择困难,关键还是看父亲的志向在哪里!”

    听邓忠说得这么含糊,邓艾却是感觉到要抓住了什么,却又迷糊不清,总感觉朦胧,神秘而急不得。

    “此话怎讲!”

    邓忠也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分条理分析道:

    “此时父亲有三个选择。先说钟会扶持的曹魏,现在残余十万军龟缩于凉州武功县内,说起来还是咱们的督区,但是此时却有名义上的大司马钟会把控,凉州要害已被其全部占据,父亲前去,只能甘居人下。

    再说司马晋国,晋国仓促建立,四方不服,如今的反对势力风起,不说匈奴和幽州公孙度,光是东吴的北伐军和蜀汉的齐王刘谌就能让司马昭手忙脚乱,虽说此时有些风雨飘摇,然也是父亲前去的最佳时机,您这几万凉州兵想来那人会欣喜不已,热情接待。

    只是,其中问题也各有优劣……”

    听到邓忠的分析,邓艾虽然已有考虑分析,还是颇为赞赏儿子的才智,这么一分析,邓艾也觉得思路更加清晰了几分。

    总的来说,邓艾现在可以说是个香饽饽,他的军队和所处位置对于魏晋都至关重要,而且不管他去哪边,都是会得到高规格接待,尤其是残魏。

    但是平心而论,他更倾向于归顺晋朝,首先晋朝算得上是虎据中原,地广人多,且科技文化整体水平高,更重要的是,司马昭对他的信任。

    但是归属晋国问题更多,已是中间间隔了残魏,要险之地被钟会把守,南部是汉中数万汉军,更兼山川之险,地利之便,自己无法回到东方;北方南匈奴叛地,也无法通过,也就是说,他回中原的路被锁死了,要回去难上加难。

    更重要的是若是归属晋国,便背上了背主叛逆的恶名,这让洁身自好的邓艾万难接受,但是残魏钟会与自己不睦,若是受其差遣做炮灰,心实难安。

    想到这里,邓艾发现自己又陷入了怪圈,回过头来似乎想起了什么,却又一阵模糊,许久才一拍脑袋,问道:

    “吾儿说有三条路,明明是两条路,投魏与降晋耳,第三条路……莫不是降蜀,吾儿玩笑耶!”

    “父亲其实能猜到的,还是平时的思维束缚了罢!”

    邓忠神秘一笑,眼中隐隐有炽热和激动的光芒在闪烁,显得格外兴奋。

    架不住父亲的再三要求,邓忠在讨得邓艾的保证不生气的情况下,才缓缓说到:

    “虽此时凉州被表面钟会把控,但是父亲久与羌胡打交道,西凉大部皆听命于您,何不表面接受残魏封赏,但是听封不听调,结好羌胡,待得残魏覆灭,父亲乘势全据凉州,继而徐徐图之……”

    “够了!吾儿休得戏言,吾邓家世代忠良,实非这等不忠不义之人,此事勿要再提!”

    哪知邓忠不但不生气,邓艾话音未落就直接了当地问道:

    “父亲所说的忠心,是事汉之心,事魏之心,还是事晋之心?”

    却是邓艾想也不想,直接了当道:

    “当然是忠于中原正统!”

    说出这句他就后悔了,中原正统往日天下安定时,此语尚无错漏之处,但是现在天下纷扰,这概念却是相当模糊。

    虽然现在据有中原的是晋朝,但他那是逆越而夺位,名不正言不顺。但是曹魏又算得上正统吗,讲真起来,曹操与司马昭无异,乃是夺得汉室半壁江山而来。

    蜀汉号称中原正统,大耳刘更是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是中山靖王刘胜乃是武帝时代的存在,传言膝下百余子,其间漏洞很大。

    至于割据称帝的东吴大帝,则与草莽起家的刘邦无二,皆是兵兴马踏而得,也算不得什么。

    这么一想,邓艾往日所念儒家的忠君爱国教条竟是开始松动起来,因为他越往深处想,越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吾家!

    换句经典的话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然,最地道的还是那句:

    乱世出英雄,刀兵出政权!

    这么一想,邓艾那颗沉寂的心竟是开始活络起来,邓忠的话像是在其心海掀起涟漪,而在各种推波助澜下化作骇浪惊涛,汹涌澎湃!

    “这些话应该不是为父和书册古籍教的吧!”

    帐外却是突兀传来一个雄浑的声音,洪亮如雷鸣,音浪滚滚。

    “哈哈,启禀将军,这些话当然是末将教的!”

    进来的壮硕身躯正是师纂,那个邓艾一直倚为左膀右臂的存在,邓艾也不禁有些惊讶。

    “是汝?”

    ……

    先来一章,再熬夜来一章,莫要生气!

第八十一章 争执() 
“汝?”

    却是邓艾见到师纂分外惊讶,他一直将师纂视为亲信大将,自以为很是了解他,但是现在看来,师纂也不是一个安分的将领,这让他分外不喜。

    心里有不喜,所以口上也是分外冷漠道:

    “汝乃吾亲信大将,当知本将的心性,却为何要唆使吾儿说此大逆之言?”

    师纂见到邓艾发怒,面色阴沉,却“咚”的一声跪在地上,神色坚定而肃穆,举起右手发誓道:

    “吾师纂一心为主,绝无二心,若有反心,天诛地灭!”

    古人最重信诺,邓艾见此,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然后上前扶起师纂道:

    “本将深知师纂乃是忠贞义节之辈,然此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汝既进言,就说说汝之想法吧!”

    显然,邓艾已经心动了,但是他要看看师纂到底是有所图谋,还是仓促所致。

    师纂的回答让他心一禀,却是阴险至极,其大致方略如此:

    残魏仓促建立,仅有凉州之地,但是却养着钟会和邓艾的十多万军,加上各地郡县守兵,竟有二十四万!

    凉州处边疆,不仅要时时防备羌胡的劫掠,环境更是恶劣,加上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多次侵扰,实际凉州百姓不足六十万。

    六十万百姓养二十四万兵,等于是不到三个人养一个人,比穷兵黩武还恐怖。

    大军这么多,粮草征集定是迫在眉睫,无法的残魏定会加重赋税,如此一来,水深火热中的穷苦百姓定然会抗拒,与残魏朝廷疏远,恋旧的百姓就会依附邓艾,他算渔翁得利,无所为而得凉州!

    卑劣之处在于亲手把百姓往死路上逼,自己从中做好人,这让一直秉持圣贤的邓艾眉头皱成了“川”字,纠结之色溢于言表。

    虽然尚在纠结,邓艾依旧还是上书表示接受封赏,息兵归顺,如此也是静观其变。

    果然,见到邓艾服软的钟会顿时大喜,一边让曹奂征缴粮草,一边让邓艾给出五万兵协助攻城,却是他要对长安出手了!

    接到兵令,此时邓艾大军已经回到临洮,闻言邓艾略一思衬,便抽调军中一万伤残老弱郡兵,然后派两万战兵去换来两万郡兵并一封书信,全部由诸葛绪带去武功。

    接到书信的钟会不仅没有生气,对于邓艾所言的戍边什么他根本不在意,而是看到邓艾服软,反而哈哈大笑。

    朝堂之上,钟会将这事情一说,曹奂是很高兴,这样一来就有十三万军了,对晋作战不远了。

    就在此时,司徒卫瓘站出来奏道:

    “启奏陛下,骠骑大将军尚有七万整装大军,若是大司马伐逆,这七万不得不防啊!”

    听到这话,曹奂也是一惊,一直以来他将钟会看作自己人,但是那个邓艾却很是陌生,听到其臣服,还非常高兴,如今这话一出,他又猜疑起来,连忙看向钟会。

    一旁的刘寔有些皱眉,他虽对一直没有动静的卫瓘少了几分疑虑,却从未放弃过关注,如今这话一出,表面上是忠心为国,但怎么看也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意味。

    钟会也是面色有些难看,说实话,他也不愿将邓艾逼得太急,毕竟自己目前未建寸功,一味的强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