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挽明 >

第996章

挽明-第996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告诫了,让他们忘记这件事。”

    正想着自己立下了大功一件的谢尚政大为震惊,不由脱口问道:“为什么?”

    柳敬亭看了他一眼,方才面无表情的说道:“察罕浩特城内许多人都不希望这个人被抓,你要是透露了这个消息出去,我看有许多人晚上会睡不着觉了。

    如今城内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没必要再去刺激那些蒙古人了。当然,你们的功劳我会直接向陛下呈报的,不过这件事若是传了出去,那你就无功而有过了,明白了吗?”

    谢尚政自然是不明白的,不过上官既然有了决定,他也只能选择接受。就在他泱泱不快的退下之后,柳敬亭很快就让人叫来了王成龙,对着他交代道:“…情况就是这样,你现在出城去军营内把南褚身边的俘虏处理了,就留下他一个。明日一早,派一队人将之护送到承德,然后让周参谋长送他回北京,途中不许任何人同他进行交谈…”

    

第714章 西域的屯田() 
10月的天山南北正是收获的季节,巴里坤草原、哈密和吐鲁番盆地的屯垦村落,正忙着把晒干的麦子储存到粮仓中去。面对这些百姓们忙碌的连头也不抬的样子,就算是一向脾气暴躁的张献忠,此刻也不由觉得心里舒畅的很,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2年来,从内地迁移而来的近3万移民终于在东疆地区生存了下来。回想起这些移民刚刚来到这里时什么都缺乏的场景,张献忠都很诧异于自己当初究竟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但是如今看着天山山坡上那成片被开垦出来的麦田,张献忠就觉得自己这两年的坚持还是有意义的。想起半个多月前这片山坡上尚未收割的金黄色麦浪,那可真是天下最美丽的风景了。

    河西走廊、天山南北路,这些地方的用水,其实大多来自于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的积雪融水和高山降雨降雪。可是随着天气的日益变冷,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路的融雪水量都在减少。

    或者说,因为无霜期的缩短,结冰的日期多于过往的年份,导致每年融化的冰川积雪数量变少,从而导致了山下河流水量的减少。看起来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这样的天气对于河西走廊内的居民和天山南北路居民的影响却是极为不同的。

    因为,河西走廊已经被汉人开发了上千年,能够利用起来的农业用地都已经利用了起来。河流水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农业用水的不足。而且气温的下降,使得麦收期延后了2个星期到一个月,这也使得河西走廊的农业减产的厉害,从而造成了经常性的歉收。

    但是天山南北路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哈密地区,人口也不过才三万上下,大部分的土地都没有被开发出来。虽然叶尔羌人正从游牧转向于定居,但是他们的耕作技术远不及中原的汉人,土地产量也不高,因此对于河流的利用率还处于极为低下的状态。

    而此地的日照时间可比河西走廊高的多了,即便气温下降了,麦收的成熟期延后的也不是很厉害,因此这些迁移而来的内地百姓只是稍稍料理下田地,收成已经好于本地居民的田地产量了。

    哈密、吐鲁番盆地一年到头几乎不怎么下雨,本地百姓采用坎儿井利用地下水,水量也一直很是稳定。当内地的汉民迁移到这里之后,便开凿了数条坎儿井,将原本的荒滩戈壁变为了良田和果园。

    同此时连年受灾的西北地区相比,巴里坤草原、哈密和吐鲁番盆地就如同是地上的天堂一般,让这些内地的移民远离了饥饿和死亡。而手中有了粮食,人心也就安定了下来。这些来自内地的青壮,也开始服从于屯田官员的管教,并接受朝廷规定的军事训练,再无一开始的抵触情绪。

    能够跋涉千里来到哈密地区屯垦的,自然大多是身体健康的青壮男女,老迈的和身体虚弱的移民根本坚持不到这里。这些人不仅是开发建设哈密、吐鲁番地区的青壮劳力,也是张献忠等组建屯田自卫军的重要兵员。

    这些内地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繁荣了当地的经济,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了当地人口的组成,汉人在这一地区的人口比例一举突破了40%,从而稳固了大明对于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力。

    如果把天山南北分为两块区域,那么南路其实还是可以再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的。哈密、吐鲁番盆地所处的天山东部地区,不仅是进入北疆和南疆的门户,同时也是大明军队出河西走廊之后的一个重要后勤基地。

    毕竟现在的河西走廊已经很难负担起一支大军长期征战所需的粮草了,而从陕西、甘肃转运,不说这些地方现在一直受灾,就算是不受灾也支持不住这样的转运损耗,哪怕是有了一条马拉铁路也是如此。

    因此这些内地移民对于天山东部地区的屯垦成败,实质上决定了大明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是否能够扎下根来。可以说,没有屯垦军民源源不断的提供后勤物资,那么就算是大明军队在此地毫无敌手,最终还是战不住脚而后撤的。

    但是有了这样一处后勤基地,哪怕大明军队失败了,也可依仗这个基地恢复元气以筹备下一场战争的。而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样一处基地,从内地迁移而来的百姓就能在此补给后继续向西或是向北流动,从而把天山南北地区慢慢的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而随着这些内地移民的到来,叶尔羌人和哈密人都开始慢慢有所改变。作为本就依附于中原王朝,之后才被叶尔羌人吞并的哈密人来说,明人越是强大,他们就越是欢喜,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再担心叶尔羌人和蒙古人的入侵了。

    至于叶尔羌人,则越来越恭顺,试图努力融合到明人中去,以避免被越来越强大的明人所猜忌。而且他们也希望能够从明人创造的经济繁荣中分得一杯羹,同时借助明人的力量向中亚拓展。

    明人向西拓展的行动如果遭到了挫败,那么他们就有机会重新复国。如果明人拓展的很是顺利,那么原本只是一个小国国民的叶尔羌人,起码能够借助明人的势力在中亚地区获得自己的荣誉。毕竟叶尔羌人,曾经也不过是在中亚待不下去的流民军阀而已。

    就在张献忠站在山坡上观察着百姓往粮仓内运粮的景象时,他的义子兼亲卫孙可望骑马跑了过来,快到他跟前时迅速的滚鞍落马,利落的半蹲在地上向着他汇报道:“将军,李自成又派人过来借粮食了。”

    张献忠顿时感到一阵头大,他恨恨的说道:“他是什么时候把粮食存在我这里了吗?动不动就跑来向我要粮食,搞的老子好像是替他种田的庄客一样。回去告诉他,老子不在。”

    孙可望却不敢就这么离开,他又不敢对正发怒的张献忠说什么,只好僵立在那里不动弹了。看着孙可望一脸为难的样子,张献忠这才继续开口道:“怎么?这次是李自成亲自来了?就算他亲自来,老子也是这句话,没粮。”

    孙可望见张献忠松了口,马上便接上道:“李自成倒是没有亲自来,不过他的人带来了杨大人的手令。”

    张献忠不耐的回道:“什么羊大人、牛大人的…你是说杨嗣昌,杨大人的手令?”

    孙可望赶紧点头道:“正是,所以儿子不敢擅自做主,跑来请义父定夺。”

    张献忠顿时对着孙可望训斥道:“你这混账东西,有杨大人的手令你和我说什么李自成的使者,还不赶紧前面带路,不要怠慢了杨大人的使者…”

    带着杨嗣昌手令而来的却是李自成的部下田见秀,他上一次来要3000石粮食,结果张献忠却只给了他300石。大明在天山东部各地分为五路屯垦,张献忠这一路是距离乌鲁木齐最近的。随着大明修建乌鲁木齐这座城市,从内地迁移了不少工程兵之后,乌鲁木齐的粮食就有些不够吃了。

    虽说因为土豆、玉米等杂粮的引入,迁居到乌鲁木齐的明军还能填饱肚子,但这毕竟不是什么正经粮食,明军将士吃多了还是要抱怨的,特别是迁移乌鲁木齐的还有不少官吏,这些人就更不耐吃这些杂粮了。

    今年屯垦的大丰收,自然刺激到了乌鲁木齐的官吏将士,因此他们便想要从屯垦军民手中借上些粮食,好好过回年。可是没想到遇到了张献忠这个刺头,死活不肯借粮,这才不得已惊动了杨嗣昌下了这个手令。

    拿着杨嗣昌的手令,张献忠总算是客气了许多。田见秀倒也没有借题发挥,依旧保持着对于张献忠的恭顺态度,这让张献忠倒是看他顺眼了几分。

    看过了杨嗣昌的手令,发觉上面的粮食已经减少到了2000石,张献忠也就没多加纠缠,爽快的吩咐孙可望准备粮食,好给给田见秀去交差。另外还吩咐准备酒菜,算是为其接风洗尘。

    张献忠趁着部下准备酒席的时间,和田见秀打听起了乌鲁木齐的消息。田见秀倒是很好说话,一五一十的向他透露了不少新闻。

    “乌鲁木齐最近也没什么大事,真正值得上说道的,大概就是巴图尔珲台吉于上个月终于在西面草原上追上了杨吉儿汗,一仗俘虏了近2千哈萨克人,虽然还是让杨吉儿汗给跑路了,不过他总算是报了此前被杨吉儿汗击败的耻辱。

    接下来其他卫拉特首领建议同杨吉儿汗和谈,以确立双方的草场边界,不过巴图尔珲台吉等人却不肯,表示要把这一仗打下去,彻底消灭这些哈萨克人。据说杨大人是支持把战争继续下去的,因为卫拉特同哈萨克人的战争,也算是从侧面支持了我们同布哈拉汗国的作战,使得哈萨克人无法插手这场战争…”

    张献忠听后若有所思,虽然屯田看到产出很让他有一种成就感,但是他也知道光靠屯田是无法让他继续高升的。因此他对于任何战争的消息都非常感兴趣。

    卫拉特人和哈萨克人之间的战争,大明暂时是插不上手的,最多也就是提供一些武器装备而已。但是对于和布哈拉汗国之间的战争,却实实在在是大明在主导。

    于是他便对田见秀说道:“屯田所的日子安逸是安逸,就是消息太过闭塞,这和布哈拉汗国都打了两年了,我们现在可打到什么地方了?”

    田见秀对于这一战也是极为关系,因此不假思索的便回道:“其实今年我军攻下费尔干纳盆地之后,就一直没有大的动作,只是在消化吸收费尔干纳盆地的人口和力量…”

    

第715章 中亚形势() 
对于樊一蘅和那些犯了错误从中原发配来的官吏来说,费尔干纳盆地无疑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沃土。虽然布哈拉人在中亚已经算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固的王国,但是在这些大明官吏眼中,此地的政治统治也还是太过粗糙了。

    若是将用兵打仗,这些大明官吏大约还及不上本地部族的一个小头目。但若是论如何治理地方收取钱粮税赋,估计费尔干纳盆地所有官吏加起来都不及一名大明官吏知道的多。

    能够被发配到军前效力的大明官吏,自然不是那些只晓得背书本的书呆子。他们或是犯了政治上的错误,和朝廷改革新政作对;要么就是犯了经济上的错误,贪污了手中经过的公款。

    这些人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头脑和胆量却是不缺乏的。但凡缺了一样,都不会有勇气跑来军前效力,以换取仕途复起的机会。

    大明朝的官吏虽然不及大宋官员这么被优待,但是回到家乡也不失田园之乐,没有一定的勇气和才智,他们是难以下这样的决心,主动请求来到这离开中原万里之遥的地方的。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费尔干纳盆地是他们复起的一个踏脚石,此地的地方豪强同国内也无关联,最重要的是他们身后就靠着当地最强大的武力,因此这些官员在当地的施政反而比在中原要放的开,不仅行政效率上去了,就是在政治上也显得极为清明,和他们在国内的表现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远离家乡之后良心有所发现,而是此地毕竟还属于交战区,如果不能够尽快安抚治下的民众并获得支持,他们的性命就得不到保障,因此他们就不能不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像国内那样凡事以推脱为上策。

    另一方面,虽然他们依然属于大明的官僚体系之内,但是费尔干纳盆地距离中原实在是太远了,因此大多数事情都是由督军樊一蘅直接作出决断,这使得官员们少了许多挚肘,可以安心做事。

    在这几方因素的合力之下,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虽然明军并没有继续向费尔干纳盆地以西拓展什么地方,但是这一盆地内部的主要地区都已经开始接受明人的统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