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种卖力还是有着一些上限的,比如祖大乐等将领面对武纳格亲自带领军队进行冲锋时,还是情不自禁的会慢上半拍,宁可让前线的普通明军耗去一些对方的体力,再带着自己的家丁上前。
这种做法,对于出身辽西将门的将领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毕竟以现在辽人难民的数量,想要招募一些吃粮的普通士兵简直就是轻而易举,但是培养出一个弓马娴熟,又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家丁,没有五、六年是不会有成效的。
因此,只要不是自己陷入了绝境,像今日这种阵地防御战,用普通士兵消耗鞑子的锐气和体力,然后他们再带着家丁突击一波的战术,也就成为了辽东明军的野战常规战术。从阴暗一点的角度看,如果局势不妙,他们也有充沛的体力带着家丁先逃回去,让鞑子被那些明军普通士兵绊住手脚。
不过今日因为皇帝就在身后,这抛弃军队逃跑的事是不敢做了,但是先利用普通士兵消耗敌军体力的做法,这些将领们却并没有放弃。
同样因为知道皇帝就在河对岸,因此今日的明军士兵并没有如往日一般一触即溃,即便是鞑子突破了一两处防线,其他地方还是顽强的守在了自己的阵地上,这也使得辽东将领们采用的战术第一次奏效了。
少数突破了明军防线的鞑子骑兵,在失去速度后遭遇了明军将领们带着家丁的突击,不是当时被打退了回去,便是折损在了明军的阵地上,始终没有扩大战果,彻底撕开明军防线的机会。
当然,这些明军将领在战场上的表现,肯定是不及如同救火队员一般,左冲右突始终站在第一线的祖大弼和桑昂等人的。
不过按照往日军中的惯例,祖大弼和桑昂就算有所功劳,朝廷的赏赐也是大多落在他们的上司祖大寿头上,他们两人不过是得些财物和升上一两级官职罢了。
像今日这般,皇帝越过祖大寿直接向这些立功将士进行赐酒提拔,并且直接把祖大弼和桑昂带领的营头纳入了近卫师的编制,实在是诸人有些始料未及的。
按照往日的军中惯例,不管祖大弼和桑昂得到什么赏赐,只要没有别立一军的资格,那么他们始终都在主将祖大寿的手掌之中。因此在战场上立功,倒不如平日里同主将营建好关系更为重要,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么。
然而现在崇祯对于两人的提拔奖励,终于惊醒了这些明军将领们,让他们意识到,大明现在毕竟还是皇帝说了算。当皇帝以作战表现来论功行赏时,他们还试图在皇帝眼下和其他人保持一致,无疑就是活生生的放弃了得到皇帝赏识的机会。
吴怀以区区一个满桂家丁出身,不过因为入了皇帝的眼中,现在都成了新军中的一员大将了。左良玉一个被辽西将门排挤的偏将,只不过因为恰好被抽调到了新军,现在也开始声名显赫了起来。
如今祖大弼和桑昂更是直接进入了近卫师的编制,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人今后会达到什么地位,但近卫第一师便是由御营改编而来,负责皇帝在战场上的安全。
皇帝组建新军取代了京营,这组建近卫师显然是要取代原先的侍卫亲军,按照戏文上说的,这便是从前的御林军了。同边军相比,皇帝身边的御林军待遇自然更好。
而能够担任御林军将领的,必然会成为皇帝依重的亲信,地位上也往往高于边镇大帅。毕竟他们除了护卫皇帝的职责以外,还有可能会以皇帝的名义出征。
被视为御林军的侍卫亲军虽然近百年没有上过战场了,但是国初时,太祖、成祖两位皇帝身边亲军出身的侯、伯勋贵可不在少数。
崇祯登基后,不仅大肆改组军制,建新军以取代不堪作战的京营,对于新军和边军的待遇保障,也是下了极大的力气予以改善的。
而皇帝组建的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等机构,不仅仅是在于让军队脱离了同地方上的直接联系,更为重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武臣的地位。
以往,武臣即便是做到了五军都督府都督,也不得不受兵部一名普通官员的牵制。这不仅仅是国朝以文御武的国策,还在于非勋贵出身的武将一般难以升迁,勋贵出身的武将虽然升迁迅速,但是对于武事还不及文官清楚。
皇帝无法信任前者,后者却又大多不能成事,因此只能选择让做事较为稳定的文官来管理武臣,不过这就使得武臣的地位不断被弱化,在朝廷中几乎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但是现在,大家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要能够进入到总参谋部,便能获得皇帝的信重,并且不必再受到兵部官员的挚肘,武臣地位算是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
不管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还是希望今后能够有一个封侯的机会,总是离的皇帝越近,方才越有机会。
更何况,辽东军的军饷虽然高于关内诸军,但是辽东开发出来的大部分地方都被后金占据了,现在的辽西走廊虽然能够勉强养活大部分的辽东难民,但是各种物资同样短缺的很,都需要从关内一一运来。
因此拿着比其他各军更高的军饷,辽东明军的待遇也没比其他各军好到哪去,辽东军多出来的军饷大多为商人赚了去,普通士兵基本没享受到什么好处。
虽然四海商行成立之后,对辽西物价进行了平抑,但是关外苦寒之地,始终还是不及京畿的繁华啊。
在新军待遇提升上去之后,各处边镇想要调入京畿的,又何止是一两只。现在看着祖大弼和桑昂得了这个头彩,自然便有人起了一丝嫉妒的心情。
不过崇祯显然没有谅解这些辽东明军将领心情的功夫,口头嘉奖和提拔了这数十名将士之后,他便把吴怀的第一近卫师第一团调拨了出来,同撤下来的祖大弼、桑昂两人带领的骑兵部队组建了近卫第二师,这只五千余人的部队也是一只纯粹的骑兵部队。
在皇帝这次奖赏事件中最为失落的,还是锦州总兵祖大寿。他因为被皇帝拘在身边,因此没有分得什么军功,还一下损失了一营多精锐,可谓损失巨大。
有人感到失落,自然也有人感到兴奋不已。随着皇帝对于数十名立功将士进行提拔的消息传出之后,此前因为同鞑子骑兵苦战而显得有些士气低落的明军士兵,顿时感到振奋不已。
特别是皇帝这次奖励的不仅仅是那些军中将领,其中有半数是普通士兵和低阶军官,看到身边的同伴立功就能获得奖赏的事实,终于激起了这些普通将士们想要博取一场富贵的念头。
虽然祖大弼、桑昂率领的部队撤下了前线,但是防线上的明军士气不仅没有下跌,反而上涨了不少。不少将士都期待着,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被皇帝亲自嘉奖的对象。
第683章 滦河之战五()
驻守在金山的鄂本兑对于被俘部下带回的明军说降条件并不以为然,不过鉴于两次反击桥头明军的失败,使得金山营地内的人心都有些慌乱了起来,他也需要一些时间去安抚这些部下。
金山营地内驻扎的军队虽然有1千4百余人,但是属于兀鲁特蒙古旗牛录,也就是经过了后金军事训练的人员不过700而已,剩下的是奈曼、敖汉和科尔沁部的人马。
有着蒙古旗牛录作为主心骨,这些蒙古附庸部族的人马自然老实听话的很。但是两次反击明军的失败,不仅让兀鲁特蒙古旗损失了近200人,这些附庸部族的人马也损失了将近100人左右。
武纳格治军甚严,鄂本兑勇敢善战,因此虽然遭遇了失败,但兀鲁特蒙古旗还是能够服从于鄂本兑的指挥作战。但奈曼、敖汉、科尔沁部这些蒙古部族的人马,还是习惯于草原上的作战方式,遇到作战形式不利就暂且退让,等到对方人疲马乏再做打算。
眼看着明军渡过滦河的军队越来越多,不仅在他们正面立下了进攻的阵型,还派兵切断了金山同东面大营的联系,而鄂本兑不仅没有任何撤退的打算,反而准备同对面优势数量的明军打一场防御战。
这些蒙古附庸部族的人马自然就有些骚动了起来,骑兵野战打不过还能借助马匹逃离战场,一旦让明军把他们限制在了山坡上,那么他们除了丢下马匹,步行翻越整座山头向北逃亡外,就必须要同明军死战,期待这场战争能够获胜才能活下去了。
深入长城数百里,失去了马匹,他们根本不太可能活着回到草原上去。而想要获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就要击败那些渡过河的,看起来几乎无穷无尽的明军大队人马。要是后金大汗率领的女真八旗主力还在此地,这些蒙古人大约还能坚持一下,观望下风色。
不过现在么,几位蒙古附庸部族的首领便让自己的部下开始喧哗,要求退兵同西面的奥巴贝勒合兵一处了。
鄂本兑正焦头烂额的说服这些附庸部族的人马时,明军给了他二刻钟的喘息时间,对于他来说倒是雪中送碳了,他一边派出了亲信前往明军拖延时间,一边试图安抚这些要求退兵的将士服从武纳格派人送来的命令,配合东面的主力发起一次反攻。
鄂本兑还为这些将士们历数了,后金大军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辽东明军的战例,并拍着胸脯向他们保证,当面这些明军看起来人数众多,但是骑兵数量却不过和他们相当,在野战中明军并不占据优势。
而至于明军的步兵列阵,按照过往的经验,只要能够突破对面明军一处阵地,明军的整条防线都会溃散下去。现在东面有武纳格固山额真的主力,西面有奥巴贝勒的支援,三面出击之下,明军人数虽多也无从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取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如果能够在这里击败明军东路军的主力,那么他们面前将不会再遇到明军大部队的抵抗,他们就可以深入到明国内地,去获取更多的战利品。
正被鄂本兑鼓动的将信将疑的蒙古人,突然就收到了一个噩耗,驻守在西面口子的奥巴贝勒带着自己的队伍在明军逼迫下已经向北退去了。驻守在金山的蒙古人都不需要借助什么器具,就能清晰的看到西面科尔沁部人马的撤退。鄂本兑就算想要隐瞒这个消息,也毫无任何办法。
奥巴贝勒作出的举动显然比鄂本兑的言辞要有力百倍,金山营地的蒙古人立刻失去了对于这场战争还能够获胜的信念。
武纳格要求的反击命令,显然是无法执行了。就算是此前一直服从于鄂本兑命令的兀鲁特蒙古旗将士,现在也对这个命令提出了异议。
到了这个时候,鄂本兑在后金国内根基浅薄的弱点就展露了出来。鄂本兑的祖上是投顺大明的蒙古人,他也因此承袭了守备的官职,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攻下辽阳,鄂本兑以兵三十五、马六十出降。
像他这样的蒙古人,在努尔哈赤眼中也就比投降的明人好一些,他在后金国内的地位不仅远远低于武纳格这种女真化的蒙古人,同科尔沁部出身的蒙古人也无法比拟外,就算是奈曼、敖汉这些草原小部族出身的蒙古人,都更容易获得努尔哈赤的信任。
天聪元年黄台吉登基后,鄂本兑才开始崭露头角,他是被黄台吉提拔起来以分兀鲁特蒙古旗权力的蒙古将领。不过年纪同武纳格差不多大的鄂本兑,现在也不过就是一个二等参将,连副将都算不上。
战事顺利的时候,凭借着努尔哈赤和黄台吉不断完善的军令制度,鄂本兑自然能够轻易的指挥这些蒙古将士,但是等遇到了当下这种有可能全军覆没的局面时,缺乏嫡系部队支持的鄂本兑,就难以让这些原本就心思各异的蒙古各部人马完全听从于自己的命令了。
鄂本兑不得已之下只能选择妥协,他一边当着兀鲁特旗将士的面,向武纳格派出的使者回复,本军无法协助东面主力发起对明军的进攻,在西面奥巴贝勒撤兵的局面下,金山已经无法继续防守下去,因此他请求武纳格允许他们撤退。
随即鄂本兑又以武纳格的军令压制兀鲁特旗将士,声明在武纳格没有下发撤退军令前,任何人敢于公开提议撤退的,他都将以扰乱军心之罪加以惩处。
鄂本兑的软硬兼施,终于让金山营地内的兀鲁特旗将士屈服了。收服了兀鲁特旗将士军心之后,鄂本兑立刻处置了几名闹得最利害的附庸部族将士,并派出了自己的亲信接管了这些人马。
至于闹着要去追赶自家首领的科尔沁部人马,鄂本兑可没胆子处理他们。科尔沁部同女真亲贵联姻的数量,远超于其他蒙古各部。天知道他手下的这只人马中谁同哪位女真亲贵或是旗主有姻亲关系,就算是武纳格也不敢轻易处置科尔沁部的人,更何况是没什么根基的他。